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清Ⅳ型胶原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免疫法检测153例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清Ⅳ型胶原。结果显示,各种肝病的血清Ⅳ型胶原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69.2%慢迁肝、84%慢活肝及95.45%肝硬化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平均值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慢活肝、慢迁肝与急黄肝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血清Ⅳ型胶原测定可作为判断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血清总胆汁酸与慢性肝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空腹血清总胆汁酸(TBA)与血清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关系。方法收集慢性肝病患者73例,均经肝组织穿刺病理证实。肝组织活检当天行血清TBA及肝纤维化指标(HA、PⅢP、Ⅳ-C)的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慢性肝炎患者TBA水平与正常值比较明显升高,与肝组织炎症程度(G)、纤维化程度(S)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1分别为0.515、0.430。结论TBA是反映肝脏炎性活动及肝纤维化的较敏感指标,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相似。它可能还是反映慢性肝炎早期侧枝循环建立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和酶法分别检测171例慢性肝病毒患者的血清HA、PCⅢ、Ⅳ-C、LN及TBA水平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除慢性肝炎轻度组血清LN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患者血清HA、PCⅢ、Ⅳ-C、LN、TBA水平均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结论:联合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A、PCⅢ、Ⅳ-C、LN、TBA水平即能反映肝纤维化的轻重,又能了解肝细胞炎症活动及损害程度,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为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血清IV型胶原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免疫法检测153例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清Ⅳ型胶原。结果显示,各种肝病的血清Ⅳ型胶原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69.2%慢迁肝、84%慢活肝及95.45%肝硬化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平均值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慢活肝、慢迁肝与急黄肝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血清Ⅳ型胶原测定可作为判断肝纤维或肝硬化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技术对113例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包括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并按肝穿刺活检进行组织纤维化分期(S),对这些指标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C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相关(r=0.677,0.395,O.454,P<0.01或0.05).除LN外(r=0.053,P>0.05),HA、PCⅢ、Ⅳ-C均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呈上升趋势.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指导意义,对于难以开展肝穿刺活检的单位可以帮助肝纤维化诊断.  相似文献   

6.
淤胆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淤胆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检测的意义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10003)阮冰徐根云梁廷波马亦林血清总胆汁酸(TBA)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密切相关,近年引进的酶法测定使得血清TBA检测的常规开展成为可能。血清TBA与肝功能损害或肝外梗阻性黄疸的关系已...  相似文献   

7.
血清纤维化指标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Liu J  Wang JY  Lu Y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6):475-477
目的评价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黏连蛋白(LN)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和健康人18例,测定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并进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判别4项指标对于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血清HA、CⅣ、PⅢP和肝脏组织炎症分级呈较弱正相关(r分别为0.430、0.382和0.300,P<0.05).血清HA、CⅣ与肝脏组织纤维化分期呈中度正相关(r分别为0.614、0.708,P<0.05).血清HA、CⅣ水平随肝纤维化的进展程度而升高.血清HA诊断早期肝硬化(S4)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大于血清CⅣ、PⅢP和LN(AUC=0.967比0.932、0.659、0.403).血清CⅣ诊断肝纤维化(S1~S4)的AUC大于血清HA、PⅢP和LN(AUC=0.853比0.680、0.536、0.487).血清LN对于肝组织分级或分期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HA+CⅣ检测比单一指标有更高的特异度.结论血清纤维化指标对肝纤维化进程有一定的预测意义,但不能对肝纤维化精确分期,因此不能取代肝组织病理活检.联合多项指标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测效率.寻找新的血清标志物和联合其他标志物是肝纤维化无创性研究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75例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A级28例,B级31例,C级16例,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49例正常体检者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肝硬化各级(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其增高程度随Child-Pugh分级差异而不同.结论 总胆汁酸是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与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等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78例慢性肝炎患者经肝脏活栓后常规病理检查,肝活检前同时采血检测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结果应用x^2检验及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关系,透明质酸可反映中度以上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且呈正相关;肝脏存在纤维化时层粘蛋白水平升高,与纤维化程度正相关;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升高与炎症活动度有关。结论 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可不同程度反映肝纤维纤维化程度,可作为血清肝纤维化检测指标,透明质酸更可反映肝硬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血清总胆汁酸(TBA)在肝细胞内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初级胆汁酸,并经胆汁分泌入肠道,再经肠肝循环重复被肝脏利用,因此TBA水平反应了肝脏的合成、分泌及代谢功能。近年来,胆汁酸的反流与胃癌的关系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在胃病变患者的胃液中胆汁酸含量升高,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TBA与胃癌发生的关系。细胞外基质由胶原蛋白、糖蛋白及蛋白多糖等成分组成,包括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1V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近年来研究表明,肿瘤的生长、转移与细胞外基质密切相关^[1]。本试验通过检测胃癌、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血清TBA和血清及胃液中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水平,探讨这些指标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分期和血清生化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纤维化标志物的关系。方法:67例肝炎患者均作肝脏活组织检查,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免疫组化染色,用光镜确定肝组织纤维化分期。采用放 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含量。结果: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增加(S1→S4),血清HA、PCⅢ、LN、ⅣC水平呈同步升高,在纤维化分期为S4时,含量最高。血清HA、PCⅢ、LN、ⅣC含量与慢性肝炎疾病进展呈一致性,随疾病加重而升高,在肝硬化阶段处于最高水平。结论: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A、PCⅢ、LN、ⅣC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清纤维化指标可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血清五项标志物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7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蛋白(L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检测11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A、PCⅢ、CⅣ、LN、TGFβ1水平、并与其中87例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作对比.结果血清HA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呈较弱的正相关(r=0393,P<0.05),血清HA、PCⅢ、LN、TGFβ1与肝纤维化程度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分别为0584、0454、0441和0612,P<005),血清CⅣ与之则呈较弱的正相关(r=0.319,P<0.05).血清HA诊断肝硬化的AUC明显大于血清PCⅢ、CⅣ、LN、TGFβ1者(AUC=0.904vs0.784、0.815、0.805、0828.P<0.05)血清HA、LN、TGFβ1判断S2期以上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大于血清PCⅢ、CⅣ者(AUC=0849、0.819、0836vs0702、0721,P<0.05).联合五项指标估计肝纤维化程度,判别分析只选人血清HA和TGFβ1.若将肝纤维化程度S1、S2、S3不作区分,判别效果中各期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确预测率为72.90%.结论五项指标均有助于诊断肝硬化和判断S2期以上肝纤维化,前者应选择血清HA.后者则可选择血清HA、LN或TGFβ1;估计肝纤维化程度以血清HA和TGFβ1同时检测为佳,但仅有助于估计慢性肝炎患者是"无肝纤维化”、"处于肝纤维化阶段”或"肝硬化”,而不能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精确估计.因而不能取代肝组织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13.
张利  朱海杭  徐永居 《胃肠病学》2007,12(12):756-757
背景:血清总胆汁酸(TBA)以及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U1)、Ⅳ型胶原(C-Ⅳ)、层黏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水平可判断肝硬化程度,但国内外研究关于肝纤维化指标与Child-Pugh分级关系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TBA含量以及PCⅢ、C-Ⅳ、LN、HA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将42例肝硬化患者分为A、B、C三级,酶法测定血清TBA含量,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空腹血清PCⅢ、C.IV、LN、HA水平。结果:血清TBA含量随Child.Pugh分级增高而升高,不同分级间有显著差异(P〈0.01)。肝功能C级患者血清PCU1水平显著高于A级患者(P〈0.05),各级肝功能患者间血清C-Ⅳ水平均无显著差异,肝功能C级患者血清LN水平显著高于A级和B级患者(P〈0.01,P〈0.05),肝功能B级和C级患者血清HA水平均显著高于A级患者(P〈0.01)。结论:血清TBA含量能灵敏地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对指导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联合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PCU1、LN、HA对指导肝功能的分级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血清铁蛋白与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铁蛋白(SF)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采用酶联免疫及放射免疫法,对85例慢性肝病患者检测SF及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并对其中50例慢性肝炎患者行肝穿活检.慢性肝病患者SF、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SF随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临床分型及Child-Pugh分级的逐渐加重而升高.SF随病理分期依次增高,与SO期比较P<0.01;SF与HA、LN、PⅢP、CⅣ具有相关性(r值为0.68,0.58,0.47,0.61).提示肝铁代谢异常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于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 、Ⅲ型前胶原(PC Ⅲ) 及Ⅳ型胶原( ⅣC) 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4 例慢性乙型肝炎(CHB) 患者血清HA、ⅣC及PC Ⅲ水平,同时行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分析上述血清指标水平与肝组织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上述指标水平均与慢性肝炎发展的阶段一致,在慢性重度与肝硬化阶段均处于最高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亦一致,在炎症分级G4 、纤维化分期S4 水平最高。血清HA、PCⅢ及ⅣC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但与纤维化的相关性均高于与炎症坏死相关性。结论 血清HA、ⅣC 及PCⅢ可以做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肝血瘀阻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之间的关系,认识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本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52 例慢性肝病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及35 例对照组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Ⅳ型胶原(Ⅳ-C)。结果:血瘀证和非血瘀证组血清HA、hPCⅢ、Ⅳ-C3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血瘀证组血清HA、hPCⅢ两项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进一步的相关分析表明,血瘀证程度与血清HA呈密切正相关。结论:肝血瘀阻的程度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血清HA 可作为反映肝血瘀阻程度的良好指标。此外,肝纤维化与肝血瘀阻以外的中医病因病机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超声检查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与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对334例晚期血吸虫病进行超声肝纤维化分级、门脉内径、腹水与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指标检查.结果 超声检查的客观指标与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超声检查能反映肝纤维化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去纤软肝胶囊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去纤软肝胶囊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去纤软肝胶囊治疗,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等变化;并对胶原、网状、弹性纤维面积进行真彩图像定量分析。结果: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胶原纤维含量下降,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含量及丙氨酸转氨酶活性显著下降,白蛋白含量显著上升,与模型组大鼠差异显著(均P<0.01)。结论:去纤软肝胶囊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与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慢性乙肝患者40例,行肝穿刺,制片,HE染色及浸银染色后作病理学检查;取血,分离血清,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HA、IV—C、LN及PCⅢ水平,对肝组织进行炎症活动度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结果40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A、Ⅳ-C、LN及PCⅢ水平随肝脏炎症活动度升高而升高,随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结论血清HA、Ⅳ-C、LN及PCⅢ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判断肝炎疾病的严重程度,并能反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该院60例确诊为T2DM患者,以存在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以及下肢缺血性病变之一或其中几项者作为合并大血管病变的依据。其中合并大血管病变(A组)30例,无大血管病变(B组)30例,另纳入30名同期查体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C组)。观察3组之间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的差异,探讨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 A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总胆汁酸均低于B、C组(P0.05)。3者之间进行线性相关分析,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总胆汁酸具有明显正相关(r=0.763 2);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具有明显负相关(r=-0.950 5;r=-0.956 6)。结论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总胆汁酸可能对T2DM患者的大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对于预防和减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恶化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