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磊  赵晓光  孙甫  周永新 《安徽医药》2016,37(8):966-969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开放治疗组和椎间盘镜下治疗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Nakai评分、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开放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多于椎间盘镜下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的优良率为77.5%(31/40)略高于椎间盘镜下治疗组的70%(28/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1,P=0.446)。步行距离、并发症以及术前JOA评分等为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减压治疗与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具有相当的临床疗效,但后路椎间盘镜下的有限减压治疗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较开放治疗组少;其影响因素主要为步行距离、术前JOA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在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后10年疗效观察。方法 42例腰椎管狭窄患者均在后路椎间盘镜下行腰椎管扩大和神经根通道松解术。结果腰椎管狭窄手术共42例,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0年,获随访39例,按Nakai标准评定,优:34例;良:3例,可:2例,差:无1例。结论提示该手术方法在减压彻底的前提下,创伤小保持了脊椎的稳定性、操作安全,疗效可靠,患者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10年随诊未发现脊椎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病人均在后路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 ,其中腰椎管狭窄手术共 36例。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 1年零 3个月 ,按Nakai标准评定 ,优 82例 ,良 1 0例 ,可 3例 ,差 1例。结论 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适用范围广 ,且手术创伤小、操作安全 ,病人术后恢复快 ,住院康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5.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9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病人均在后路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其中腰椎管狭窄手术共36例。结果 术后访时间平均1年零3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优82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结论 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适用范围广,且手术创伤小,操作安全,病人术后恢复快,住院康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后路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应用中出现的情况和并发症,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结果 本组43例,术后随访12~34个月,平均23.6个月.按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95.4%.结论 ME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能直接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扩大狭窄的侧隐窝,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脊柱的稳定性.MED适用于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合并有侧隐窝狭窄及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患者,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适应症、手术要点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36例腰椎管狭窄病人均在后路椎间盘镜下行腰椎管扩大和神经根通道松解术。结果 腰椎管狭窄手术共 36例 ,术后随访时间 1年 ,按Nakai标准评定 ,优 :2 5例 ;良 :9例 ;可 :2例 ;差 :无 1例。结论 提示该手术方法扩大了应用范围。本术式创伤小、操作安全 ,病人术后恢复快 ,住院康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8.
显微椎间盘镜后路经椎板间隙的椎间盘摘除术,主要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合并腰椎管狭窄,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已经为广大患者所接受[1]。我院自2002年10月以来,采用显微椎间盘镜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6例、单纯腰椎管狭窄症10例,均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付丽  朱伟民  薛向东 《贵州医药》2005,29(2):184-18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腰腿痛的主要病因,传统手术方法由于损伤过大,容易造成术后脊椎不稳,神经根粘连,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等并发症。脊柱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MED),是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最高新技术,具有精确度高,创伤小,恢复快,保持腰椎稳定等优点,我科于2004年4~8月开展MED手术20例。通过微创手术治疗和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后路椎间盘镜(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以及传统开放手术( Open discectomy, 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29例为MED组,行传统开放髓核摘除术33例为OD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出血和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切口疼痛JOA以及术前、术后3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 MED组相比OD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切口长度减小、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以及1月的疼痛评分观察组明显改善,观察组更加明显(P<0.05)。术后3月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中6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两组患者术前的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经过3个月的随访提示两组手术对患者的近期疗效评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微创等特点,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总结椎间盘镜下等离子刀髓核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微创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A组:常规MED手术;B组:常规MED手术后,同时应用等离子刀对椎管内残余组织进行消融、皱缩,成形。随访最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分别于术后3、12个月进行疗效评定比较,并行CT复查。结果:B组临床疗效较A组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B组术后3、12个月统计学χ2值分别为4.13、4.81;P〈0.05),优于A组,CT影像学复查示B组优于A组。结论:椎间盘镜下等离子刀髓核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的MED手术临床疗效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Modic改变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腰椎间盘突出伴Modic改变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MED组(即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组,42例)和PLIF组(即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随访末临床基本情况,包括Oswed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0~45)、视觉疼痛模拟标尺(VAS)(腰,0~10)、VAS(腿,0~10)。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症状均较术前改善,MED组手术后ODI、下腰痛及下肢根性痛的改善率分别为81.7%、76.6%、90.3%,PLIF组手术后ODI、下腰痛及下肢根性痛的改善率分别为85.0%、86.7%、91.8%,PLIF组总体优于ME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内ModicI型下腰痛的改善程度优于ModicII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不同终板类型间VAS、OD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下腰痛的改善与终板Modic改变间存在相关性,MED术和PLIF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Modic改变均有效,但处理终板后的PLIF术疗效优于MED术,特别是对ModicI型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减压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两种不同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方法:将1998年8月一2008年8月收治的6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A、B两组:A组34例行单纯后路减压术,B组34例行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后随访8~40个月,疗效评价采用北美脊柱外科学会推荐的OswestryDisalilityIndex,以改善率表示。结果:A、B组术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眇O.05);A组术后的优良率为58.8%,B组术后的优良率为85.3%,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加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徐宝山 《天津医药》2015,43(11):1239-1243
经皮椎间孔镜和椎间盘镜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症的常用微创内镜技术。椎间盘镜经后路椎板间隙开窗, 原理与传统开窗类似, 适用于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症, 尤其可动式椎间盘镜更利于显露和操作。经皮椎间孔镜经椎间孔自然间隙、 也可经椎板间隙入路, 在生理盐水下操作, 更加微创, 但操作范围相对局限,需要精确穿刺, 两者分别有独特的操作规范和技巧, 适应证既有交叉, 也有互补,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比较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价值。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组50例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OD)组50例,观察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神经根损伤、下肢放射痛减轻等指标。结果MED组优良率(90.0%)高于OD组(80.0%)(χ^2=3.99,P〈0.05),术中失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OD组(t=2.412,t=2.498,t=2.518,t=2.416,均P〈0.05)。结论MED与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近期临床效果相似,但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和恢复较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A组)与开窗髓核摘除术(B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24例手术治疗LDH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12例)和B组(同期同组医师完成12例),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A组和B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与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LDH近期临床疗效相似,但其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更具优势,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椎间盘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结果 50例完成镜下操作,随访6个月~6年,优32例,良11例;术中出血40~150ml,平均80ml。结论 MED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神经根减压彻底、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照椎间盘镜手术(MED)与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61例患者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54例患者采用MED,比较手术的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及手术效果。结果MED组优良率为90.7%,开窗术组优良率为88.5%,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而手术时间[(41±4)min、(74±8)min]、切口大小[(1.6±0.0)cm、(10.8±0.8)cm]、术中出血量[(38±6)ml、(207±40)ml]和卧床时间[(12±5)d、(25±9)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与开窗术相同,但该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不影响腰椎稳定性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加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2月来本院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患者42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行PLIF治疗20例,设为观察组,余22例行常规术式,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达95.00%,对照组的有效率达81.82%,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ODI分别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术后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良好的早期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方法对已确诊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1例患者采用MED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结果本组MED手术平均时间为75min(55~130min),平均出血量80ml(50~110ml)。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51例患者术后,优42例,良8例,可1例。结论 MED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