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考主,苍耳子与苍耳植物来源与今用菊科植物苍耳一致,其妈载文献应为《千金.食治》、非《尔雅》,并应注意对其不同药用部位与同科不同种植物之所胃“类同用品”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苍耳子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现行版《中国药典》规定其原植物基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 et Widd.的带总苞的果实,而浙江省等地又习惯增加同科属植物蒙古苍耳X. mongolicum Kitag.。但市售商品除上述两种外,还有同  相似文献   

3.
苍耳蠹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峰  樊瑛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7):399-401
苍耳蠹虫的研究进展张峰樊瑛(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苍耳蠹虫,又名麻虫、苍耳虫、苍耳子虫、苍耳蛀心虫,是寄生于菊科苍耳属植物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etWidd.茎中的鳞翅目昆虫幼虫。其药用在《圣济总录》和《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具有“治一切疖肿及无名肿毒恶疮”之功效。民间应用,常将其研末调涂、捣敷或用香油浸后外敷,疗效良好[1,2]。尽管苍耳蠹虫在我国民间应用已久,但过去....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典》收载中药苍耳子Xanthii Fructus的正品来源为苍耳属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的成熟、干燥果实,通过系统地查阅古代本草文献,结合我国苍耳属几种苍耳类植物的形态描述和野外实地观察,对本草中记载的供药用的苍耳子原植物描绘图进行比较分析,对苍耳子供药用品种的来源植物进行了再考证,指出本草中苍耳子的来源植物的记载多为与药典一致的苍耳,但也存在兼有蒙古苍耳X. mongolicum的使用,为苍耳属药用植物的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苍耳、卷耳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德才 《中国中药杂志》1997,22(12):710-712
苍耳、卷耳的本草考证唐德才(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南京210029)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etWidd.的茎叶及带总苞的果实,为运用历史很长的两味中药,药材名分别为苍耳及苍耳子。笔者通过文献考察发现,尽管二药品种来源单一,古本草对二者功用认识趋于一致,但苍耳原植物形态描述互有出入,主要原因是将《诗经》中卷耳当作苍耳,以致造成一定程度的名实错乱。为此,本文试就苍耳、卷耳的原植物考证如下。1苍耳的原植物  相似文献   

6.
苍耳本草考证和药用文献考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苍耳的药用情况进行本草考证及文献考实,方法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结合植物资源普查及商品药材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苍耳药用品种自古并不混乱,但在名称和原植物形态描述中,与石竹科卷耳某些特征一并描述,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现代文献《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中苍耳原植物图片有误应予纠正。结论 苍耳药用基源正品应为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相似文献   

7.
<正>1.古今药用部位之别古代苍耳(全草)和苍耳子(成熟果实)是分别入药的,苍耳有毒,一般情况下是指苍耳子。《本经》所载枲耳,应是苍耳全草。其功效与临床应用应是区别的。《名医别录》《千金翼方》《履巉岩本草》《本草图经》等所载苍耳均是指苍耳全草。《中药炮制学辞典》:"苍耳,又名地葵、粘粘葵。载  相似文献   

8.
苍耳虫,又名苍耳蠹虫、麻虫,寄居于菊科植物苍耳草梗中。寒露节前后剖开有蛀孔之苍耳草梗即可得之。苍耳虫作为一种外治药物,古代文献早有记载。如宋·《圣济总录》载:“苍耳虫、白僵蚕、江茶,各等分有末,治一切疔肿。”  相似文献   

9.
蒙古苍耳Xanthium mongolicumkitag.为菊科苍耳属植物。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及河北[1],笔者调查发现其在江西、河南、安徽、福建等地也广泛分布。苍耳属植物富含具有抗肿瘤和细胞毒活性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2]。药典只收载苍耳X.sibiricum的果实作“苍耳子”应用,但在世界各地民间苍耳属植物不同部位也常被用于利尿,催吐,催泻,治疗前列腺疾病、发烧、淋巴结核、肝炎、癌症、皮肤瘙痒和麻风病等[3]。尤其是蒙古苍耳草对麻  相似文献   

10.
苍耳子及其伪品偏基苍耳子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丽香 《中药材》1994,17(12):17-18
苍耳子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系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F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近年来,我区在地产药材苍耳子收购过程中发现混有大量的苍耳子伪品。笔者追踪产地对原植物进行调查鉴定,确认其基源为同科植物偏基苍耳Xanthium inaequilatium DC.的成熟带总苞的果实。关于二者鉴别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本文从性状、显微特征、薄层层析三方面作了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11.
疔疮妙药苍耳蠹虫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吴永贵苍耳蠹早为寄生于菊科植物苍耳茎中的玉朱螟等昆虫的幼虫,苍耳蠹虫擅治各种疔疮肿毒,《冷庐杂识》载:“苍耳子草,夏秋之交,阴雨后梗中霉烂生虫,取就薰炉上烘干,藏小竹筒内,随时携带。患疔毒者,以虫研细...  相似文献   

12.
苍耳草为菊科苍耳属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ex Widder.[X.strumarium L.]的全草,入药部位为地上干燥部分.苍耳草为菊科苍耳属植物,苍耳属Xanthium L.植物全世界约有25种,主要分布于美洲的北部和中部、欧洲、亚洲及非洲北部.我国原有3种1变种[1],后来...  相似文献   

13.
苍耳虫原动物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苍耳虫又名麻虫、苍耳蠹虫、蛀心虫,是寄生于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et Widd.茎中的昆虫幼虫,状如小蚕。其药用始见于《本草纲目>>,具有解毒之功效。将其以香油浸渍,用时取适量捣烂外敷患处,可治疗肿、无名毒肿、恶疮及痔疮,疗效良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7,(1)
目的:对苍耳类药材的资源及商品药材进行调查及鉴定。方法:文献分析、实地调查及商品药材收集和鉴定。结果:我国苍耳属植物有5种1变种,商品药材主要为苍耳和蒙古苍耳。世界其他国家主要对14种苍耳属植物进行了研究。结论:该调查结果为苍耳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苍耳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MCI凝胶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NMR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苍耳中分离得到了7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苍耳农(1)、苍耳亭(2)、3-cycloheptene-1-acetic acid(3)、xanthinosin(4)、inusoniolide(5)、5-azuleneacetic acid(6)、2-hydroxy xanthinosin(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苍耳农,化合物3、6、7为首次从苍耳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苍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的量较丰富(0.1%),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杀菌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苍耳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苍耳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苍耳属植物主要含挥发油、倍半萜内酯和苷类成分,果实还富含不饱和脂肪油。  相似文献   

17.
苍耳子及其伪品单喙苍耳子的比较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锐红  龚大坤  张星明 《中药材》2001,24(6):410-411
苍耳子为中医常用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称耳实,嗣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主治“风寒头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主要成分为苍耳子甙、亚油酸。有毒。中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其基原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n Patr.  相似文献   

18.
曾报道苍耳内酯倍半萜内酯为苍耳属植物的主要成分,已从中分离出2种二聚苍耳内酯——辛辣内酯(pungiolide)A、B;1种新的碳骨架结构的五环苍耳内酯——辛辣苍耳内酯(xanthipungiolide);1种硫化合物——苍耳噻吩吡喃(xanthienopyrane);一  相似文献   

19.
导师周仲瑛教授业医五十余载 ,临床、教学、科研均有建树 ,享誉海内外。笔者有幸侍诊其侧 ,获益良多 ,兹将先生临床运用苍耳草之经验介绍如下 ,以飨同道。苍耳的药用部分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苍耳的果实和茎叶 ,味辛、苦 ,性小寒 ,有小毒 ,归肺、肝经。本品具有祛风、清热、解毒等作用 ,早在《本经》中即有记载 ,谓其“主风头寒痛 ,风湿周痹 ,四肢拘挛痛 ,恶肉死肌”,后世亦有治“一切风毒”(《千金方》)、“一切风气”(孟诜《食疗本草》)、“癫痫、头风、湿痹、毒在骨髓”(《唐本草》)、“风瘙痒疹”(《圣惠方》)等记载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苍耳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来源于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秋季成熟时采收。《中国药典》1995年版载,苍耳子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5cm,直径0.4~0.7cm。表面黄棕色或黄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