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在负压吸引装置法抽取大鼠脑脊液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进一步提高大鼠脑脊液收集的成功率。方法通过增加流量调节器控制压负强度、限定脑脊液的每次抽取量对原装置进行改良;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经皮延髓池穿刺法、负压吸引装置法、改良负压吸引装置法抽取脑脊液,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评价3种方法的差异。结果改良负压吸引装置法能有效减少出血,取得的脑脊液的质量高于负压吸引装置法(P0.01)及经皮穿刺延髓池穿刺法(P0.001),抽取合格样本的成功率为75%。结论改良负压吸引装置制作方便,操作简单,损伤小,不易出血,可明显提高大鼠脑脊液采集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射器负压吸引装置治疗小儿头皮血肿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随机将91例小儿头皮血肿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7例采用留置针穿刺接注射器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引流;对照组34例采用留置针穿刺留针反复抽吸。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的疗效。结果治疗组24小时和48小时的治愈率分别为94.7%和100.0%,对照组24小时和48小时的治愈率分别为61.8%和82.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留置针穿刺接注射器负压吸引装置是治疗小儿头皮血肿简捷、有效的方法。注射器负压吸引装置的制作及术后负压的维持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新生儿气管导管内负压吸引装置。方法选择需要气管插管抢救的重度窒息患儿52例,采用此装置进行负压吸引清理呼吸道。结果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新生儿气管导管内负压吸引装置,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在乳腺癌术后护理中运用的优越性.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00例患者采用高真空负压引流及中心负压吸引,通过观察术后引流液状况及术后皮下积液、感染率等指标,并与传统的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进行对比,观察其优越性.结果 使用高真空负压引流组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切口感染率低.结论 使用高真空负压引流组和传统的中心负压引流装置的患者在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率等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简易负压装置在辅助治疗人工血管外露创面的护理。方法对11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分布在上肢的人工血管外露创面利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行负压吸引辅助治疗,采取护理措施,观察疗效。结果经过负压吸引辅助治疗及护理,创面清洁后行局部皮瓣修复治愈,人工血管得以保留。结论通过自制的简易负压吸引装置治疗人工血管外露创面,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持有效的负压吸引和冲洗,正确引导患者的疾病治疗相关理念,提高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既修复了创面,又保留了人工血管这一透析通路。  相似文献   

6.
段艳霞  白小龙  孙云 《吉林医学》2011,32(22):4666-4667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吸引装置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对56例甲状腺手术使用负压吸引装置。结果:全组未出现伤口积液,感染,以及血肿等情况。结论:真空负压吸引装置在甲状腺手术中持续引流的效果好,易于护理,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拔管后穿刺点愈合快,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创面引流对于创口的愈合和防止感染颇为重要。目前采用的管道系统负压吸引装置方便、安全,且能持续吸引,但价格昂贵;市售的小型负压机价廉,能间断吸引,缺点是有噪音。我们用洗耳球取代负压机,制成的负压吸引装置,能持续低压吸引,简易实用,效果也好。器材及其消毒一、60或90ml橡皮制洗耳球1~2只,使用时可煮沸消毒。二、长50~70cm、直径1~1.5mm的聚乙烯塑料管(或硅橡胶管)1~2根。根据创面的长度,从塑料管一端(A端),每间隔一定  相似文献   

8.
我院泌尿外科自1983年以来,将负压引流装置用于肾驻、输尿管结石等手术,利用其单向负压作用原理达到引流目的。通过700多例次的应用,体会到此引流装置体积小,使用方便,能将伤口内渗液和尿液吸引到负压引流装置的胶球内,保持伤口敷料干燥,病人感到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种自制的简易持续性负压吸引装置在外科切口脂肪液化及干扰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利辛县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术后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病例15例病例资料,行一种自制的简易持续负压吸引装置技术,观察其疗效。结果 15例患者均在行该技术后15天内创面自愈或行II期缝合术后出院,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此种自制简易持续性负压吸引装置治疗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缩短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减轻患者经济及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0.
<正> 我科近年来,使用伤口负压引流球装置共50例,观察结果,疗效满意。现将负压吸引球的构造原理与使用方法,临床护理要点介绍如下。1.构造原理与使用方法1·1 原理:负压吸引装置分三个部分。1·1·1 体内引流管:由软质硅橡胶制成,外形扁平,内有三条纵行脊支撑,在各种扭曲条件下可保持引流通畅,管全长22厘米。管壁开有0.5毫米引流孔26  相似文献   

11.
低负压吸引治疗各种气胸及液气胸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素容  欧琼珊  张妮  张育瑜 《广东医学》2004,25(9):1105-1106
目的 探讨低负压吸引治疗气胸及液气胸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 6 6例采用上海产DFX -Ⅲ型低负压吸引装置治疗气胸及液气胸的患者予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保持引流通畅 ,维持适当的负压吸引。结果 吸引治疗 7~ 14d后有 6 5例胸腔积气及积液消失 ,压缩肺全部复张出院 ;1例改用胸腔镜手术治愈 ,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低负压吸引治疗各种类型气胸及液气胸过程中 ,掌握正确的护理配合 ,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装置在烧伤整形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烧伤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治疗,治疗7天后,在创面上行二期植皮或植皮后予以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结果:治疗后创面清洁,面积较前明显缩小,肉芽新鲜,植皮均一次性成功,皮片成活良好。结论:封闭负压吸引结合清创治疗促进坏死组织的不断排出,促进了肉芽组织生长,促进了创面愈合,缩短了手术准备时间,减轻了医生负担及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64年开始,用电吸引器和负压瓶进行人工流产术,两者各有利弊。电吸引器人流手术时间短,适应于大量人流术的施行,但噪音大,并偶尔发生正压致命的危险。在全国计划生育技术经验交流会上,代表们经过广泛的讨论认为,为了确保受术者的安全,在施术方法上应采用负压瓶吸引,不要直接用电机吸引。用负压瓶比较安全、简便,操作时无声,但其制备及更換较麻烦。我科参考外院经验,综合二者优点,修旧利废,自己动手改进了电动人工流产吸引机的负压装置,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既能深证安全,又能连续使用,操作简便。现介绍如下: 一、装置结构:见图1,2。  相似文献   

14.
负压吸引装置是病室床旁及监护室最常用的设备之一,负压吸引管的备用放置位置是护理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我病房原采用50ml注射器针头套筒套住负压吸引管玻璃接头后,再用注射器外包装包裹负压管玻璃接头后放置于负压表头上方备用,这样操作起来既不方便也不规范,而采用无菌橡胶压脉带将负压吸引管玻璃接头端固定在床旁则避免了这个问题.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许多临床科室都备有多个胃肠减压器和电动吸引器,应用时需人力搬动和操作,既增加工作量,又多占科室内有限的地面和空间。少数医院也有以真空泵作负压吸引使用,但所需负压不能自控。为此,本着节约精神和利用现有设备,我们提出一机多用的自控负压吸引装置系统的设想,并研制成功。自1981年以来经临床实践,用于吸痰及胃肠减压等,效果比较满意,受到医护人员欢迎。现将此装置的设计与原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郑亚立 《重庆医学》2014,(27):3651-3653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在中老年双下肢慢性溃疡创面修复术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56例有双下肢慢性溃疡的中老年患者采用封闭负压吸引装置治疗,经过7~14 d治疗后,在创面上行Ⅱ期刃厚或薄中厚皮片移植或皮瓣转移术。结果56例患者经过清创后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创面面积较之前缩小,肉芽生长新鲜,刃厚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均一次性获得成功。未再行二次手术。结论清创后封闭负压吸引技术用于治疗中老年下肢慢性溃疡,效果显著,可为Ⅱ期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手持式急救吸引装置的设计原则和方法.通过对储液罐及罐盖、负压产生装置、储液罐与负压产生装置连接的过渡接头等部件的特殊设计,提高了手持式急救吸引装置的便携性、易用性和可靠性.实践证明,设计的手持式急救吸引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易于携带等优点.不但能有效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完全能满足临床抢救及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封闭式负压吸引结合刃厚皮片移植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在创面修复术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5例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治疗,并在每次更换负压装置时进行清创。经过5~10d,平均7d的治疗后,在创面上行二期刃厚植皮。结果 1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创面清洁,面积较前缩小,肉芽生长新鲜,刃厚植皮修复均一次性获得成功。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结合间断清创能够减少创面污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的愈合,为二期手术创造条件,缩短术前准备时间,且减轻医务人员换药工作量,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9.
兰方琛  陈淑兰  刘鸿瑜 《海南医学》2014,(15):2309-2310
目的:比较两种负压吸引装置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实验组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SB排液包装置进行负压吸引,对照组60例采用创面放置两条乳胶引流管接Y型玻璃接头后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进行负压吸引。结果实验组患者脱管、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天数缩短,治疗效果更好。结论 SB排液包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创面的引流,减少了脱管、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感染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提早下床活动,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VSD负压吸引在治疗胫前经久不愈创面的护理.方法自2011年2月—2012年12月我科采用VSD负压吸引治疗胫前难愈性创面28例,结果28例中20例经一期VSD负压吸引术后肉芽生长良好,二期转瓣或植皮辅助VSD负压吸引全部存活;8例经两次清创VSD负压吸引后,二期植皮,辅助VSD负压吸引,术后10-14天拆除VSD负压吸引,植皮全部存活,截孔全部闭合.平均住院日为29天.结论 VSD负压吸引技术在胫前难治性创面的治疗上效果明显,是治疗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正确的护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