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水平耐氨基糖苷类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从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收集的110株鲍曼不动杆菌,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6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并筛选出对阿米卡星MIC≥256μg/mL的60株鲍曼不动杆菌,PCR法检测7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E、NpmA)和3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aac(6′)-Ib、ant(3″)-Ia、aph(3′)-I)。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率较高(46.4%~65.4%),armA、aac(6′)-Ib、ant(3″)-Ia、aph(3′)-I的基因检出率分别为66.7%(40株)、51.7%(31株)、81,7%(49株)、58.3%(35株),其余基因未检出。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高度耐药性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BA)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存在的关系,探讨多药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临床标本2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测定细菌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armA、rmtA、rmtB、rmtC和rmtD 5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1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上述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全部耐药,1株对阿米卡星敏感,对另外4种表现为中度耐药.基因检测显示armA阳性率为90%,且armA基因存在变异,未检测到rmtA、rmtB、rmtC和rmtD基因.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情况严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为本次临床分离菌株耐药的主要原因,且armA基因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表型与基因型.方法: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测定13种抗菌药物对31株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茵浓度(MIC),PCR检测8种耐药相关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18株不动杆菌呈现多重耐药;aacCl,aacA4,PER-1,AmpC和Intl阳性率分别为58.1%(18/31),3.2%(1/31),3.2%(1/31),54.8%(17/31)和67.7%(21/31),aacC2,OXA-23和Int2阴性;敏感组和耐药组Intl检出率分别为23.1%和100%.耐药基因与已知序列同源性均>98%.结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不动杆菌耐药问题严重,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分别与AmpC和aacCl相关;Intl与多重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整合酶基因在天津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株中的分布和流行情况,分析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天津地区3家医院5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以K-B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用PCR方法检测整合酶基因,结合以往检测的耐药基因,采用聚类法对5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菌株亲缘性分析。结果:5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47株含有Ⅰ类整合酶基因,其中有23株检出可变区结构,未检出Ⅱ、Ⅲ类整合酶基因,可变区所携带的aacA4和aadA1基因盒是引起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5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含有3个克隆株。结论:天津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主要存在Ⅰ类整合子,聚类分析方法可对所有菌株分型。  相似文献   

5.
儿科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从儿科肺炎患者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和常见的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特征.方法 56株鲍曼不动杆菌(AB)收集自2006年分离的儿科临床肺炎患儿的深部痰培养标本,均采用 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GNI和GNS卡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结果 检测的56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有8株呈多重耐药性,阳性率14.29%,8株多重耐药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均耐药,其余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均敏感,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14.29%.除呋喃妥因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外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15%以下.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中检出2株aac(3)-Ⅱ(3.57%),2株aac(6')-Ib(3.57%),4株aac(6')-Ⅱ(7.14%),6株ant(3")-Ⅰ(10.71%);aac(3)-Ⅰ、ant(2")-Ⅰ和aac(6')-Ⅰad均阴性.对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均检出了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论 (1)儿科患者虽然极少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但由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可借助于整合子、转座子和质粒等在同种和异种细菌间传播,使其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2)鲍曼不动杆菌儿科患者分离株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与aac(3)-Ⅱ、aac(6')-Ib、aac(6')-Ⅱ和ant(3")-Ⅰ四种基因有关.不同地区细菌的修饰酶基因有很大差异,而儿童与成人患者亦有不同,因此要重视儿科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一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13年1至3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共32株,用分子鉴定法确认为鲍曼不动杆菌,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与7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本组32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2')-Ⅰb 32株(100.0%)、aac(3)-Ⅰ 15株(46.9%)、aac(6')-Ⅰb 19株(59.4%)、ant(3")-Ⅰ 20株(62.5%)、aph(3')-Ⅰ 19株(594%),与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 25株(78.1%).阳性基因共分为7种检测模式,其中以aac(2')-Ⅰb+ aac(3)-Ⅰ+ aac(6')-Ⅰb+ ant(3")-Ⅰ+ aph(3')-l+armA等6种基因均阳性的模式最高,为12株(37.5%).结论 产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2')-Ⅰb、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与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是本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重要原因.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检出aac(2')-Ⅰb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介导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市立医院两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28抹,用K-B法测定18种抗菌药物;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MIC值;PCR检测armA、rmtA、rmtB...  相似文献   

8.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鲍曼不动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氨基糖苷修饰酶,外膜孔蛋白表达缺失,药物外排泵的表达和核糖体结合位点的改变等.质粒介导的16S rRNA甲基化酶是近年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的一种新的耐药机制,可导致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高水平耐药.本文就细菌rRNA的修饰作用、16S rRNA甲基化酶的发现、耐药与传播机制、耐药菌的流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老年患者分离株16SrRNA甲基化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型。方法采用PCR检测20株鲍曼不动杆菌老年患者分离株12种16SrRNA甲基化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7株检出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19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其中aac(3)-I阳性率为95%,ant(3″)-I为95%,aac(3)-II为40%,aac(δ′)-Ib为15%)]。6号株armA基因测得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与美国核酸库(GenBank)已登录的armA氨基酸不同,为新亚型。结论本组鲍曼不动杆菌老年患者分离株95%携带16SrRNA甲基化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相似文献   

10.
鲍曼不动杆菌烧伤分离株推定转座酶基因(tnpU)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烧伤分离株携带推定转座酶基因(tnpU)的情况.方法 用PCR方法对20株鲍曼不动杆菌烧伤患者分离株的tnpU进行检测,并对1株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及BLASTn比对.结果 20株鲍曼不动杆菌烧伤患者分离株均检出tnpU基因,所测的1株tnpU序列与己在美国NCBI注册的6条tnpU序列相同.结论 本组烧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tnpU阳性率高达100%,tnpU对进一步研究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利娟  郝邯生  毕玲 《天津医药》2012,40(5):456-459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鲍曼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携带情况,并进行耐药分析.方法:收集天津地区2所医院2010年8月-12月临床分离的152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或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药敏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鲍曼不动杆菌扩增7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rmtE、npmA)并测序.结果:15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最低(0),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15.79%)和左氧氟沙星(36.84%),对其他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45%以上.83株耐氨基糖苷类菌株中armA阳性率为87.95% (73/83),占实验菌株的48.03%(73/152),未检出其他6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阳性菌株耐药严重,除多黏菌素B外,armA阳性菌株对其余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armA阴性菌株(均p<0.01).多重耐药和泛耐药占的比例在armA阳性株中(100%和69.86%)也明显高于阴性株(21.52%和11.39%).结论:armA广泛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中,未检出其他6种基因.  相似文献   

12.
鲍曼不动杆菌Ⅰ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状况、Ⅰ类整合子的分布情况,探讨Ⅰ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的关系.方法 检测20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扩增Ⅰ类整合酶基因.对部分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株进行耐药基因盒序列分析.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IMP和MRP耐药率分别为0.9%和1.8%,对CPZ/SB的耐药率为35.7%,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60%,多重耐药率为76.8%(86/112),但对COL和MIN均敏感.80.4%(90/112)的菌株检测出Ⅰ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阳性株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阴性株,且Ⅰ类整合子阳性株多重耐药率(90%)明显高于阴性株(22.7%)(P<0.01).Ⅰ类整合子基因盒序列分析显示,Ⅰ类整合子携带aacA4,catB8和aadA13种耐药基因.结论 Ⅰ类整合子在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率很高并与其多重耐药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两组相隔7年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可能存在的耐药基因状况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 分别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08年20株鲍曼不动杆菌,2016年20株鲍曼不动杆菌。菌种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种特异mdfA基因与blaOXA-51基因PCR双重检测为阳性方确认为鲍曼不动杆菌。再用PCR方法检测32种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0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最后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 结果 2016年分离株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喹诺酮药物均为耐药。2008年分离株仅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均为耐药,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均为敏感,对喹诺酮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分别有50.00%和60.00%的敏感性。2008和2016年分离株均检出blaADC和blaOXA-51,但blaOXA-2群、blaOXA-23群只有2016年分离株均被检出。2008年分离株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耐药主要与blaADC相关,2016年分离株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主要与blaADC、blaOXA-2群和blaOXA-23群相关。2016年分离株均测出aac(2)-Ⅰb、aph(3)-Ⅰ、armA等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而2008年分离株均无检出。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tnpU、tnp513、IS26和ISaba1等4种也只有2016年分离株被全部检出。菌株亲缘关系分析可见2008和2016年不同年份分离株分成两个独立的簇群(A簇群和B簇群),2016年分离株聚集性更强相差系数更小。A和B簇群均可分为两个亚簇群。A-1亚簇群有两个克隆播散,A-2、B-1和B2亚簇群各有一个克隆播散。其中2016年分离株B-簇群一个有14株菌构成的大克隆播散。分离株耐药元件检测阳性模式显示,2008年分离株仅携带2~7种耐药元件基因;2016年分离株则携带14种~16种耐药元件基因。结论 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在同一家医院的对相隔7年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耐药元件基因检测与分析是国内首次报道。不同年份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元件基因携带状况差异明显:2016年分离株比2008年分离株耐药性更强,携带的耐药元件基因更多。2008年和2016年分离株均有克隆播散,提示有医院感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分布情况,探讨发现的整合子与其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分离2014—2015年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整合子可变区。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ICU常用药物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耐药率均超过50%,整合子结构的检出率为82.81%,可变区包含arr-3+aacA4和aacA4+catB8+aadA1,属于两种Ⅰ类整合子。结论:ICU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Ⅰ类整合子结构,介导对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和利福平耐药,对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有待进一步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携带耐消毒剂基因及耐药基因的情况.方法 收集广州地区3所三甲医院6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qacA/B、qacG、smr、qacEA1等4种耐消毒剂基因和Isabal、tnp513、PER-1和armA等4种耐药基因.结果 60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见于重症监护病房(ICU)、烧伤科和呼吸内科,分别为33株(55.0%)、11株(18.3%)、8株(13.3%),其余为重症监护病房1株(1.7%)、神经外科1株(1.7%)、其他6株(10.0%).其中40株(66.7%)标本来自下呼吸道,另有创面分泌物9株(15.0%)、血7株(1 1.7%)、尿2株(3.3%)、引流物2株(3.3%).60株鲍曼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四环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和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91.7% (55/60)、98.3%(59/60)、98.3%(59/60) 、96.6%(58/60)、96.7% (58/60)、78.3% (47/60)和86.7%(52/60),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大于70.0%;PCR结果显示,qacE△1、Isaba1、PER-1和arm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8.3% (47/60) 、85.0%(51/60)、16.7%(10/60)和88.3% (53/60);qacA/B、qacG、tnp513和smr 4种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广谱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并携带了耐消毒剂基因.应规范此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并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防止多重耐药菌株在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16.
陈启 《淮海医药》2014,(4):346-347
目的:了解某院ICU的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细菌分布及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某院ICU患者的308份标本送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查,统计病原菌分布的构成比及耐药率。结果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82.56%,革兰阳性球菌占17.44%,鲍氏不动杆菌占55.8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70%。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在90%以上,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70%,而少数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也敏感。结论某院ICU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鲍氏不动杆菌最为多见,革兰阳性球菌以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最为多见。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有少数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毒力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安徽医 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73株非重复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分析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PCR检测耐药相关基因 (blaOXA-23、blaOXA-51、blaKPC、blaOXA-24、blaIMP、blaOXA-58、blaVIM和blaSIM)和毒力基因(cusE、bap、abaI和bfmS)。分析鲍曼不 动杆菌耐药性与毒力基因的关系。结果 经筛选后有84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 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米诺环素、替加环 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5.23%、94.04%、94.04%、96.42%、95.23%、95.23%、84.52%、96.42%、76.19%、 79.76%、97.61%、57.14%、0、100.00%和100.00%;其中检测出带有耐药基因blaOXA-23有76株;带有耐药基因blaOXA-51有84株, 未检测出blaKPC、blaOXA-24、blaIMP、blaOXA-58、blaVIM、blaSIM基因;不同毒力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其中 含有毒力基因abaI和bfmS的鲍曼不动杆菌与不含abaI和bfmS基因的耐药性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本院鲍曼不动杆菌 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严重,主要携带blaOXA-23和blaOXA-51耐药基因。耐药性与毒力基因abaI和bfmS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曹晓君  李小燕 《中国医药科学》2014,(11):122-125,128
目的通过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和插入序列遗传标记进行研究来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性用药、提供临床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通过PCR方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携带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的状况以及插入序列遗传标记的情况。结果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结果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耐药,共检出TEM、OXA-2、ADC、CTX—M-1、CTX—M-2、IMP、OXA-24等耐药基因,插入序列遗传标记ISabal、IS26、tnp513检出率分别为80.43%和47.82%、52.17%。结论β-内酰胺酶基因广泛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中,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目前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类药物存在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插人序列遗传标记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