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采用统一的结核病化疗方案,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等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干预组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能加快痰菌转阴、病灶吸收的速度,从而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耐多药肺结核的成因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志坚  崔秀琴  郭悦鹏 《临床荟萃》2000,15(13):594-594
耐多药肺结核是指患者排出的结核分支杆菌 ,至少已对异烟肼 (INH)和利福平 (RFP)产生耐药的结核病。随着发生率的不断增高和传播的日益扩大 ,特别是国外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耐多药肺结核爆发流行以来 ,对全球结核病控制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进一步研究耐多药肺结核的病情 ,我们分析了 36例耐多药肺结核的成因和治疗结果 ,以便正确的诊断和制订控制策略。1 材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经过 HRZS/HRE方案连续治疗 6个月以上 ,痰结核分支杆菌仍然阳性 ,至少对 HR耐药 ,X线胸片病变仍然进展者。年龄 1 8~ 60岁 ,非孕妇 ,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PTB)的胸部X线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AIDS合并PTB的正侧位X线胸片,42例均有胸部CT检查资料。结果42例中浸润型肺结核30例,其中合并胸腔积液8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7例,原发型肺结核5例;肺部阴影多为大片状或小片状互相融合状,边缘模糊,其中可有空洞;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多见;病灶分布广泛,常常双肺多叶多段同时受累。结论胸部X线检查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以及在确定病变的范围与程度、抗结核治疗动态效果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耐多药肺结核肺部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内蒙古包钢第三职工医院资料完整的271例耐多药与不耐药肺结核患者,对病灶分布、形态及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耐多药肺结核侵犯3个以上肺叶和毁损肺的患者较多(P〈0.05),以播散、实变、空洞及毁损肺影像表现为主(P〈0.05),病灶吸收病例少,恶化病例多(P〈0.01)。结论:耐多药肺结核肺内病灶广泛,病变形态多样,病变活动明显,常表现为重症肺结核,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氯法齐明为主药方案治疗广泛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含氯法齐明、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抗结核方案治疗45例涂阳、广泛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观察治疗2,4,6,12个月即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结果:治疗2,4,6,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0.3%,86.7%,95.6%,95.6%;痰菌阴转率分别为42.2%,77.8%,84.4%,86.7%,病灶吸收率分别为71.1%,82.2%,88.9%,91.1%。结论:以氯法齐明为主药方案治疗广泛耐多药肺结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SARS的X线胸片及CT表现的认识 方法 对临床诊断SARS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8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89名患者均高热(100%),>39℃占总数52%男性48例,女性41例,医务工作者8例年龄6~78岁、所有患者均有系列胸片,胸片阴性做CT发现病灶6例、治疗期CT检查16例,X线胸片及CT表现为双肺纹理粗乱,小斑片、硬币样渗出性病变,磨玻璃样病变。病灶变化快,可在2~3天内快速融合实变,病变可呈单病灶或多病灶。出院后复查做CT检查2例,显示肺纤维索条影。 结论 SARS肺部影像学特点为多发性、多形性、多变性、游走快,既三多一快。肺部阴影可以完全吸收消散,肺损伤持续时间长.少数病人可出现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老年肺结核8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临床特征,提高老年肺结核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80例老年肺结核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肺结核临床表现多样化,并发症多,痰检阳性率低,X线胸片不典型,病灶范围广,以片状阴影为主,易漏诊、误诊。结论:掌握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反复行痰液检查及胸片比较,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提高老年肺结核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耐多药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涂阳肺结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痰标本进行罗氏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分为耐多药肺结核15例和非耐多药肺结核85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民族、户籍、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饮食、作息、既往肺结核史、结核知识宣教、抗结核治疗次数、肺部病变、治疗前痰菌量、结核治疗依从性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耐多药肺结核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户籍、文化程度、体育锻炼、既往肺结核史、结核知识宣教、抗结核治疗次数、肺部病变、治疗前痰菌量、结核治疗依从性是影响耐多药肺结核的相关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籍、文化程度、既往肺结核史、抗结核治疗次数、治疗前痰菌量、结核治疗依从性是耐多药肺结核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临床工作者应了解耐多药肺结核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耐多药肺结核发生率,改善肺结核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有效的防治方案。方法:将7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一组采取抗痨药物3(AMK+TH+PZA+OFLX)/18(TH+OFLX)加胸腺因子D和独一味胶囊治疗2mo为治疗组,另一组单纯采取抗痨治疗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痰菌转阴率和X线胸片好转率分别为45%和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和52%(P<0.01)。结论:说明对于耐多药肺结核,早期使用免疫增强剂,胸腺因子D和独一味,能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部CT用于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胸部CT、胸部平片和痰涂片检查确诊652例肺结核病人。结果:肺结核病依然是胸部CT和X线检查发现的常见病和多发病。CT对肺大泡、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气胸纵隔淋巴结钙化及肿大和病灶内钙化的显示均优于X线,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团块影、结节影及索条状阴影显示X线和CT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涂片细菌学检查阳性255例,阳性检出率39.1%。652例肺结核患者胸部CT的肺部病灶显示率100%,胸部X线的肺部病灶显示率87.9%。结论:胸部CT对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X线、CT影像分析下叶肺部病灶特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正确认识下叶肺结核,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及早治疗。方法:下叶肺结核56例均摄正侧位胸部X线片及胸部螺旋CT扫描,病灶部位均行2~5 mm薄层重建或薄层扫描,分析其X线平片及CT表现。结果:X线平片及CT表现:斑点片状渗出影19例,肺叶、肺段实变阴影7例,球形肿块病灶5例,结节样9例,单个或合并空洞10例,合并其它病变6例。结论:正确应用螺旋CT扫描结合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对下叶肺结核的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基层医院采用薄层重建或薄层扫描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92例耐多药肺结核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对比两组阴转率、胸片病灶吸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痰菌阴转率(91.3%)显著高于对照组(76.1%),P〈0.05;实验组病灶吸收率(93.5%)高于对照组(78.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具有阴转率高、吸收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5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X线胸片影像特征,旨在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X线胸片影像学资料。结果 52例中继发性肺结核患者45例,结核性胸膜炎6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1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病灶位于上中肺野25例,2个以上肺野发病31例,X线影像呈斑片状渗出、增殖结节以及纤维病灶或空洞并存等混合表现者2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X线影像表现为少量或中等量积液;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1例X线表现为双肺野均匀分布粟粒状结节阴影;合并肺气肿26例,主动脉结节边缘呈弧形或条索状钙化13例,肺大泡8例,气胸4例,包裹性脓胸1例。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以继发性肺结核多见,病灶多位于上中肺叶,以2个以上肺野发病为主,X线影像主要呈混合性表现,主要并发症为肺气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和评价含莫西沙星联合微卡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化疗方案:治疗组为6MZthKP+微卡/18 MZthP+微卡;对照组为6VZthKP/18VZthP,观察两组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情况、痰菌阴转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共有190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治疗组96例,对照组9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3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56.6%和26.7%,疗程完成后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85.3%,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为42.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X线示病灶吸收有效率及空洞缩小、闭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莫西沙星联合微卡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确切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5.
李鸿昌 《临床医学》2013,33(7):55-56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与非耐药肺结核患者各13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耐多药肺结核具有治疗时间长、治疗难度大、治疗费用高、治愈率低、病死率高等特点,其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耐药菌引起的肺结核。结论建立耐多药肺结核治疗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10例。其中72例采取手术+化疗为观察组,38例单纯采取化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痰菌转阴情况及病灶变化情况,并观察不同程度耐药肺结核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和的痰菌转阴情况。结果治疗24个月时,观察组痰菌培养转阴率为87.5%,较对照组痰菌转阴率78.9%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肺部病灶吸收率为80.6%,较对照组病灶吸收率71.1%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病死率1.4%。耐3种药以上组术后痰菌转阴率明显低于耐2种药和耐2种药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手术联合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能够提高痰菌转阴率及病灶吸收率,治愈率较高。耐多药肺结核耐药程度越高,术后痰菌转阴率越低,手术的并发症越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0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完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灶吸收、用药依从性、护理总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病灶吸收、用药依从性、护理总满意度及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完全管理模式,可增强病灶吸收率,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护理总满意度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数字化X线胸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3年7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放射科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40例,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70例,分别给予传统人工诊断、数字化X线胸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数字化X线胸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平均诊断时间为(1.97±0.62) min,短于传统人工诊断的(6.39±1.3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X线胸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符合率97.14%(68/70)高于传统人工诊断的78.57%(5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渗出浸润型影像学表现:病灶呈结节状,且出现模糊边缘。干酪型影像学表现:空洞存在不规则透亮,病灶呈片状阴影。空洞型影像学表现:大片病灶出现空洞,且附近多小片状影。急性血行播散型影像学表现:病灶大小、形态和密度一致,且均匀分布。结论:数字化X线胸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诊断肺结核价值较好,且有诊断时间短,诊断符合率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6例耐多药和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耐药特点和原因,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当中,获得性耐药患者37例(80.4%),其中中青年组获得性耐药20例,老年组获得性耐药6例,少年组获得性耐药11例;46例患者当中,经过常规治疗,胸片检查发现28例(60.9%)有吸收;9例(19.6%)有明显吸收;治愈患者25例,其中获得性耐药治愈18例,原发性耐药治愈7例。肝功能损害和药物性胃肠道反应为主要的不良反应。耐药肺结核治疗困难,治疗耐多药患者效果比治疗广泛耐药患者效果好,对患者进行耐药检测势在必行,并且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耐药性检测,严格执行结核治疗周期,防止耐药患者和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含贝达喹啉的联合治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长期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对我院采用个体化抗结核药物治疗的3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对照组)与采用个体化抗结核药物联合贝达喹啉治疗的3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6、CRP、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贝达喹啉用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可增强抗结核作用,更加有效地促使结核病灶吸收、肺部空洞闭合、痰菌转阴,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未增多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