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汉坦病毒归属布尼亚病毒科,是一种有包膜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基因组包括L、M、S3个片段,分别编码L聚合酶蛋白、G1和G2糖蛋白、核蛋白。汉坦病毒包括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汉滩病毒(Hantaanvirus,HTNV)、汉城病毒(Seou...  相似文献   

2.
后备式UPS-500型电源逆变器故障检修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225001)袁林后备式UPS-500型不间断电源分为正弦波输出和方波输出两类,它在供电停止或电压在180V以下时,大约经4~sins时间进行常规供电——逆变器供电间转换,由UPS...  相似文献   

3.
抗精子抗体与不孕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21对不孕夫妇及100对孕早期夫妇进行抗精子抗体(AsAb)及解脲支原体(UU)检测,探讨精浆、宫颈粘液及血清中抗精子抗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对不孕症的作用。结果:不孕男性精浆AsAb阳性率为9.05%,生育组为2.00%(P<0.05);不孕女性宫颈粘液AsAb阳性率为13.58%,生育组为5.00%(P<0.05)。不孕组男女生殖道UU阳性率明显高于生育组,差异显著(P<0.05)。精浆AsAb阳性不孕病人13.43%存在UU感染(P<0.05),宫颈粘液AsAb阳性不孕女性病人18.44%存在UU感染(P<0.01)。本文表明:生殖道AsAb的产生与UU感染有关,两者是引起不孕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对消化性溃疡(PU)患病危险因素的配比研究结果表明,单因素分析筛选出PU家族史、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家族史、进餐无定时,晚睡前饮食、偏咸口味、吸烟、A型性格、偏硬饮食8个变量与PU有显著性联系,其中吸烟与PU患病危险呈剂量反应关系。同时将筛选出的8个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5个变量为PU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PU家族史(OR=5.55)、进餐无定时(OR=2.597)、偏咸口味(OR=1.85)、睡前饮食(OR=1.66)、吸烟(OR=1.36)。  相似文献   

5.
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汉坦病毒(Hantavirus)的基因RNA,同时与细胞分离病毒的敏感性进行比较。用异硫氰酸胍-载体吸附法,一步提取汉坦病毒RNA。将脑腔接种汉坦病毒频临死亡的乳鼠脑制成10%的悬液,并系列稀释,从10(-1)到10(-12)的12梯度。结果表明,该引物能够扩增出汉坦病毒H8205株的RNA,说明汉坦病毒H8205株与76-118株在M片段上具有共同的保守序列。RT-PCR可以检测出4.64×10(-3)TCLD(50)/ml的病毒,而用Vero-E6细胞只能分离检测出4.64×10(-2)TCLD(50)/ml,所以RT-PCR检测病毒比细胞分离检测病毒敏感。  相似文献   

6.
一步法提取RNA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汉坦病毒R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汉坦病毒(Hantavirus)的基因RNA。同时与细胞分离病毒的敏感性进行比较,用异硫氰酸胍-载体吸附法,一步提取汉坦病毒RNA,将脑腔接种汉坦病毒频临死亡的乳鼠脑制成10%的悬液,并系列稀释,从10^-1到10^-12的12梯度,结果表明,该引物能够扩增出汉坦病毒H8205株的RNA,说明汉坦病毒H8205株与76-118株的M片段上具有共同的保守序列  相似文献   

7.
宋干 《中国公共卫生》1996,12(8):376-381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学研究进展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北京100052)宋干肾结合征出血热(HFRS)是某些鼠类携带传播,由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HV)中的几种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7...  相似文献   

8.
美国保时不间断电源系统(UPS)保时UPS为1990年亚运会选用产品,适用于: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自动化系统工作站医疗设备办公设备在线式UPS—1000VA,3000VA,5000VA,7500VA,10000VA后备型UPS—500R,2000VA北...  相似文献   

9.
美国保时不间断电源系统(UPS)保时UPS为1990年亚运会选用产品,适用于: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自动化系统工作站医疗设备办公设备在线式UPS—1000VA,3000VA,5000VA,7500VA,10000VA后备型UPS-500R,2000VA北...  相似文献   

10.
汉坦病毒致病性及其结构蛋白抗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在临床上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自1976年李镐汪等从疫区的黑线姬鼠肺组织中分离到汉坦病毒76—118株以来,各国学者相继分离到不同型别的汉坦病毒。目前汉坦病毒已鉴定出多种型别:姬鼠型(Hantaan,HTN)、家鼠型(Seoul,SEO)、Puumala(PUU)、Sin Nombre(SNN)、Dobrave(DOB)等,在我国主要流行型别为HTN和SEO。  相似文献   

11.
汉坦病毒宿主动物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汉坦病毒(Hantavirus)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主要由啮齿动物传播。尽管人感染汉坦病毒后能导致2种严重的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但啮齿类宿主动物感染后几乎无临床症状,其生长繁殖也不受影响,甚至可以终身携带并排泄病毒。这也使得汉坦病毒与宿主之间形成共进化(co—evolution或co—speciation)。在已发现的20多个血清型和(或)基因型汉坦病毒中,每一型均来自一种或少数几种密切相关的啮齿动物。由于汉坦病毒与宿主动物间的这种对应关系,宿主动物的种群类型及其分布决定了疫区的性质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12.
美国保时不间断电源系统(UPS)保时UPS为1990年亚运会选用产品,适用于: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自动化系统工作站医疗设备办公设备在线式UPS-1000VA,3000VA,5000VA,7500VA,10000VA后备型UPS—500R,2000VA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宁夏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新疫区黑线姬鼠肺中分离汉坦病毒并鉴定其型别。方法采用幼龄长爪沙鼠接种和Vero-E6细胞培养的方法分离病毒,经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属特异性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型特异性PCR鉴定病毒型别。结果成功分离两株汉坦病毒,两株病毒均为HTN型病毒。结论首次在宁夏疫区成功分离汉坦病毒并鉴定其属于HTN型病毒,为进一步研究和控制该地区HFRS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医用电子仪器选用UPS电源的探讨解放军第三二三医院吴运聪近年来,UPS电源作为一种新型的不间断电源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子计算机及各种精密仪器。国内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美国保时(pulse),宝星(PROSTAR),山特(SANTAK)等公司的各型产品。就医...  相似文献   

15.
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顾先仕,陈淑清综述慢性胃炎(CG)和消化性溃疡病(PU)[包括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的主要病因过去不太清楚,因此治愈率低,复发率高。1983年Marshall和Warren首次报道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活组织标本中发...  相似文献   

16.
汉坦病毒是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主要病毒,汉坦病毒的基因由L、M、S三个片段构成,分别编码病毒RNA聚合酶,囊膜核蛋白G1和G2及核衣壳蛋白(简称核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血清学研究表明,汉坦病毒核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同时NP抗原可以与汉坦病毒内的多种血清型病毒的免疫血清产生交叉反应,表明汉坦病毒的NP具有共同的抗原决定族。有鉴于此,我们对核蛋白的核心区域进行表达和纯化,并用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对重组核蛋白进行鉴定,为其应用于诊断抗原提供技术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碳酸镧在CA、UDS和MN试验中的抗诱变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人胚纤维母细胞(HEF)染色体畸变(CA)试验、非程序DNA合成(UDS)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MN)试验,研究了碳酸镧对短波紫外线(UV)、盐酸氮芥(NH2HC1)、亚砷酸钠(NaAsO2)和环磷酰胺(CP)致突变作用的影响,从遗传学角度评估了碳酸镧的抗诱变作用。结果表明:碳酸镧在UV、NH2HCl和CP诱导的不同遗传终点中,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诱变抑制作用。但碳酸镧对NaAsO2诱导的CA效应仅有下降趋势,而无统计学意义,故认为其抗诱变作用可能有某种专属性。  相似文献   

18.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HV)引起,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主要宿主为啮齿动物,它感染后能长时间带毒并排出病毒,是人类的主要传染源。肾综合征出血的疫区分布于四大洲(亚、欧、非、美)32个国家[1-2]。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脊髓灰质炎Ⅰ型野毒株的分子病毒学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安岳县和1992年会东县各1例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脊灰)的患者,从其粪便标本中各分离出1株病毒,血清学定型均为脊灰Ⅰ型病毒,经PCR-R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assay)法检测,2株病毒与Sabin Ⅰ有明显差异定为Ⅰ型野毒株。又经核酸序列测定,其与Sabin Ⅰ型疫苗株亦有明显的差异,证实为脊灰互型野毒株。结果显示,不同年份、不同地方流行株间的序列有差异。四川省脊灰流行与毒株间核酸序列的差异有关,但我国现行疫苗OPV(OralPolioVaccine)能有效预防我省脊灰,基础兔疫和强化免疫是预防和消灭脊灰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20.
于1989~1993年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广安县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的1637只小哺乳动物和949名健康成人,分别进行了汉坦病毒(HTNV)抗原和抗体的连续五年调查。结果显示:(1)疫区的优势带毒动物为褐家鼠、四川短尾和黑线姬鼠。病毒的血清型属野鼠型。(2)5年中各年度各种动物的总带毒率和其中褐家鼠的带毒率均无显著差异(P>0.10和>0.70)。褐家鼠带毒率明显高于四川短尾(P<0.001),但与黑线姬鼠差别不显著(P>0.30)。(3)疫区健康成人血清抗体流行率无明显差异(P>0.30),但显著高于非疫区(P<0.05)。调查提示,5年中广安县EHF疫区动物带毒率和人群血清抗体流行率保持稳定,与疫区人类EHF持续发病一致。降低优势带毒动物的密度是灭鼠和控制EHF流行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