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 调查江西省部分县区啮齿动物携带的立克次体。方法 在江西省南丰县、铜鼓县、上犹县、浮梁县、上高县、上饶市广信区捕获啮齿动物,运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种类。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捕获的啮齿动物的脾脏组织样本中的柯克斯体属、斑点热群、东方体属和无形体属立克次体。结果 捕获啮齿动物6种共393只,包括黑线姬鼠、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社鼠和臭鼩鼱,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311/393)。从19只黑线姬鼠检出柯克斯体(6.11%),从2只黑线姬鼠检出东方体(0.64%),从1只黑线姬鼠检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0.32%)。对扩增阳性基因片段测序和对获得基因序列做同源性比对,结果浮梁县黑线姬鼠检出新塔拉萨维奇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贝氏柯克斯体;铜鼓县和上饶市广信区黑线姬鼠检出贝氏柯克斯体;南丰县黑线姬鼠检出恙虫病东方体。除黑线姬鼠外,其它5种啮齿动物均未检出立克次体。结论 江西省部分地区的黑线姬鼠携带贝氏柯克斯体、新塔拉萨维奇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等立克次体病原体,人群存在相关立克次体感染的风险,疾控和医疗机构应加强立克次体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鉴定山东地区恙虫病东方体的基因型。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RFLP)技术对恙虫病东方体山东分离株、小盾纤恙螨匀浆及恙虫病病人全血中提取的DNASta5 6基因进行分析研究 ,并与NestedPCR基因分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山东地区 35份标本 ( 2 3株恙虫病东方体山东分离株、2份采自黑线姬鼠体外的小盾纤恙螨匀浆及 10份恙虫病人全血 )提取的DNA群引物扩增产物经HinfⅠ、HhaⅠ、SnaBⅠ酶切后呈现 2种不同的RFLP图谱 ,经与已知序列的Ot内切酶图谱相比 :33份Ot内切酶图谱与文献报告的日本地方株—Kawasaki株具有相似的酶切图谱 ,但缺乏HhaⅠ的酶切位点 ;另 2份与Karp参考株具有相同的酶切图谱。该结果与NestedPCR基因分型的结果相一致。结论 山东地区恙虫病东方体流行株主要基因型与日本地方株Kawasaki型类似 ,但与日本地方株存在遗传差异 ;同时还有Karp型Ot存在。采用PCR/RFLP方法可以准确对Ot-Sta5 6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3.
南澎列岛恙虫病东方体分离株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南澎裂岛恙虫病东方体及其分型。方法 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南澎列岛恙虫病东方体8个分离株的56kD蛋白基因片段,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选择其中4株的PCR产物克隆进pGEM-T载体并且测序,测序结果在国际互联网作多序列比较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7株分离株扩增出500bp目的片段,RFLP分析表明南澎列岛存在三种不同的恙虫病东方体。从4个样品获得7个克隆,序列分析证实2个克隆(DY1,DY21)与Yonchon同源性99%,3个克隆(DY22,NY12,NS2)与Karp株同源性92%,2个克隆(NY11,NS1)与Kato株同源性98%。南澎列岛存在Karp,Kato,Yonchon三种类型的恙虫病东方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云南省泸西县啮齿动物携带恙虫病东方体、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的状况,了解该类病原体在当地自然界中的保存状况和基因特征。方法 用鼠笼和鼠夹在云南省泸西县捕鼠,将捕获的动物种类鉴定后解剖取脾脏,活鼠取血。采用巢式PCR扩增脾脏的恙虫病东方体groEL基因,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的16S rRNA基因特异片段;测定PCR扩增阳性产物的DNA序列,对获得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IFA法检测鼠血清中恙虫病东方体IgG抗体。结果 在泸西县共捕获啮齿动物10种225只。其中黄胸鼠36.89%(83/225)、大绒鼠35.11%(79/225)和中华姬鼠13.78%(31/225)为优势鼠种。获得鼠血清85份。鼠脾脏中检测到5株东方体groEL基因阳性标本,带毒鼠种为黄胸鼠2.41%(2/83)和大绒鼠3.80%(3/79)。同源性比较显示,这5株东方体的相似性在99.02%~100%之间,他们分别与GenBank中已知立克次体序列的相似性在98.75%~100%。系统发生树显示,5株OT与来自日本、泰国和中国安徽的菌株位于同一分支。3份16S rRNA阳性标本,其中1份埃立克体阳性,来源于大绒鼠;1份沃尔巴克氏体和1份巴尔通体阳性均来源于黄胸鼠。无形体均为阴性。埃立克体株序列比对显示与来自美国、中国和巴西的埃立克体基因同源性为98.0%~100%,并与分离自美国野外工作者皮肤的伊文氏埃立克体在同一分支。鼠血清恙虫病IgG抗体阳性7份,阳性率8.24%(7/85)。结论 该地区存在以黄胸鼠和大绒鼠为主要宿主的恙虫病自然疫源地。埃立克体、巴尔通体和沃尔巴克氏体在啮齿动物中也存在感染,需注意防控。  相似文献   

5.
西沙群岛恙螨所携恙虫病东方体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西沙群岛恙虫病东方体的基因序列 ,探讨南海岛屿恙虫病疫源地的形成。方法 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PCR)检测西沙群岛恙螨所携恙虫病东方体的 5 6kDa蛋白基因片段 ,继而将NPCR产物克隆进pGEM-T载体并且测序 ,测序结果在国际互联网作多序列比较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从西沙群岛收集的恙螨扩增出 5 0 7bp目的片段 ,序列分析证实与Karp株同源性 85 % ,与Gilliam株同源性 6 8% ,与Yonchon株同源性 6 7% ,与Kato株同源性 6 5 %。结论 西沙群岛的恙螨携带恙虫病东方体以Karp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颍上县野鼠的种类、体外寄生恙螨的种类以及恙虫病东方体的感染情况。方法于2019年9~11月在阜阳市颍上县的十八里铺镇、半岗镇、耿棚镇等地采用笼日法捕获野鼠,采集野鼠体表的恙螨,并对野鼠和恙螨的种类进行鉴定,计算带恙螨率和带恙螨指数;无菌操作解剖野鼠,并采集野鼠的脾脏,低温保存,分别提取脾脏和恙螨的总DNA,采用巢氏PCR扩增恙虫病东方体56 kD表面蛋白基因。结果共捕鼠50只,其中黑线姬鼠有45只,为当地野外的优势鼠种。共采获寄生螨虫776只,隶属于4科5属7种,其中恙螨的数目最多,共759只,带恙螨的野鼠有33只,总带恙螨率是66.00%,带恙螨指数是15.18。恙螨占97.81%,属于1科1属3种;其次是革螨,17只,占2.19%,属3科4属4种。小盾纤恙螨是当地恙螨的优势种(597只,占78.66%),其次是高湖纤恙螨(107只,15.16%),须纤恙螨最少(55只,7.79%);革螨包括毒厉螨(7只),耶厉螨(6只),囊螨(1只)和鞍形赫刺螨(3只)。对50只野鼠的脾脏标本进行恙虫病东方体PCR检测,均为阴性。30份恙螨标本中有1份恙虫病东方体PCR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3.34%。结论颍上县野鼠带恙螨率和带恙螨指数比较高,恙螨中发现自然感染恙虫病东方体,应开展人群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广东省珠海市恙虫病东方体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予高热期恙虫病患者静脉采血后,立刻床旁小白鼠腹腔接种,待发病后解剖,取其腹壁刮液涂片、吉姆萨染色镜检;以巢式PCR进行恙虫病东方体DNA检测和序列分析,将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床旁小白鼠腹腔接种,腹壁刮液涂片镜检可见紫红色圆形、椭圆形、短杆状恙虫病东方体菌体。10例恙虫病患者进行特异性的巢式PCR扩增,其中6例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阳性率为60%。将扩得珠海恙虫病东方体基因片段的DNA序列与基因库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其与韩国株Yonchon株同源性最高,大于95%,系统进化树显示其与Karp株在同一分支。结论 珠海市为恙虫病的自然疫源地,该地区恙虫病东方体的基因型与Yonchon株最相近。  相似文献   

8.
恙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恙虫病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主要动物宿主为啮齿类,媒介为恙螨。我国恙虫病按季节分布可分为两型:(1)夏季型,流行于南方;主要动物宿主为黄毛鼠、黄胸鼠;主要媒介为地里纤恙螨;流行于5-10月;恙虫病东方体型别为Gilliam。(2)秋冬型,流行于江苏、山东省;主要动物宿主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大仓鼠;主要媒介为小盾纤恙螨;流行于10-12月;恙虫病东方体型别为Kawasaki。以环境治理、灭螨、灭鼠和做好个体防护作为防控方法。  相似文献   

9.
福建近年恙螨感染恙虫病东方体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检测恙螨幼虫体内恙虫病东方体, 分析福建恙虫病可能流行的趋势。方法 从福建山区及沿海地区捕鼠采集恙螨幼虫, 通过分类鉴定, 以每只鼠体的寄生螨作为一个被检单位, 用套式 P C R 扩增恙虫病东方体 Sta 58k Da 基因的88bp 片段, 以确定恙螨幼虫是否携带本病原, 继而估计该地区是否存在恙虫病疫源地。结果 从105 份被检单位的恙螨幼虫检出7 份恙虫病东方体阳性标本, 主要宿主为黄毛鼠, 主要媒介为纤恙螨属的地里纤及小板纤恙螨, 与有关资料比较,证实本省恙虫病的宿主和媒介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福建沿海地区恙螨的恙虫病东方体的感染率高于山区, 疫源地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环泰山区域恙虫病东方体(Ot)感染情况,确定是否存在恙虫病疫源地。方法应用PCR技术和血清学等方法调查泰山西南麓、东南麓部分村庄及泰山景区人、鼠Ot感染情况,病人发病情况采用个案表调查。结果血清抗-Ot8例现症病人全部阳性,14例既往病人4例阳性,均为Gilliam型;115名健康人抗-Ot阳性率为8.70%,发病区域和无发病区域分别为26.92%和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Ot基因,4份病人焦痂3份阳性,100份鼠脾,4份阳性,其中黑线姬鼠3份,小家鼠1份。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生树分析显示,2份阳性鼠标本的PCR产物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与Sdu-1型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77%,与Kawasaki型的同源性为95.74%。另2份阳性鼠标本的核苷酸序列与TA686型的同源性分别为86.27%和77.11%。病人发热、皮肤焦痂或溃疡发生率较高,达98.08%和92.31%。结论环泰山区域人、鼠间均存在Ot自然感染,恙虫病自然疫源地已经形成,病人集中出现在每年的9~11月,10月份为主要发病月,属典型的秋冬型疫源地;宿主动物呈非单一性,黑线姬鼠为Ot的主要储存宿主;人群中存在Ot隐性感染;Ot血清型为Gilliam型,基因型Kawasaki相似型为流行株,鼠间还存在TA686型相似株,呈基因多样性倾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新疆博乐地区恙虫病东方体(Ot)自然疫源地情况。方法 采用多种方法捕鼠取脾,当地牧民静脉取血、从鼠体表捕获恙螨,用试剂盒提取DNA,应用巢式PCR(nPCR)检测Ot-Sta56基因;阳性标本脾制成悬液,接种昆明小白鼠进行Ot病原进行传代分离。结果 在博乐地区平原湿地、农田和居民区捕鼠126只,其中7只nPCR检测Ot阳性,阳性率5.55%;从当地牧民血液中检测到Ot阳性,阳性率1.87%;从野鼠体表捕获博乐纤恙螨,带螨率为8.4%,检测并分离到Ot病原。DNA序列分析表明,鼠类、人血及恙螨中检测并分离到的Ot碱基序列相同,与Karp株相应DNA片段的碱基序列同源性最高,均为99%,应属于Karp型。在山地草原捕获鼠58只,nPCR检测无Ot阳性,捕获旱獭26只,nPCR检测无Ot阳性,从鼠体表未捕获到恙螨。结论 新疆博乐地区平原湿地可能存在恙虫病东方体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可能为小家鼠、普通仓鼠、大沙土鼠,传播媒介可能为博乐纤恙螨  相似文献   

12.
Field rodents and chigger mites were collected at 30 locations in Korea in October and November 1997-1999 to determine the serotypes of Orientia tsutsugamushi and their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as performed with the spleen tissues from 546 field-striped mice (Apodemus agrarius) and 104 pools of chigger mites. The positivity rate of O. tsutsugamushi was 45.6% in A. agrarius and 39.4% in the chigger mite pools. Two serotypes, Boryong and Karp, were found in these samples; the former was predominant (78.3% in the mice and 82.9% in the chigger mite pools), with wide distribution throughout the country, including Cheju-do. The latter was confined to the middle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with positivity rates of 15.7% in the mice and 12.2% in the chigger mite pools. The double infection of Karp and Boryong serotypes was found in 15 (6.0%) A. agrarius mice. Gilliam serotype was not detected at any of the study locations. The Boryong and Kuroki serotypes were identical in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e 56-kDa protein, although they differed in virulence to BALB/c mice.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费县秋冬型恙虫病疫源地宿主动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搞清山东省费县地区秋冬型恙虫病疫源地宿主动物种类及其携带恙虫病立克次体(Rt)情况。方法:采用生态学方法确定当地优势鼠种;采用病原分离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证实鼠类自然感染Rt。结果:1995年5月~1997年4月从野外农田共捕获鼠及鼠形动物1044只,其中黑线姬鼠751只,占71.94%;大仓鼠266只,占25:48%;其它鼠种27只,占2.59%;从室内捕鼠23只,均为褐家鼠。从鼠内脏共分离到9株Rt,其中黑线姬鼠5株,大仓鼠3株,褐家鼠1株,血清学分型:除从黑线姬鼠和大仓鼠各分离到1株Karp型Rt外,其余7株均为Gllliam型。共收集鼠血清318份,抗RtIgG阳性率为14.78%(47/318),血清型以Gilliam型为主,但存在Karp及Kato型。结论:黑线姬鼠为当地秋冬型恙虫病疫源地主要宿主,大仓鼠为次要宿主;褐家既为室内Rt宿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浙江省鼠形动物中巴尔通体分子遗传进化关系,为巴尔通体人群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夹夜法在浙江省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捕获鼠形动物,无菌操作取鼠肝和脾,用PCR和分离培养检测巴尔通体,对部分阳性产物测序,提交到GenBank,用CLUSTAL W进行匹配,然后用PAUP4.0beta10软件构建系统关系,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我们分别从黑线姬鼠、黄毛鼠、褐家鼠、黑腹绒鼠、社鼠、臭鼩鼱、东方田鼠、黄胸鼠和大林姬鼠中检测到巴尔通体特异DNA片段,浙江首次从黑线姬鼠脾中分离出一株巴尔通体。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我们检测到的巴尔通体与Bartonellaratti massiliensis以及对人类有致病性的B.grahamii的遗传关系最近。结论浙江省鼠类中广泛存在巴尔通体感染,而且携带人类致病性巴尔通体,存在人群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浙江省磐安地区啮齿动物无形体属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自然感染状况,了解其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 在浙江省磐安地区低山田地里捕获多种啮齿动物230只(黄胸鼠、社鼠、褐家鼠、小林姬鼠、黄毛鼠、青毛鼠、大林姬鼠、白腹巨鼠、针毛鼠、黑线姬鼠和松鼠);解剖取肝脾;提取DNA,用巢式PCR扩增无形体属16S rRNA片段;PCR产物测序,并进行Blast 同源性比较,最后采用MEGA4.0软件与GenBank登录的其它无形体属种株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 230只啮齿动物中,1只黄胸鼠、1只褐家鼠和2只白腹巨鼠肝脾标本检出无形体属16S rRNA片段,磐安地区野鼠无形体属立克次体的自然感染率为1.7%。3份阳性标本PCR产物测序,序列比对分析表明,从褐家鼠同时检出分别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浙江无形体株ZJ05/2009完全一致的序列,黄胸鼠和1只白腹巨鼠的序列与浙江无形体株ZJ05/2009完全一致。结论 浙江省磐安地区野鼠检出致病性无形体属核酸,存在无形体属不同种株的复合感染感染。提示可能存在无形体病自然疫源地,需要进一步密切关注致病性无形体的人群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6.
大林姬鼠中汉坦病毒的分离及M片断全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吉林省疫区大林姬鼠中携带的汉坦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并探讨其分子进化规律。方法应用直接免疫荧光、RT-PCR法进行分型检测;阳性鼠肺标本用Vero-E6细胞分离病毒;测定汉坦病毒CJilin 93株的M片断序列,并进行同源性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从58份大林姬鼠肺组织标本中共检测到4个阳性标本,从中分离出2株病毒:CJilin 89和CJilin 93;测序结果显示CJilin 93株M基因全长3577bp,编码一个含有1135氨基酸的G蛋白前体(GPC)。序列分析表明CJilin 93株与分离自黑线姬鼠的Bao14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2%,氨基酸同源性为99.4%;而与同样分离自俄罗斯远东地区大林姬鼠的AMR系病毒的同源性较远。系统发生树表明CJilin 93株和Bao14株最为接近,共处于同一分支。结论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我国东北地区的大林姬鼠中携带不同种系的汉坦病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云南大理地区恙虫病做血清学诊断及病原体基因序列分析。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检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清中的恙虫病东方体(Ot) IgG抗体,用巢式PCR(nPCR)法扩增患者血液中的Ot groEL与sta56基因并对扩增基因做序列分析。结果 19例不明原因发热病例中恙虫病患者8例,其中血清Karp型4例、Kato型3例、Karp和Kato混合型1例;3例确认恙虫病的血样本扩增到groEL基因片段, 其序列同源性为100%,基因序列做系统进化树显示该Ot与Karp和Kato株在同一分支上。从Karp和Kato混合血清型病例血样本扩得sta56基因片断,序列分析显示该Ot与台湾分离株在同一分支上。结论 这些云南大理的恙虫病患者由恙虫病东方体Karp或Kato血清型感染;个别患者可能Karp+Kato混合血清型感染,Karp+Kato混合血清型菌株可能在遗传进化上与某些台湾Ot株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