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高立平  郑华 《中国校医》2001,15(5):367-368
为减少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出血、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和患肢活动功能障碍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我科自 1995年 1月~1999年 1月对 45例乳腺癌根治手术的操作方法及术后护理进行改进 ,主要包括 :①将传统的纵向切口改为横向梭形切口 ,②皮瓣下肾上腺素盐水浸润注射 ,③刀片快速锐性分离皮瓣 ,④电刀清扫腋窝 ,⑤皮瓣外固定及减张 ,和⑥通畅有效的负压引流 ,早期排出积气积液。经 45例临床观察 ,效果良好。本文就乳腺癌根治术改进后的护理体会归纳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5例 ,年龄 32~ 6 9岁 ,平均 5 0 .5岁 ,均为乳腺癌Ⅰ、Ⅱ期女性患者 ,肿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如何合理应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方法对我院1998~2008年共施行的185例Ⅰ、Ⅱ期乳腺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10年来施行改良根治术185例,虽然因为各种客观原因未能全部得到随访。但在随访病例中局部复发者仅5例,术后远处转移而回院复诊者仅6例。结论改良根治术由于操作容易、损伤小,患者容易接受,手术效果与扩大根治术相比无明显差异,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东港市某医院收治的11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7),对照组患者予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乳腺癌保乳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2组患者术后均予以常规的CMF化疗方案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乳房美容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改良根治术相比,应用乳腺癌保乳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具有更多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段凤霞  刘冠美 《现代保健》2009,(33):106-10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方法将4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做心理护理与干预。结果所有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在乳癌治疗中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肢体的功能锻炼是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方法可使肢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我科 1997~ 1999年收治 83例乳腺癌病人 ,术后肢体锻炼护理体会 ,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83例 ,年龄 2 3~ 81岁 ,平均年龄 5 3岁。 6 1例行乳腺癌根治术 ,2 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通过术后患者肢体阶段锻炼护理 ,77例功能恢复良好 ,6例存在肩关节活动受限。2 心理护理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心身健康的恶性肿瘤 ,乳腺癌诊断明确后 ,病人一般都有恐惧、抑郁、焦虑等心理特征。害怕手术 ,乳房切除后影响美观 ,…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患者手术后由于疼痛、瘢痕组织形成及自身疾病对身体威胁的影响 ,往往产生消极心理和依赖心理 ,不利于继续治疗、机体康复。湖北省肿瘤医院通过对 1998年 10月~2 0 0 0年 10月间收治的 16 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并着重术后自理能力的培养 ,解除了患者的不良心理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 临床资料16 0例中女 15 7例 ,男 3例 ,年龄 2 4~ 82岁。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 6 8例 ,根治术 92例 ,其中双侧乳腺癌根治术 3例。文化程度 :小学以下 2 2例 ,高中以下 75例 ,大专以上 6 3例。住院日 30~ 70天 ,平均…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在我国女性癌患者中已成为死亡率较高的疾病,手术仍是大部分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由于目前乳癌的术式较多,因此术后病人切口的愈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亦不完全一样,我科自2001年-2003年的间行乳癌根治术23例,现将我们总结出的术中皮瓣设计及术后皮下积液和皮肤坏死的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良强 《医疗装备》2023,(18):63-65
目的 探讨超声刀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医院行改良根治术的8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术中应用高频电刀实施切割止血操作,试验组术中应用超声刀实施切割止血操作。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中有效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郑娥  贾肖林  张晓 《工企医刊》2011,24(2):69-69
乳腺癌根治术后手臂水肿较为常见,约为20—30%,水肿后常常引起肩关节活动受限、肢体乏力等上肢功能障碍,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因此手臂护理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陆国建  曹福寿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286-4287
目的:了解乳腺癌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的具体方法,比较早期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两组,保乳组35例使用保乳术进行治疗,改良组35例,使用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腋窝淋巴结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保乳组在生活质量及美容效果上显著好于改良根治组(P<0.01)。结论: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都比较显著,但保乳术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明显好于改良根治术,应当在临床过程中结合患者意愿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根治术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其中根治术是25例,改良根治术是27例。结果乳腺癌术后均辅以化疗等综合治疗,随访3~60个月后,改良根治术存活25例,2例死亡,乳腺癌根治术1人死亡。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辅以化疗等综合治疗仍是基层医院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女性乳腺癌患者46例,年龄25~68岁,平均45岁;病灶直径〈2cm 18例,2~5cm20例,〉5cm8例;行根治手术者10例,扩大根治术28例,改良根治术8例。术后予以放疗,随照射次数的增加皮肤渐出现发干、瘙痒、紧绷感,肤色逐渐变深变黑、脱屑,严重者可出现水泡、溃烂化脓。皮肤反应分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病人术前、术后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8月~2005年10月112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成A组(60例)与B组(52例),A组按乳腺癌根治术护理常规护理,B组加用情绪,心理行为护理干预。结果B组病人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明显低于A组,配合功能锻炼、信心增强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根治术病人术前抑郁情绪和术后疼痛的程度,增强病人的生活信心。  相似文献   

14.
刘洁  王雷 《健康大视野》2007,15(3):58-58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肢的功能锻炼。方法对我院98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康复锻炼的临床观察及总结。结果例患者患侧功能优良率达94%。结论通过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确诊后多数要行根治术。但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往往为皮瓣坏死 ,影响病人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本文就我院自 1996年~ 2 0 0 2年 7月收治的 5 6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如何预防皮瓣坏死的操作方法进行探讨。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所有就诊者均为女性 ,年龄 34~ 6 3岁 ,平均 4 3岁 ,病程最短 10d ,最长 7年。全部病例均行根治术。在手术过程中详细结扎由上肢向腋窝走行的所有淋巴管。术毕采用双套管双管置引流 ,分别于腋窝及肋弓向上沿皮瓣弧形经胸廓内缘处各置一根 ,双管沿途剪多个侧孔 ,术后接负压持续吸引。皮瓣较大者于中间置数针间断缝合 ,使皮瓣固定于其下的胸壁上 ,以消灭所有死腔和防止血清积聚。在无张力条件下缝合皮瓣。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包扎以能使皮瓣与胸廓相贴为度。2 结果5 6例中术后皮瓣坏死 3例 ,发生率为 5 .4 %。其中面积最大为 6cm2 ,最小为 2cm2 ,均经换药后痊愈。3 讨论乳癌根治术游离皮瓣时将皮肤与其下方的动、静脉血管直接切断 ,致使皮瓣血循环不良 ,是导致皮瓣坏死的最根本原因。而术后皮下积液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国内有人报道其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方法,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方法.结果:45例全部好转出院.术后并发皮下积液3例(占6.7%),皮瓣切缘坏死2例,患侧上肢轻度水肿3例,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麻木2例,均为Ⅱ式改良根治术病例,患侧上肢轻度上举困难2例.随访38例,存活≥5年32例,5年生存率84.2%.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基本术式,遵循原则并注意手术技巧可以提高淋巴结清除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不舒适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身心健康,根治性切除是本病有效的治疗方法。增进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的舒适程度,是以病人为中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评价护理工作质量的指示。乳腺癌根治术手术创面大,术后影响病人舒适的因素较多。为了获得临床经验,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我们2004年1月~2006年12月对9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的病人在监护室期间融入了舒适护理中,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玉英 《健康大视野》2007,15(2):109-110
乳腺癌根治术是目前国内外治疗乳腺癌常用的手术方法,手术中须切除患侧的乳腺、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及脂肪结缔组织。由于手术切除的范围较广,术后如不及时地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将会造成患侧上肢的功能障碍,而给患者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术后的功能锻炼对提高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我科自开展乳腺癌根治手术以来,一直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采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对患者宣传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重要性。2003年1月~2006年12月,对收治的7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获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总结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实施改良根治术,分析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结果:115例病人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发生术后皮下积液2例,术后出现皮瓣部分坏死1例,术后出现引流管拔出时断裂1例,术后出现术区切口局部感染1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经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使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逐渐下降,所取得的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80例,按接受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5例)与实验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改良根治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所得分值为(100.6±20.9)分,实验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所得积分为(161.3±21.8)分。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所得积分更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1%,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均无胸壁及乳头周围皮肤无复发。结论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临床效果显著,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