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李筱荣  齐世欣 《眼科研究》2006,24(2):168-168
连续环形撕囊术(continuous circular capsulorhexis,CCC)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手术步骤。而在缺乏眼底红光反射时,术者难以看清撕囊口边缘,使得完成CCC难度增加。1999年,Melles等首先将台盼蓝应用于晶状体前囊膜染色,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台盼蓝染色后对晶状体前囊膜及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在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前囊膜台盼蓝染色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30例(30只眼)成熟期及过熟期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以0.1%的台盼蓝进行前囊膜染色,然后行连续环形撕囊术,观察术中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眼压、角膜及房水情况。结果 30例白内障术中29例撕囊口边缘清晰可见.连续环形撕囊获得成功,手术顺利完成。1例术中囊膜染色不充分,囊口出现放射状撕裂,经补救撕囊.手术得以顺利进行。术后随访未发现与染色有关的眼部并发症。结论 在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以台盼蓝进行晶状体前囊膜染色后再行连续环形撕囊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台盼蓝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台盼蓝对晶状体前囊染色在白色白内障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82例87眼随机分为染色组43例46眼与对照组39例41眼,染色组术中用台盼蓝染色,观察前囊膜着色效果、撕囊成功率、在超声乳化术中囊膜保护的完整率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并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染色组前囊膜均均匀着色,撕囊成功率与术中囊膜完整率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视力、眼压、炎症反应、角膜内皮水肿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台盼蓝染色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技术,提高了前囊膜的可见度,有助于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连续环形撕囊术(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COC)和整个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浓度的蓝域Vision Blue(0.03%台盼蓝)染色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对于连续环行撕囊术的帮助及整个手术是否安全顺利进行。方法43例43眼白色白内障在术中用0.1ml蓝域稀释为.0.2ml直接注入前房,观察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情况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43例43眼晶状体前囊膜均一次性均匀着色,连续环行撕囊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术后无不良反应。结论低浓度的蓝域染色是一种有效的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技术,能有效提高前囊膜能见度,有利于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是目前国内外治疗白内障的先进手术方法,而完成手术的关键之一是晶状体前囊膜的连续环行撕囊术(continuous curvihnear capsulorhexis,CCC),成功的CCC其平滑、完整的撕囊口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撕、拉等操作的作用力,减少晶状体囊膜放射状撕裂导致晶状体核块沉人玻璃体腔及玻璃体脱出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确保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人,从而保证术后远期人工晶状体位置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染色剂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色白内障在白内障就诊患中占很大比例。超声乳化术是治疗白色白内障的首选方式。连续环行撕囊术是保证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成功完成的关键步骤,而连续环行撕囊术的顺利完成取决于术对晶状体前囊膜的良好分辨。用染色剂染色前囊膜使前囊膜清晰显现,有利于顺利完成连续环行撕囊术。染色剂还可用于超声乳化术中的其它重要步骤。如囊膜与皮质的水化分离,核与外层核的水化分开,核的乳化及皮质的清除,使上述步骤操作更加简便,但其尚未应用于临床,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证实。  相似文献   

7.
连续环形撕囊术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CCC)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关键步骤之一。但在成熟或过熟白内障的眼中 ,由于晶状体呈白色混浊 ,手术显微镜同轴照明下缺乏视网膜红光反射作背景 ,囊膜结构难以看清 ,故难于实施 CCC。近来 ,一些学者利用不同的染色剂和染色技术成功地将晶状体前囊染色 ,从而为成熟或过熟白内障患眼施行 CCC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尹明  杨恒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8):1484-1487

目的:探讨台盼蓝染色晶状体前囊膜的最低有效浓度,评价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囊膜染色技术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14-03/2016-12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晶状体皮质混浊程度为C4~C5、核混浊程度为N3(以晶状体混浊分类系统Ⅱ为标准),随机分为三组。三组患者术中分别使用0.03%、0.015%和0.0075%三种不同浓度台盼蓝。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经验丰富手术医生完成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术中观察前囊膜染色情况以及撕囊难易程度。记录连续环形撕囊术(continuous circular capsulorhexis,CCC)成功、后囊袋破裂以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情况。观察术后1d,1wk,3mo术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前房炎症反应、角膜水肿和眼内结构染色情况。

结果:浓度低至0.015%的台盼蓝仍可对晶状体前囊膜有效染色,顺利完成CCC。0.03%与0.015%两组患者CCC成功率和IOL囊袋内植入率均高于0.0075%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3)。三组患者后囊破裂发生率和角膜内皮细胞平均损失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3)。术后晶状体前囊撕囊口边缘及侧切口的着染均于1wk内消失,未见其他眼内结构蓝染,前房炎症反应轻,未发现超过1wk的角膜水肿和眼压升高。

结论: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台盼蓝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技术安全有效,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建议使用台盼蓝最低有效浓度为0.015%。  相似文献   


9.
生物活性染色剂在白色白内障撕囊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生物活性染色剂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显现晶状体前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等。方法 55例白色白内障随机编人台盼蓝和吲哚青绿前囊染色组。采用气泡下染色技术完成连续环形撕囊。结果 台盼蓝和吲哚青绿均可充分着染前囊。染色辅助撕囊的总成功率为98.2%。吲哚青绿组和台盼蓝组分别为96.7%、100%。尚未观察到术后染色剂残存于眼组织或人工晶状体异色。术后矫正视力0.5~1.2。结论 生物活性染色剂可显著提高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连续环形撕囊(continuous eurvilinear capsulorhexis,CCC)是现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常用的打开晶状体前囊膜的方法,其优点很多,但同时也可引发新的手术并发症,如晶状体前囊膜收缩综合征(capsule contraction syndrome,C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