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最新眼科医学名词摘录(二)汉文名英文名曾用名睑腺炎hordeolum麦粒肿睑板腺囊肿chalazion霰粒肿眼睑闭合不全hypophasis兔眼上睑下垂ptosis睑下垂溢泪epiphora泪溢春季结膜炎vernalconjunctivitis春季卡...  相似文献   

2.
笔者采取了用注射针解除炎症睑板腺开口阻塞 ,以引流腺管内脓液的方法 (以下简称新疗法 )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了 1998年就诊的内睑腺炎患者共 10 3例 10 3眼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 6 1例 ,女 42例 ,年龄11个月~ 79岁 ,平均 2 6 .78岁。临床诊断为内睑腺炎。除给予常规治疗外 ,对被感染睑板腺腺管开口阻塞能再通者 ,以解除阻塞治疗共 5 1例 5 1眼 ,不能再通者共 5 2例 5 2眼。二、能够再通的内睑腺炎病例选择和再通方法 :1不是所有的内睑腺炎都能从睑缘原来腺管开口处再通 ,区别方法主要有二 :首先…  相似文献   

3.
治疗外睑腺炎的简易高效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王煊 《眼科新进展》1998,18(2):117-118
外睑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睑腺体化脓性炎症。目前多采用氯霉素、红霉素等一般抗生素治疗,多数效果不佳,最终多需手术切开排脓治疗。自1996年6月至12月半年期间,笔者采用“百多邦”软膏治疗外睑腺炎86例(86眼),全部迅速治愈,无1例手术。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系门诊外睑腺炎患者86例(86眼),男35例,女51例;右眼40眼,左眼46眼;最小年龄5a,最大年龄55a,平均年龄23a。1.2方法应用中美史克公司生产的“百多邦”药膏(又名莫匹罗星软膏,每支5g,内含莫匹罗星0.1g)。均匀涂…  相似文献   

4.
耳穴注射维生素B_(12)治疗睑腺炎广东省韶关市中医院眼科徐广琪睑腺炎俗称麦粒肿,治疗方法颇多,笔者采用耳穴注射维生素B12治疗本病,效果较佳,兹整理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治疗23例,24只眼。男性8例,女性15例,其中儿童2例,妊妇一例。有1...  相似文献   

5.
双重睑术是目前较热门的一种手术,我科在94-97年期间采用缝线压垫结扎法进行双重睑木36例(67眼),经过4年临床观察,证实是一种简单易行、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临床资料:本文36例均为女性,年龄22-34岁,双侧32例(64服),单侧4例(4眼)。手术方法:(1)术前设计:根据患者睑裂长度,眉睑距离及睑板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受术者的面型进行双睑设计。面型较大的人重睑不直高,面型消瘦睑裂大小~般,重睑低一些为好;中年以上的人,皮肤松弛,睑裂大的人重睑可以高一些为好。(2)玄睑弧度:临床上双重睑的弧度有各种形态,如:内党外…  相似文献   

6.
患者,张某,男,50岁,7个半月前发现左下睑正中有一黄豆粒大小的肿物,无疼痛不适感。7月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左下睑需粒肿”刮除术后,眼液、眼膏(药名不详)滴眼治疗。6月前左下睑术区肿物复发,伴睑缘溃烂、缺损。1998年3月10日到我院住院治疗(住院号:28506)。眼科检查左眼视力1.0左下睑肿物皮肤破清糜烂,显露约2.5×1.5mm的下睑皮肤缺损,无异味,眼睑板肥厚变形,睑膜面充血,粗糙不平。治疗:局麻下行复合组织移植川行左下睑板腺肿物切除联合鼻中隔移植及植皮术。切除肿物送病检报告为“左下睑板腺癌”(病理号:98()l)…  相似文献   

7.
睑腺炎常因复杂的并发症给病人带来痛苦和烦恼。近年来中西药治疗方法甚多,但效果均不理想。根据喜疗妥能透过皮肤消肿止痛,活血祛瘀的特有效用,我们对门诊接治的56例内、外睑腺炎患者,试用喜疗妥治疗收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我院门诊接治、诊断明确的内、外睑腺炎患者,共98例98眼。根据治疗用药不同,不分性别、年龄将其分为甲、乙两治疗组。 甲组(抗生素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3~56岁,平均24岁。右眼26例,左眼16例。单发性39眼,多发性3眼。伴耳前淋巴结肿大者6眼,…  相似文献   

8.
眼外伤睑球粘连的羊膜移植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羊膜移植治疗眼化学伤及热烧伤所致睑球粘连的效果。方法 我院眼部化学伤及热烧伤后睑球粘连病例34例(36眼)行睑球粘连分离联合保存人羊膜移植术。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睑球粘连被彻底分开,眼球恢复自由活动者28例(30眼)占83.3%;6例(6眼)术后复发,占16.6%。结论 保存人羊膜移植治疗眼部化学伤及热烧伤后睑球粘连取材方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睑板腺脂溢症挤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睑板腺脂溢症睑板腺挤压术的疗效。方法裂隙灯下,对每眼4个睑板腺以上的睑脂粘度为3~4级、量为重度的睑板腺脂溢症连续病例24例(45只眼),行睑板腺挤压术,每1~2周1次,共3次,进行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测定。结果57.8%眼的睑脂的粘度由治疗前的3~4级变为2级为主,不同阶段的泪膜破裂时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睑板腺脂溢症的睑板腺挤压术有一定疗效,睑板腺脂溢症患者睑脂的质存在着不可逆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临床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患儿23例(46眼),年龄2~11岁,均伴有其他眼疾或全身疾病。所有患儿同期行双眼内眦赘皮矫正+额肌腱膜悬吊术。内眦赘皮矫正采用的术式有4种,其中Y—V成形术2例、Stallars“Z”成形术7例、Speath术式5例及经典的Mastands内眦成形术9例。上睑下垂矫正采用额肌腱膜悬吊术。术后随访1~24个月,观察睑裂长度、睑裂高度、内眦间距及眉睑距等参数变化。术后1、6、18个月分别检查三棱镜斜视度。采用配对t检验对手术前后患者的睑裂长度、睑裂高度、内眦间距及眉睑距等进行比较。结果23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睑裂长度及高度均有明显提高,内眦间距及眉睑距明显缩小。术后1个月,睑裂长度由术前的(18.5±1.1)mm增长至(23.4±1.2)mm,睑裂高度由术前的(2.1±1.2)mm增高至(6.7±0.9)mm,内眦间距由术前的(3512±1.4)mm减小至(31.1±1.1)mm,眉睑距由术前的(13.6±1.3)mm减小至(9.8±1.2)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985、10.832、2.143和4.171,P均〈0.05)。术后1个月,仅见暴露性角膜炎1例,未见其他并发症。术后6、18个月的随访数据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手术疗效在术后1个月时保持稳定。结论对于先天性小脸裂综合征,早期双跟周期行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额肌腱膜悬吊术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小睑裂综合征由以下部分或全部畸形构成:①内眦赘皮,②内眦远距(鞍鼻),③上睑下垂,④睑裂缩短(小睑裂),和轻度下睑外翻等。这种综合症通常需行多种整形手术矫正。我们为27例小睑裂综合征患者进行了矫形手术,强调鞍鼻矫正术是不可缺少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我们采用改良Blaskovics-Fox氏联合手术治疗老年性睑内翻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共收集8例,男5例,女3例,其中2例为双眼,4例以眼睑组织松驰为主,4例以眼轮匝肌痉挛为主,年龄在觎岁于75岁之间,所有病例均为下睑。手术方法:(1)局麻下距下睑缘2mm平行睑缘切开眼睑皮肤,内起内毗角,切口超过外毗向外上延长约10mm,弧形向下切开约10mm;(2)沿切口下方分离皮瓣与肌层,此时应避免损伤面神经;(3)在睑板中央区根据眼睑松驰的程度“”形切除眼轮匝肌、脸板及睑结膜,切除约5mm长的睑板之下的眼轮匝肌;(4)缝…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睑缘形态与睑板腺形态的相关性。设计 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2019年北京同仁医院行Lipiflow热脉冲治疗前的MGD患者30例(30眼)。方法 通过眼前节照相技术和Oculus眼表分析仪拍摄睑缘和睑板腺,并依据睑缘形态、睑板腺主体部形态、睑板腺开口和分泌物性状进行分类。睑缘形态分为肥厚、充血、角化和变形;睑板腺主体部形态分为缺失、白色节段、导管膨胀、萎缩、扭曲和分叉;睑板腺开口形态分为圆形、脂帽、脂塞和脂栓。依上述形态进行评分,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睑缘形态与睑板腺形态的相关性。主要指标 睑缘及睑板腺形态评分,睑缘及睑板腺形态学相关系数(r)。结果 睑板腺开口形态与分泌物性状之间呈正相关(r=0.590,P=0.001),睑板腺白色节段与睑板腺开口形态呈正相关(r=0.439,P=0.015);睑板腺萎缩和分叉与睑板腺的分泌物性状呈负相关(r=-0.349,-0.374;P=0.048,0.042)。在睑缘形态中,睑缘角化的评分与睑缘形态总评分呈正相关,且相关关系最强(r=0.842,P=0.000);睑缘角化与睑板腺开口形态改变呈正相关(r=0.517,P=0.003)。在睑板腺形态中,睑板腺白色节段评分与睑板腺总评分呈正相关,且相关关系最强(r=0.535,P=0.002)。结论 MGD患者睑缘形态与睑板腺形态部分存在相关关系。睑板腺白色节段作为睑板腺主体部的形态评估指标更为合理;睑缘角化作为睑缘的形态评估指标更为合理,且睑缘角化与睑板腺开口的形态改变相关。(眼科, 2020, 29: 355-36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尝试对先天性下睑赘皮伴下睑内翻进行分型,并观察根据分型设计手术方式的手术疗效。 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手术治疗的先天性下睑赘皮伴下睑内翻患者122例(232眼)。 方法 下睑赘皮伴下睑内翻分为三型:内侧型、中央型和全眼睑型。内侧型行小切口下睑赘皮伴下睑内翻矫正术,中央型行新月形切口下睑赘皮伴下睑内翻矫正术,全眼睑型行眼睑全长切口下睑赘皮伴下睑内翻矫正术。“有效”定义为术后1个月眼睑位置形态正常,下睑睫毛背离眼球表面、不触及角膜,畏光、流泪、眼刺痛等角膜刺激症状消失,角膜染色阴性。“复发”定义为术后1个月后重新出现睫毛倒向眼球,并出现角膜刺激症状。随访时间为24个月。主要指标 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122例(232眼)患者中,下睑赘皮伴下睑内翻内侧型98眼(42.24%),中央型20眼(8.62%),全眼睑型114眼(49.14%),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24个月,有效率各型均为100%。内侧型2眼(2.04%)复发,中央型无复发,全眼睑型2眼(1.75%)复发。结论 不同分型的先天性下睑赘皮伴下睑内翻,选择对应的手术设计方案,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睑缘重建治疗复发性上睑乱睫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睑缘切开加植皮治疗复发性上睑乱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35眼)复发性上睑乱睫以双重睑方法皮肤切开提取皮肤条,睑缘沿灰线切开植入皮肤条,术后随访6~36个月,观察上睑形态及睫毛情况。结果25例(35眼)中无倒睫复发,3例(3眼)植入皮片稍隆起,但未触及眼球。结论睑缘沿灰线切开加植皮治疗复发性上睑乱睫操作简单,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睑内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睑内翻发病原因并据此改良手术方法。方法 先天性睑内翻59例(114眼),行皮肤轮匝肌切除及下睑缩肌离断术,其中伴有倒向型内眦赘皮较重联合行L型皮肤切除术者19例(38眼)。术前检查59例向下注视时下睑鼻侧1/3~1/2部分下移、内收,内翻、倒睫加重,说明下睑缩肌张力强。结果 59例(114眼)睑内翻矫正良好,眼球正位及下转位睫毛均不接触角膜,下睑不下移,治愈率100.00%。结论 本术式去除先天性睑内翻根源,更利于下睑生理功能恢复,可作为先天性睑内翻常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观察睑板腺囊肿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异常表达,探讨睑板腺囊肿的确切病因,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42例睑板腺囊肿内容物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布与表达进行研究,结果;研究显示42例中30例呈阳性表达,12例阳性,结论:白细胞介素-6的异常表达与睑板腺囊肿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超过1/2宽度的下睑缺损的修复有一定难度,我们在手术切除病灶的同时,对5例下睑缺损进行一次性修复,效果满意。一般资料:5例5眼中,男4例,女1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50岁,平均61岁,5例均经病理活检确诊为睑板腺癌,切除病灶范围均超过1/2下睑宽度。手术方法:距离病变组织边缘5mm处全层切除下睑,充分止血,在切口两侧垂直剪开穹窿部结膜并向眼球方向分离,测出下睑缺损的长度及宽度,在预侧作一相应大小带蒂全厚皮瓣(不超过90),(图1)。转移至下睑缺损区,取一相应大小同种异体巩膜片,植入皮瓣和穹窿部结膜中,与残留睑板缝合…  相似文献   

19.
高能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睑缘肿物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高能超脉冲CO2激光机对睑缘肿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高能超脉冲CO2激光机(Ultrapulse)对175例睑缘肿物(其中睑缘痣100例,睑缘疣42例,睑缘乳头状瘤33例)进行激光治疗,观察其疗效,随访时间6个月~5年。结果 所有病例均能一次治疗成功,且术后愈合好,无复发,未见色素沉着。激光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无出血,术后反应轻、无瘢痕、效果好等优点。结论 超脉冲CO2激光是治疗睑缘肿物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分析口服阿奇霉素治疗中重度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后睑板腺结构功能的改变。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门诊,经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诊断为中重度MGD的患者49例(98眼),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予人工泪液滴眼,并口服阿奇霉素500 mg每天1次,共3 d,然后停药7 d,10 d为1个治疗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对照组仅接受人工泪液滴眼治疗。所有患者首诊及每次随诊均进行改良睑板腺压榨,并配合眼睑热敷及睑缘清洁。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接受治疗1个月时的国际眼表疾病指数(OSDI)、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vg-BUT)、泪河高度(TMH)、眼红分析(R-scan)、睑板腺丢失率、睑板腺开口评分、睑脂质量评分、睑脂排出能力评分、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泪液分泌试验(SⅠT)等指标的变化。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组内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睑板腺开口评分(Z=-3.093)、睑脂质量评分(Z=-2.501)、睑脂排出能力评分(Z=-3.175)、FL(Z=-2.602)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OSDI(t=6.174)、睑板腺丢失率(t=2.402)、睑板腺开口评分(Z=-5.192)、睑脂质量评分(Z=-5.073)、睑脂排出能力评分(Z=-4.807)、FL(Z=-3.587)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OSDI(t=-3.778)、NIAvg-BUT(Z=-2.043)、睑板腺丢失率(t=-2.123)、睑板腺开口评分(Z=-6.318)、睑脂质量评分(Z=-5.852)、睑脂排出能力评分(Z=-3.951)、SⅠT(Z=-2.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服阿奇霉素联合人工泪液滴眼可用于治疗中重度MGD,能改善MGD患者眼部的主观症状和体征,并改善睑板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