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洛赛克、吗丁啉)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疗程一个月,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方法,观察半夏泻心汤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西医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41例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中药半夏泻心汤。比较两组总疗效、幽门螺杆菌阴转率、血清胃泌素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阴转率高于对照组,血清胃泌素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均为P〈O.05。结论:半夏泻心汤结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能够提高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经胃镜检查确诊为疣状胃炎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的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其中78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呈阳性,将幽门螺杆菌感染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内镜下微波治疗的同时,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内镜下微波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多数疣状胃炎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内镜微波消除疣状隆起同时给与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胃健脾法加穴位敷贴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9例给予温胃健脾法中药加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58例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4用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幽门螺杆菌根治率、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温胃健脾法加穴位敷贴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方法,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50例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中药半夏泻心汤.比较两组总疗效、幽门螺杆菌阴转率.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阴转率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结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能够提高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克拉霉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克拉霉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拉霉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克拉霉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克拉霉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拉霉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40例仅给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胃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理气平胃合剂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三联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理气平胃合剂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疗效、内镜疗效及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内镜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轻微口干、便秘及恶心,均在停药后缓解。结论气平胃合剂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疗效确切,可提高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左金香连汤加味配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幽门螺旋杆菌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幽门螺旋杆菌根治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三联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左金香连汤。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的疗效、主要症状改善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性胃炎具有较好疗效,尤其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灭幽汤改善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名脾胃湿热型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西药结合常规联合治疗,临床组采用灭幽汤加减进行治疗。两组在治疗四周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临床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证候疗效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灭幽汤在充分杀灭胃内幽门螺杆菌、遏制幽门螺杆菌继续滋生、发挥根治作用的前提下,可有效改善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症状,尤其在改善主症和中医证候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使用西药治疗;治疗组42例,使用中医药治疗。两组患者均于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及HP,记录治疗前后症状变化、不良反应、病变愈合及HP根除情况。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是90.48%和73.17%。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4.29%、34.15%。[结论]中医药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治疗中具有HP根除率较高,不良反应率低等优势,适于临床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Hp)的关系。方法:将184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照组仅用制酸治疗。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的疣状胃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治愈率和好转率明显高于幽门螺旋杆菌未根除者,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是疣状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胃宁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治愈率高,Hp根除率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膏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膏方治疗的治疗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1和汤剂治疗的对照组2,观察临床症状、内镜直观征象、病理情况、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安全性指标并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胀满、嘈杂反酸、嗳气、纳差少食等临床症状以及内镜直观征象、病理诊断分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情况均明显好于两个对照组;不良反应及器官功能损害的例数明显少于两个对照组。结论:膏方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改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中西医联合疗法与西医单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西医组用常规的西药疗法治疗胃炎,中西医结合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重要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西医治疗组,x2=4.58,P〈0.05;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也高于西医治疗组,x^2=4.53,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较好,且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胃炎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pylori感染相关的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中药胃炎汤口服,每日2次,疗程20 d。对照组用西药标准三联疗法,疗程7 d。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胃镜、病理变化的总有效率治疗组(73%)与对照组(76%)相近;H.pylori根除率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胃炎汤治疗H.pylori阳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穴位埋线配合灸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灸法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脾胃虚弱型CAG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口服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和灸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通过对中医证候、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善情况及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三个方面评估两组之间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灸法治疗脾胃虚弱型CAG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