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建立彝药水指甲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分别对水指甲药材进行性状鉴别和粉末显微鉴别,再以β-谷甾醇为对照品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采用《中国药典》方法测定不同产地水指甲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并制定其限度。结果:样品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明显,TLC特征斑点清晰,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的平均百分含量分别为9.5%、12.9%、2.6%、22.5%。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水指甲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荔枝草的质量标准建立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完善中药材荔枝草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等项目对荔枝草的质量进行考察。结果 荔枝草显微鉴别特征明显;薄层鉴别斑点清晰,易于识别;质量标准为:水分≤12.0%,总灰分≤10.0%,醇溶性浸出物≥20.0%;含量测定原儿茶酸在1.068~106.8 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其含量≥70 μg·g-1。结论 荔枝草药材的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研究可为该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梁威  屈信成  宋志钊  刘元 《药学研究》2016,35(7):379-381
目的: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山茶科杨桐属植物石崖茶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对石崖茶药材进行观察;参考《中国药典》对多批石崖茶药材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描述了石崖茶药材的性状及显微特征;制定石崖茶水分及总灰分分别不得过15.0%、10.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5.0%。结论研究结果为石崖茶的药材鉴别、质量标准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疆产维药材欧绵马的质量标准,为该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新疆不同产地的10批欧绵马药材进行研究,对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浸出物和总间苯三酚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新疆产欧绵马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建立了TLC定性鉴别方法,制订了维药材欧绵马的质量标准:水分、灰分、酸不溶灰分分别不得超过12.0%,15.0%和6.0%;醇溶性浸出物、总间苯三酚含量分别不少于20.0%和5.0%。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欧绵马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陈晓风  刘莹  张俊燕 《药学实践杂志》2018,36(5):426-429,467
目的 完善红旱莲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法、薄层色谱(TLC)法鉴别红旱莲;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方法考察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用HPLC法测定金丝桃苷的含量。结果 建立了红旱莲显微鉴别法和TLC法鉴别,HPLC法含量测定;确定了水分、灰分、醇溶性浸出物的限度。结论 本实验为红旱莲药材的质量标准提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旱田草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 鉴别旱田草的性状,并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中的方法测定旱田草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等.结果 初步建立了生药学鉴别方法,其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小于18.0%,酸不溶性灰分低于9.0%,醇溶性浸出物大于13.0%.结论 所用方法可为制定旱田草药材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苍耳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按《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检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浸出物的含量.结果找到了苍耳草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复性好;暂定苍耳草水分不得过14%,总灰分不得过17%,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简单快捷的鼠曲草药材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方法通过对3个不同产地的鼠曲草药材进行TLC鉴别、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水分以及灰分测定的研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结果确定了鼠曲草TLC鉴别、水分、灰分和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方法,制定了其质量控制标准。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定的鼠曲草药材质量控制标准,可为山东省以及其他地区使用和检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峨嵋双蝴蝶的质量标准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中药峨嵋双蝴蝶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水分检查、灰分检查和浸出物检查。结果建议峨嵋双蝴蝶的质量标准为:总灰分不得超过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0%,水分不得超过13.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14.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4.0%。结论该建议可以为峨嵋双蝴蝶质量标准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升藏药秦艽花的质量标准,为全面评价其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显微及薄层色谱(TLC)法对16批不同产地、不同基原的秦艽花药材进行定性分析;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中相应方法,分别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测定;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秦艽花中5种成分(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异荭草苷)的含量。结果秦艽花药材粉末呈浅棕黄色;粉末显微特征清晰,可见花粉粒、导管、非腺毛、花冠表皮细胞和花萼表皮细胞等。TLC鉴别结果显示,在供试品色谱图中,与对照品(异荭草苷)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16批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分别为5.40%~8.87%、3.76%~6.40%、0.27%~0.58%、26.81%~42.51%。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药典要求;16批秦艽花样品中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异荭草苷的含量分别为3.13~9.36、1.26~22.39、13.80~74.60、1.24~12.22、2.58~14.96 mg/g。结论本研究在秦艽花已有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显微鉴别、TLC鉴别、含量测定以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等检查项,并初步拟定秦艽花中水分不得过9.0%、总灰分不得过6.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6%、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6.0%、龙胆苦苷的含量不得低于13.8 mg/g。  相似文献   

11.
目的修订并完善蒙药材地梢瓜的质量标准,着重建立地梢瓜对照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药品标准研究方法对10批蒙药材地梢瓜进行显微、理化和薄层色谱鉴别;对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含量进行检查。结果修订了蒙药材地梢瓜原质量标准中的显微和理化鉴别,并建立了其对照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检查分别≤7.13%、5.42%、0.71%,浸出物≥19.25%。结论修订和完善了蒙药材地梢瓜的质量标准,并为其对照药材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设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蒲黄薄层鉴别和检查项进行修订。方法:以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作对照,采用聚酰胺薄膜,以丙酮-水(1:2)为展开剂进行鉴别;杂质检查时将筛分法与显微镜检相结合;采用2005年版药典附录Ⅸ K方法,测定了总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结果:采用改进后的薄层鉴别方法对蒲黄中的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进行鉴别,灵敏度高,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采用筛分法进行杂质检查时,用7号药筛,称样量为10.0g,筛分时间为2min;增订的总灰分限度为10.0%,酸不溶性灰分的限度为4.0%。结论:改进后的薄层鉴别方法简便,快速,灵敏;修订后的检查项较为合理,更有利于蒲黄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完善铁丝威灵仙的质量标准。方法对铁丝威灵仙进行性状和显微鉴别;建立鉴别薯蓣皂苷元成分的薄层色谱法;建立测定白藜芦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832水分测定法中烘干法、2302灰分测定法对样品进行相关检查。结果样品的性状和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显色清晰,与其他斑点分离良好,无干扰;样品中其他成分对白藜芦醇的测定无干扰;水分为2.42%~6.12%,总灰分为2.04%~8.66%,酸不溶性灰分为0.04%~6.34%,70%乙醇浸出物为5.51%~9.80%。结论该方法操作方便、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铁丝威灵仙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王国栋  赵翡翠 《中国药房》2011,(47):4454-4457
目的:建立维药芝麻菜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集不同产地的10批芝麻菜子样品,对原植物的形态和性状进行鉴定;对粉末进行显微鉴别;以芥子碱硫氰酸盐为对照品对芝麻菜子药材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测定10批芝麻菜子药材的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过氧化值、浸出物和脂肪油含量,建立芝麻菜子中芥子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结果:原植物形态、性状和粉末的鉴别结果均较理想;10批药材的TLC图较一致,重复性好;暂定芝麻菜子药材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过氧化值、浸出物分别不得超过1.40%、8.00%、8.00%、2.60%、0.12、14.00%;暂定本品脂肪油含量不得少于17.00%;建立的芥子碱含量HPLC测定方法可行、重复性好。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芝麻菜子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香附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的方法测定香附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及挥发油含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药材的特征性成分香附烯酮、圆柚酮、α-香附酮进行定性鉴别,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香附烯酮、圆柚酮、α-香附酮的含量。结果:共得到11个不同产地香附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及挥发油含量;建立了香附药材中香附烯酮、圆柚酮、α-香附酮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结论:本文建立了较完善的香附药材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了现有标准,可为更好地控制香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荔枝叶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 建立荔枝叶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第四部通则中相关方法,对荔枝叶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等项目进行测定。结果 荔枝叶药材在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方面均具有专属性特征。药材水分含量为2.66%~6.42%,总灰分含量为2.96%~4.52%,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17%~0.94%,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5.38%~19.87%,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4.94%~30.33%。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8种成分分别在0.003 3~0.052 0 mg·mL–1、0.006 9~0.109 6 mg·mL–1、0.013 0~0.208 0 mg·mL–1、0.057 5~0.920 0 mg·mL–1、0.013 4~0.213 6 mg·mL–1、0.013 2~0.211 2 mg·mL–1、0.002 9~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升蒙药哈日-沙布嘎(铁杆蒿)的质量标准,为全面评价其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哈日-沙布嘎进行外观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药材中的东莨菪苷、绿原酸、咖啡酸、东莨菪内酯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进行定性鉴别;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药材中上述5种成分的含量;并对药材的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进行检查。结果:哈日-沙布嘎药材茎呈类圆柱形,表面呈紫色或紫褐色或青褐色;叶呈卵形或矩圆状卵形,气香;花黄色,头状花序,近球形或半球形;粉末呈绿色或黄绿色,花粉粒具3个萌发孔,薄壁细胞簇晶棱尖锐,螺纹导管众多,偶见具缘纹孔导管,木纤维多成束存在。TLC结果显示,供试品在与5种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均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东莨菪苷、绿原酸、咖啡酸、东莨菪内酯、3,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85.60~428.00、10.16~101.60、10.20~102.00、40.84~408.40、40.80~408.00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9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00%(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07%、99.66%、98.37%、97.78%、98.40%(RSD均小于3.00%,n=6)。10批药材样品中上述5种成分含量范围分别为0.36%~1.23%、0.09%~0.51%、0.04%~0.13%、0.61%~1.13%、0.12%~1.11%;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25%、5.86%、26.50%。结论:该研究在哈日-沙布嘎原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显微鉴别、TLC鉴别、含量测定以及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等检查项,方法精密、准确、稳定性良好,能够为更加科学、规范地评价该药材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