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管鱼刺类异物存留临床较常见,患者常有明显的异物梗阻感及疼痛不适。许多经临床检查未见异物的患者,应做食管钡餐检查以了解异物存在的部位、大小及有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SCT对食管鱼刺异物的检出率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实验组:取3种鱼的鱼刺各30根,分为大、中、小鱼刺3组,3组鱼刺长度分别为(23.36±0.15)、(28.51±0.07)和(30.89±0.10)mm,直径分别为(4.4.9±0.31)、(1.78±0.09)和(0.49±0.07)mm.将鱼刺按照与食管长轴平行、垂直、斜行方式插入食管模型中,MSCT检查采用轴面扫描结合三维重组技术,观察MSCT和X线平片(CR和DR)对鱼刺的显示情况.临床组:回顾性分析20例经内镜或临床手术证实的食管鱼刺异物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其中11例行X线平片(CR和DR)检查,15例行食管吞钡棉絮检查,17例行内镜检查,观察几种检查方法对鱼刺的显示情况.对不同方法对鱼刺显示情况的比较采用配对卡方检验.结果 实验组:MSCT检出鱼刺90根(100%),X线平片(CR和DR)检出鱼刺60根(66.7%),MSCT对鱼刺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CR和DR)(X2=28.03,P<0.01).临床组:20例中,MSCT检出鱼刺20例,且清楚显示鱼刺的位置、大小及其与食管壁和邻近组织的关系;X线平片检出鱼刺2例,食管吞钡棉絮检出鱼刺9例,内镜检出鱼刺14例.MSCT对食管鱼刺异物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cR和DR)检查(X2=7.11,P<0.05)及食管吞钡棉絮检查(X2=4.17,P<01 05),与内镜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3,P>0.05).结论 MSCT轴面扫描结合三维重组技术对食管鱼刺异物及其周围并发症的检出率高,可作为食管鱼刺异物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1997年3月开始利用食管带囊扩张导管成功地对4例由不同原因的食管狭窄致食管内较大存留异物进行清除,报告如下,以飨读者。1临床资料例1女,64岁。吞食生鸭胆后进食呕吐1天余,曾有胃切除术史。食管钡餐检查:食管中下段见一椭圆形囊状影,大小约4.5...  相似文献   

4.
食管异物及食管损伤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及食管损伤的X线诊断与鉴别。方法:15例食管异物与食管损伤患者采用普通X线透视检查及食管钡餐造影确诊,后经内镜及临床治疗证实。结果:本组病例中不透X线异物4例,其异物的形态特征及位置均表现典型;透X线异物11例,其X线表现为食管腔内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及杯口状阻塞,食管壁损伤者龛影形成,龛影周围黏膜平坦。结论:X线透视钡餐造影不仅对食管异物与食管损伤做出定位、定性诊断,亦能明确食管异物的大小及其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据此提出了食管异物损伤与食管癌的鉴别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6岁。吞咽异物(鱼刺)后致食管胸膜瘘2月。患者曾因吞食鱼刺颈胸部不适3天后,去当地医院行吞钡絮检查未发现异物,1周后出现颈部与胸背部疼痛,呼吸困难,伴发热。于当地间断非正规"消炎治疗"近2月无明显好转,来院申请胸背部核磁共振检查。临床拟诊:①食管胸膜瘘;②脓胸。磁共振扫描仪意见:食管及右侧胸腔、胸壁、右肺异常信号影,考虑食管胸膜瘘,并右肺及侧胸壁感染(图1~10)。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食管鱼刺异物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其多重组技术对食管鱼刺异物的显示情况及临床指导价值。资料与方法实验组:取3种不同种类、不同部位的成年鱼刺共90根,分别经设置不同扫描参数(不同层厚和层距)和不同扫描方式(垂直、平行、斜行扫描层面)的MSCT平扫。比较不同扫描参数和方式下MSCT平扫及其多重组技术对鱼刺的检出率。临床组:30例临床高度怀疑食管鱼刺异物者均行食管吞钡棉检查和MSCT平扫,比较两者对鱼刺的检出率,所有病例均经食管镜或手术临床证实。重组方法有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实验组MSCT平扫及多重组图像对3种鱼各部位鱼刺均显示清晰,对鱼刺的检出率为100%,与鱼的种类无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MSCT不同层厚图像鱼刺的检出率有差异,厚层扫描薄层重组的图像所显示出的鱼刺数与MSCT相应同等薄层扫描所得的结果完全一致。3种不同扫描方式所检出鱼刺数结果相同。临床组:经食管镜或手术证实的15例食管鱼刺,食管吞钡棉检查发现6例,检出率40%;MSCT厚层扫描薄层重组结合多重组技术发现15例,检出率为100%,并清楚显示鱼刺的位置、大小及食管损伤周围脓肿情况及范围。3例食管吞钡棉检查及MSCT平扫检查均未发现鱼刺者,食管镜检查或追踪复查亦未发现。结论MSCT对鱼刺的检出率与鱼的种类、扫描方式无关,与层厚有关。MSCT厚层扫描薄层重组结合三维重组技术能提高鱼刺的检出率,并可评价食管损伤及周围脓肿情况和范围,能有效地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食管柿石症临床较少见,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例1 男,36岁。患者以不能进食7天入院。7天前饮酒后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呈阵发性,伴呕少量血液,约30ml左右,抗炎症治疗不见效,曾在外院冒镜检查示食管中段前壁可见一黑色肿物向腔内突起,质较坚硬,后壁粘膜充血潮红,初步诊断:①食管中段癌②食管异物。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钡餐检查:见食管下段有不规则充盈缺损粘膜皱襞显示不清,钡餐通过受阻(图)。纤维胃镜检查:食管下段可见一乒乓球大小异物存留,表面粗糙,质地坚硬,应用可塑性塑料扩张器在内镜引导下将其推…  相似文献   

8.
食管高密度异物(鱼刺)的CT诊断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CT在食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食管异物10例(均为鱼刺),均行常规CT平扫,必要时加CT薄层扫描,再将CT征象与手术及内镜结果比较结果10例食管异物(鱼刺)均为CT所显示,呈大小、形态不一的稍高或高密度影,其中合并食管出血2例,黏膜下血肿1例,脓肿3例及脓胸1例结论常规CT扫描及薄层扫描在食管异物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SCT及重组技术对消化道刺状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消化道内镜证实的的30例消化道刺状异物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食管异物患者仅行食管MSCT平扫,胃肠异物患者均行腹部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图像行0.625mm薄层重组及多平面重组。结果:30例消化道刺状异物患者中,26例为食管异物,1例为胃异物,3例为十二指肠和空肠异物。28例异物为鱼刺,1例为牙签,1例为胆道引流管移位。结论:MSCT结合重组技术有助于消化道刺状异物及相应并发症的诊断,能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CT诊断食管异物致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不慎被鱼刺卡住,行胸部CT检查提示食管异物嵌顿在食管壁上,增强后见主动脉腹侧有小锥状突起形成,行"无痛胃镜下异物取出术"后好转出院。7d后突发上消化道出血,再次行胸部CT检查提示食道异物致食道穿孔纵隔瘘形成;主动脉弓腹侧假性动脉瘤形成。患者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SCT靶重建技术对食管鱼刺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大、中、小三种不同类型的成年淡水鱼鱼刺各20根,所有鱼刺均采用与鱼刺长轴平行和垂直两种方式进行常规MSCT平扫;选择鱼刺区域扫描原始数据进行小视野、薄层靶重建处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轴面图像对鱼刺的检出情况及鱼刺的形态和周围软组织的显示效果。结果:对鱼刺的检出,与鱼刺长轴垂直方向扫描时两种检查方法均能检出所有鱼刺,检出率均为100%;平行扫描时,MSCT常规扫描分别能检出大、中、小三种鱼刺20根、18根、16根,检出率分别为100%、90%、80%,靶重建图像检出全部鱼刺,检出率均为100%。靶重建图像能够清晰或较清晰地显示鱼刺的形态以及鱼刺周围软组织情况,图像质量明显优于MSCT常规扫描图像。结论:MSCT成像技术对食管鱼刺异物的诊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靶重建技术能够显示更多的影像信息,图像质量优于常规MSCT图像是诊断食管鱼刺异物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IDS患者合并念珠菌食管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10例临床证实的AIDS患者均经食管钡餐与食管镜检查。结果10例食管钡餐检查阳性患者表现的黏膜粗糙,呈结节样网格状与食道镜检查吻合。结论比较食管钡餐造影及食管镜检查,均可较好显示AIDS食管念珠菌感染,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可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钡餐造影同层连续摄片对食道阴性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0例经内镜证实的食道阴性异物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食道阴性异物中,枣核16例,苹果肉1例,鸡骨头2例,鸭骨头1例,药片1例,较大鱼刺8例,漏诊1例细小鱼刺。结论数字化X线钡餐造影同层连续摄片对食道阴性异物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病史明确的,一般症状良好的患者可作为急诊首选。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 ,5 8岁。误吸水泥钉 3小时急诊入院。轻呛咳 ,咽痛。  胸部平片 :正位片于右下叶支气管走行外显示 0 .3cm×3.5cm阻光钉形异物 ,其轴线与体轴中线约呈 35°角。侧位图 1 食管钡餐检查 ,正位片显示右下叶支气管走行处 0 .3cm×3 .5cm阻光钉形异物 ,远离食管 ;侧位片显示异物位于食管前方图 2 腹部正位片显示相同钉形阻光异物位于乙状结肠部位片异位位于气管分叉下方 ,由后上斜向前下。  食管钡餐检查 :食管充盈良好。正位片显示金属钉形异物远离食管 ,其距食管最近处为 3.5cm ,侧位片显示异物位于食管前方 (图 1) ,…  相似文献   

15.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1岁,直升机飞行员,飞行时间1700 h.患者因咽部刺痛,不敢吞咽1d入院.患者缘于前1天晚餐时,不慎将鸭头骨吞下卡住食管,当时咽部明显异物感、不能吞咽,伴疼痛,呼吸正常,立即到当地驻军某医院就诊.辅助检查;胸部平片:未见异常;上消化道钡餐诊断:食管异物.未予处置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和认识吞咽功能障碍合并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和X线表现。方法:6例患者均经X线、食道纤维镜及临床证实。其中女性4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67.7岁。结果:吞咽功能障碍合并返流性食管炎的典型X线表现为吞钡后钡剂在口咽部及梨状窝处滞留,上下翻动,只见少量造影剂进入食管,多数可见钡剂呛入气管、支气管。经注射新斯的明0.5—1mg后,吞咽功能得到改善,钡剂充盈食管。6例患者均见食管下段粘膜粗大,管腔狭窄,上段食管轻度扩张。结论:吞咽功能障碍合并返流性食管炎系一少见病。食管钡餐检查不顺利时,可配合药物注射,待吞咽功能得到改善后检查仍可正常进行。因此,食管钡餐检查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食管黏膜裂伤综合征6例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食管异物外伤引起的食管黏膜裂伤综合征少见.笔者回顾分析6例食管钡餐诊断并经内窥镜证实的食管黏膜裂伤综合征X线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数字化X线钡餐检查在食管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优越性。方法60例食管型颈椎病患者均经数字化X线钡餐检查及普通X线钡餐检查。结果数字化X线钡餐检查诊断56例,其准确性为93%,普通X线钡餐检查诊断45例,其准确性为75%。数字化X线钡餐检查比普通X线钡餐检查能更及时、准确、清晰地显示下咽部,颈段食管后壁弧型压迹,食管黏膜,以及颈椎前缘骨质增生。结论在食管型颈椎病的诊断中,数字化X线钡餐检查准确性明显高于普通X线钡餐检查。  相似文献   

19.
余巧  王进  何跃  徐光  郭晓静 《西南国防医药》2013,(12):1392-1392
病例女,60岁,因进食梗阻伴咳嗽、咳痰10 d入院.入院前10 d曾误咽鱼刺后咽部不适,在当地县级医院行抗感染治疗无好转,逐渐出现进食梗阻,伴咳嗽、咳痰量多.转至当地市级医院,行颈部CT示:喉咽后壁异物并喉咽后壁脓肿可能.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可,电子喉镜检查咽喉部未发现异物;胃镜检查食管黏膜完整,食管内未发现异物.血常规WBC 12.0×109/L,中性87.7%.仔细阅读当地市医院颈部CT片,发现颈段食管有高密度条状影,周围疑似脓肿形成.由于周围组织间隙辨别欠清晰,不能明确异物及脓肿位于食管壁具体位置.诊断:食管颈段异物伴脓肿.  相似文献   

20.
食管黏膜下血肿的临床与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食管黏膜下血肿的临床及X线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食道镜确诊及处理的29例食管黏膜下血肿的临床及X线食管钡餐表现。结果:食管黏膜下血肿临床症状轻且定位不明确,X线食管钡餐表现为食管腔内充盈缺损21例、液-钡平面影6例及囊状钡剂充填影4例。结论:X线食管钡餐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能明确诊断食管黏膜下血肿,并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