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45例GIS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病人均行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GIST。其中胃部19例,十二指肠2例,小肠17例,结直肠5例,腹腔多发病灶2例。42例完整手术切除,3例因肿瘤较大或广泛转移行局部切除或活检。结论 GIST首选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术后辅助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可减少复发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58例GIST患者临床资料。【结果]GIST好发胃和小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D117阳性率为94.8%。全组均行手术治疗,54例获完整切除。术后14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82.4%、72.2%。【结论】GIST的确诊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CD117对诊断有重要作用。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术后辅助伊马替尼治疗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丁新敏  柴晓文 《临床医学》2009,29(12):87-88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GIST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15例,消化道出血9例。腹部肿块7例。肿瘤位于胃者22例,小肠12例。其他分布在结肠、肠系膜、网膜及腹膜后。肿瘤长径0.8~25.0cm,平均7.5em。42例标本CD117阳性,40例标本Vimentin阳性,36例标本CD34阳性。全组均手术治疗,切除率100%。18例恶性GIST及4例潜在恶性GIST患者术后进行了传统的静脉化疗。其中3例有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接受了格列卫(络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治疗。经随访42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62.1%和33.2%。结论GIST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确诊主要依靠手术后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的大小是判断良恶性GIST的重要指标。目前GIST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复发的病例亦可反复手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与误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5例均有反复下腹痛,其中伴周期性便血2例,里急后重3例.结肠镜检查均有肠腔狭窄,3例可见腔内隆起性病灶,2例局部黏膜充血、皱缩.4例首诊误诊为直肠癌2例,痔疮、盆腔炎各1例;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术后随访1~3年无复发.2例经结肠镜活检确诊,予药物治疗,1例治疗3个月后复发改行手术;1例失访.结论:生育期妇女合并周期性消化道症状时应首先考虑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确诊主要依据病理检查,结肠镜检查有鉴别诊断意义,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易复发,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李于红  范华平 《临床医学》2006,26(11):15-16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8—2005年外科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22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GIST良性6例,交界性3例,恶性13例。免疫组织化学表型CD117阳性19例,CD34阳性18例,Vimentin阳性19例,SMA阳性3例,S-100蛋白阳性5例,Desmin阳性3例。随访6~84个月,3例出现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5例死亡。结论 GIST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术前确诊率较低,其确诊依赖于病理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的结合,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有随访资料的56例GIS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病理诊断良性20例、恶性36例.发生在胃33例(58.9%),肠23例(41.1%).20例良性患者均无术后复发转移;36例恶性患者有16例发生复发转移(44.4%,16/36),且复发转移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肿瘤性质(P<0.01)、最大直径(P<0.01)及生长部位(P<0.05)相关.其中7例为腹腔镜切除,良性5例,恶性2例,恶性患者1例术后9个月复发,1例术后38个月未复发.结论 GIST发生在胃较肠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复发转移与肿瘤性质、大小、部位有关,而与年龄、性别无关,恶性患者发生复发转移的危险较高,应长期随访;腹腔镜可能是较有前景的GIST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单纯吻合口复发手术适应症、方法及并发症。方法:对7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病例进行了再手术治疗,结肠代食管胸内吻合3例,胃、食管吻合术4例。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吻合瘘1例,肺部感染2例,肾功能不全1例,存活最短6月,3例存活2年以上,另3例存活2年以上仍健在。结论:对食管癌术后单纯吻合口复发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发症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2011年9月接受腹腔镜手术的36例胃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应用内镜下线型切割闭合器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27例,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3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3例,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大部切除术3例。7例手术采用术中胃镜行双镜治疗。无患者中转开腹手术。手术平均时间91.8(60~16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7.5(10~200)mL,肿瘤平均直径34.5(10~60)mm;术中冷冻切片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1(4~14)d;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2(6~48)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GIST是安全、微创、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内隐睾恶变为巨大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3例腹腔内隐睾恶变为巨大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方法,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3岁,均表现为隐睾、腹痛及盆腔内肿块。3例最终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类型均为精原细胞瘤。术后1个月开始给予放疗或化疗。随访0.5至5年,例1术后5年,健在,性功能正常,未生育;例2术后4.5年,健在;例3术后0.5年,健存。结论腹腔精原细胞瘤大多继发于隐睾,隐睾患者腹盆腔有增大的肿块应高度怀疑隐睾恶变,手术切除加放化疗较理想。隐睾患者需早期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间质瘤复发原因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 《临床医学》2006,26(6):32-34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复发和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32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及手术过程并加以随访,分析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影响术后复发和生存率的因素。结果肿瘤直径〈5cm、≥5cm、≥10cm的复发率分别为0.20%、44.4%(P〈0.05),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0.2个月,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和53.0%。肿瘤直径〈5cm患者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5cm者(P〈0.05),复发组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未复发组(P〈0.01),CD34阳性与阴性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IST的预后与肿瘤大小、手术范围、手术的无瘤原则有密切关系。手术是GIST的首要治疗手段,可根据术巾冷冻切片报告和肿瘤大小决定切除范围,免疫表型不能作为GIST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杨联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509-751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9年收治的28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平均年龄56岁,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术后随访2例局部复发再次来院手术,1例术后13个月广泛转移死亡。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于术后2 a死亡。结论 GIST的诊断有赖于内镜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手术切除是有效治疗手段。手术操作应遵循无瘤操作及防止瘤体破溃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鼓室球体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防范误漏诊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鼓室球体瘤误漏诊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为单耳发病,听力下降10例,搏动性耳鸣7例,耳道新生物5例,耳道分泌物4例,耳道间断出血1例。术前11例误漏诊,误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5例(41.7%),外耳道胆脂瘤2例(16.7%),外耳道肉芽肿、血管瘤各1例(8.3%),漏诊2例(16.7%),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仅1例术前经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1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鼓室球体瘤与中耳炎性疾病鉴别困难,充分的影像学检查并配合病理检查对减少本病误漏诊十分重要;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虽然其手术疗法日臻完善 ,但其术后辅助性治疗并无很大进展。因此 ,大肠癌病人术后约有 40 %死于复发和转移[1] 。所以积极探讨切实有效的术后治疗 ,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 1994~ 1999对 64例大肠癌术后行早期腹腔灌注化疗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64例大肠癌病人 ,其中男 40例 ,女 2 4例 ;年龄 19~ 70岁。病程最长 3 4个月 ,最短 2周。其中盲肠癌 4例 ,结肠癌 3 6例 ,直肠癌 2 4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 5 8例行根治性切除手术 ,4例行姑息性切除术 ,2例因晚期癌症失去手术切除机会。1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GIS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小肠间质瘤5例,胃间质瘤5例,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腹膜间质瘤1例。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与消化道出血较多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者5例,腹痛5例,腹部肿块就诊者2例。肿块平均直径为5.5 cm。术后病理学诊断:3例良性,8例交界性,1例恶性。免疫组化检测:CD117阳性率为75.0%,CD34阳性率为58.3%。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5~40月,均存活,2例复发。结论肿瘤大小、位置、核分裂像、免疫组化是判断GIST良、恶性的重要指标;对GIST患者必须进行包括手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43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孙武权  沈国权  房敏  顾非  洪涛  吕强 《中国康复》2002,17(2):113-114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向来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根治方法 ,其早期疗效也确实较为理想。但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的复杂性 ,其术后复发并不少见[1] 。 1996年以来 ,我科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 4 3例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 4 3例 ,男 31例 ,女 12例 ;年龄 4 3~ 6 8岁 ,平均 5 1.0 5±5 .93岁 ;接受过 1次椎间盘手术 4 0例 ,2次 3例 ,其中因手术失败 9例 ,其特点为术后无腰腿痛缓解期 ,神经根损伤体征依然存在 ,椎管内粘连 12例 ,包括神经根和蛛网膜粘连 ,其特点…  相似文献   

16.
郝德  杨翔  张跃康 《华西医学》2012,(6):885-888
目的探讨延髓肿瘤的治疗策略,以达到最佳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19例延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经外科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1例通过影像学确诊。结果 12例血管网状细胞瘤中,11例手术全切,1例手术次全切;2例室管膜瘤均手术全切;2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手术全切及伽马刀治疗;3例胶质瘤均手术部分切除。18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明显好转者13例,无明显变化者3例,2例因术后严重并发症死亡;1例伽马刀治疗患者症状好转。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11例恢复工作,4例生活可自理,2例因肿瘤复发死亡。结论术前通过MRI检查、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及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外科治疗优势,伽马刀治疗延髓较小肿瘤有着损伤小的优点,因此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氟尿嘧啶缓释剂对鼻乳头状瘤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人类鼻乳头状瘤治疗水平及预防复发与癌变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患者及家属同意植入氟尿嘧啶(5-Fu)缓释剂(Ⅰ组),13例患者及家属拒绝植入5-Fu缓释剂(Ⅱ组),均采用手术摘除并随访1年或1年以上。结果Ⅰ组中有1例术后3个月内,2例术后5个月内,1例术后12个月内复发。Ⅱ组中有3例于术后3个月内,4例于术后9个月内,2例于术后13个月内复发。病理检查均未发现癌变。两组相比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χ2=10.77P<0.01)。结论鼻黏膜下植入5-Fu缓释剂是鼻乳头状瘤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最佳方法之一,可有效防止复发,值得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1例GIST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平均年龄56.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胀痛、腹部包块、黑便及贫血,2例无任何不适于查体时发现。9例经超声内镜检查确诊。21例均行根治性手术,肿瘤位于胃14例,小肠5例,肠系膜2例。21例均经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确诊GIST,免疫组化表型以CD117、CD34阳性率较高。根据Miettinen等原则分类,良性5例,低度恶性10例,中等度恶性3例,高度恶性3例。结论:GIST的术前诊断有赖于纤维内镜、超声内镜、B超、CT等检查的综合应用,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表型分析是确诊金标准,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脾肿瘤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9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收治的21例原发性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原发性脾肿瘤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良性病变包含脾血管瘤4例、脾表皮样囊肿、脾炎性假瘤各2例,脾错构瘤、脾假性囊肿、脾肉芽肿性病变各1例;10例恶性肿瘤包含脾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6例,纤维肉瘤2例,血管肉瘤2例。随访,良性肿瘤患者均无复发;6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除1例术后8个月死于复发外,2例分别随访30个月和45个月未发现复发和转移,3例随访超过5年仍健在,其中1例存活已达12年。纤维肉瘤2例,均生存5年无转移。2例脾血管肉瘤分别于手术后3个月和11个月因肿瘤广泛转移而死亡。结论:原发性脾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良性肿瘤效果好;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结合辅助治疗预后好,恶性肉瘤预后差,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和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阴囊Paget痛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本组Ray分期A1期13例,A2期8例,B期5例;手术治疗25例(19例行根治性病灶切除术,6例行病灶扩大切除+股部带蒂皮瓣修补术,5例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行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实施放、化疗1例.结果: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2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5年,平均4年.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1年局部复发,均再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2年死于多发骨转移.其余无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阴囊Paget病临床少见,易误诊为阴囊湿疹,皮炎等;对可疑阴囊Paget病者应尽早活检确诊;病灶根治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