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树燕 《妇幼护理》2023,3(8):1941-1943
目的 探究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实施疼痛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 月在本院骨科接 受治疗的患者 100 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疼痛管理。比较两组的 疼痛程度、住院时间,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的疼痛程度、住院时间,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并发症优 于(P<0.05)。结论 创伤骨科患者实施疼痛管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生命质量,改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2.
家庭随访对留置尿管患者护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庭随访对留置尿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2月~2010年1月在我院治疗后带留置尿管出院的49例患者设为家访组,通过电话询问和上门家访形式进行资料收集;将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治疗后带留置尿管出院的4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后,离院3个月内通过电话询问收集资料.评估家庭随访对留置尿管患者并发症、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陪护对留置尿管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家访组患者留置尿管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在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个维度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家访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家访组患者陪护对留置尿管的护理技能掌握能力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家庭随访明显减少了留置尿管患者的并发症,提高陪护对留置尿管的护理技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带管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2例留置CVC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归纳出4个主题, 为躯体的不适、导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心理负担重和积极应对与适应。结论 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带管生活的现状与困惑、体验与需求,加强血管通路的管理,帮助患者做好导管的维护,预防各种并发症,延长患者导管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效果,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话干预对经皮经肝胆道外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某三级甲等医院经皮经肝胆道外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干预组51例。干预组在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出院后3个月内接受电话干预提供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出院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带管相关知识、带管相关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比较。结果患者出院后3个月除引流袋更换外,电话干预组带管相关知识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带管相关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电话干预可以提高经皮经肝胆道外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的应用,使患者安全,舒适地接受手术。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27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中从心理上、生理上、环境上实施舒适护理措施。结果改善了患者心理上、生理上、体位上的不适,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满意度达到98%。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到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不仅能确保患者的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PICC带管患者自护知识水平的作用。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设计调查表,分析PICC带管患者自护知识缺乏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活动后患者自护知识平均得分93分,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2分,改善幅度为13%;活动实施后并发症发生11例(4%),少于活动实施前的32例(12%),改善幅度为8%。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PICC带管患者自护知识水平,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增加了患者依从性,提高生存质量,和谐护患关系,提升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模式(MDT)在老年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CHD合并DM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MDT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6个月后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低血糖、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疾病管理能力各方面评分及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将MDT运用于CHD合并DM患者护理中,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对脑出血后气管切开患者营养状况、气切套管拔管率、肺部感染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脑出血后气管切开患者分为IOE组(65例)和鼻胃管管饲(NGT)组(61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及综合康复干预(包括偏瘫肢体训练、吞咽训练、肺功能训练等);IOE组、NGT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IOE或NGT营养支持。于入科时、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具体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肌酐身高指数(CHI)、气切套管拔管率及带管时间、临床肺部感染(CPI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 治疗4周后IOE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气切套管拔管率(90.76%)和带管时间[(15.96±3.86)d]、CPIS评分[(3.00±1.69)分]、NIHSS评分[(11.86±4.08)分]及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均明显优于NGT组水平(P<0.05)。 结论 IOE营养支持较NGT营养支持能更有效改善脑出血后气管切开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神经功能,减少肺部感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患者尽早安全地拔除气切套管,加速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升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护理质量的护理方案。方法在个案管理、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指导下,通过结合个案管理护理小组讨论,对2015年1~5月入住我科的3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护理。结果 3例患者住院时间为27~29天,未发生肠梗阻、感染、尿瘘、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3个月后随访时患者基本能自行控尿及定时排尿,且出院后3个月生活质量较出院1个月时明显提高(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引入个案管理照护模式,能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术后护理质量与患者生活质量,为有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及延续护理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延续性护理对带T管出院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118例带T型管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住院指导+出院指导,给予健康指导服务;观察组给予常规住院指导+出院指导+延续性护理干预,收集T管护理知识问卷和并发症情况。结果采取延续性护理后观察组在T管护理知识、T管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带T管出院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T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维护技术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实施规范化管理前)住院的PICC置管患者86例设为对照组,将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实施规范化管理后)住院的PICC置管患者102例设为观察组。观察组组建PICC置管维护小组,对PICC置管维护实施规范化管理。观察两组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维护技术实施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PICC置管技术水平,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置管及留置期间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33-3334
目的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子宫全切患者当中,实行人文关怀,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护理,提高妇产科护理满意度.方法 将2009-01-2010-11收治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卧床时间、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而患者舒适度明显增加,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临床路径在子宫全切患者中的应用,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得到治疗、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总结11例晚期癌症患者应用中枢靶控镇痛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的护理。术前做好疼痛评估及相关知识的指导;术后做好病情观察、自控镇痛泵护理、并发症处理及出院指导以及出院后做好定期随访。11例患者术后疼痛评分(VAS)均减轻50%,平均带管生存2~3个月,最长达6个月,明显减轻了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症状,使终末期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带管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血液净化中心留置CVC的患者12例,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运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共归纳出4个主题,为躯体的不适、导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心理负担重和积极应对与适应。结论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CVC患者带管生活的现状与困惑、体验与需求,加强血管通路的管理,帮助患者做好导管维护,预防各种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效果,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拟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患者随机分:勾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针对本术式术后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进行术前术后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充分术前肠道准备、术后严格各管道护理、加强营养支持。比较2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时间、住院天数。结果干预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置管时间、住院天数干预组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减少根冶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晚期肝门部胆管癌U管引流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U管引流在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治疗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1例晚期肝门部胆管癌行U管引流姑息治疗病例的术后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11患者术后U管均引流良好,术后黄疸均消退,营养状况改善。1例存活11个月,7例存活1年,3例存活2年。结论加强U管术后护理,保持其引流通畅,做好术后病情观察及出院指导,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存活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恶性肿瘤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恶性肿瘤PI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置管基本情况(置管部位、置管一次性成功)、置管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导管平均使用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以右贵要静脉为置管部位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1个月,观察组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机械性静脉炎、血栓形成、导管堵塞、非计划拔管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可有效降低恶性肿瘤PICC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体质量≤5kg,月龄≤3个月的患儿体外循环术后拔管前后管理。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9月-2008年4月收治的140例经体外循环手术的体质量≤5kg,月龄≤3个月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呼吸机拔管前、后的护理管理及经验教训的总结。结果全组死亡12例,死亡率8.57%;再次捕管9例,其中死亡3例。结论低体质量小患儿术后死亡率高,再次插管将会增加死亡率,加强拔管前、后管理及营养支持,减少再次插管,促进肺部并发症好转,将提高低体重、低月龄患幼儿的存活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夏丽莉  刘滢  黄梅  江恒  朱姣  王蓉  陈爱玲 《护理学报》2016,23(17):22-25
目的:建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计划服务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为我国慢病管理提供可参考的模式。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出院指导,研究组建立出院计划方案,分别比较2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结果、生命质量评分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计划服务方案的建立,能够减少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改善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陈爽  周达梅  王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378-8378
目的保持气切患者气道最佳温湿度的方法,减少肺部感染率及并发症。方法通过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气道湿化方式,对每组患者痰液黏稠度、肺部感染率及气管切开置管时间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呼吸机加温加湿器对气切患者进行气道湿化可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肺部感染率并可缩短气切导管的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