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著名的DCCT(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实验)和EDIC(糖尿病干预及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强化治疗能减少及减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儿童糖尿病患者经过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或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装置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主要发生于小儿及青少年,病因机制复杂,其风险与遗传和免疫两大因素有关.IDDM 虽有遗传性,但缺乏确切的遗传标志,其遗传与免疫因素间的关系亦不明.近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将IDDM 的研究引入了新的途径,对本病的病因机制有了新的探索及阐述.  相似文献   

3.
小于胎龄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早期营养与成年发生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现对宫内营养程序化与小于胎龄儿成年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强化治疗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长期并发症的发生与进展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 :胰岛素多次注射、严格控制血糖接近正常水平 ,能有效地延缓糖尿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与进展。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是否对糖尿病侏儒症的症状有改善 ,报道甚少。我们对5例糖尿病侏儒症进行为期1年的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 ,观察临床症状及生长的变化。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临床确诊为糖尿病侏儒症5例 ,男4例 ,女1例 ;年龄12.4岁~14.8岁 ,平均13.5岁±1.0岁 ;患Ⅰ型糖尿病5.6年~9年 ,平均7.6年±1.6年。近3年生长速率减慢 ,平均为…  相似文献   

5.
糖化血红蛋白被公认为是预示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子,而近年来,血糖波动可能成为影响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另一血糖控制指标.血糖波动是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后的常见现象,因此明确1型糖尿病血糖波动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将对指导儿科内分泌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而氧化应激是血管并发症发生机制的核心环节,因此研究焦点集中在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相关性方面.  相似文献   

6.
小儿高胰岛素血症低血糖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高胰岛素血症低血糖是由于胰腺过度地释放胰岛素导致患儿持续性低血糖的一种疾病。其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胰岛细胞增殖症等。本病若不及时诊治可导致患儿严重的脑损害甚至死亡、应引起重视。本文就该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治进展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7.
小儿高胰岛素血症低血糖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高胰岛素血症低血糖是由于胰腺过度地释放胰岛素导致患儿持续性低血糖的一种疾病,其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胰岛细胞增殖症等。本病若不及时诊治可导致患儿严重的脑损害甚至死亡,应引起重视。本文就该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治进展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在新生儿中极罕见,发生率约1/400000新生儿,常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50%患儿确诊后需终生治疗,其余表现为暂时性发病,但缓解后有可能复发。新生儿糖尿病(NDM)的病因与儿童期发病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不同。近期研究发现,其  相似文献   

9.
小儿糖尿病多数为Ⅰ型糖尿病,少数为Ⅱ型糖尿病,近年来有关小儿Ⅱ型糖尿病报导渐多。其病因与发病机制与Ⅰ型有所不同:遗传占更主要因素,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家族遗传史亦多于Ⅰ型;肥胖者居多;胰腺β细胞功能不足,并伴有胰岛素拮抗现象,故有谓胰腺耗竭发病说。其发病缓慢,进展亦慢。除感染时及应激状态须用胰岛素外,一般可用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及口服药物来控制病情。其血中C 肽及胰岛素正常、增高或偏低。与Ⅰ型糖尿病、肾性糖尿、慢性进展型Ⅰ型糖尿病的区别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10.
�ഺ�ڶ����ѳ��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发病率为5%~10%[1],以雄激素过多、胰岛素抵抗和无排卵为主要临床特征,但其生化及临床表现有高度的多样性、异质性。PCOS多起病于青春期初潮后,是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症最常见的内分泌原因,也是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危险因素。由于PCOS可增加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对可疑病例进行筛查,并在发病早期即开始治疗,是预防与此综合征相关的某些长期并发症的一种有效方法。1病因目前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1遗传因素PCOS呈现高度的家族聚集性,家系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儿童糖尿病发病率上升很快。儿童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近30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47%、17%和14%[1],因此儿童糖尿病不仅需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还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与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小儿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DM)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在遗传易感基础上及外界环境因素作用下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因生活条件好、饮食质量高、小儿肥胖症、高血压均可引起糖尿病。不可忽视的是小儿糖尿病以后逐年引起各种并发症,而小儿一般以隐型糖尿病为主,年龄一般在5~13岁。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病理特点:(1)肝脏和脂肪中的胰岛素不足。(2)胰岛素对抗性调节激素作用。(3)因高血糖导致肾脏受损。并发症如:(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不足引起脂肪分解增多,导致游离酸升高引起酮体升高,导致碱储备降低、酮症酸中毒。(2)糖尿病肾病:高血糖引起肾糖阈升高导致尿糖增高。不同类型糖尿病的肾脏病变的遗传易感性危险冈素及尿蛋白的特异性不相同。糖尿病患者长期糖脂代谢紊乱,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病变及肾小球硬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及其高危因素.方法 抽样调查2009年9月-2010年6月在本院分娩的新生儿2600例,测定新生儿正常断脐时间,并在12h后查其静脉血血常规,确定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筛查28项可导致红细胞增多症的危险因素,并填写调查表,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出导致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筛查2600名新生儿,其中红细胞增多症130例,检出率为5.5%.窒息、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病、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妊娠期糖尿病等6个因素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当多种高危因素如产程缺氧、母体高危因素、胎儿高危因素混杂在一起时,本病发生的危险度增加.结论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复杂,宫内缺氧是发生红细胞增多症的高危因素.因而加强围生期监测及产程处理,尽快减少相关的危险因素是减少本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儿童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糖尿病是危害儿童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其病因尚不明确,本文从遗传(人类白细胞抗原、父母因素、CTLA4及CCR2基因变异)和环境因素(感染、季节、牛奶)等方面对其相关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忠  沈水仙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0):752-753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终生治疗。美国和加拿大合作的DCCT(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研究资料显示,强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接近正常水平,能有效延缓和减少1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强化治疗包括每天多次血糖测定和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型和剂量,模拟内源性的胰岛素释放,以达到满意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6.
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Ni GC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4):269-271
2型糖尿病是一类异质性疾病 ,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胰岛素相对性缺乏 ,或胰岛素分泌受损为主的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所致的糖尿病 ,多发生在成人 ,但近年来因生活方式的变化 ,肥胖儿童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使儿童及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肥胖、高血压及运动不足是 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2型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流行性疾病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 (WHO)发布的资料表明 ,当前全球大约有 1 5亿的糖尿病患者 ,到 2 0 2 5年将达到 3亿人 ,增加的发病人数将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特别…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检测是研究糖、脂肪代谢的热点,而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术和高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术分别是检测它们的金标准.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两个主要发病机制,因此,采用葡萄糖钳夹术研究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分泌功能成为主要方法.近年来,该技术在儿童领域亦得到运用,在儿童糖尿病、肥胖症、矮小症、代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中,运用葡萄糖钳夹术探讨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18.
儿童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糖尿病是危害儿童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其病因尚不明确。本文从遗传(人类白细胞抗原、父母因素、CTLA4及CCR2基因变异)和环境因素(感染、季节、牛奶)等方面对其相关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检测是研究糖、脂肪代谢的热点,而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术和高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术分别是检测它们的金标准.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两个主要发病机制,因此,采用葡萄糖钳夹术研究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分泌功能成为主要方法.近年来,该技术在儿童领域亦得到运用,在儿童糖尿病、肥胖症、矮小症、代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中,运用葡萄糖钳夹术探讨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检测是研究糖、脂肪代谢的热点,而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术和高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术分别是检测它们的金标准.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两个主要发病机制,因此,采用葡萄糖钳夹术研究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分泌功能成为主要方法.近年来,该技术在儿童领域亦得到运用,在儿童糖尿病、肥胖症、矮小症、代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中,运用葡萄糖钳夹术探讨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