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为临床骨延长术提供方向。方法:选用20只新西兰幼兔在股骨远端骺软骨两侧安装外固定架和力传感器,半数动物在骺软骨近侧作骨膜环行切除,分别向骺软骨施加不同张力,4周后测量股骨长度,X线摄像,并做骺软骨细胞KS-400图像分析。结果:张应力能使兔股骨明显增长,骺软骨厚度增加,其增殖区和肥大区细胞增加,骨骺与干骺端均未见骨折,与骨膜环行切除与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张应力牵拉骨骺能实现无骨折下肢体延长,骨骺牵张结合干骺端骨膜环形切除并不能更进一步使肢体增长。  相似文献   

2.
<正> 作者对5例因肱、桡、尺或股骨骨髓炎或骨瘤缺损3~10cm,年龄5~17岁的患者,进行吻合血管的腓骨骨干及腓骨上端骨骺移植术。随访证实移植骨骺发育良好,长管骨正常生长。血供:骨骺表面来自骨骺动脉,骺板中心来  相似文献   

3.
骨骺损伤,即生长板或骺板损伤,是小儿骨损伤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可导致肢体进行性生长停滞和紊乱,直至生长完全停止.骨折、炎症、肿瘤、放射和化学等因素均可引起骺板损伤.部位以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远端为多.本病治疗相当困难,治疗不当会造成肢体的畸形如短缩和成角畸形.本文参考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设计一种骨骺部可滑动延长板,观察该钢扳对实验性山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根据幼年山羊股骨髁部的解剖特点设计出骨骺滑动板.动物选取月龄1.5月的健康山羊18只,雌雄各半,体重10~15Kg,右股骨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左股骨采用滑动板内固定.术后1个月、2个月、4个月3个时相点进行双侧股骨X线摄片检查,利用Image Pro Plus软件计算骨痂的平均灰度.术后2个月、4个月2个时相点各宰杀9只山羊,对双侧股骨标本行生物力学试验,了解骨痂强度.结果 骨痂X线灰度分析示术后1、2及4个月骨骺滑动板组骨痂形成面积和骨痂灰度均明显优于普通钢板组(P<0.05);生物力学试验显示骨骺滑动板组较普通钢板组在轴向刚度、三点弯曲、抗扭转三项测试指标在术后2个月、4个月均有较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P<0.05).结论 由于骨骺滑动板的独特设计使其在动物体内能够明显促进骨折愈合和增加有效骨痂的力学强度,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 骨骺损伤:骺板软骨细胞共分为4层,骨骺损伤后骺软骨的结构发生了一系列修复重建性改变,其中骺板软骨增生层和肥大细胞层的细胞增生、分化、代谢活跃。由于肥大细胞层细胞增大,基质稀少,形成了骺板中最薄弱部位,故受到压力时变化最为显著。 骺板厚度变化率:为随着时间延长,骺板厚度逐渐增加,单位时间内骺板厚度增长的比率。主要是指不同时间节点,骺板厚度生长变化情况。用于观察跨骺板钢板内固定一段时间,取出内固定物后骺板厚度的生长变化情况。 背景:临床上儿童干骺端、骺板周围骨折比较常见,跨骺板钢板内固定对稳定骨折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但内固定一定周期后取出内固定物,继续观察一定时间骺板的发育恢复情况鲜有报道。 目的:设计骺板周围骨折动物模型,分析跨骺板置入锁定钢板一定周期取出钢板,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后骺板的生长抑制情况。 方法:建立32只幼兔右股骨远端骺板上方5 mm骨折模型,随机分4组,每组8只。应用相同型号钢板和螺钉,跨骺板周围骨折线行钢板置入内固定。术后2,4,8,12周取出内固定物,继续观察2周处死幼兔。取出股骨标本,测量股骨长度;作病理切片,测量骺板厚度及肥大细胞计数;观察形态学中肥大细胞及骺板厚度变化情况。将骨折模型作为实验组,以左股骨远端骺板作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在内固定2周后,取出钢板继续观察2周,股骨长度、骺板厚度、肥大细胞计数等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实验组内固定4,8,12周,取出钢板继续观察2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股骨长度、骺板厚度、肥大细胞计数等指标未能完全恢复至正常,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结果表明,在内固定物不伤及骺板的前提下,跨骺板钢板内固定初期(≤2周)取出钢板继续观察2周,适当压力作用对骺板生长发育未产生显著影响;④但持续过久压力限制时(≥4周),内固定对骺板压力限制时间过长,虽然也及时取出内固定,但肢体长度、骺板厚度、肥大细胞计数等指标均未能完全恢复正常,可导致骺板生长部分或者完全阻滞,引起肢体畸形及骺板发育停滞。 ORCID: 0000-0003-2448-9683(崔庆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张应力牵拉骺软骨促使肢体延长是近年来广为关注的方法。本文采用20只新西兰幼兔新鲜离体股骨,在INSTRON试验机上作兔骺软骨不同张应力下塑性变形,断裂和应力松驰性质研究,结果发现离体兔股骨随牵张力的增大或间隙时间的增加塑性变形亦增大,应力随时间的增加而近似呈对数曲线下降。  相似文献   

7.
张应力对骺软骨生长的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骨延长术及运动医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新西兰幼兔在股骨远端骺软骨两侧安装外固定支架和力传感器并施加不同张力,观察组织细胞形态变化。另用幼兔新鲜离体股骨,作力学性质测试。结果:4周后张应力使兔股骨增长,骺软骨厚度增加,增殖层和肥大层细胞增生,粗面内质网和毛细血管增生。离体兔股骨随牵张力的增大或间隙时间的增加塑性变形亦增大。结论:在体内较小的张应力能使骺软骨细胞活性增强,实现肢体增长而  相似文献   

8.
背景:当儿童四肢骨折涉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折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治疗方法,对骺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也较多。但多局限于不同直径克氏针或空心螺钉内固定对骺板发育的影响,而钢板置入跨越骺板内固定,对骺板生长发育影响及影响程度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目的:制备幼兔骺板周围骨折模型,观察跨骺板钢板置入内固定以及取出内固定物后对骺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建立幼年家兔右股骨远端骺板上方5 mm横断骨折模型60只,应用相同型号"L"型钢板和4枚螺钉跨骺板及骺板周围骨折线钢板内固定。造模后2,4,8,12周处死8只,取出股骨标本,测量股骨长度、骺板总厚度及单位柱内肥大细胞计数,观察组织形态学和特殊软骨染色中肥大细胞及骺板厚度的变化;另外7只取出内固定,继续养殖2周后处死,再次观察以上指标。左股骨远端骺板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钢板组在造模后2周上述观察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钢板组在造模后4,8,12周上述观察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01)。造模后2,4周取下钢板,继续观察2周,发现股骨长度、骺板总厚度及单位柱内肥大细胞计数等观察指标都有不同程度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造模后8,12周取下钢板,继续观察2周,发现股骨长度、骺板总厚度短缩,单位柱内肥大细胞个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提示跨骺板钢板内固定初期(2周内),在内固定物不伤及骺板的前提下,适当压应力作用对骺板生长发育未见显著影响;但持久过度钢板限制(4周)将导致骺板生长部分或者完全阻滞,主要引起肢体成角畸形及骺板发育阻滞。跨骺板分别固定2,4,8,12周后,取出内固定继续观察2周,发现在第2,4周两个时间点取出内固定后,股骨长度、骺板总厚度、单位柱内肥大细胞计数等观察指标都有不同程度恢复或者接近正常值。而在第8,12周两个时间点取出内固定后,继续观察2周,上述观察指标与正常值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增殖层和肥大层软骨细胞细胞核失去分化增殖能力,股骨长度和骺板厚度很难恢复到正常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评价正常乳猪股骨头骨骺、骺板软骨、干骺端的血液供应特点。方法:对15只2周龄健康乳猪进行多层螺旋CT电影模式灌注扫描,共获得26个股骨头的完整图像资料;统计并比较骨骺、骺板软骨、干骺端三个解剖区域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并与相应组织学观察结果相对照。结果:骺板软骨的BF高于骨骺(P〈0.05)。各解剖区域中,干骺端的BV最高(P〈0.05)、MTT最长(P〈0.05),骺板软骨的1TrP最短(P〈0.05)。组织学检查发现,海绵状骨松质的血管密度最高(70~95支/mm^2),其次为生长板软骨(60~80支/mm^2),骨骺软骨的血管密度最小(15~25支/mm^2)。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能够显示股骨头不同解剖区域的血液灌注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通过灌注造影、切片观察探讨了胎儿新生儿股骨近端血运变化的特点:结果如下:(1)骨骺动脉是胎儿、新生儿股骨头的主要血运来源,未见到圆韧带动脉和干骺端动脉进入该区;(2)干骺端的毛细血管袢自胎儿16周起已完好地形成,未见血管穿通骺板进入骨骺。作者还观察了不同时期胎儿和新生儿软骨管形态和结构,探讨了骺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牵引成骨区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表达的影响。方法:25只大耳白兔随机分2组,分别行双侧下颌骨皮质骨切开术,一侧下颌骨牵引间隙放置PRF膜作为实验组,对侧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稳定期第3、7、14、21、28天处死一组动物,切取牵引间隙处骨痂行H-E染色和BMP-4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牵引间隙处骨痂BMP-4表达情况。结果:下颌牵引延长后牵引间隙均有新骨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显示BMP-4主要定位于成骨细胞的细胞质中。实验组在稳定期3、7、14、21 d BMP-4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稳定期28 d BMP-4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阳性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RF能促进兔下颌骨牵引成骨区新骨的生成,BMP-4可能在牵引成骨过程中调控组织细胞应力信号传递,发挥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兔下颌骨牵引成骨区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F-KB ligand,RANKL)的影响, 为临床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在20只成年大耳白兔的一侧下颌骨前部行骨切开术,用牵引器延长一侧下颌骨4 mm,牵引间隙放置PRF膜;另一侧下颌骨行骨切开并安置牵引器,作为对照组,稳定期第1、7、14、21、28天,分别处死各组动物,取牵引区新生骨痂行组织学及RANKL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下颌牵引延长后牵引间隙均有新骨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显色RANKL主要定位于骨髓基质细胞的胞浆中,其中以稳定期的第1,14天的表达最强。在稳定期第1、14天,实验组较对照组RANKL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及阳性面积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后逐渐下降,第28 d仅有微弱表达。 结论 动物实验表明,PRF能促进兔下颌骨牵引成骨区新骨的生成,RANKL可能在牵引成骨过程中特别是调控组织细胞应力信号传递的早期发挥破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小肠黏膜下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其主要的胶原成分在进化上的高度保守性及其快速降解性有关。 目的:观察经体外成软骨诱导的脂肪基质干细胞-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物用于治疗家兔胫骨近端内侧生长板缺损的疗效。 方法:3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均造成右侧胫骨近端内侧生长板50%的缺损。空白组不植入填充物,小肠黏膜下层支架组缺损填充空白小肠黏膜下层支架材料,脂肪基质干细胞-小肠黏膜下层组填充在体外进行成软骨诱导14 d的脂肪基质干细胞-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物。 结果与结论:X射线片测量结果:16周时胫骨近端关节面成角差值,空白组>小肠黏膜下层支架组>脂肪基质干细胞-小肠黏膜下层组(P均 < 0.05)。胫骨长度差值空白组>小肠黏膜下层支架组>脂肪基质干细胞-小肠黏膜下层组(P均 < 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16周时,空白组生长板骨桥未被吸收,生长板外侧闭合,小肠黏膜下层支架组生长板缺损内骨桥致密,生长板软骨中断,生长板外侧闭合;脂肪基质干细胞-小肠黏膜下层组生长板为软骨性修复,软骨呈柱状排列,生长板未闭合。提示,体外成软骨诱导分化后的脂肪基质干细胞-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物,用于治疗家兔胫骨近端生长板缺损,有效避免了肢体的成角和短缩畸形,并且能够修复生长板软骨。  相似文献   

14.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 of type X collagen and Runx2 between the convex and concave side of vertebral growth plate in scoliosis may help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that growth plate tissue play in the development or progression of idiopathic scoliosis. In this investiga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total expression of type X collagen, Runx2 protein, and Runx2 mRNA between convex side and concave side growth plates of the apex vertebrae (p < 0.05). The total expression of type X collagen in the concave side growth plates of the lower end vertebra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ame side growth plates of apex (p < 0.05). The total expression of Runx2 in the concave side growth plates in the upper and lower end vertebrae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cave side growth plates of apex (p < 0.05). The expression of type X collagen, Runx2, and Runx2 mRNA, the cell density of type X collagen and Runx2 positive chondrocytes, and histological changes between convex side and concave side of the vertebral growth plate indicated that the vertebral growth plate was affected by mechanical forces, which was a secondary change and could contribute to progression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相似文献   

15.
背景:课题组前期实验已证明基因治疗能促进下颌骨牵引区新骨的生成。 目的:探索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对兔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下颌骨截骨,建立下颌骨牵引模型。牵引7 d后将模型兔随机摸球法均分为pIRES-hVEGF165-hBMP2组、pIRES-hBMP2组、pIRES-hVEGF165组、空质粒载体pIRES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牵引区注射相应质粒或生理盐水。各组动物均施加电穿孔刺激。 结果与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主要在骨周围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组织成骨细胞和骨细胞表达,也可见炎细胞如单核细胞表达。各组均在固定期第7天表达最强,14 d下降,28 d时表达较弱,但在各时点基因治疗组明显强于对照组。说明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能使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持续表达,并使其表达时限延长,促进牵引区新生血管生成和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16.
背景:牙槽骨牵张成骨是解决严重牙槽骨萎缩的重要方法,其成骨过程和生物力学对于以后的种植和修复极为重要,目前一直缺少相关的实验研究。 目的:分析犬牙槽骨牵张成骨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学特点。 方法:先拔除12只杂种犬双侧下颌前磨牙,牙槽骨修整后,制作萎缩牙槽骨模型。3个月后,植入骨内型牙槽骨牵张器。经过7 d的间歇期,以1 mm/d,1次/d的频率进行牙槽骨垂直向增高。在固定期的1,2和3个月,对牵张后的牙槽骨进行临床、生物力学、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所有牵张器与周围组织愈合良好。牵张结束时,临床和放射学检查显示:萎缩牙槽骨分别增高 (4.80±0.50) mm和(5.12±0.67) mm。组织学检测发现牵张区骨小梁在固定期的1-3个月成熟,其剪切力逐步提高,固定期3个月时和自体骨的剪切力相当。结果显示牙槽骨牵张成骨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性能在固定期3个月时与自体骨相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三组压力固定模式的预压值对兔股骨骺板加压,测试阻止兔骺板生长的阻滞压力,以指数函数表达骨骺板生长时间的关系,由此得到二者的关系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