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正> 近年来,蔡福养老师以苍耳散为主治疗鼻息肉,不论内服外用,均收到较好的疗效。现简介如下: 一、方药组成与方义苍耳散方出《济生方》。由苍耳子、白芷、辛夷、薄荷组成。方中苍耳子性温而甘苦,主入肺经,有散风祛湿,通鼻透窍之功。《要药分剂》谓“治鼻瘜”之疾。且本药甘缓不峻,温和疏达而无燥烈之弊,用治鼻病,为老幼虚实皆宦之品。故本方以此药为君,取其为名;伍薄荷辛凉入肺,“通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性凉轻清,善行头面而芳香透窍,清利头目。与苍耳子相伍能达肺窍而通鼻窍。辅白芷辛温气厚,行手足阳明而走鼻,芳香上达入肺通鼻,散风除湿,活血消肿,善医头面之疾;辛夷散风邪,善通鼻窍,辛温走气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阳上升,故能治头面目鼻之疾。方中四味相合,主行太阴、阳明而上行鼻窍,能使风邪散而湿邪去,肺气宣而鼻窍通,阳明利而鼻疾愈。故为散风除湿,宣肺透窍,清利鼻窍之佳剂。且本方温凉适宜,性味平和,老幼皆宜,为鼻科常用疗疾之主方。临证加减化裁,内服外用,其效均良。本文仅就蔡老师运用苍耳散治疗鼻息肉的体会,简介如下: 二、苍耳散治疗鼻息肉的方法 (一) 内服法 1.肺经郁热:症见鼻息肉,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2.
徐荣谦教授诊治儿童变应性鼻炎,以"少阳学说"理论为依据,临证以其独特的察鼻方法,即除察小儿鼻外形、鼻内分泌物外,更重视鼻腔内部黏膜、结构变化,提出"因小儿体为纯阳,易感邪化热,也可因稚阳受寒,又可因少阳寒温并袭",肺气不利、鼻窍阻滞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治以宣肺通窍、利鼻散结为法,选用麻黄汤中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为君药,宣通肺气,表邪得散,佐以通利鼻窍、散结消肿之品,经脉之气畅行,则诸症自平。此外,徐荣谦教授认为小儿为"少阳之体",切记少用辛凉峻下,忌用大热大补。  相似文献   

3.
秋季的主气是“燥”,在人体内,肺属燥金,其气应秋。秋高气爽,空气清新,有利于肺主气、司呼吸之功能;但秋分以后燥气过盛,与风相合形成风燥之邪,必首先侵袭肺所主的皮毛和鼻窍,若肺的宣发正常,就能很快作出应答,将卫气宣发输布至皮肤、鼻窍,使皮肤、毛发滋润,腠理致密,鼻窍通利,则无论何种燥邪均不能进入体内,使人们可以顺利地度过秋季。假如秋燥之气太盛,超过了人体的防御能力,或虽燥邪不盛,而肺本身的主气、宣发功能薄弱,无力适应秋季的气候变化,无力抵御外邪,则肺所主的皮毛、鼻窍和肺自身就首当其冲,会受到燥邪的危害而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相似文献   

4.
开窍通腑化浊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缺血性中风的发病规律,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基本病机是上实,即邪气实。风、火、痰、瘀等浊邪合而为患,闭塞脑窍,而致中风。提出开窍通腑化浊治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采用开窍通腑化浊法具有醒脑开窍、通利浊邪、标本兼治、邪去正安之功。  相似文献   

5.
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风热之邪侵犯肺络,使肺气不宣,以咳嗽为主症。但咳,身不甚热,微渴等证,说明感邪轻浅,故只宜辛凉轻剂以清散肺络热邪。桑叶善走肺络以疏风清热,菊花亦善清散肺经风热。二味用为主药,疏散在肺之风热,给邪以出路,使其得以内清外散,而咳嗽自  相似文献   

6.
鼻通穴妙用     
裴蕾  戴晓矞 《河南中医》2014,(6):1173-1174
肺、脾、肾之三脏功能失调为鼻鼽发作之内因,感受风邪异气为外因。治疗当扶正祛邪,即补益肺、脾、肾,祛风散邪通窍。针刺鼻通穴能通利鼻窍局部拘挛之经络气血,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张××,男,40岁,工人。1976年9月15日初诊。嗅觉失灵1月,不闻香臭。无鼻塞、鼻流清浊涕及感冒等诱因,西医检查鼻腔无明显异常发现,治疗不效,遂求治于针灸。视患者面色少华,舌苔薄白,寸脉细迟。拟诊为肺气不足,肺窍失养之候。治拟滋养及通利鼻窍为法。取VitB1注射液1ml,注射于已清洁好的两侧迎香穴,各0.5ml。隔日病人来诊,曰已略知气味,治有效,再以原法治疗1次。半月后遇见病人,谓嗅觉已完全恢复正常。按 本例为无邪之纯虚证。鼻为肺之窍,肺气虚,鼻失荣养,则不知香臭。取迎香穴以通利鼻窍,加强微循环;用VitB1以营养局部末梢神经,使嗅觉神…  相似文献   

8.
【释义】中药治疗鼻渊首选白芷。其能人走太阴肺经,散肺经之表寒,宣利肺气,还能生阳明之清气,故能通鼻窍而止疼痛,为治疗鼻渊之首选药物;又主人阳明胃经,能散阳明之风,去阳明之湿,故能止阳明之前额头痛以及牙龈肿痛。白芷味辛性温,辛香温燥而能燥湿止带,辛散温通而能散结排脓,消肿止痛。  相似文献   

9.
【歌诀】游风药王菊花苦,疏散风热明肝目。风热感冒解热毒,目赤昏花眩惊除。【释义】菊花味辛而性寒,善散风清热,治疗游风常取其效;其入肝经,能清泻肝经之热,平肝阳,明肝窍之目;其入肺经,辛散而能疏散肺经之风热,治疗风热表证。  相似文献   

10.
正鼻窒是指以经常性鼻塞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鼻病,患者多有伤风鼻塞反复发作的病史,临床主要症状是鼻塞,呈间歇性或交替性,病变严重者,可呈持续性鼻塞,久病可有嗅觉减退,或出现头晕、头重、咽部不适等表现~([1])。其病因病机多与肺、脾二脏功能失调及气滞血瘀有关,表现为肺经蕴热,壅塞鼻窍;肺脾气虚,邪滞鼻窍;邪毒久留,血瘀鼻窍。苍辛理中姜桂汤由理中汤、姜桂汤与辛夷、苍耳子组成,对脾肺阳虚型鼻窒具有较好的疗效,现将具体的  相似文献   

11.
鼻为肺之窍,故有“肺开窍于鼻”之说。中医认为,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主要由肺气所主。肺气和,则呼吸通畅,嗅觉才灵敏。正如《灵枢·脉度》篇所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由于鼻是呼吸气出入的主要通道,外邪侵犯人体,往往从口鼻而人。所以鼻又成为邪气侵犯肺脏的入口。鼻窍的变化与肺直接相关,如外邪犯肺,肺气失宣,  相似文献   

12.
慢性副鼻窦炎属于祖国医学“鼻渊”、“脑漏”的范围,以鼻塞、鼻流浊梯不止、头痛、嗅觉减退为辨证要点。临床上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常取得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一、内治法(一)疏风清热、祛湿通窍;鼻渊致病多为外邪入侵,稽留不去,郁而化热,肺失宣肃,津液阻滞,湿热熏蒸窦窍而成。而外邪又有风寒、风热之分,然最后都归结为热。  相似文献   

13.
《痘疹心印·验鼻》以"鼻为肺之窍"领起全文,按痘疹病程各个阶段,对出现在鼻子的症状及与其相对应的疾病的病机、治疗方法进行阐述。认为火邪是病因,因鼻为肺之窍,火热灼伤肺气而导致鼻部的各种症状的出现,肺气损伤又导致皮毛的干枯。  相似文献   

14.
正鼻为肺之窍,故有"肺开窍于鼻"之说。中医认为,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主要由肺气所主。肺气和,则呼吸通畅,嗅觉才灵敏。正如《灵枢·脉度》篇所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  相似文献   

15.
辛夷在鼻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辛夷芳香质轻,性浮而散,善治头面风邪而通鼻窍,为治鼻渊头痛、鼻塞常用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辛夷,味辛、温,归肺、胃经,具散风寒、通鼻窍之功。主治头痛、鼻塞、鼻炎、鼻渊、齿痛。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述:“鼻气通于天,天着头也,肺也。肺开窍于鼻,而阳明胃脉环鼻而上行。脑为元神之府,而鼻为命门之窍,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顷,九窍为之不利。辛夷之辛温走之而入肺,其体轻浮,能助胃中清阳上行通于天,所以能温中,治头面目鼻九窍之病。  相似文献   

16.
谭敬书教授,长期潜心耳鼻喉科临床研究,见解独到,治验甚丰。笔者忝列门墒,深受教益。兹将谭师治疗鼻渊的经验,举要如下。一、肺经热邪宜辛散清解鼻为肺之外窍,热邪蕴积于肺,常上灼鼻窍而为涕为渊。《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热气大行……甚则入肺,咳而鼻渊。”谭师认为薰灼窦窍而成渊的肺经热邪主要有三,治亦有别:其一为风热袭表,客于肺卫,治当辛散风热,可以苍耳子散合银翘散加减;其二为风邪中人,多来疾去速,且易化热化火,故较多见的为风去而肺热壅盛。风寒犯表亦常从火而化,郁伏于肺。当  相似文献   

17.
<正> 余从医多年,诊疗中风,稍有一得,故不揣浅陋,兹就正于同道。一、治中风首当开闭固脱:中风中脏腑者按邪正虚实的相互关系,可分为闭证与脱证两大类型。阳闭治宜辛凉开窍,可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牛黄清心丸和醒脑静注射液;或用麝香0.1克,牛黄、冰片各0.3克研末送服,佐以清肝熄风之品,如羚羊、钩藤、菊花黄芩、石决明等。还可用通关散(猪牙皂、细辛)搐鼻开窍;牙关紧闭者可用南星、冰片研末擦牙治之。阴闭治宜辛温开窍,常用苏合香丸,佐以熄风豁痰之药,如天麻、钩藤、菖蒲、郁金等,值得注意的是,开窍药宜及早反复使用,直至窍开。而脱证治宜回阳救逆固脱,可速用参附汤、四逆汤、生脉散或参附龙牡四逆汤治之。二、火盛腑实攻下为要:中风闭证痰火炽盛,常伴有湿热滞胃,腑气不通,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弦大滑数之象。惟攻下荡涤肠胃积滞,以釜底抽薪,使邪热下泄,窍闭渐开而转危为安。现代研究发现,下法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排除毒性物质,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对缓解症情有重要意义。所以,即使大便不甚干结,只要痰火壅盛,亦可  相似文献   

18.
银翘散出自于<温病条辨>,是吴鞠通用于治疗上焦风温之方,该方为辛凉平剂,善清上焦风热.鼻为肺之窍,肺热则犯鼻窍,致鼻疾发生.笔者擅用银翘散加味治疗鼻病每获良效,现举例如下以供同仁参正.……  相似文献   

19.
我科用白僵蚕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过敏性鼻炎可分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种,尤其在内蒙古地区发病率较高,典型症状是阵发性发作,鼻内发痒,连续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具有鼻塞和嗅觉减退等,季节性者症状比常年性者严重,多在花开季节发作,症状呈持续性,除鼻部症状外,尚有眼痒、流泪、喉痛、气管发痒、咳嗽哮喘等.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肺气平和,卫气固密,则鼻窍灵敏,若卫阳不固,肺气不宣,则导致鼻窍失灵.<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相似文献   

20.
苍耳子散是治疗鼻科疾病的经典方剂,具有疏风止痛、通利鼻窍的功效;四君子汤是经典补益方剂,具有益气健脾功效。阮岩教授从脾胃与五官诸窍的联系入手,运用四君子汤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实邪壅滞之耳鼻咽喉疾病,多获良效。兹列举其治疗小儿鼾眠、鼻鼽、暴聋、鼻渊验案4则,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