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职业病危害的企业数日益增多,职业病危害形势相当严峻,但职业卫生监督队伍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如何提高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效率,有效防控职业病危害已是当务之急。本研究认为应充分发挥职业卫生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建立职业病危害信息收集、分析、处置工作机制和监控体系,提高职业病防控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吕建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24):3159-3161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现状,为今后制定监管对策和保护劳动者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大兴区2003—2010年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结果 2003—2010年共监督各类型企业2 957余户次,责令用人单位改正违法行为902户次,占30.50%,行政处罚240户次,占8.12%,对53 028名劳动者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0.97%。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715家,合格率为80.29%%,通过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职业病防治宣传和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管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情况得到了提升。结论职业病防治法实施8年中,大兴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与健康监护覆盖的用人单位数量和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用人单位在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与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方面还有待提高,职业卫生监管的形势还不容乐观,应继续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不断探索有效的职业卫生监管模式,确保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防护措施等基本职业卫生服务需求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北京市3个区县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用人单位加强职业病危害管理,促进职业卫生监督工作顺利开展。方法随机选择密云县、朝阳区、平谷区3个区县70家用人单位,现场审查用人单位负责人及新入职和转岗人员职业卫生培训情况、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告知情况、监督检查覆盖情况等相关资料,以评估用人单位和区县安全生产监督主管部门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结果 70家用人单位负责人培训合格率为95.71%,新入职和转岗人员培训合格率为70.27%,职业健康检查合格率为66.67%,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60.34%,危害因素告知合格率为71.43%,监督检查覆盖合格率为91.43%。结论北京市三区县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较多,建议增加各区县安全生产监督主管部门执法人员数量,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4.
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建设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提高各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工作效率,同时让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实时了解本区域职业卫生的现状和趋势.方法 通过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系统的推广使用,以及建立省级的职业健康监护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数据中心和动态监测平台,收集汇总全省范围职业健康监护及危害因素监测数据并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系统建成后,可跟踪查询劳动者多年的职业健康监护数据和职业健康档案,可分析统计全省范围的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帮助我们识别新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结论 系统具有很好的先进性和社会效益,可以为政府部门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适合辖区现状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模式。方法 2010—2011年,在宝山区内对职业病危害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并建立健全多部门合作的组织网络,完善保障措施,开展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推进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工作。结果全区排摸职业病危害企业1 090家,其中职业病严重危害企业271家,一般危害企业779家。企业职工总数为125 301人,其中接触危害因素的职工共28 712人,占职工总数的22.9%。经过2年试点工作,宝山区职业健康监护率达到94.6%,比试点前(54.2%)增加了40.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覆盖率54.5%,比试点前(31.1%)增加了23.4%。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相关内容知晓率由培训前78.4%提高到培训后95.1%;不同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分知晓率由54.9%提高到85.2%;职业病危害个人防护部分知晓率由80.2%提高到98.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100%,比试点前(45.1%)增加了54.9%;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结论通过2 a的积极探索,宝山区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覆盖率、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职业卫生监督覆盖率、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等都得到提高。多部门合作是适合宝山区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职业病防治工作作为保障广大劳动者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日益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就是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近几年来,各地不断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力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病防治宣传、监督和监测工作,提高了企业作为职业病防治第一责任人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职业病防治水平逐步提高,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劳动者权益保障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常熟市氟化工行业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及职业卫生管理现状。方法运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该企业连续3年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检测合格率均为100%,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禁忌证或疑似职业病。结论该企业重视职业卫生管理,采取了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有效控制了职业危害,可为其他氟化工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2006年江西省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全省煤炭、化工、冶金、建材职业病多发企业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较多问题: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率分别为42.67%、9.58%、25.08%;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档率为34.34%,存在有职业禁忌症人员未调离职业病危害岗位现象;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率、竣工验收率分别为46.67%、10.94%,情况不容乐观。提出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对策:加强《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和培训、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以提高全省职业病防治工作和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9.
广西职业卫生监测和体检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为卫生行政部门科学管理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3年广西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监督统计报告资料中的职业卫生监测和体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003年广西有害作业厂矿工作场所有害因素实测率、合格率分别为46.20%、75.26%,与2001、2002年比较变化不大;接触有害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率为17.93%,与前两年比较有下降趋势;2003年广西乡镇企业有害作业厂矿数、接触人数分别较2001、2002年增加27.15%~38.88%、36.93%~42.58%。结论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职业病危害的严重性,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力度,增加职业卫生服务与卫生监督的经费投入,当前应重点抓好乡镇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肇庆市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为企业预防、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对肇庆市的359家企业进行现场和问卷调查。结果该次调查的企业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占24.91%,7.10%的企业进行了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38.90%的企业开展了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38.80%的企业建立健全了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结论该市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较为薄弱,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率较低。要求企业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控制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在职业卫生监督检查中发现某线缆有限公司未按照国家规定实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的违法行为 ,进行立案查处。用人单位诉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处罚不当 ,请求法院撤消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判令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卫生行政答辩状依事依理依法答辩 ,事实清楚 ,证据充分 ,辩驳有力 ,使人信服 ,令人认同 ,原告自动撤诉。对此这案的分析讨论 ,有益于推动《职业病防治法》的深入贯彻执行和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某辖区私有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对有职业病危害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和监督。结果显示,74家企业中,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的企业有70家,占94.6%;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企业74家,检测率100%;在岗期间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企业54家,占81%,74家企业基本上未组织职工上岗前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不全;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普遍未建立。该辖区私有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较差,应加大职业卫生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3.
2013年江苏省各地卫生监督部门对辖区内所有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工作的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并填写卫生监督检查表.结果有86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存在不规范行为,占61.9%;有20家职业病诊断机构存在不规范行为,占74.1%.鉴于目前职业病防控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各类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某轮毂制造企业工作场所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该轮毂制造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进行现场检测,并对229名接害职工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工作场所噪声超标率最高,达到54.17%。个体噪声检测13人次,8 h等效连续A声级均大于85 d B。个体粉尘检测5人次,2人次接触粉尘时间加权浓度不符合国家卫生限值。检出噪声作业职业禁忌症1人,复查50人(复查听力49人,复查血常规1人)。结论噪声是该企业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进行职业病防治的同时还应对职工进行卫生与健康知识教育,提高职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对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的监督管理,由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的规定实施。"本文通过对一起口腔诊所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被依法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五万元罚款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办案过程、经验,对相关问题引发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市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状况,以更好地开展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方法采用调查表的形式,对该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521家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中,仅有50.7%成立了职业卫生管理组织;64.9%组织劳动者到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体检;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率不高,尤其离岗时的健康检查率仅为52.9%。结论需进一步加大该市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力度,提高用人单位的自身管理水平,规范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服务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前后职业卫生监督和技术服务开展情况.方法 收集并统计分析1998-2005年全自治区职业卫生监督检测年报资料.结果 <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后4年,广西平均经常性卫生监督率、职业健康受检率、职业病检出率分别为68.74%、25.13%、0.23%,与实施前的同期55.62%、18.27%、0.12%相比均提高(P<0.01);平均预防性卫生监督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分别为13.93%、38.42%,与实施前的同期20.38%、45.76%相比均下降(P<0.0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年监测率、职业健康年受检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 <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后,广西职业病防治工作总体上得到了加强,但与全国比较仍有差距,应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外来务工者的职业卫生现状,为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企业和外来务工者的职业卫生现状和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中小型企业69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外来务工者1,355人。结果显示:职业健康检查率为48.5%,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为85.2%,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率为85.3%。结论罗泾镇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低,私营中小型企业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新重点。建议进行宣传培训,提高认识,加强干预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和掌握深圳市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卫生基础建设现状,为制定科学的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2020年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深圳安全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在线登记的59家企业,自行编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调查表》,并对企业职业卫生基础建设进行现场调查,核查评定各项调查结果。结果 职业卫生管理中实施最好的是在岗期间职业卫生培训情况(81.4%),其次为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76.3%)、防护设施配备情况(74.6%)、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74.6%);实施效果最不理想的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强度或浓度与国家职业卫生限值符合情况(5.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开展情况(8.5%)、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开展情况(10.2%)、离岗职业健康检查(10.2%)、防护设施防护效果评估情况(15.3%)。结论 深圳市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落实严重不足,可能与企业职业病防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较差、劳动者职业卫生素质不高和监督职能过渡期间的监管力度不足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存在或者产生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但在日常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存在不少的问题,如申报资料不规范、申报内容不实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