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病例]男,40岁。1980年行阑尾切除术,1998年和2000年2次出现腹痛,为阵发性绞痛,部位不固定,查体无固定部位压痛,拟诊肠粘连行剖腹探查,术中未发现明显异常,关腹。2001年4月10日再次出现无固定部位阵发性腹绞痛,以急性胰腺炎行抗炎治疗,效果欠佳。2001年5月5日出现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间断四肢剧烈疼痛,多汗,呛咳,声音嘶哑,于2001年5月13日入院。入院当日出现一过性谵语。查体: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整理2005~2009年间230例下颌骨骨折住院患者,对其致伤原因、骨折部位及类型,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通过术后1~3年的随访,230例下颌骨骨折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7%,非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行颌间结扎;手术治疗的134例病例中,24例患者行钢丝内固定,110例患者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结论 正确地选择适应证是各种治疗下颌骨骨折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股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 7例儿童股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固定者18例,髓内钉内固定者4例,交叉克氏针固定者2例,单纯用两至三枚螺丝钉固定者3例.并对其随访及临床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随访6月~4年,平均2年2月,患肢无畸形.无跛行步态,骨折全部愈合.髋膝关节活动正常.2~11月取出内固定.结论儿童股骨骨折有手术适应症者应尽早开放复位,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的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而采用不同的手术内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2~ 10年,50例股骨干骨折术后17 ~33周愈合;2例19个月仍未愈合,再行内固定植骨后6个月愈合.50例股骨颈骨折术后13~ 30周愈合;2例1年未愈合则行全髋关节置换.结论:治疗方案应根据股骨干骨折部位与股骨颈骨折位移程度判断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5.
刘逢佳  方利华 《江西医药》2007,42(8):728-729
目的 探讨下颌骨骨折口内切口坚固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72例不同部位的下颌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颏部骨折29例,颏孔区及体部骨折23例,下颌角区骨折8例,多发性骨折12例.均行口内切口坚固内固定,其中6例下颌角区不利型骨折在下颌骨下缘以小型钛板做补偿固定.72例患者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口内入路坚固内固定是目前治疗下颌骨水平支各部位骨折的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穿支皮瓣及筋膜蒂皮瓣对骨质及内固定物外露创面的临床处理效果.方法 对2005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8例四肢不同部位经过一期手术发生骨及内固定外露的创面采用穿支皮瓣及筋膜蒂皮瓣行二次手术覆盖创面.结果 58例手术均完成,所有皮瓣均成活,其中6例不同程度出现血管危象,经过处理后皮瓣成活.随访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一定程度恢复浅感觉.结论 穿支皮瓣及筋膜蒂皮瓣用于修复骨及内固定外露创面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病灶清除,Ⅰ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9例胸腰椎结核病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25~72岁,平均46.2岁.病变部位,腰椎18例,胸椎11例.术中采用单根TSRH侧方固定23例.采用脊柱前路钉棒系统固定6例,用肋骨或髂骨椎体间植骨.结果25例随访,时间1~4年,优良率96%,植骨融合率100%,术后后凸畸形5°~46°,平均20°.无内固定合并症发生.结论术前术后规范药物治疗,术中直视下对病灶的彻底切除,行Ⅰ期植骨,内固定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冯世栋 《河北医药》2010,32(13):1768-1769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老年人的常见骨折之一,传统治疗方法患者多需要长期卧床,现多主张行手术内固定治疗,以获得稳定的固定,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减少长期卧床造成的严重并发症。手术固定方法较多,自2007年8月以来,我科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型解剖钢板治疗老年人该部位骨折31例,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杨明  孟垂霞  高洁  刘建青 《中国医药》2012,7(10):1268-1269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胸椎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对74例胸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74例患者皆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后路减压者11例,减压及行椎弓根钉内固定者63例,根据骨折不同的部位,分别选用Dick钉、AF钉和TSRH钉内固定.结果 74例患者手术切口全部Ⅰ期愈合,无胸膜损伤、截瘫加重、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15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经治疗后痊愈.术后截瘫症状未见明显恢复.结论 后路减压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椎骨折,能有效地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但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9年10月~1995年4月,采取早期彻底清刨的基础上行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57例。男性48例,女性9例。年龄17~65岁。粉碎性骨折32例。横行及斜形骨折25例,合并腓骨骨折48例。按骨折部位分类:胫骨下1/3骨折34例,中1/3骨折15例,上1/3骨折8例。全部病例均在伤后8h内彻底清创的基础上行钢板螺丝钉内固定,若合并腓骨骨折,待胫骨内固定牢固后,手法吻合骨断端或用克氏针等行内固定。内固定胫骨骨折钢板中普通钢  相似文献   

11.
锤状指是手指部位的常见损伤。以往临床多采用过伸位石膏固定或手术行肌腱吻合或行远侧指间关节融合术。自1987年以来,我们采用三针缝合法治疗锤状指,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3年9月~2009年2月我院共收治四肢开放性骨折行一期内固定治疗45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7~65岁,平均34岁.受伤部位:股骨下段、髁上、髁间10例,胫腓骨(包括上段、中段、下段及多段)25例,肱骨下段、髁上、髁间5例,踝部3例,尺桡骨远端2例.  相似文献   

13.
1基本资料 自1999年8月至2006年5月行椎弓根钉取出术34例。共146枚椎弓根钉节,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19~56岁,平均34.2岁,二节段固定29例,三节段固定5例,内固定取出时间1~5年,平均2.1年。3例慢性感染。部位T11~L4。钛质钉62枚中5例为三节段钉棒系统,8例钛质A-F钉。  相似文献   

14.
胸腰段是脊柱活动度最大,骨折最好发生的部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具有稳定性高,固定节段少,影响脊柱活动度小等优点[1].我院于1998年2月-2004年2月应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爆裂型骨折96例,经1~5年随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下肢静脉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过程中,要求患者下肢制动,轻微的活动和抖动都会造成运动伪影[1],影响静脉血管影像的清晰度,使病变部位显示不清,影像质量下降,造成诊断困难.为了限制患者在下肢静脉DSA造影过程中肢体的移动和旋转,使下肢保持于解剖学体位,提高影像质量,我院介入科从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对98例患者行下肢静脉造影,其中49例采用防旋鞋固定肢体行下肢静脉DSA检查,作用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动静脉留置针在腹腔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8年5月至2002年8月,我们采用动静脉留置针对58例腹水征阴性病人行腹腔穿刺术,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方法 根据穿刺病变部位深浅和性质选用适当型号的动静脉留置针。穿刺前准备、体位、穿刺部位、消毒、麻醉等均同常规腹腔穿刺术。待穿刺针抵抗感消失时,左手先固定针芯,右手后推进留置针套管入腹腔。  相似文献   

17.
厉文华 《蚌埠医药》1991,9(4):14-14
锤状指是手指部位的常见损伤。以往临床多采用过伸位石膏固定或手术行肌腱吻合或行远侧指间关节融合术。自1987年以来,我们采用三针缝合法治疗锤状指,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四肢骨折,且肱骨远端解剖结构复杂,骨折端多粉碎和移位.所以,在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且预后与处理的方式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多主张早期行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行积极的关节功能锻炼.我科2000年3月~2007年9月行尺骨鹰嘴截骨并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术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253-3254
我院自2002年4月~2005年1月对20例儿童肱骨近端不稳定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小T型钢板内固定.并对内固定的远期疗效进行随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骨水泥填塞加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4例老年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经肩关节前入路进入,复位后,对有明显骨质缺失的部位,填入骨水泥,再行三叶草状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结果2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肩关节可外展至90度,能提物,X线平片均无肱骨头坏死,骨折对位对线好.结论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骨质缺损严重、单纯内固定不易的患者,可以行骨水泥填塞加钢板内固定技术,方便可靠,避免人工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