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大便频不同于大便不禁。秦伯未先生对大便频一证的解释为“大便一天两次或三次,便下正常,亦无不适感觉,为中气不足的表现。如果习惯如此,不作病征”。笔者今春治愈1例属于病征的大便频患者,介绍如下:宋某,男,32岁,商人。1997年4月12日初诊。患者自诉经...  相似文献   

2.
大便频一症,秦伯未等编著的《中医临证备要》解释为“大便一天两次或三次,便下正常,亦无不适感觉,为中气不足的表现。如果习惯如此,不作病征。”本症特点:大便次数较平时增加,质、量均正常,便下甚畅,不同于泄泻、痢疾,病人多不以为苦,很少以之求治。  相似文献   

3.
胃下垂是现代医学中的一种消化性疾病。由于下垂胃的功能减弱,周围组织脏器受影响,其临床表现为腹胀、胃痛、恶心、嗳气、腹胀以食后加重,平卧减轻。疼痛无规律,伴有消瘦,乏力,头晕。 胃下垂,传统医学没有与此完全相等的独立病名,其病因多是由于素体脾胃虚弱,加之饮食不节,起居无常而致。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为其病变关键,病变脏腑以脾胃为主,根据病情分以下几种证候进行治疗。1 中气不足,脾肾两虚 临床表现腹胀腹痛,喜温喜按,呕吐清涎,口中发淡,纳食不香,食欲下降,大便稀薄,素体虚弱,面色 白、懒动、乏力、小便清长…  相似文献   

4.
“久利”指下利久延不愈,症见大便常带黏冻血液、腹部隐痛、虚坐努责,甚至脱肛、肌肉消瘦、神疲乏力、食欲减退等。痢疾日久不愈,又称“迁延痢”,多由脾肾虚弱、中气不足所致。现选黄煌教授门诊以乌梅丸辨治慢性腹泻案较典型的4则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大便失禁张××,男,13岁,学生。1992年5月9日来诊。自诉:自感有便意,但没到厕所就已便在内裤中。追问病史,其父代说:该患3岁时,因高热40℃,退热之后,大便即不能控制,到今已10年,要求针灸治疗。查体:语利、神清、精神稍萎糜、神经系统无异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辨证:四诊合参,认为本病属高热伤气、致中气不足,中气不足久之致肾气失养,肾主二阴,肾气不足,固摄无权,大便失禁。治则:补益中气,升阳固脱。  相似文献   

6.
吴深涛教授认为持续低热治疗重在辨别内伤外感,内伤病机多在肝脾失调,外感病机常见邪入少阳.患者面色萎黄,周身乏力、心悸、纳差,乃中气不足之象,气虚而致发热,予升阳益胃汤加减.患者发热,周身乏力,偶胸闷憋气,周身大片红色皮疹,食欲减退,小便可,大便于,舌淡苔薄,脉数,予柴胡桂枝汤.临床治疗关键在于对证施治,采用经方化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为切入点,并从此条经文的内涵、病因病机以及中气和溲便的关系揭示中气不足是导致二便失常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益气补中、升阳举陷之法,探析"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在临床上的辨证运用。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白芍配甘草水煎服治疗习惯性便秘 ,每获良效。药用 :生白芍 40 g ,生甘草 15g。水煎服 ,每日 1剂 ,一般3剂显效 ,7剂 1疗程。案 1 孙某 ,男 ,38岁 ,2 0 0 1年 9月 2 5日就诊。患习惯性便秘已 5年 ,每 3~ 5天才能解 1次大便 ,每次解便都用开塞露。平日服果导片及四消丸 ,停药后又如常。常饮蜂蜜 ,也无济于事。笔者予上方 3天显效 ,大便正常 ,每日 1次 ,服7天痊愈 ,随访 1年未复发。中医认为 ,凡习惯性便秘者 ,均为大肠与脾胃、肝肾有关 ,脾虚血少失于濡润或中气不足排送无力 ,故传导失司 ,胃热内盛 ,大肠燥屎内结 ,大便艰行 ;肝主…  相似文献   

9.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为补气升阳的代表方 ,临床多用来治疗中气不足 ,气虚下陷引起的胃下坠 ,脱肛 ,久泄 ,久痢等症。本人根据异病同治的机理 ,用此方加减治疗中气不足引起的腹胀 ,崩漏 ,尿失禁 ,发热等病 ,效果尚属满意 ,现选典型病案 ,报导于下 :1 腹胀患者张×× ,男 ,35岁 ,因患急性阑尾炎 ,于 1 995— 8— 9行手术治疗 ,术后刀口愈合好 ,只是腹部发胀 ,饮食不振 ,大便稀溏 ,便色紫黑 ,便时腹痛 ,便后痛止。西药用抗菌素及助消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求治于中医。诊见患者面色微黄 ,神志清醒 ,腹部胀大 ,扣之如鼓 ,按之腹软 ,…  相似文献   

10.
吴干银 《陕西中医》2004,25(1):55-55
治疗方法 补气养血润肠汤组成 :黄芪 3 0 g,党参、白术、枳壳、当归、元参、枸杞子、何首乌各15 g,升麻 10 g,黄精、苁蓉、郁李仁、火麻仁各 3 0 g,气滞者加厚朴 10 g,炙莱菔子 15 g;阴虚加生地15 g;纳差加鸡内金 ,谷麦芽各 15 g。  治疗结果 治愈 (2 d内排便 1次 ,大便尚通畅 ,2个月无复发 ) 2 2例 ;好转 (3 d内排便 1次 ,大便欠通畅 ) 16例 ;无效 (症状无改善 2例 )。  病案举例 陈某 ,男 81岁 ,1998年 9月 10日诊。反复便秘 15年 ,患者有帕金森病 ,行走困难呈小碎步 ,常感中气不足 ,气短 ,乏力 ,纳少、头昏 ,大便 6~ 7d1次 ,虚坐…  相似文献   

11.
补中益气汤出之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及《脾胃论》两书中,乃为中气不足而定。多用于气虚发热、脱力劳伤、疲倦乏力、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笔者在临症时曾以本方治疗有中气不足症状之心律紊乱患者多例,取得了颇为满意的效果。今举案例如下。虞××,男,60岁,干部。初诊:冠心病史已近十年,1978年发现心律紊乱。经常感到胸闷少气,心悸怔忡,用异搏停等药治疗,取效不显,发作时往往需赴急诊治疗。现自觉头晕目眩、胸闷心悸,伴有早搏感,胃纳不香,每餐只能进食一小碗,形体消瘦,夜不能酣寐,语言无力,大便干结难解。即刻予作心电图  相似文献   

12.
补中益气汤治疗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型糖尿病临床多见于中老年人。中气不足,脾失散精,谷精不守,即为消渴。 如治马某,男,67岁。吉尔吉斯斯坦国人。于1990年5月12日初诊。患糖尿病17年,小便频数,夜尿每晚10余次,影响睡眠,其苦不堪,曾在本国治疗均未效。诊见面色(白光)白,倦怠无力,食后腹胀,  相似文献   

13.
<正> 治疗方药 炒白术、茯苓、党参、醋炒白芍各15g,姜半夏、煨豆蔲各12g,陈皮10g,砂仁6g,苡仁20g,甘草4g。脾阳虚弱,肠鸣 水泻,四肢欠温,手足发凉者,加附子、干姜、肉桂、细辛;腹中冷痛加吴芋,中气不足,身困乏力、气短懒言者加黄芪、升麻;气滞不舒、胁肋胀痛、加木香、厚朴;腹胀,消化不良者加大腹皮,炒莱菔子;每日1剂、冷水煎服,若加附子则用开水煎服。 治疗结果 服药3至5剂,症状消失,大便恢复正常者14例,服药6至10剂,症状消失,大便恢复正常者11例,服药11至15剂,症状消失,大便恢复正常者5例,服药后症状缓解,大便次数减少,但未痊愈者2例,总有效率为百分之百,以上病例,治愈后随访3个月以上均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14.
雒晓东教授认为多系统萎缩的主要病机是脾胃虚衰,土虚风动,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本文从多系统萎缩的主要症状探讨其病机,即小脑性共济失调与骨繇相类,因脾胃虚衰、中气不足、少阳三焦经气匮乏,不能荣养少阳所主之筋,骨节失却约束而振摇;帕金森病样症状之颤证为主者,是由于脾胃虚衰、中气不足、气血匮乏导致筋脉不能主持而振摇,亦属少阳枢折范畴;拘证为主者由于脾胃虚衰、中气亏虚、四肢肌肉失养、关节不得屈伸而拘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诸多症状是由于脾胃虚衰导致清阳不升或中气下陷所产生,因此多系统萎缩辨证施治的核心应是补气升阳,最常用的是补中益气汤。  相似文献   

15.
消化性溃疡出血与脾胃湿热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由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出血属中医血证范畴。其中血从口而出,则称呕血;血从大便而下,则称为便血。究其病机病理,过去多以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牌不统血,血溢于肠胃概括,治疗自始至终以健脾温中止血为主。实践证明,这有以偏概全之嫌。由于忽略了脾胃湿热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理演变中的作用,进而影响了疗效。笔者在治疗消化性溃疡而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实践中,对此有粗浅的体会,现叙述如下。1脾胃湿热是消化性溃疡出血的重要环节从本院1991年至1996年收治的102例胃、十二指肠溃…  相似文献   

16.
补中益气汤是治疗中气不足诸证以及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之胃下垂、子宫脱垂等脏器下垂的常用方。然笔者在临证中体会到,胃扭转一病的发生亦与中气不足有关,用本方治之亦可获得显著疗效,今举例报道如下:曹某某,男,56岁,农民。1996年5月6日初诊:患者于5月前始感胃脘胀满疼痛,食后更甚,时有恶心呕吐,经x线钡餐检查确诊为胃扭转,曾服用多种中西药物,疗效欠佳。近1月上证加重,进食减少,并感气短乏力、头晕且重、体重下降,大便量少偏干、约2~3天一行,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细无力。证属中气不足、脾失升清、胃腑扭转、和降失司。治宜补中…  相似文献   

17.
例1:胃下垂 孙×,女,60岁,1992—3—12初诊,病人二年来常咳嗽,气短,神疲、乏力伴纳呆,腹胀下坠,夜寐不安。半年来消瘦明显,腹胀不适,大便干结,3—4日一行,舌淡,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胃肠钡透:胃下垂Ⅱ°。此属中气不足,脾肺两虚之候,治以补中益气,补肺固卫。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味。处  相似文献   

18.
黄芪建中汤辨治胃溃疡7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症。我们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慢性胃溃疡多由于脾阳衰微,中气不足,辨证当属于脾胃虚寒证,治疗当温养中气。笔者应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71例,获得较理想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85年曾治一媪,年逾花甲。大便干而成形,但于不知不觉中滑脱失禁,每日数次,苦不堪言。患病十余年,屡治罔效,求余诊治。该妪平素胃纳不佳,曾有高血压史,体胖,气短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乃脾胃气虚,中气不足,升提无力,以致下陷不能固摄之故。遂拟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15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强调"补中益气"法在中气不足所致二便异常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病案举例,介绍"补中益气"法在中气不足所致二便异常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明确作者的观点。结果应用"补中益气"法治疗中气不足所致二便异常疾病疗效较佳。结论运用"补中益气"法,为治疗本病扩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