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Pan ZX  Yang XM  Qu LJ  Zhang HX  Zhai LD  Sun C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3):3072-3075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下肘关节清理成形和软组织松解术治疗重度骨性关节炎及肘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肘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34例,伴关节强直者13例.行关节镜下清理关节腔及游离体,对冠突、尺骨鹰嘴骨赘切除,冠突窝、鹰嘴窝、桡窝成形,对严重挛缩的关节囊和侧副韧带等给予必要的松解,术后指导康复训练,对比手术前后肘关节疼痛及伸屈活动度进行mayo评分.结果 34例患者肘关节的疼痛症状和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其中13例肘关节强直者,术后伸直活动度增加(30±16)°,屈曲活动增加(34±19)°.手术前后肘关节最大ROM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Mayo评分,34例总优良率85.3%.21例单纯骨性关节炎优良率为90.5%.结论 应用关节镜术治疗肘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及关节强直,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杨桁 《四川医学》2007,28(8):897-898
目的 探讨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2月至2004年2月,采用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6例,取肘后正中切口,经尺骨鹰嘴截骨显露肱骨髁间骨折。先将髁间骨折复位固定,其中6例C3型骨折,由于骨折块粉碎,采用了自体髂骨植骨。然后用双钢板固定髁上骨折,内例半管状钢板固定于内上髁的嵴上,外侧则用重建钢板固定,两钢板呈9酽角,鹰嘴截骨部用张力带固定。结果2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29个月,平均20.2个月。术后1个月,肘关节屈曲80—105°,平均86.2°;伸直丢失30—45°,平均40.7°。术后12个月,肘关节屈曲95—135°,平均117°;伸直丢失10—35°,平均23.20°骨折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5.7周。以Jupiter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5例,良17例,可4例。4例伤口渗出。3例克氏针退出,1例尺神经病变,3例异位骨化。无1例出现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能提供牢固持久的固定,有效地防止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肘关节僵硬的肱尺关节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简便、有效的肘关节僵硬成形术 .[方法 ]通过整形尺骨鹰嘴窝的方法扩大肘关节的活动范围 .[结果 ]对 16例接受过肱尺关节成形手术的患者作了 18个月的随访观察 ,结果满意 .[结论 ]肱尺关节成形手术操作简便 ,缩短手术时间 ,安全可靠 ,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肱骨髁间窝扩大成形术在肘关节伸直功能障碍手术松解中的应用及适应症.方法 我院1995年3月~2005年8月手术治疗因各种原因所致肘关节屈曲位僵直合并肱尺关节匹配不良的病人34例,其中肱骨髁间骨折19例,肱骨髁上骨折3例,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12例.术中常规软组织松解同时行肱骨髁间窝扩大成形术,术后加强肘关节的功能练习.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过4~6个月的随访,肘关节屈伸功能平均改善70.5°.结论 肘关节扩大成形术能够有效的去除影响肘关节伸直的骨性因素,明显改善肘关节的屈伸功能,不影响肘关节的稳定性,在肘关节屈曲位僵直的病人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主要适应症:肱骨髁间窝骨性狭窄或肱尺关节匹配不良所致肘关节伸直功能障碍者.  相似文献   

5.
1811年肱骨髁间骨折最先被Desault描述。肱骨髁上髁间骨折传统的非手术治疗因很难重建关节面,手法复位后早期肘关节需外固定,易导致肘关节功能的丧失,近年来多趋向于手术治疗。由于其局部的解剖特点(肘关节缺乏骨性阻挡,位于鹰嘴窝水平,与肱骨干有35°~45°前倾角),以及伤后骨折端常粉碎和移位,使其手术治疗面临很大挑战,一直是创伤骨科较难治疗的骨折之一,而早期的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和早期的功能锻炼是提高肘关节功能的关键。2004年5月至2006年9月,我们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关节内粉碎骨折2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简便,有效的肘关节僵硬成形术。方法:通过整形尺髓鹰嘴窝的方法扩大肘关节的活动范围,结果:对16例接受过肱尺关节成形手术的患者作了18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满意。结论:肱尺关节成形手术操作简便,缩短手术时间、,安全可靠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肘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肘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疗效。方法14例肘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病例,采用肘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进行治疗。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测定术前、术后的肘关节活动范围,以M ayo肘关节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肘关节活动范围从术前的98.7°±12.3°增加到术后的127.1°±9.3°(t=7.64,P(0.01),M ayo肘关节评分由术前55.4±6.2提高到85.4±6.7(t=12.52,P(0.01),优良率达到85.6%。结论肘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是治疗肘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肘关节创伤性僵硬的手术松解方法和效果。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我科对21例创伤性肘关节僵硬进行手术松解。结果随访7~18个月,平均11.4个月。术后肘关节伸直平均达9.6°(0°~30°),屈曲平均达131.5°(110°~140°),术后平均活动度119.6°(110°~140°)。术后有1例切口表浅感染部分裂开,经换药后缝合创面愈合。其余病例未发现感染及术后再次异位骨化。2例术后出现尺神经麻痹,分别于3、6个月后完全恢复。按照May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本组病例术前平均71.4分(51~88分),术后平均94分(83~100分),其中优8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1%。结论对肘关节创伤性僵硬适时手术松解及术后康复可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Ilizarov技术在肘前翼状胬肉的治疗上积累理论和临床经验。方法通过1例肘前翼状胬肉使用Ilizarov技术治疗经过的回顾,复习国内外相关资料,系统回顾肘前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设计一种带铰链的Ilizarov支架,每天延长1 mm,使肘关节伸直达理想状态;短缩桡骨,使桡骨小头基本复位,2个月后拆除延长支架,麻醉下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使用CPM机锻炼。结果随访2 a,肘关节在伸直位10°上僵硬,活动范围为0°,肘蹼部分存在,类似妊娠纹消失,桡骨小头基本复位,骨折处愈合良好,无成角畸形,肘关节间隙无改变,鹰嘴尖端有成骨反应,CT提示鹰嘴有陈旧性骨折,CT重建肘关节见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内有纤维组织生成,鹰嘴尖端与鹰嘴窝间隙消失,关节软骨面粗糙,鹰嘴窝变浅。结论Ilizarov技术治疗关节的屈曲挛缩是一种很好的措施,损伤小,疗效肯定,但不是治疗肘关节翼状胬肉的理想方法,尤其是大年龄儿童,更不是一种首选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患者关节镜下行尺骨鹰嘴窝、冠突窝成形手术疗效的探讨.方法 2009年11月~2010年12月选择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患者17例,行关节镜下尺骨鹰嘴窝、冠突窝成形术,术后随访6~8个月,测定术前、术后的肘关节最大伸曲角度,以Mayo肘关节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肘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关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后交叉韧带对屈仲关节间隙的影响程度。方法:对29例(33膝)内翻畸形15°~25°的患者行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软组织松解获得平衡后,分别在切除后交叉韧带前后测定屈曲关节间隙与仲直关节间隙的大小,比较其间隙增大的程度并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观察术后关节稳定性及关节功能。结果:计算机导航下成功完成29例(33膝)全膝关节置换,切除后交叉韧带前后屈曲关节间隙增大6.34±0.33mm,伸直关节间隙增大1.99±0.30mm。术后关节稳定性佳、功能优良。结论: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后交叉韧带,悔曲关节间隙增大程度远远大于伸直关节间隙,是获取膝关节软组织平衡的重要方法。对于增加关节间隙,从而减少截骨量,增加关节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9年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1例采用该手术方式治疗的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临床资料,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记录术前、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及肘关节Dhillon评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患儿术前患侧肘关节活动度平均(86.61±21.58)°,肘关节Dhillon评分平均(5.35±1.08)分;所有患儿术后4~7周均获得临床愈合,术后随访2~4年,平均(2.73±0.63)年;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年肘关节活动度平均(128.84±8.88)°,Dhillon评分平均(8.61±0.50)分,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00%。术后2年肘关节活动度及肘关节Dhillon评分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Guo XZ  Dou BX  Liu Q  Huang Y  Zhou YX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5):2489-2493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与非导航(常规)的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MIS-THA)术后髋臼倾斜角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无选择病例采用MIS-THA87例106髋,其中,47例53髋为常规MIS-THA,40例53髋采用计算机导航MIS-THA。导航组术中采用导航定位髋臼;常规组术中采用常规方法定位髋臼。两组均于术前、术后常规拍摄下肢全长X线片,双髋关节正位片,测定术后髋臼倾斜角。按髋臼倾斜角30°~50°、〈30°、〉50°和〈30°与〉50°之和分别对两组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导航组手术切口长度7.2~10.5cm,平均8.9cm。常规组手术切口长度7.5~11cm,平均9.1cm。术后X线片显示,导航组术后髋臼倾斜角30°~54°,平均(40.6±5.1)°,仅1髋为54°,其余52髋均在30°~50°范围内。常规组术后髋臼倾斜角28°~70°,平均(44.2±8.7)°,其中:加髋在30°~50°范围内,〈30°为3髋,〉50°为10髋。导航组与常规组组间t’=2.56,P=0.012,有显著性差异。对两组边缘值(术后髋臼倾斜角〈30°和〉50°),采用卡方检验。术后髋臼倾斜角〈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1.37,P=0.24,;术后髋臼倾斜角〉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22,P=0.0042;如果将两组〈30°和〉50°之和(边缘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5,P=0.0006。结论 计算机导航THA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可以在MIS-THA术中将髋臼假体安放更加精确,减少变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 取2006 年-2017 年采用肘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复杂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患者13 例。其中,男性4 例,女性9 例。术后随访,通过检查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角度、肘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 发症情况以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至少获12 个月随访。功能 评价以末次随访结果为准。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无内固定失败及缺血性骨坏死发生。患者肘关节伸直角 度(8.08±5.60)°,屈曲角度(134.62±7.21)°,前臂旋转角度(89.23±2.77)°,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 (91.15±5.46)。仅1 例患者出现关节挛缩及轻度骨关节炎表现,1 例患者诉肘关节极度屈曲时有视觉模拟评分 (VAS)2 度疼痛。其余患者皆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肘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复杂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 具有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副损伤风险低、复位可靠、固定坚强的优点,功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肖尚领  王鹏 《柳州医学》2009,22(4):204-205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2月至2008年2月,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C臂引导下治疗1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25个伤椎,其中男性6例11个椎体,女性10例14个椎体。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及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2例2个椎体前缘有少许未引起临床症状的骨水泥渗漏。16例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控制,次日即可佩戴要为下床活动,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5&#177;0.3分,下降为术后2.3&#177;0.2分;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96&#177;0.71增加到术后的2.22&#177;0.70(P〈0.01);椎体椎体中部高度由术前的1.91&#177;0.68cm增加到术后的2.26&#177;0.32cm(P〈0.01)。脊柱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4.2&#176;&#177;10.4&#176;,矫正至21.3&#176;&#177;10.2&#176;(P〈0.01)。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的高度,缓解疼痛,方法简单,安全高效,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膝外翻全膝关节置换外侧髌旁入路的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ou DG  Zhang B  Kou BL  Lü HS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7):1885-1889
目的探讨外侧入路行膝外翻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技术。方法采用膝关节外侧入路对中重度固定膝外翻患者行膝关节置换术。术中行膝关节正中偏外侧皮肤切口,行髂胫束苹果派样延长,自髌骨外侧“Z”字成形切开关节囊。以松解髂胫束止点、股骨侧及胫骨侧外侧副韧带及后外侧关节囊为主进行软组织平衡。股骨远端内外翻截骨定为5。外翻,股骨远端旋转角度截骨采用Whiteside线结合内外上髁轴线定位,全部病例均行髌骨置换。屈曲位缝合关节囊,将关节囊外侧袖套结构(深层)与内侧支持带边缘(浅层)缝合。结果8例10个膝外翻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外侧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例1膝,女7例9膝。平均年龄68.2岁(58~79岁)。KrackowⅠ型外翻7例9膝,Ⅱ型1例1膝。临床分型均大于15°,属重度外翻。其中双膝关节同时置换2例4膝,单膝关节置换6例6膝。7例9膝采国产后稳定骨水泥型假体(TC—Dynamic,PLUS),1例1膝采用进口旋转铰链式假体(RT—PLUS^TM Solution,PLUS)。全部患者术后外翻畸形均得到完全矫正,出院时均能独立或习步架辅助行走距离平均超过100m。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95.6°(85°~110°)提高到术后平均117.1°(100°-125°)。被动内外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12.6°(9°-15°)提高到术后0°。平均FTA角由术前的27.6°(20°~40°)提高到术后的6.8°(5°~9°)。KSS评分及功能评分由术前22.7分(9~48分)及26.5分(12—55分)分别提高到术后的86.4分(85~95分)及89.1分(80~95分)。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9.6个月(1个月-51个月),随访期间股胫角无明显变化,关节稳定性良好。结论采用外侧入路,关节囊“Z”字成形切开方法能够直接松解外侧韧带及软组织结构,并有效地缓解了腓总神经压力,解决了外侧软组织覆盖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肿瘤致腺体Ⅱ&#176;~Ⅲ&#176;肿大时行腺叶切除手术径路方式的选择。方法采用联合入路手术行Ⅱ&#176;~Ⅲ&#176;甲状腺肿腺叶切除术56例,并与同期临床资料相似采用传统手术入路的病例组相比较。结果联合入路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6h,术后平均引流量35ml,平均住院时间5.2天,手术后平均随访39个月无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出现。与传统入路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联合入路法是甲状腺良性肿瘤致腺体Ⅱ&#176;~Ⅲ&#176;肿大行腺叶切除术的理想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截骨入路应用双锁定钢板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8月~2010年2月期间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病例资料44份,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截骨入路和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应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随访观察远期疗效,根据肘关节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术后远期疗效并对两种入路进行对比.结果 双锁定钢板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肘关节术后远期疗效评分为:优4例,良6例,中4例,差3例,优良率为58.80%;双锁定钢板尺骨鹰嘴关节外截骨入路肘关节术后远期疗效评分为优15例,良9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89%.经χ2检验,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截骨入路,应用双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方法简单、可靠、并发症少、骨折固定牢靠,能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取得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陈旧性肘关节脱位并骨性强直的手术治疗和康复方法。方法 2005年10月~2006年9月行手术治疗陈旧性肘关节脱位并伸肘位骨性强直患者6例,均采用Me Connell肘后皮肤切口结合Campbell后侧入路显露肘关节及肱三头肌肌腱延长,行肘关节松解复位术。术后给以康复训练。结果 疗效评定:获得4~10个月短期随访(平均6个月)。优2例,良3例,可1例,所有患者活动时均无疼痛。结论肘后入路松解复位术适用于陈旧肘关节后脱位并骨性强直患者。术后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减轻组织反应,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的中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应用尺骨鹰嘴关节截骨加双钢板固定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采用经尺骨鹰嘴关节截骨、双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4例,术后2-7天开始主、被动功能康复训练,定期检查指导康复训练结果及X线片的表现作为判断骨折的愈合。同时以Cassebaum方法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22例获得随访,术后随访24-96个月,平均75.1个月。所有患者截骨处全部愈合,平均愈合6周,有2例可见明显关节活动受限。3例尺神经损伤均行尺神经前移术,3例均恢复神经功能。肘关节功能评价:优12例(55%),良8例(35%),可1例(5%),差l例(5%)。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115°。结论经尺骨鹰嘴关节截骨加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方法可靠,可以达到解剖复位,为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创造了条件,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低,中远期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