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院内死亡资料的分析,探讨死亡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死亡的病历。结果:死亡原因为躯体疾病40例(90.91%);意外死亡4例(9.09%)。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观察,做好护理防范。  相似文献   

2.
老年糖尿病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黎 《中外医疗》2009,28(22):80-80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死亡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糖尿病住院并死亡的老年患者412例相对照。结果前3位的死亡原因依次是心血管疾病(31.88%),肺部感染(21.01%).脑血管疾病(19.57%)。心血管疾病和肺部感染是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结论糖尿病是增加老年人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保护脏器功能,防治感染,对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提高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196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香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303-2303,F0003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跌倒的发生率。方法:对196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中发生过跌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1.2%(22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跌倒(27.3%),跌倒原因自身和环境因素(32.1%),其次为药物不良反应(40.6%)。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邱雁飞 《海南医学》2014,(11):1707-1709
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观察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239例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住院期间出现肺部感染者纳入感染组(n=27),未出现肺部感染者纳入非感染组(n=212),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有无意识障碍、脑卒中类型、有无侵入性操作、有无基础疾病等方面的差异,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将感染的27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13)和非干预组(n=14),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循证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在70岁以上比例、住院时间超过3周、合并意识障碍、有吸烟史、住院期间有侵入性操作、既往COPD病史以及糖尿病史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脑卒中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分别经护理5~14 d后,25例患者感染灶得到控制,治愈出院;2例患者因再次卒中或MODS难以控制而死亡。其中干预组患者显效人数显著多于非干预组(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70岁以上、住院时间超过3周、合并意识障碍、吸烟史、侵入性操作、COPD、糖尿病病史是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住院期间应加强具有上述危险因素患者的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和特点,以降低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查阅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病历,自制死亡病例调查表,进行死亡原因及病死率分析。结果:1975年-2007年32年期间共收治精神病患者51 231人,住院死亡精神病患者共77例,死亡率为0.15%,其中死于躯体疾病42例(54.5%);抗精神病药物中毒6例(7.8%);癫痫6例(7.8%);自杀5例(6.5%);机械性窒息5例(6.5%);酒类中毒3例(3.9%);高热中暑2例(2.6%);坠楼2例(2.6%);溺水1例(1.3%);死因不明5例(6.5%)。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躯体疾病,且以心脑血管疾病和肺部感染多见。提示对此类患者应加强躯体疾病诊治,同时注意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不良反应,防止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脑血管病变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加回顾性收集上海市东方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脑血管意外病例877例,以入院后发生的感染为准,分析重症监护室脑血管意外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877例重症监护室脑血管意外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427例(48.7%),其中肺部感染360例(41.0%)、泌尿系统感染25例(2.9%)、肺部合并泌尿系统感染12例(1.4%)、其他感染(颅内、深静脉、其他不明原因感染)30例(3.4%)。结论重症监护室脑血管意外感染发生除与宿主对感染的易感性包括性别、原发疾病严重程度和免疫防御功能、脑血管意外种类、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有关外,环境因素、生活习惯、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医疗侵入性操作等外,等均与感染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101例住院精神病人死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人死亡原因。方法:对101 例住院死亡病例进行死亡原因及病史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50 例(49.1% ),老年痴呆患者31 例(30.69%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14 例(13.86% ),其他疾病患者6 例(5.94% )。男51 例,女50 例。平均死亡年龄62.21±16.57 岁。主要死亡原因为全身衰竭(26.73% ),肺部感染(20.79% ),脑血管意外(10.89% ),冠心病及心梗(7.92% ),肺结核(6.93% )等。结论:死亡原因与精神疾病种类无关,与伴有的躯体疾病有关,年龄对死亡原因也有一定的影响,非老年组死于消化系统疾病较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关于跌倒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跌倒的发生率.方法 对82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一年内发生过跌倒的临床资料分析,针对跌倒原因从而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0%(8例),其中跌倒原因为自身和环境因素(31%),其次为药物不良反应(41%).结论 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制定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以预防跌倒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住院发生过跌倒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跌倒的危险因素,针对跌倒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14例(17.07%),其中,以体位性低血压跌倒为最多(5例,35.71%);其次是自身病情和环境因素等。发生骨折2例,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或皮下血肿。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预防跌倒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马贵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3):3014-3014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因素,针对性干预治疗,更有效地减少跌倒事件发生。方法:采用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照护者。护士及患者家属综合干预的方法,对2008年13例发生跌倒的老年精神病患者与2007年同期跌倒的14例老年住院患者比较。结果:干预组发生跌倒事件13件,年平均每天住院160人(8.13%),对照组14件,年平均每天住院107.5人(13.02%)。结论:对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综合干预,可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某院老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老年住院患者的住院和死亡特征,以便为老年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5年至2012年我院60岁及以上的住院患者,描述老年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罹患疾病构成及死亡情况.采用非参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住院天数等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 x 2检验比较疾病分类构成及死亡人数等计数资料的组间差异.采用Cochran-Armitage Trend检验病死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从2005年至2012年,我院老年住院患者69503人;其中男性37847人,占54.5%;女性31656人,占45.5%.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4.0天,平均时间17.1±17.0天.我院老年患者所罹患疾病的主要系统分布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四个系统总和构成比为57.8%.死亡病例2611人,病死率为3.8%.从2005-2012年,病死率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Z势=15.96,P<0.01).结论 我院老年住院患者罹患疾病及死亡原因主要以循环系统和肿瘤为主,应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01~2007—12在该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1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和血液透析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2例患者中,死亡56例,占45.9%,其中因心血管病死亡31例(55.38%),严重感染9例(16.07%),脑血管病7例(12.50%),全身衰竭6例(10.71%),消化道出血3例(5.36%)。其他如贫血、高血压、糖尿病、营养不良、低血压和高钾血症等也是与血液透析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病和严重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充分透析,积极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防治并发症可降低病死率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患病情况,掌握老年疾病发展规律,为老年疾病的防治和管理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采用我院病案统计室2006年至2011年出院病案首页信息,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老年患者33656例,占总出院人数37.35%。前五位系统疾病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疾病、肿瘤,占老年住院患者总数的75.37%。前五位死因是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占老年患者总死亡数的88.60%。前十位病种中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前十位死因病种中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结论老年患者占住院总人数的比例较高,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也是老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改进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采取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2007~2009年医院10 061例出院患者中,261例医院感染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为2.59%,易患人群为老年人,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73.18%,感染科室ICU、内科较高,病原菌共检出64株,其中G^-菌占54.69%,G^+占15.63%,真菌占29.69%。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务人员防控意识,做好医院感染各项监测,有效控制病原菌,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发热门诊患者中年龄≥60岁老年人发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4~5月禽流感三级防控期间.于我院发热门诊就诊年龄≥60岁老年患者193例(老年组)及同期年龄15~〈60岁非老年患者438例(非老年组)的上呼吸道感染(上感)、肺部感染、急性扁桃体炎三种发热常见病因患病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中,确诊为上感、肺部感染和急性扁桃体炎的分别为102例(52.85%)、74例(38.34%)和5例(2.59%):非老年组患者中,确诊为上感、肺部感染和急性扁桃体炎分别为276例(63.01%)、97例(22.15%)和49例(11.1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发热由上感、肺部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引起的比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肺部感染率升高16.19%,上感及急性扁桃体炎发病率分别降低10.16%以及8.51%。结论上海市年龄≥60岁的老年人发热病情较重.需倍加重视。  相似文献   

16.
老年住院病人临床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晶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0):949-950
目的:通过对1136例老年住院病人死亡病例的病因分析,探讨老年死亡的病因,以期提高其防治水平。方法:对1136例老年住院病人死亡病例进行年龄、性别及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常见致死病因依次为肺部感染、肺癌、脑梗塞、急性心肌梗塞、多器官衰竭、脑出血。老年人的死因顺位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变化。结论: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疾病主要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针对性地加强防治工作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简国庆 《中外医疗》2014,33(6):26-27
目的探讨分析高龄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8例高龄(≥65岁)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患者(58个动脉瘤)均行开颅夹闭治疗,观察手术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58例患者经开颅夹闭治疗,48例(82.76%)患者恢复良好,7例(12.07%)患者功能障碍.3例(5.17%)患者死亡。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为年龄、人院时的Hunt—Hess分级、高血脂症、Fisher分级、Glasgow评分.其中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和高血脂症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高龄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相对复杂,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和高血脂症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外科处理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9年8月86例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手术治疗的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一期切除吻合58例(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39例,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19例),分期手术19例(右半结肠4例,左半结肠15例),行Hartmann手术。肿瘤无法切除行单纯结肠造瘘和捷径手术9例。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9.3%,其中切口感染3例,腹腔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感染性休克1例,1例死亡,病死率1.2%,85例痊愈出院。结论老年人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要根据老年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术式,准确的早期诊断,恰当的围术期处理,正确的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提高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孙成珍  朱鹏  吴宝东  王龙 《实用全科医学》2010,8(9):1134-1134,1152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43例,于溶栓后观察血管开通情况,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RA)等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溶栓后血管开通率69.76%。并发症:出血表现共5例(11.62%),其中牙龈出血3例,少量柏油样便2例;再灌注心律失常(RA):共6例(13.95%);死亡4例(9.30%),死亡原因为2例心律失常,1例心源性休克,1例老年患者死于急性左心衰竭。其中5例AMI老年患者4例均开通。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为一种积极、安全、有效的措施,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老年患者溶栓治疗也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老年烧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为老年烧伤防治领域提供切实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慢性病、居住地点、致伤地点、院前急救创面处理方式、就医途径、致伤原因、发病季节、烧伤部位、烧伤面积、烧伤深度、烧伤严重程度、治疗方式、住院时间、临床转归、死亡患者分析、住院费用等情况。对数据行卡方拟合优度检验、χ2检验、线性关联、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秩和检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1)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471例,随年份增长,老年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P < 0.01)。男女比例为1.75∶1(300/17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 < 0.001);患者年龄分布为69(64,77)岁。总计247例(52.44%)患者合并慢性病,常见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141例次(33.41%)、糖尿病71例次(16.82%)、陈旧性脑梗死51例次(12.09%)。(2)居于农村者显著多于城市,家中烧伤显著多于公共场所(P < 0.05)。院前急救中有381例(80.89%)患者创面未经任何处理;经120救治仅34例;常见致伤原因为火焰烧伤274例(58.17%)、热液烫伤155例(32.91%)。7 a间入院人数最多的是冬季(168例,35.67%)和春季(130例,27.60%)。常见烧伤部位依次为下肢350例次(74.31%)、上肢230例次(48.83%)。烧伤总面积≤10%TBSA 272例(57.75%),其中合并Ⅲ度烧伤170例(占总人数的36.09%)。烧伤严重程度由多到少依次为中度234例(49.68%)、轻度102例(21.66%)、重度80例(16.99%)、特重度55例(11.68%)。(3)入组患者最终治愈好转288例(61.15%)、自动出院164例(34.82%)、死亡19例(4.03%)。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伤后并发症、合并慢性病是影响老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住院时间11(5,22) d,住院费用14 320.62(6 347.92,39 638.06)元,因住院费用呈偏态分布,取其对数后受住院时间、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治疗方式、并发症影响。  结论  老年烧伤好发于冬春季农村家中,男性居多,以火焰烧伤、热液烫伤为主。患者多为年轻老人(60~74岁),小面积深度烧伤多见,集中于下肢和上肢,治疗费用高。多数家庭烧伤急救知识匮乏,120急救人员关于烧伤创面应急处理相对不充分,应优化老年烧伤具体应急防治策略,加大烧伤急救及慢性病防治宣教力度,强化社会支持,以降低老年烧伤发病率、病死率,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