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信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宜宾市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信息,旨在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和指挥调度质量。方法:对2006年7月.2007年6月间宜宾市“120”指挥调度的群众呼救病种构成.日呼救高峰时段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受理的15917次群众呼救中,呼救病种的构成前四大类依次是:交通伤(32.76%)、除交通伤外的其它创伤(23.57%)、一般内科疾病(17.56%)、心脑血管病(9.75%)。日呼救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18:00-24:00(31.36%)。全年呼救高峰期在1、2、5、8、10月。结论:宜宾市院前急救的主要病种是创伤(56.33%),应重视创伤的急救,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在呼救的高峰时期,要作好人员、物资准备,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指挥调度质量。  相似文献   

2.
上海嘉定南翔地区839例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嘉定南翔地区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方法对839例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性别、年龄、呼叫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不同病种求治人数、院前死亡病种、出车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839例中,男女比为1.66∶1,平均年龄49.6岁;每天9∶00~12∶00和15∶00~18∶00为出诊高峰时间;院前急救疾病谱排序的前5位依次是:颅脑损伤、下肢外伤、脑血管意外、新生儿窒息、早产儿;院前死亡疾病谱排序依次是:交通伤、中毒、溺水等。结论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对人类健康和学科建设有重大意义,可根据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急诊诊断或主诉,对指导急诊专业人员培训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重庆市主城区“120”院前急救内科疾病种类变化规律,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提取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重庆市主城区“120”院前急救呼叫疾病种类数据,对其中内科疾病种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院前急救数量逐年增加,从2004年的6031人次到2013年的12 264人次,男性多于女性(1.24∶1到1.68∶1),女性患者例数逐年增长,从2248人次增长到5486人次.(2)心血管疾病位于疾病谱首位(15.35% ~ 19.36%),脑血管意外(9.72%~13.11%)、呼吸系统疾病(7.48% ~ 10.20%)、消化系统疾病(8.36% ~ 10.58%)的病例数呈上升趋势,急性中毒(2.36% ~6.18%)的病例数呈下降趋势.(3)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发生频率与季节变化有关,1月、12月明显高于其他月份;酒精中毒在春节期间最高.(4)内科疾病院前急救呼救高峰期10年间较稳定,每天20:00-24:00时为呼救高峰,而0:00-4:00时为呼救低谷,低峰/高峰为30.7% ~43.5%.结论 内科疾病的发生与季节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有一定的关系,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院前急救应根据这些规律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强化预防保健与呼救疾病专业分类,对提高院前急救反应能力和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汪绪伦  欧兵  林锎 《临床急诊杂志》2012,(5):335-336,339
目的:探讨标准化院前急救程序在呼救"晕厥"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提高院前急救效率,规避院前急救风险。方法:对256例呼救"晕厥"的院前急救患者随机采取不同的院前急救程序急救,其中130例采取非标准化院前急救,126例进行标准化的院前急救。统计病种并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院前急救满意度调查。结果:呼救"晕厥"患者病种复杂,心跳骤停占7.0%,昏迷占14.8%,晕厥占19.1%,癫痫状态占17.6%,死亡占23.8%,其他占17.6%。出车响应时间满意度评分非标准化组45.8%,标准化组87.3%;现场急救满意度非标准化组76.3%,标准化组85.1%;安全转运满意度非标准化组85.2%,标准化组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呼救"晕厥"患者采取标准化的院前急救程序可以缩短出车响应时间,提高现场急救和转运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5.
急救转运途中病人的护理问题及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灵芝  房蔚霞  郑春燕  黄妹  李云燕 《护理研究》2005,19(12):1083-1084
[目的]分析急救转运途中病人的护理问题及特点,以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水平。[方法]对2 0 0 1年1月—2 0 0 2年12月我院2 188例急救转运途中病人的护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急救转运危重病人12 3 6例(5 6.49% ) ;病种主要以颅脑创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年龄以16岁~3 5岁及5 1岁~80岁的病人为主;急救转运高峰时间主要分布在0 6:0 0~12 :0 0及15 :0 0~2 1:0 0。[结论]急救转运病人病情重、病种杂、来源广、转运时间分布不均衡,且转运途中护理技术难度大、涉及护理问题多、护理工作强度大,需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技能训练和护理管理,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救转运途中病人的护理问题及特点,以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水平。[方法]对2001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2188例急救转运途中病人的护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急救转运危重病人1236例(56.49%);病种主要以颅脑创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年龄以16岁~35岁及51岁~80岁的病人为主;急救转运高峰时间主要分布在06:00~12:00及15:00~21:00。[结论]急救转运病人病情重、病种杂、来源广、转运时间分布不均衡,且转运途中护理技术难度大、涉及护理问题多、护理工作强度大,需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技能训练和护理管理,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淄博市院前急救患者性别、年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病种、出诊时间、出诊月份等资料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的方法和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淄博市2009年度院前急救患者5345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男:女为1.66:1,平均年龄48.96±17.62岁;前6位病种依次为车祸伤(26.4%)、损伤(21.0%)、心血管系统疾病(9.6%)、神经系统疾病(6.2%)、各种中毒(5.1%)、呼吸系统疾病(2.4%);出诊高峰时段为15-22时;月平均急救患者4454.92例,12月最多.结论:本调查结果可为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促进规范化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贡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时间分布特征,为科学调配院前急救资源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007~2009年自贡市急救中心出诊的院前急救数据库中国际疾病分类(ICD-10)诊断排名前六位疾病,以及院前急救疾数的时间分布,包括周、时刻、月份以及季节分布特征.结果 院前急救周分布无高峰点及高峰段(P>0.05);院前急救分布高峰点为15点42分,损伤中毒、循环、呼吸、神经系统疾病高峰点与全年分布情况类似,精神和行为障碍高峰点为:05分,前急救月份分布高峰点为12月6日,损伤中毒、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精神和行为障碍等各类疾病高峰全年分布情况相似,神经系统疾病高峰点为9月25日;院前急救季节分布以冬季较多(P<0.05),其中损伤中毒和外因些其他后果、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与全年季节分布情况基本一致,神经系统疾节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本地院前急救时间分布规律可以妥善安排人力、物力,做到院前资源合理化、科学化、人性化,充分发挥院前急救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上海市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变化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01—2017-12-31期间上海市闵行区236 723例院前急救患者病例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诊时间、疾病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来上海市闵行区院前急救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比例为1.33∶1,其中20~29岁和80~89岁分别为两个发病小高峰。在疾病谱排名方面,创伤一直居于首位,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院前急救呼救时间分布方面,院前急救患者的呼救小高峰期为8:00~11:00,其中8:00~9:00为最高峰。结论:通过对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分析,有助于以疾病谱为依据,对急救资源和人员配备进行调整和加强,做到有备无患,全面提高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层二级医院院前急救疾病的病种及排序特点.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院前出车急救5865例,根据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不同病种求救人数、院前死亡病种、病因分布等问题,探讨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院前急救疾病谱排序前5位依次是:外伤、脑血管急症、心血管急症、消化系统急症、中毒;院前死亡病谱排序依次是:外伤、心脑血管疾病、中毒、猝死、溺水.结论:可根据基层二级医院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中医院5828例院前急救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各类疾病谱以及出诊量与月份、日间各时间段的相关性,为急诊科规范建设和合理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桂林市中医医院急诊科2008年1月1日0时至2010年12月31日24时的有效出诊病例5828例,分析院前急救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出诊量与月份、日间各时间段的关系及常见疾病谱情况.结果 院前急救出诊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之比为1.37:1,以19-49岁年龄段为多.院前急救出诊高峰在11、12、1、2月,每日出诊:凌晨时段(0-6时)占17.48%,上午时段(7-12时)占27.30%,下午时段(13-18时)占34.63%,上夜时段(19-24时)占20.59%.院前急救疾病排序前3位是损伤及中毒等各种外因所致疾病(占48.20%)、神经系统疾病(占13.74%)和心血管疾病(占11.05%).结论 依据院前急救疾病谱确立急诊学科的技术建设重点和人才培养方向,急诊科应加强创伤、中毒和心脑血管疾病救治知识的培训,制定危重病的绿色通道救治方案及服务流程,建立各种紧急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要规范出诊流程,根据出诊量,合理安排急救力量;要重视对男性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普及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上海市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上海市急救中心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数据库和同期全市人口数据为基础,对其中记录完整者进行统计分析.构成比之间比较采用y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对时间、日期和月份使用圆形分布的统计方法 .结果 2007年本市中心城区实施的院前急救患者中,有完整数据记录者86 815人,男女比为3.89:1,老年人占84.95%.其主要疾病依次分别为创伤.脑血管病、心脏病、昏迷、高热、肿瘤急症、急腹症、妇产科急症和上消化道出血.一天中,院前急救的高峰时点为12:15,高峰时段为05:43至17:45,不同疾病的院前急救均有其高峰时点和时段;一年中,院前急救无明显高峰期,但高热、急腹症和上消化道出血的院前急救均有其高峰期.结论 上海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患者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因此不断完善院前急救系统建设,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院前急救需求,是提高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院前急救疾病谱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病谱规律的构成及特点。方法:对1999~2003年接诊20012病例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的分类体系,不同类别疾病的就诊高峰、发病时间、不同年龄组及危重病人构成进行系统统计、绘列图表,分析各病谱发生规律。结果:急诊病人排在前五位的是车祸、斗殴、中毒、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占69.08%;男女比例为1.93:1;年龄组中以15~30岁组最多,其次为31~45岁组;急诊病人以2、8、9、11月最多.3月最少;全天接诊病人呈“驼峰”分布,以18:00-22:00为就诊高峰时间,4:00~6:00为低谷。结论:认识院前急救病谱规律,创立专业化的院前急救队伍,可提高院前急救的综合抢救水平与转运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院前急救病人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本市区通过120电话获得急救的病人情况。方法:对2004年度本市区3929例院前急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65.82%病例年龄集中在16~45岁,急诊呼救频率最高的时间段为17:00~19:00,急救现场发病率最高的前6位病种分别为:车祸外伤、心脑血管疾病、中毒、外伤、呼吸系统疾病和产科分娩,按病情轻重分类,按病例数由多到少排顺依次为:中度病人、轻度病人和危重病人,院前急救死亡率最高的前4位病种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车祸、服毒、外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一线城市2015-2016年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提升院前急救的服务质量、优化急救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某一线城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管理系统数据库提取2015-07-2016-06的全部院前急救患者资料106 3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 304例患者中男58 641例,女47 183例,男女比例1.24∶1。患者平均年龄(53.6±24.1)岁,≥75岁和25~44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均超过25.0%。院前急救的高峰季节为春、冬季,一天中高峰时间段为8:00~00:00和20:00~22:00。疾病谱中排名前3位的系统疾病依次为: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院前急救的平均反应时间为(14.3±5.4)min。结论:院前急救患者的数量在季节、时间和疾病谱等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趋势,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以及相关部门应该据此优化急救资源配置,提高院前急救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湘潭市中心医院11361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掌握院前急救患者的发病规律,提高急救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01-2015-12-31湘潭市中心医院院前急救科所有接诊患者的病历资料,排除资料不全以及院间转诊等病例,对纳入病例的年龄,性别,呼救时间段、月份以及主要诊断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 361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41∶1.00,平均年龄为(55.43±22.43)岁;各年龄组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P0.01)。死亡患者407例,男女比为2.26∶1.00,平均年龄为(63.89±17.64)岁;死亡量与院前急救量,在发病月份(r=0.698,P=0.012)、发病时间段(r=0.657,P=0.02)以及发病年龄段(r=0.698,P=0.012)上呈线性相关。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前6位依次为:创伤(23.4%)、神经系统疾病(15.5%)、心血管疾病(11.6%)、消化系统疾病(8.9%)、呼吸系统疾病(7.5%)和中毒(4.6%);除孕产妇疾病和内分泌疾病外,各疾病组中的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P0.01)。总体来看,一天之中8~10点以及18~20点为院前急救高峰时间段,而一年之中3月和12月为高发月份。创伤患者以中青年为主,而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主要以老年人为主。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我院院前急救疾病谱构成以及常见病种的时间分布特点,为急危重病的预防提供了基本资料,有助于在疾病高峰到来之前做好救治出诊准备,提高院前急救效率。  相似文献   

17.
兰州市25992例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分析和防控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多发病种及发病时段特征,改进 "120"院前急救调度,优化配置和应用医疗资源,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近两年兰州市呼救"120"的25 992例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及发病时段,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呼救"120"前三位疾病类型为创伤(30.85%)、神经系统(16.31%)、循环系统(13.36%)疾病.院前病死率在肿瘤(8.77%)、其他(6.46%)、循环(4.95%)、呼吸(4.37%)疾病类型较高.总的发病时段分布呈从0~6时至18~24时逐渐增多趋势.消化、妇产科类疾病0~6时发病最多;循环、神经类疾病0~6时发病最少,其它时段差异不明显;肿瘤类疾病6~12时发病最多;中毒、创伤、理化外因、儿科类疾病18~24时发病最多.结论 城市人群中创伤、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急危重疾病居发病率前三位,是威胁人群生命健康的主要急症.发病时间呈从凌晨到夜间发病人数逐渐增多趋势.规避相关病因,改变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调配急救医疗资源,应作为未来降低急危重症发病率,减少有关因素对人群生命健康危害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8.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关键的一步[1].EMSS国外40年,国内20年的发展史,前后两者有很大差距[2].本文通过对妇产科院前急救呼救原因、呼救时段、患者年龄、病种构成、救护措施等方面情况的分析,探索妇产科院前急救规律,为科学利用救护资源,提高救治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院前急救5 285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院前急救的疾病谱、季节、时间、年龄及死亡原因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我院2003-2005年5 285例院前急救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居前三位的院前急救疾病依次为各种外伤、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分别占32.43%、15.27%、12.09%;其季节性不明显,在时间上以下午4时至8时最多,占21.82%,其次是晚上8时至12对,占20.74%;以青少年居多,占48.84%,其次是老年,占29.29%,再次是中年,占18.85%;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和外伤.结论:分析本地区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制定相应措施,以不断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妇自然分娩的时间规律,为指导临床及对分娩机制的研究提供初步统计学数据基础。方法用圆形分布法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本院产科住院病例1486例新生儿的生产时间。结果 10年之中自然分娩日期存在集中趋势:高峰日在7月4日,高峰期为5月4日至9月18日。10d之中分娩时间存在集中趋势:高峰时段为17:38~07:40,高峰时间为00:06。其中女婴分娩时间高峰时段是12:51~22:18,高峰时间为17:42;男婴分娩时间无集中趋势;初产妇的分娩高峰时段是07:26~17:46,高峰时间是12:38;而经产妇分娩时间无集中趋势。结论分娩时间存在24h节律性,在10年中存在季节节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