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婴幼儿腹泻大多为病毒性肠炎,而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占多数,它好发于秋冬季节,并呈全年散发或小流行。本院儿科门诊2005年10月-2006年2月应用肠炎宁糖浆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4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轮状病毒肠炎是秋、冬季小儿常见病之一,2005年9月—2006年2月我院对门诊及病房腹泻患儿68例使用小剂量干扰毒治疗,取得良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68例腹泻患儿,均符合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1]:病程在3 d内;大便呈水样、蛋花汤样、黏糊状或黄绿色稀便,无黏液脓血;大便常规为黄稀水样便,镜检无白细胞和红细胞;粪便经ELISA法证实为轮状病毒感染;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男30例,女38例;年龄6个月~6岁,发热40例,轻、中度脱水18例,重度脱水3例,流涕、轻咳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22例;口腔溃…  相似文献   

3.
季芙红 《河北中医》2003,25(7):533-534
病毒性肠炎是 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 ,其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 ,好发于秋季 ,故又称秋季腹泻 ,目前尚无特异疗法 ,多采用综合方法治疗。 1 9990 9~ 2 0 0 1 1 2 ,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 1 0 0例 ,并与单纯西医治疗 5 0例进行比较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部 1 5 0例 ,年龄 6个月~ 2岁 ,病程 <3日 ,腹泻次数 >6次 日 ,大便呈黄色或黄绿色水样或蛋花汤样 ,无腥臭 ,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细菌培养阴性 ,轮状病毒病原体检测阳性。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1 0 0例 ,男 5 9例 ,女 41例 ;辨…  相似文献   

4.
双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轩振宇  柳玉 《河南中医》2002,22(4):61-61
我科于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月应用双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在轮状病毒肠炎高发季节 ,选择 12 0例住院患儿 ,男女不限 ,年龄 6月~ 2 2月 ,具备以下条件 :2岁以下 ,急性脱泻病程 <72h ,大便性状为水样或蛋花汤样 ,无脓血 ,腹泻次数>5次 /d ,伴或不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大便镜检白细胞<5个 /HP ,大便细菌培养阴性。大便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 45 %(5 4/ 12 0例 )。除外以下患儿 :重度脱水 ,中毒症状明显或有休克 ,呕吐严重、不能口服药物 ,伴有营养不良者…  相似文献   

5.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秀坤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2):2421-2422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科常见病,临床多发于深秋初冬季节,又称为秋季腹泻,多群体发病,最喜侵犯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主要临床特点表现为:发热、呕吐、排大量水样大便不含脓血及粘液,有时呈白色米汤样或蛋花样大便,容易引起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导致死亡。2006年10~12月,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50例,获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从2006年10月~12月,对因排水样大便就诊的78例门诊患儿。以来诊....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大多为轮状病毒 (RV)肠炎 ,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笔者应用 He- Ne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 1998年 8月~ 1999年 2月住院的急性水样便腹泻的病例 ,入院后经聚合酶链反应和乳胶法检测大便 RV均为阳性 ,确诊为 RV肠炎的共 86例。诊断符合 1998年 5月 17~ 2 2日在北京联合召开的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上制定的标准 [1]。其中男 4 9例 ,女 37例 ,年龄为 1月~ 2岁 ,<1岁 51例 ,~ 2岁35例 ,平均 10 .5个月。入院后随机分为 3组 ,3组间病程、…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 1997年 11月~ 1999年 1月 ,采用易蒙停( Imodiam,Loperamide.HCL,盐酸洛哌丁胺 )治疗病毒性肠炎 ,取得了一定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40例腹泻患儿 ,年龄 6~ 18个月 ,有发热者 115例 ,呕吐者 110例 ,全部患儿大便外观为水样或蛋花汤样便 ,轮状病毒酶标均阳性 ,大便镜检 12 5例阴性 ,15例有少量白细胞 ,78例大便培养阴性 ,外周血白细胞均在正常范围 ,结合发病季节 ,符合病毒性肠炎。随机将 140例分为两组 ,治疗组 110例 ,对照组 30例。病程 :治疗组最短 12小时 ,最长 6天 ,平均 2 .3天 ;对照组最短 12小时 …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幼儿常见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为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用肠炎宁糖浆治疗轮状病毒肠炎40例,并与思密达治疗的40例比较,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2005年7月~2006年3月我院收治的住院病人。治疗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均为4月~2岁婴幼儿。对照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与治疗组相似,全部患儿均符合以下标准:①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每天3~10次不等,部分伴有呕吐,少数伴发热,伴或不伴脱水表现;  相似文献   

9.
丹参注射液联合经皮给药治疗秋季腹泻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超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2):1594-1594
秋季腹泻又称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生在秋末冬初,有明显季节性、流行性,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2003年10月-2005年12月本科采用丹参注射液静滴联合经皮电超导给药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6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选择腹泻住院患儿100例。均符合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病于秋末冬初,起病于2天内,大便呈蛋花样或水样,次数多,部分有呕吐及发热脱水,大便常规检查末见异常或白细胞1~5/HP或脂肪球 ~ ,其中男56例,女44例;<6个月8例,6个月~1岁63例,>1~2岁2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38例,…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病毒性肠炎是一种秋冬季小儿常见腹泻病,主要由轮状病毒(RV病毒)引起,目前临床尚无特效药物。病毒性肠炎患儿肠黏膜受损,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毒素累积,治疗不当易造成腹泻迁延不愈,所以开展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我们对儿科收治66例病毒性肠炎采用西米替丁联合思密达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轮状病毒肠炎是我国北方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因,故又称为秋季腹泻。呈散发或小流行。潜伏期1-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常伴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1973年Bishop等首次在患急性胃肠炎的婴幼儿十二指肠活检标本中发现了轮状病毒,以后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是引起儿童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2.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 ,多由轮状病毒(HRV)感染所致 ,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笔者采用经皮给药肠炎治疗仪佐治秋季腹泻取得显著疗效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我院儿科 2 0 0 1年 9— 12月的住院患者 ,诊断标准按照 1993年卫生部制订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大便呈蛋花汤样 ,无黏液、无腥臭味或略带酸味 ,无严重并发症如重度营养不良、肺炎、败血症、肝炎等 ,排除细菌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牛奶蛋白过敏、糖源性腹泻等疾病。笔者将 91例患者随机…  相似文献   

13.
轮状病毒肠炎是秋冬季节流行的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以呕吐、腹泻、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症状,重者可致毒血症,造成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损害。2004年8月-2005年1月,本院收治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患儿8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陈辉丽 《河北中医》2009,31(10):1455-1455
轮状病毒肠炎又称秋季腹泻,好发于6~24个月婴幼儿,〉4岁儿童罕见,流行于秋冬季节。起病早期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及呕吐症状。腹泻特点:大便水样,量多而频,每日可达10次以上,大便淡黄呈蛋花样,或有腥臭,严重者可发生脱水和酸中毒,对小儿健康危害很大。中医学文献中虽无秋季腹泻及轮状病毒肠炎之名,  相似文献   

15.
激光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 9~ 12月是婴幼儿患秋季腹泻发病高峰 ,笔者采用补液、纠正脱水并辅以激光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1997年 9~ 12月份急性腹泻患儿 60例 ,年龄 4月~ 2岁 ,平均 11个月 ;男 34例 ,女 2 6例。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 ,每日 7~ 8次 ,个别 >10次 ,多伴有呕吐、发热 ,其中伴轻度脱水 2 9例 ,中度脱水 2 3例重度脱水 8例。起病第 1天入院 34例 ,第 2天入院 2 1例 ,第 3天入院 5例。入院后均查大便常规 ,大多数未检出白细胞、脓细胞 ,少数白细胞≤ 5个 / HP,大便培养均为阴性 ,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 ELISA法 …  相似文献   

16.
鱼腥草注射液灌肠配合思密达治疗病毒性肠炎30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毒性肠炎 ,多由轮状病毒引起 ,流行于秋冬季节。是婴幼儿发生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 ,白色稀水便或蛋花样大便。重者可并发水电解质紊乱 ,危及患儿生命。临床治疗多以微生态疗法 ,如口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制剂和对症治疗 ,但疗效往往不理想。我们 1999年 11月~2 0 0 0年 1月 ,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灌肠配合思密达治疗病毒性肠炎 30例 ,疗效满意。临床资料1 诊断标准 以 1993年 10月北京修订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临床儿科杂志 1994;12 (3)∶148— 15 1〕为诊断标准。2 资料 住院患儿 6 0例 ,全部符合诊…  相似文献   

17.
健脾利湿化滞汤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病毒性肠炎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秋冬季,目前尚无特效疗法。1993年以来,笔者应用健脾利湿化滞汤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8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选择病毒性肠炎患儿16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8例,其中男53例,女35例;对照组78例,其中男50例,女28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3岁。病程3~20d。 1.2 临床表现 大便每日3~15次, 呈稀水样或蛋花样,伴有呕吐或不同程度的脱水征,均有纳差神疲。一般不发热,部分低热,少数体温可达39℃。镜检:大便以脂肪球为主,有少量白细胞,或正常。限于条件未做病毒检查…  相似文献   

18.
乳胶凝集试验快速诊断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RV)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常引起流行.笔者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查了常州市儿童医院122例秋季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同时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该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性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原因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于 2 0 0 1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流行期间 ,应用中药灌肠治疗腹泻患儿 10 0例 ,疗效肯定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两组腹泻患者大便均为水样或蛋花样 ,日 5~ 10次 ,镜检 :脓球 0~ 3/HP ,脂肪球 +- ++++/HP。其中治疗组10 0例 ,男 6 3例 ,女 37例 ;年龄 6月~ 2岁 ,平均 11月 ,病程1~ 3d ,平均 2 1d ;伴发热者 84例 ,呕吐 76例 ,咳嗽 2 1例 ,轻度脱水 4 1例 ,中度脱水 5 9例。对照组 10 0例 ,男 5 3例 ,女 4 7例 ;年龄 6 5月~ 2岁 ,平…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与心肌损害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轮状病毒引起的肠道外表现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引起心肌损害的报道日渐增多。为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引起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与病情表现的相关因素的关系,笔者对本院2003年11月—2006年2月临床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的156例婴幼儿心肌受损情况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均符合1998年5月北京全国腹泻病防治研讨会制定的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1],并经胶体金法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为阳性。男92例,女64例;年龄4~30个月,平均14.5个月,其中<12个月77例,≥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