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2DSE)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与延迟支架置入术后的局部心肌应变,评价急诊与延迟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48例AMI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左室短轴室壁各节段的径向峰值收缩应变及常规超声参数.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急诊支架置入术后患者(A组)与延迟支架置人术后患者(B组)的左房、左室内径增大,LVEF、FS降低,各节段室壁应变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与B组比较,A组的左房、左室内径低于B组,LVEF、FS高于B组,A组各节段室壁应变除后壁、下壁基底段及后壁心尖段外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支架置入术优于延迟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二维应变成像在肥厚型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左室肥厚患者中右心室部分与总体应变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患者,其中41例高血压性左室肥厚患者为观察组,59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研究组。对比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右心室面积变化率、右心室基底段横径、三尖瓣环组织收缩峰值速度、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右心室局部和整体纵向应变。结果研究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左心室后壁厚度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2组右心室面积变化率、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右室基底段横径、三尖瓣环组织收缩峰值速度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研究组右心室部分与整体应变均值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相比高血压性左室肥厚患者,二维应变成像应用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更易表明其出现右室功能与结构重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左心室跨壁心肌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9月在沈阳市沈河区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组,选取同期9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与二维应变分析测定入选者的左心室跨壁心肌收缩功能,检测入选者的心肌酶谱表达状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的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内膜下、中层、外膜下的周向应变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阳性率分别为86.7%、92.2%和8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10.0%和11.1%(P0.001)。在急性心肌梗死组90例患者中,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VSD、LVPWD与LDH、CK-MB、CK呈正相关,LVEF、周向应变指数(内膜下、中层、外膜下)与LDH、CK-MB、CK呈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表现为左心室跨壁心肌收缩功能异常,也会促进血液中心肌酶的大量释放,两者存在相关性,心肌酶谱检测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跨壁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四维超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右室收缩功能。方法以二维测量右室内径为基础,将73例DCM分为右室内径正常组(A组)39例,右室内径扩大组(B组)34例,另体检健康者36例为对照组。常规二维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及各腔室大小,获取四维超声图,以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测量右室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包括总体长轴峰值应变(GPSL)、总体圆周峰值应变(GPSC)、总体面积峰值应变(GPSA)及总体径向峰值应变(GPSR);建立四维右室模型测量右室容积和射血分数。DCM患者标准化治疗6个月后予复测上述参数。结果 B组右室容积大于A组及对照组(P0.01)。对照组、A组、B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依次增大,左室、右室射血分数及右室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依次减小(均P0.01)。GPSL、GPSC、GPSA及GPSR均与右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69、0.85及0.87(P0.01)。治疗后右室射血分数及右室心肌GPSL、GPSC及GPSR较治疗前提高(P0.05)。结论 DCM患者右室收缩功能恶化先于腔室扩大,四维超声评价右室功能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090-4091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将患者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年龄≤70岁患者52例设为甲组,年龄71~80岁患者56例设为乙组,年龄80岁患者50例设为丙组,采用超声检测技术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丙组患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发生率均高于甲组、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前壁、下壁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后下壁、前壁+后下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患者再发心梗、首发心梗死亡、再发心梗死亡发生率均高于甲组、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患者左心室内径≥50、左心室内径≥39的构成比均比甲组、乙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在诊断年龄超过8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犬的心脏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成年杂种犬27只,行外科手术开胸并结扎阻断左前降支中段血流以构建动物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于建模前及建模后1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内径;应用二维Simpson法测量左室容积和射血分数;应用仪器自带的分析软件计算犬心肌梗死前后的左室纵向应变。结果与心肌梗死前比较,心肌梗死后犬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明显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梗死后犬间隔和侧壁中间段,前壁及心尖各段的纵向应变均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节段纵向应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心肌的纵向应变可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犬的心肌形变能力明显减低,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左心室整体和节段容积以及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0例、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5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44例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进行RT-3DE检查,通过相关的分析软件得到节段及整体容积-时间曲线,节段和整体收缩末期容积。结果急性前壁心梗组及陈旧性前壁心梗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十六节段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节段收缩末期容积均大于对照组,梗死节段以及邻近梗死区域的大多数整体收缩末期容积均大于对照组。结论急性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整体及节段舒缩功能能够运用RT-3DE准确评价,左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降低会对室壁运动的同步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非心肌梗死性冠心病患者左室应变及扭转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选取未发生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30例(冠心病组)和正常成人30例(正常组),应用STI技术分析左室二维应变、二尖瓣水平旋转角度及旋转率、心尖水平的旋转角度及旋转率、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及扭转率。结果冠心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基底水平及乳头肌水平的前室间隔、前壁,心尖水平的前室间隔、前壁、后室间隔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降低(P0.05);心尖水平前间隔、前壁的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降低(P0.05);基底水平前室间隔、前壁,乳头肌水平前壁的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降低(P0.05);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及扭转率,心尖及瓣环水平的旋转角度及旋转率绝对值均较正常组降低,其中左室整体扭转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心肌梗死性冠心病患者相应节段心肌的应变及扭转运动已受到影响,应用二维STI技术可以准确评价非心肌梗死性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应变及扭转运动,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方法2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超声心动图观察其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切面的二维灰阶动态图,二维斑点追踪分析软件获取各节段的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径向应变率和圆周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各节段从心电图QRS波起始至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径向应变率、圆周应变率的时间及其标准时间:Trs、Tcs、Trsr、Tcsr、Trs—SD、Tcs—SD、Trsr—SD、Tcsr—SD。将心肌梗死组患者左室心肌分为梗死节段和非梗死节段,比较两组心肌间Trs、Tcs、Trsr、Tcsr的差异。结果心梗组患者Trs—SD、Tcs—SD、Trsr—SD、Tcsr—SD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节段Trs、Tcs、Trsr、Tcsr较非心肌梗死节段延长(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肌存在收缩不同步运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杭州市招募的业余马拉松运动员59例,根据参加马拉松运动时限分为A组(参加马拉松运动时间>2~5年)和B组(参加马拉松运动时间>5年);另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健康志愿者31例为对照组。使用常规超声心动图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受检者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室舒张末期质量(LVM)、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及整体圆周应变(GCS);对A组和B组受检者在完成全程马拉松运动前、运动后1 h和运动后第4 d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IVSd、PWd、LVEDd、RWT、LVM显著增高(均P<0.05);与对照组及A组比较,B组IVSd、PWd、LVEDd、RWT、LVM、EDV、ESV、SV显著增高(均P<0.01)。三组间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运动前GL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运动前、运动后1 h、运动后第4 d GLS及运动后1 h GCS显著降低(均P<0.05)。组内比较:A组及B组运动后1 h GLS较运动前、运动后第4 d显著降低(均P<0.05);B组运动后1 h GCS较运动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长期参加马拉松的业余运动员左心室纵向应变显著降低,全程马拉松运动后出现左心室收缩功能短暂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0例(AMI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组,常规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下壁厚度(LVIW)及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然后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2组左心室下壁节段舒张末期容积(r ESVIM)、左心室下壁节段收缩末期容积(r ESVIM)和左心室下壁节段射血分数(r EFIM)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收缩末期容积(LVGEDV)、左心室整体舒张末期容积(LVGESV)。结果:AIMI组LVGEDV、LVGESV高于对照组,LVGEF值低于对照组(P0.05);AIMI组r EDVIM、r ESVIM高于对照组,r EFIM值低于对照组(P0.0 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评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几何形态、节段容积及节段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局部心肌存活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于基础状态和恢复灌注24 h后对各组大鼠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乳头肌短轴高帧频二维图像,测量节段心肌的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PRS)、环向应变(PCS),并采用解剖M型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_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_s)、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和室壁增厚率(TR).实验结束后取大鼠心脏行左心室乳头肌短轴TTC染色并计算节段心肌的梗死面积(AN).以TTC染色作为金标准,ROC曲线分析上述二维应变及TR参数评价梗死节段的准确性.结果 ①与心肌梗死组基础状态及假手术组术后相比,心肌梗死组术后的LVID_d和LVID_s值均明显增加,FS、EF和前间隔TR值均明显降低(P<0.05);②与心肌梗死组基础状态及假手术组术后相比,心肌梗死组术后的前间隔、前壁、前侧壁、后侧壁和后间隔的PRS及PCS值均明显减低,心肌梗死组术后前间隔、前壁和前侧壁的PRS及PCS值明显低于其他节段(P<0.05);③以TTC染色所得节段心肌AN>50%为梗死节段,ROC曲线分析显示PCS为判断梗死心肌的最佳指标,PCS值为临界值(-6.14%)时诊断梗死心肌的敏感度为93.75%,特异度为90.91%.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准确量化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评估不同术式二尖瓣置换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根据是否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分为保留组(A组)和切除组(B组),于手术前后分别采集心尖四腔观、心尖两腔观、心尖左室长轴观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对各切面追踪分析,得出左室各节段纵向峰值应变(Sp)和整体应变(GS).结果 ①A组术后后间隔和下壁基底段、侧壁中间段Sp增高(P<0.01或P<0.05);B组术后后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Sp明显增高(P<0.01),而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前壁中间段、心尖段Sp减低(P<0.01或P<0.05).②B组前壁中间段和心尖段、侧壁和下壁中间段手术前后Sp差值较A组减低(P<0.01或P<0.05).③A组术后GS增高(P<0.05);B组术后GS有减低趋势(P>0.05);B组手术前后GS差值较A组减低(P<0.05).结论 二尖瓣置换时,尽量保留瓣下结构更有利于术后早期左心室局部及整体心肌功能的恢复;超声二维应变技术可较准确地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早期左心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短轴应变及左室扭转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心功能正常组(A组,LVEF≥50%)40例,心功能衰竭组(B组,LVEF<50%)20例;正常对照组35例.获取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测定左室收缩期各水平径向和圆周局部及整体峰值应变,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收缩期旋转角度及左室整体扭转角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A组左室径向收缩期各室壁节段峰值应变、各水平平均峰值应变及左室整体应变减低不明显(P>0.05),左室圆周部分室壁节段峰值应变、各水平平均峰值应变及左室整体应变减低(P<0.05~0.01),心尖水平各室壁节段、各平面平均旋转角度、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增大(P<0.05~0.001).在糖尿病B组,左室各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参数、左室局部及整体旋转角度、左室整体扭转角度较糖尿病A组和对照组明显减小(P<0.5~0.001).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早期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组织二维应变成像技术检测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内外膜层组织应变特征,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为早期诊断及治疗高血压心肌病变提供依据.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82例(LVN组:左室质量正常,无左室肥厚45例;LVH组:左室肥厚组37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取左心室乳头肌水平将室壁平均分为两层,即心内膜层和心外膜层.获取各节段心肌的纵向应变(SSL)和圆周应变(SSC)的峰值.结果 各组各室壁节段心内膜层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均高于心外膜层心肌(P<0.05).高血压病患者的心内膜层SSL峰值减低,LVH组较LVN组低(P<0.05).高血压LVN组内膜层SSC较对照组高,LVH组较LVN组和对照组低(P<0.05).高血压病组患者的心内外膜层应变峰值的比值(跨壁阶差)减低(P<0.05).结论 二维应变显像技术可早期检测出高血压患者内外膜层心肌应变跨壁阶差的变化,评价心肌局部收缩功能异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0例为AMI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组,均于常规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下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后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2组左心室整体收缩末期容积(global end-systolicvolume,GESV)、左心室整体舒张末期容积(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GEDV)、左心室整体射血分数(global ejectionfraction,GEF)、左心室下壁节段舒张末期容积(inferior wall regional end-diastolic volume,rEDVIW)、左心室下壁节段收缩末期容积(inferior wall regional end-systolic volume,rESVIW)和左心室下壁节段射血分数(inferior wall regionalejection fraction,rEFIW),并进行比较。结果 AIM组GEDV,GESV,rEDVIW,rESVIW高于对照组(P<0.05);GEF,rEFIW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评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几何形态、节段容积及节段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7.
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形变与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局部、整体左室心肌形变及其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①对10例健康人和1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组织多普勒和斑点追踪成像结果的对比性分析。②回顾分析80例正常对照和3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患者,测量心尖两腔、三腔和四腔切面左室节段、整体峰值收缩长轴应变和应变率,并分析其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①应用STI、TDI两种方法测量正常心肌和缺血心肌左室峰值收缩长轴应变和应变率的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正常组左室各节段峰值收缩长轴应变和应变率呈现一致性分布(P>0.05)。③心梗组左室各心肌节段峰值收缩长轴应变和应变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④心梗组患者左室收缩、舒张末期长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无差异(P>0.05),但LVESV、LVEDV和WMSI明显增加(P<0.05)。⑤峰值收缩二维总应变、总应变率与LVESV、LVEDV、LVEF和WMSI相关良好。结论斑点追踪成像既能定量测定左室局部和整体心肌的收缩形变,评价局部和整体心肌组织的收缩功能,且与反映左室重构的指标间相关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心肌分层应变评估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亚临床心肌损害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104例,根据是否伴有瓣膜功能异常分为瓣膜功能正常者44例(A组)和瓣膜功能异常者60例(B组),另选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心肌分层应变参数。随机选取20例患者进行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重复性分析。结果 B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升主动脉内径均较A组及对照组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全层心肌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峰值(LSavg)、外层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LSepi)、内层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LSendo)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LSavg、LSepi、中层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全层心肌收缩期整体圆周应变峰值、外层心肌收缩期圆周应变峰值、中层心肌收缩期圆周应变峰值均较对照组和A组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LSendo、内层心肌收缩期圆周应变峰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肌分层应变评估左室心肌整体全层、各层心动周期纵向应变峰值及圆周应变峰值观察者内部和观察者间一致性限度为-6.0%~5.0%,组内相关系数均≥0.80。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心肌分层应变评估LVEF正常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左室外层及内层纵向应变峰值,有利于早期检出亚临床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高血压兔模型的左心室纵向、圆周及径向收缩期应变,探讨心率对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2组:腹主动脉缩窄组(n=12)和假手术组(n=12)。腹主动脉缩窄组进行腹主动脉缩窄手术;假手术组仅将丝线放置于腹主动脉下方,不进行腹主动脉结扎。术后8周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各组兔左心室纵向、圆周及径向应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腹主动脉缩窄组兔模型左心房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内径均增大(P0.05),室间隔及左心室壁均明显增厚(P0.05);在应变方面,腹主动脉缩窄组兔模型左心室收缩期纵向应变降低(P0.05)、径向应变降低(P0.05)、圆周应变不变。结论:在快心率的高血压兔模型中,左心室纵向应变及径向应变易受到影响,说明心率对斑点追踪技术测得的收缩功能指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应变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9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和32例对照者接受二维超声检查,用二维应变软件分析心尖长轴观、心尖两腔观和四腔观以及左室短轴观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的图像,测量自心电图QRS波起点至左室在心尖长轴观上的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ssl)及胸骨旁短轴观上的收缩期径向和环向应变达峰时间( Tssr,Tssc).计算左室各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l-SD,Tssr-SD,Tssc-SD)及节段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sl-Dif,Tssr-Dif,Tssc-Dif),以左室短轴观乳头肌水平前室间隔和后壁的径向应变的达峰时间之差(TAS-POST)≥130 ms作为左室收缩不同步标准,同时测量18个心肌节段纵向应变峰值与收缩末应变的差值之和作为纵向应变延迟指数(LSDI),LSDI≥25%作为左室不同步标准.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同步性参数较对照组增加(P <0.001或P<0.05);心肌缺血组同步性参数较对照组增高(P<0.05); LSDI与TAS-POST呈正向线性相关(r=0.676,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中,LSDI检测左室不同步敏感性高于TAs-POST(P<0.05).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应变成像技术能准确评价左室不同步性,LSDI与TAS-POST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