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周期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黄褐斑患者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方,按照妇女月经周期加味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42例黄褐斑患者经中药同期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5%.结论:中药周期治疗黄褐斑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郑彦平  李灏一 《河南中医》2012,32(9):1173-1174
目的:观察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妇女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6例,采用中药玉容散敷脸。治疗组30例,分别按经后期、经前期及月经期采用中医周期疗法调经以达调脏腑祛斑目的。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周期疗法治疗黄褐斑疗效满意,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3.
熊黎 《中医临床研究》2013,(10):107-107
目的:探讨中药内外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皮肤美容科在2011年3月~2012年1月治疗的黄褐斑患者60例,对照组用维生素EC复合剂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内外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显著。结论:中药内外治疗黄褐斑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中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5例黄褐斑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有效率为96%,受试者主观感觉良好,血液生化指标均正常。结论:中药治疗黄褐斑高效、安全,对试验者身体健康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药内外合用治疗女性面部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0例,予中药汤剂于经前、经后及平日调服,并予中药针剂、西药内服,再配合中药面膜、祛斑剂治疗。对照组7例,予中药针剂、西药、中药面膜、祛斑剂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42.8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问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药内外合用治疗女性面部黄褐斑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更彻底,疗效巩固,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8例女性黄褐斑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及对照组43例,治疗纽内服中药,外涂中药制剂;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C并外用3%氢醌霜,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45例患者痊愈17例(37.7%),显效13例(28.9%),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6.7%;对照组43例患者痊愈8例(18.6%),显效10例(23.3%),好转15例,无效1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显著,较常规方法疗效好、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11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标准的该病患者112例,予中药内服、外敷并内服西药等方法治疗,1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愈66例,显效25例,好转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5%(95%CI=91.7%-99.3%)。结论:中药内服、外敷和内服西药等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黄褐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中药内服配合祛斑面膜治疗黄褐斑3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慧 《新中医》2006,38(8):77-7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祛斑面膜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内服,配合中药祛斑面膜外用治疗;对照组25例仅采用中药祛斑面膜外用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8%,对照组为84.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调理经络气血治疗黄褐斑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黄褐斑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翠荣  陈红路 《新中医》2007,39(3):58-59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采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7%。对照组为48.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瘀中药治疗黄褐斑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壮灸神阙穴为主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49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采用辨证壮灸神阙穴法为主,辅以中药面膜外敷,治疗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痊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8%。结论:以壮灸神阙为主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滋肾活血祛斑汤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女性黄褐斑患者50例,给予自拟滋肾活血祛斑汤口服,每日2次,同时给予中药面膜外敷,每周2次。治疗4周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86%。结论:滋肾活血祛斑汤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女性黄褐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穴位注射及中药面膜综合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黄褐斑患者126例采用刺五加注射液穴位注射及中药面膜综合治疗黄。褐斑结果:本组病例126例,治疗后30天评疗效,只有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6.8%。结论:刺五加注射液穴位注射及中药面膜综合治疗黄褐斑方法简便,价格低廉,是治疗黄褐斑的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周期外治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乳腺增生病4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周期外治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月经前疏通气血、月经后调补冲任的周期外治法,配合内服中药乳核散结片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6.19%,总有效率97.62%;对照组治愈率61.11%,总有效率83.3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周期外治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乳腺增生病,顺应妇女月经周期中阴阳消长转化的生理规律,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黄褐斑伴经前期综合征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周期疗法治疗黄褐斑伴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分别在月经前、行经期、经后期给予不同的方药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临床疗效。结果:60例中肝气郁结型(25例)总有效率为88.00%,脾虚湿阻型(21例)80.95%,肾阴不足型(14例)85.71%,总有效率为85.00%。结论:中药周期疗法治疗黄褐斑伴经前期综合征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赵琦 《江西中医药》2008,39(6):55-55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疗效。方法:将42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47.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疏肝解郁为主治疗黄褐斑陈玉华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常见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笔者以疏肝解郁力主,活血祛瘀为辅,加广中药湿敷中药美容面膜治疗4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5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4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  相似文献   

17.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黄褐斑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内服及养颜祛斑中药外用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采用内服自拟化瘀祛斑散及外用自拟五自豪治疗黄褐斑患者65例。结果:总有效率96.92%。提示:化瘀祛斑散内服并五白膏外用治疗黄褐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潘瑞萍  张青 《四川中医》2010,(2):106-107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面膜方合逍遥散加味治疗黄褐斑的疗效。采用自拟中药面膜方外敷合逍遥散加味口服治疗黄褐斑42例。结果:基本治愈10例,显效16例,好转9例,7例无效,总有效率83.3%。结论:自拟中药面膜方外敷合逍遥散加味口服治疗黄褐斑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与外用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黄褐斑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内外合治黄褐斑能更好的增强血液循环,淡化色斑,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徐晶萍  刘长征 《四川中医》2009,27(5):106-107
目的:观察中医内外合治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采用中药内外合治法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内服维生素配合外用氢醌霜治疗。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内外合治法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