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联合免疫阻断下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从张家港市所有设产科的医院选取母亲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已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婴幼儿510人,随访调查母亲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娩方式等,并检测婴幼儿血清中HBsAg水平。结果调查婴幼儿中,阴道顺产HBsAg阳性率为2.97%,剖宫产HBsAg阳性率为0.73%,不同分娩方式对婴幼儿HBV感染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81,P0.05)。结论无论是HBV感染单阳还是双阳性的母亲,所生新生儿在采取联合免疫措施后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新生儿HBV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剖宫产并不能减少HBV的母婴传播。因此,不能以阻断HBV母婴传播为目的而选择剖宫产分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乙肝父婴传播及母婴传播情况及阻断效果。方法:以男方HBsAg阳性所生的7-24月龄的婴幼儿为父亲HBsAg阳性组,子女出生后均接种乙肝疫苗;女方HBsAg阳性所生的7-24月龄的婴幼儿为母亲HBsAg阳性组,子女出生后均在24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种乙肝疫苗。分别检测父亲或母亲以及婴幼儿血清的乙肝标志物和HBV-DNA。结果:随访HBsAg阳性父亲及其小孩共117对,没有发现婴幼儿HBsAg阳性者,93名婴幼儿抗-HBs阳性,阳性率为79.5%(93/117);HBsAg阳性母亲及其婴幼儿共491对,14名婴幼儿HB-sAg阳性,母婴传播率2.9%(14/491),398名婴幼儿出现抗-HBs,阳性率为81.1%(398/491)。父亲或母亲HB-sAg阳性组之婴幼儿抗-HBs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769,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对新生儿采取主被动免疫方案后,HBV母婴传播率约为2.9%;经免疫后约20%子女抗-HBs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乙肝病毒感染孕妇血液和新生儿脐带血中的HBsAg、HBeAg、HBeAb、HBcAb,探讨上述四种乙肝病毒标志在母婴垂直传播的关系.方法 对3025名孕妇采集肘静脉血和其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消毒的脐带血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咐法测定HBsAg、HBeAg、HBeAb、HBcAb.并对上述四种乙肝病毒标志进行母婴垂直传播的分析.结果 3025例孕妇血清中HBsAg阳性者289例,孕妇乙肝病毒感染为11.37%.母亲HBsAg(+)/HBeAg(+)/HBcAb(+)新生儿组脐带血HBsAg阳性率高达19.0%;母亲HBsAg(+)/HBeAb(+)/HBcAb(+)新生儿组脐带血HBsAg(+)检出率为2.84%,对照组的新生儿则无一例HBsAg阳性.3组结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168名母亲HBsAg(+)/HBeAg(+)/HBcAb(+)新生儿组中HBeAg的阳性为80例,阳性率为47.6%.母亲HBsAg(+)/HBeAg(+)/HBcAb(+)新生儿组脐带血HBcAb检测结果:HBcAb(+)176例,HBcAb检出率为97.0%.母亲HBsAg(+)/HBeAb(+)/HBcAb(+)新生儿组脐带血HBcAb(+)检测结果:HBcAb(+)161例,HBcAb检出率为91.5%.2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母亲血清HbeAg阳性在母婴垂直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对这类病人进行宫内阻断,减少新生儿乙肝宫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了解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婴儿的转归情况.方法:对402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的宫内感染等情况进行远期随访.所有随访到的母亲和孩子的血清检测肝功能和HBV标志物、结果:随访到59对母亲和孩子.59例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出生时5例HBsAg阳性,其中3例HBsAg持续阳性,且这3例HBsAg持续阳性的儿童全部为HBsAg、HBeAg阳性母亲所生;2例HBsAg阴转并产生抗-HBs;母亲HBV标志物血清学在分娩前后变化明显.结论:母亲HBeAg阳性是婴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孕妇既往HBsAg携带分娩时HBeAg阳性是婴儿发生HBV宫内传播后形成乙肝病毒携带的危险因素;婴儿的免疫无应答应判定为宫内感染;HBsAg阳性母亲妊娠过程中乙肝加重,同时也增大了宫内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南省影响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因素,为制定乙肝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按容量比例概率(PPS)和机械抽样方法,调查12~24月龄儿童及其母亲和小学一年级新生乙肝疫苗免疫史,采集被调查儿童静脉血3ml,同时采集12~24月龄儿童母亲血5ml,用ELISA法检测儿童HBsAg携带状况和母亲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结果全省抽查12-36月龄儿童666名,一年级新生528名,母亲501名。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分别为91.59%、41.48%;及时接种儿童HBsAg携带率为1.21%,不及时接种者为7.12%;及时接种儿童中HBsAg携带率12~36月龄为0.49%,一年级新生为3.2.%;HBsAg携带率全程接种儿童为2.35%,未接种儿童为11.67%;母亲中HBsAg、HBeAg双阳性所生儿童HBsAg携带率最高,为13.79%,HBsAg单阳性所生儿童为1.52%,HBsAg阴性母亲所生儿童为0.24%,三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6.76,P0.01);新生儿乙肝母婴阻断率为94.16%,母亲HBsAg单阳性者阻断率为98.32%,HBsAg、HBeAg双阳性者阻断率为84.68%。12-36月龄儿童中携带HBsAg的均为母亲双阳或单阳者,6名携带HBsAg儿童及时接种率仅为16.67%。结论海南省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有效阻断了母婴传播,对母亲HBsAg阳性,特别是双阳性母亲所生携带HBsAg儿童,虽不能排除宫内感染的可能性,但不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国内外均已公认。本组观察结果:使用乙肝疫苗后,HB_sAg(+)母亲所生婴儿HBsAg阳性率4.17%(2/48),与对照组相比其保护率有明显差异(P<0.001),对预防乙型肝炎的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河南省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幼儿的死亡状况,分析影响婴幼儿死亡的有关因素。方法利用国家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系统收集2002—2014年HIV感染母亲分娩婴幼儿的有关干预信息,包括产妇及婴幼儿的药物阻断、婴幼儿的死亡状况及原因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幼儿死亡的有关因素。结果截止2014年12月31日共报告1 705例HIV感染孕产妇分娩的婴幼儿,其中随访至18个月龄存活婴幼儿1 536例,随访过程中失访58例,死亡111例,HIV感染孕产妇分娩婴幼儿累计死亡率为67.51‰,1岁以下婴儿死亡率为57.01‰,新生儿死亡率为23.07‰。不同年度分娩的HIV感染孕产妇分娩婴幼儿死亡率无下降趋势(χ~2=1.57,P=0.201)。多因素分析显示低出生体质量(OR=4.97,95%CI:3.12~7.92)是HIV感染孕产妇分娩婴幼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孕12周前初检(OR=0.46,95%CI:0.26~0.80),婴幼儿服用联合抗病毒药物(OR=0.25,95%CI:0.15~0.42)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河南省HIV感染母亲分娩婴幼儿的死亡水平较高,应针对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146例无症状HBsAg(+)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孕妇所产婴儿,除常规接种乙肝疫苗外,均于出生后24h内和2周肌肉注射HBIG,然后随访并测定婴儿HBsAg和抗HBs。结果两组孕妇所生新生儿共检出HBsAg阳性20例,其中16例为双阳性母亲所生,提示HBIG对单纯HBsAg阳性孕妇宫内感染的阻断效果优于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结论HBIG能有效预防母婴传播,降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HBsAg阳性母亲哺乳婴儿医师常有不同的意见,禁忌只是理论上的,但无证据表明母乳喂养增加婴儿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无论婴儿已否免疫。自1984年以来,香港一直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施行免疫。在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母亲患乙型肝炎者所生婴儿一律在出生时用0.5ml乙型肝炎高免疫球蛋白施行被动免疫,随后在生后一天、一个月和六个月,先后给予5μg‘B-Hepavac-2’疫苗。他们用放射免疫测定法(Abbott)监测了170名免疫婴儿的血清HBsAg和HBsAb。此外,他们查明了决定哺乳婴儿但有HBeAg抗原血症的母亲。在威尔士亲王医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所生的婴儿在出生过程和生后一段时间(通常是一年内)感染HBV。现已公认,这是 HBV 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 HBV 母婴传播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将研究近况综述如下。一、母婴传播的方式各地调查资料表时,产妇 HBsAg 阳性率为3.4~7.5%,HBsAg 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在一年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