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脘痛是中医病名,除胃脘部位疼痛外,尚有食欲不振、痞满、暖气、泛酸,烧灼、恶心、呕吐等症状。本病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肥厚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一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一浅表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等多种消化道疾病。关于其发病原因,祖国医学认为情志失  相似文献   

2.
胃脘痛是中医病名,除胃脘部位疼痛外,尚有食欲不振、痞满、嗳气、泛酸,烧灼、恶心、呕吐等症状。本病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肥厚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浅表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等多种消化道疾病。关于其发病原因,祖国医学认为情志失……  相似文献   

3.
健脾益胃化瘀汤治疗萎缩性胃炎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子和  吴凤枝 《河南中医》1997,17(4):219-219
健脾益胃化瘀汤治疗萎缩性胃炎80例秦子和吴凤枝河南省鄢陵县中医院(461200主题词%健脾益胃化瘀汤/治疗应用胃炎,萎缩性/中医药疗法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心下痞”、“呃气”范畴。目前西药对本病尚无特...  相似文献   

4.
胃萎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江西省九江市中医院(332000)吴仕柏主题词萎缩性胃炎/中药疗法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消化道疾病,1978年WHO将其列为胃癌前期病变之一,本病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痞满”范畴。笔者根...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研究集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之一,属祖国医学的“胃脘痛”“吐酸”“呃逆”“嘈杂”等病症。临床发病率高,治疗上易于反复,缠绵难愈,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特点,在其治疗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对CSG的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虚寒型胃脘痛是胃脘痛中较多见的一种证型,临床多表现为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临床多见于西医学中的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郭宏敏等[1]观察700例胃脘痛患者,发现虚证或虚中火实证为462例,占66%,提示本病以虚证为主;临床观察发现消化性溃疡病情迁  相似文献   

7.
付艳霞 《中医研究》2009,22(9):33-34
胃脘痛是以上腹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西医学中的急性浅表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痉挛、胃黏膜脱垂、十二指肠炎及胃十二指肠疾病以胃脘痛为主的病变可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范畴。湿热型胃脘痛临床较为多见。2005-01-2009-01,笔者采用藿朴杏苓汤加减治疗本病21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孙文善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680-680
胃脘痛是指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此外,胃脘痛还常伴有恶心、烧心、吐酸等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阳虚和复感外寒有关。胃脘痛病位在胃,但常与肝脾等脏腑相关。胃脘痛包括现代医学中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疾病。  相似文献   

9.
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胃脘区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亦称为胃痛。胃脘痛在临床症状很常见,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均可引起胃脘痛。唐宋前多称胃脘痛为心痛,到金元时期的《兰室秘藏》第一次出现"胃脘痛"一词,并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与心痛明确区分开来,使胃脘痛成为有别于心痛的独立的病证。后代医家在其基础上不断的研究发展,使胃痛内容得以极大的丰富。中医在治疗胃脘痛的疗效很好,现将近几年来的祖国医学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刺对慢性胃炎患者胃泌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泌素(Gastrin)是胃窦和十二指肠 G细胞分泌的一种消化道激素,具有促进胃酸分泌,胃窦收缩及营养胃肠道粘膜等生理功能。在某些疾病如胃泌素瘤、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等血清中胃泌素浓度增高。因此测定针刺胃炎前后胃泌素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慢性胃炎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18~45岁,平均31岁;病程最短  相似文献   

11.
<正>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临床胃痛常有胀痛,刺痛、灼痛,隐痛,剧痛等不同性质的表现,并伴随胃脘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反酸,嗳气吐腐,便秘或便溏等消化道症状,若病程日久,还可见面黄消瘦,神疲乏力等全身症状。胃脘痛是临床最常见的中医病症之一,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下垂等上消化道疾病出现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均可参照胃脘痛进行辨证,辨病治疗。  相似文献   

12.
程明 《中医临床研究》2010,2(4):22-22,24
胃脘痛是一种以上腹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见于胃炎,胃溃疡,胃痉挛等消化道疾忠。历代文献中,也有将胃脘痛称为“心痛”、“心下痛”等,但古人就知道对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真心痛是与胃脘痛的心痛表现不同的。《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经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相似文献   

13.
针刺对慢性胃炎患者胃泌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刺对慢性胃炎患者胃泌素的影响韩根言孙辉(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72100)胃泌素(Gastrin)是胃窦和十二指肠G细胞分泌的一种消化道激素,具有促进胃酸分泌,胃窦收缩及营养胃肠道粘膜等生理功能。在某些疾病如胃泌素瘤、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等血清中...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护理体会刘梦华甘肃省中医院(730050)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胃窦胃炎和胃体胃炎,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腹胀”、“嘈杂”、“心下痞满”等范畴。本病多与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情志失调及先天禀赋有关,因其...  相似文献   

15.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的一种病症。其泛指西医学中常见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近年来,很多临床报道表明西药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副作用。因此,通过中医辨证,运用中医药治疗胃脘痛,可大大彰显中国传统医学治疗的优势,同时可克服西药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副作用。近年来,笔者运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纤维胃镜运用于临床而发现的一种镜下病理现象,是由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自由地反流入胃所致,其症状表现属祖国医学“胃脘痛”、“痞”、“嘈杂”等范围,但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上虽与一般胃系疾病有其共性,亦有很大的差异。本文拟将作者对本病的认识及辨证治疗体会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7.
小儿胃脘痛中医辨证与胃镜表现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小儿胃脘痛中医辨证特点及与胃镜表现的关系.方法借助胃镜检测手段,分析300例胃脘痛患儿中医宏观辨证与胃镜下微观辨证的相互关系.结果所选病例中胃镜疾病检出率为98.3%,中医宏观辨证及电镜微观辨证均以湿热中阻和脾胃虚寒检出率最高;在浅表胃炎中两种辨证方法的一致性较好.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手段对小儿胃脘痛的研究,总结辨证规律,指导临床辨证论治,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胃脘痛是一种以上腹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消化道病症.本证多见于胃炎、胃痉挛及其他消化道疾患,消化道溃疡出血及肿瘤除外,本人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了按摩治疗胃脘痛的手法,行之有效,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无痛胃镜在儿童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11例消化道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并分析检查情况和麻醉情况。结果:311例行小儿无痛胃镜检查患儿中,8例未见异常,303例检出异常,阳性率为97.43%,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所占比例最高达46.20%,其次由高到低依次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并糜烂16.83%、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14.52%、消化道溃疡7.59%、十二指肠球炎5.94%、消化道异物4.62%、反流性食管炎2.64%、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及胆汁反流1.65%。所有患儿麻醉过程顺利,检查过程中均未出现呼吸暂停、血氧下降、心率失常等麻醉并发症,同时所有患儿麻醉后均平静入睡,大龄儿童苏醒后无痛苦记忆。结论:小儿无痛胃镜检查无创、直观、取样精准,在儿童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按摩背俞穴治疗胃痛1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痛中医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消化道疾病。本病多见于胃炎、溃疡病,胃痉挛以及其它消化系统疾病。自1990年以来,笔者单纯运用按摩背俞穴的方法治疗胃痛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