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神经干选穴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试验组,即神经干选穴配合疏密波电针组;对照组,即传统选穴配合疏密波电针组,每组各28例)。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下肢运动评分(Low extremity motor score, LEMS)、改良Ashworth分级(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alking index of spinal cord injuryⅡ,WISCIⅡ)及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评估患者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EMS、MAS、WISCIⅡ和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LEMS数据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t=2.166,P=0.039(P&l...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大椎、命门穴结合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对照原则将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和康复训练,常规康复训练1次/天,6次/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电针大椎、命门穴,1次/周,30min/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ASIA针刺觉、ASIA轻触觉评分、ASIA运动评分(MS)、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ASIA针刺觉、ASIA轻触觉评分、ASIA运动评分(MS)、改良Bathel指数(MBI)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大椎、命门穴结合康复训练能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效果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截瘫三联针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心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5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截瘫三联针",即分别在损伤平面的上下两节段针刺督脉与背俞穴,并通过外周神经电刺激仪定位双下肢关键肌运动点,定位完成后损伤部位上下两节段督脉穴、背俞穴、关键肌运动点均给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穴取损伤部位上下两节段督脉穴、背俞穴,下肢取环跳、足三里、悬钟、阳陵泉。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个月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另选取就诊于成都军区总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2个疗程后清晨分别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清5-羟色胺(5-HT)含量,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观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心理状态评定。结果:(1)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血清5-HT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MBI评分、血清5-HT含量均上升,HAMA、HAMD评分均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MBI评分、血清5-HT含量均较治疗前上升,HAMA、HAMD评分均下降(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脊髓损伤患者血清5-HT含量与病程、HAMD与HAMA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与MB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外周血清5-HT含量较正常人降低,外周血检测5-HT可早期提示脊髓损伤患者抑郁与焦虑状态。"截瘫三联针法"较传统电针治疗可在早期改善抑郁、焦虑状态,综合提高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胸腰椎骨折伴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胸腰椎骨折伴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和脱水药物、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能量合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评分、感觉评分、皮感诱发电位(SEP)波幅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及治疗后脊髓损伤程度(ASIA)分级进步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运动评分、感觉评分、SEP波幅和MEP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ASIA分级进步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可改善运动和感觉神经的功能,提高脊髓神经损伤分级,安全性好,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不完全性胸腰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4例不完全性胸腰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接受脊髓损伤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护理、针灸治疗、电刺激、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8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下肢Fugl-Meyer评分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SIA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ASI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能更进一步促进不完全性胸腰髓损伤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结合针刺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在术后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活血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症候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ASI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结合针刺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提高神经恢复速度,改善肌力,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IM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IM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疗效可靠,对于促进患者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肾助阳益精填髓法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4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肾助阳益精填髓法治疗,4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Frankel分级提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MBI和FIM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助阳益精填髓联合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及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脊髓损伤可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绪涛  王耀臣  谢豪娜  董耀 《中成药》2023,(11):3855-3858
目的 探讨芪桂活血汤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不完全性颈段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桂活血汤,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肌力情况(MMT评分)、肌张力情况(MAS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情况(LEMS、FAC评分)、平衡功能情况(BB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情况(BI评分)、神经功能相关因子(NT-3、NGF、BDNF)、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MASS评分降低(P<0.05),MMT评分、LEMS评分、FAC评分、BBS评分、BI评分、神经功能相关因子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芪桂活血汤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可安全有效地增强不完全性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扎尼定联合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应用替扎尼定治疗,研究组38例应用替扎尼定联合电针刺激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统计2组治疗前后ASIA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痉挛程度量表Ashworth(MAS)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和PDGF水平,记录2组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ASIA运动功能评分、血清BDNF和PDGF水平、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均0.05),2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替扎尼定联合电针刺激治疗脊髓损伤,能明显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血清BDNF和PDGF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常规训练组各40例。常规训练组在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坐位、站立及功能恢复等常规康复训练,电针组在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给予电针刺激治疗,取T8-T10夹脊穴、大椎穴、命门穴(双侧)、阳陵泉穴(双侧)及足三里穴(双侧),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随访4周。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采用ASIA下肢运动评分(LEMS)、改良Ashworth量表(MAS)、10 m步行速度、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评定运动功能,检测胫前肌的静息运动阈值(RMT)、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静息期(CSP)及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评定大脑皮层运动区兴奋性情况,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LEMS、10 m步行速度、WISCIⅡ、CSP均明显升高,RMT、MEP明显降低(P 0. 05),MAS评分及CMAP无明显变化(P 0. 05);电针组治疗后及随访时LEMS、10 m步行速度、RMT、MEP及CSP改善优于常规训练组(P 0. 05)。Spearman结果显示,患者LEMS及WISCIⅡ与RMT、MEP、CSP呈负相关性(P 0. 05)。结论电针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及大脑皮层运动区兴奋性的恢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通经饮合针灸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分级、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行椎体后路椎管减压术,其中对照组60例术后给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通经饮配合针灸治疗,治疗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肌力分级、脊髓神经功能评分、皮感诱发电位(SEP)波幅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ASIA神经功能分级、肌力分级、脊髓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 05),SEP波幅和MEP波幅均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自拟益气通经饮配合针灸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显著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善肌力,降低相关诱发电位波幅,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纳入治疗的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采取实施改良椎旁肌间隙入路术治疗,对其临床改善疗效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36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中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术,观察组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腰腿部的相关指标,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出血量、引流量及伤椎Cobb角。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水平明显下降,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大大降低(P 0.05);两组患者伤椎Cobb角矫正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治疗方面可采取改良椎旁肌间隙入路术措施,其效果改善明显,且能大大缓解功能性疼痛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确诊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夹脊脉冲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完成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联合组患者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4.29%,而联合组有效率达8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电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疗效确切,能促进损伤后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循经刮痧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接受脊髓损伤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另予以循经刮痧治疗,1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下肢肌力和步行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下肢肌力和步行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循经刮痧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疗效确切,能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小针刀和火针联合阴部神经阻滞治疗骶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SNDS)患者的可行性和方案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将75例骶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小针刀及毫火针治疗联合阴部神经阻滞)和对照组(阴部神经阻滞治疗)。经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肛门直肠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排便障碍、肛门失禁、腰痛或腰酸的VAS、腹胀和腹痛的VAS等指标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在排便障碍(包括排便间隔、排便时间、粪便性质指数、排便困难程度指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在肛门失禁、腰痛或腰酸、腹胀腹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的肛门直肠痛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1.61±0.95vs3.04±1.81,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74 vs 81.08, P0.01)。治疗后,两组之间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和火针联合阴部神经阻滞治疗骶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能更有效减轻肛门直肠痛,提高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三重刺激技术(triple stimulation technique, TST)观察化痰通络颗粒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皮质脊髓束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将65例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rarction, 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4 d;于治疗前、治疗21 d后分别运用TST检测两组患者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的变化,并采用NIHSS量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NIHSS评分、F-M评分、MBI评分与TST test测试结果的相关性。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组。结果:治疗前、治疗21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TST test/TST control波幅比率和面积比率均较健康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F-M评分、MBI评分及TST test测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TST test测试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评分、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TST test测试结果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8、0.652,P0.05),与F-M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536、-0.538,P0.05)。治疗前TST test测试结果与治疗21 d后MBI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876、-0.894,P0.05)。结论:TST能定量反映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客观、准确评估患者皮质脊髓束功能;化痰通络颗粒能促进风痰瘀阻型ACI患者皮质脊髓束的修复,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新中医》2016,(4)
目的:观察加味六磨汤治疗胸腰椎骨折后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胸腰椎骨折后出现麻痹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禁食、胃肠减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六磨汤治疗。结果: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对照组为6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肠减压、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腹胀、腹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六磨汤治疗胸腰椎骨折后麻痹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督脉器灸对脊髓损伤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0例符合脊髓损伤诊断标准的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每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2个月,而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另加督脉器灸,每次进行30 min,6次为1个疗程,相隔2个疗程间休息1 d,持续2个月。通过表面肌电图测定时域指标AEMG的变化特征,并通过躯干控制能力(Sheikh)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脊髓损伤独立性测量(SCIM)评定治疗前后康复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AEMG的变化特征变化、Sheikh评分、Berg评分和SCIM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结束后,实验组的Sheikh评分、Berg评分和SC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虚拟现实训练更加有利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及平衡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电针(大椎、腰俞、腰阳关、筋缩、命门等)结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脊髓损伤手术后立即进行干预,对照组在手术后2个月进行干预。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间隔3 d。结果: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23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73.91%。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MBI、FM评分方面对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给予早期电针结合康复治疗干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