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对1998-2008年应用DCO方法救治的31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大出血,早期双侧髂内动脉结扎17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12例.11例严重多发伤伴开放性股骨骨折初期仅作清创和简单外固定,后期确定性内固定手术.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早期经后路行简单椎板减压.ICU治疗时间为1~11 d,平均4.3 d.本组患者死亡1例,其余30例全部生存.结论DCO更符合外伤后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早期针对性控制处理及后期的一体化治疗是提高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严重骨盆骨折伴腹部脏器损伤时应用损害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1995-2010年应用DCS的方法救治严重骨盆骨折伴腹部脏器损伤39例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严重骨盆骨折伴腹部脏器损伤大出血,行髂内动脉断血术(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1例+双侧髂内动脉主干栓塞8例),早期骨盆外同定支架使用31例.在ICU复苏治疗后再行确定性内固定手术.本组死亡率为21%(8/39),死亡组ISS平均41.6分,主要死于休克和合并伤.共发生并发症7例,合并ARDS3例,右髂总动脉血栓形成1例,膈下脓肿2例,下肢深部感染1例,均痊愈.结论 DCS原则的合理、及时应用可提高严重骨盆骨折伴腹部脏器损伤患者的抢救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对1998-2008年应用DCO方法救治的31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大出血,早期双侧髂内动脉结扎17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12例.11例严重多发伤伴开放性股骨骨折初期仅作清创和简单外固定,后期确定性内固定手术.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早期经后路行简单椎板减压.ICU治疗时间为1~11 d,平均4.3 d.本组患者死亡1例,其余30例全部生存.结论DCO更符合外伤后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早期针对性控制处理及后期的一体化治疗是提高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the feasibility, indications and efficacy of 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 (DCO) in treating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combined with fractur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done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31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combined with fractures treated by DCO from 1998 to 2008. Results Of all patients, 18 patients were combined with pelvic fractures and hemorrhage. Bilateralis hypogastric artery ligation was performed early in 17 patients and nonage pelvis external fixation was performed in 12. Eleven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combined with femoral fractures received primary debridement and temporal external fixation for further definitive internal fixation. Two patients with spinal fractures combined with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received primary simple decompression. All patients received resuscitation in ICU for average 4.3 days (1-11 days). There was one death due to hemorrhagic shock. Conclusions DCO well conforms to pathophysiological character of the wounded. Early DCO and later integrated treatment are key to enhancement of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相似文献   

4.
严重开放性骨盆骨折损害控制手术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毗邻脏器损伤的术中损害控制外科(DCS)程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1例严重开放性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初期行髂内动脉结扎19例,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栓塞2例;伤道和腹膜后填塞止血11例;膀胱造瘘7例,膀胱修补加尿道会师2例;腹膜内结直肠伤I期修补4例,造瘘1例;腹膜外直肠伤结肠造口13例,远近端钳夹留待Ⅱ期手术3例;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14例;其他合并伤予相应处理。确定性骨盆整复内固定及结直肠和后尿道重建术留待后期。结果死亡6例(29%),死因为大出血致严重休克5例,腹腔盆底严重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1例。并发症7例次:直肠膀胱瘘3例,腹腔间隙综合征(ACS)2例,髂血管血栓形成截肢1例,截瘫1例;除截瘫外,其余均非手术治疗临床治愈。结论髂内动脉结扎加填塞是治疗严重开放骨盆骨折出血的重要手段;合并膀胱结直肠损伤时应完成初期改道术;应常规安置骨盆外固定支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损伤控制骨科( 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 DCO)中初步应用Fixion^TM可膨胀髓内钉系统,与经典DCO外固定支架的临床疗效相比较,探讨Fixion^TM系统在DCO程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0年1月-2006年5月32例伴下肢长骨骨折的严重创伤患者予以分组对照研究,按术式选择分为第一组(外固定支架)、第二组(外固定支架+有限切开内固定)与第三组(Fixion^TM可膨胀髓内钉)。比较各组术中损伤控制情况、术后监测全身情况及骨折局部随访情况。结果各组X线暴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二组手术时间明显较长、术中失血量较多(P〈0.05);各组术后监测指标、严重全身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第三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功能评分、内置物失败率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Fixion^TM系统治疗严重创伤伴下肢长骨骨折可获得与经典DCO外固定支架相近的损伤控制效果,且在局部骨折愈合与功能预后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在DCO程序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ⅡC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髂内动脉的处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总结累及髂动脉分叉的ⅡC型腹主动脉瘤(AAA)的处理方法。方法:自1997年3月至2002年10月共对42例ⅡC型AAA实施了腔内隔绝术,其中包括单侧髂动脉分叉受累者19例,双侧髂动脉分叉受累者23例。针对髂总动脉不同的病变情况,采取了保留健侧髂内动脉、一侧髂内动脉重建、髂总动脉外绑扎等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即时操作成功41例(97.6%),手术结束时无Ⅰ型内漏存在。术后出现臀、股部疼痛3例(7.5%),便血2例(5.0%),未发生臀、股部和结、直肠坏死。结论:通过对髂内动脉作不同的处理,应用腔内隔绝术治疗ⅡC型AAA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疗效。术中应尽可能保留一侧髂骨动脉,避免同时封闭双侧髂内动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四种方法治疗围术期骨盆损伤伴血管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战创伤医学科围术期骨盆损伤伴血管损伤大出血患者22例,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23~61岁,平均41.8岁。术前行骨盆CT检查21例。创伤致血管破裂17例,医源性血管损伤5例。髂外动脉2例,髂外静脉1例,髂内动脉主干2例,髂内动脉及多分支5例,股静脉3例,臀上动脉4例,阴部内动脉、闭孔动脉和骶前静脉丛损伤各1例,未明确损伤血管名称2例。软组织伴血管损伤4例,取骨盆内固定致血管损伤1例,髋臼骨折3例,骨盆骨折8例,骨盆和髋臼双重骨折6例。其中采用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6例;髂内动脉结扎术5例;腹膜外骨盆填塞术3例,其中腹膜外骨盆填塞后结合介入治疗1例;血管吻合术8例,其中髂外静脉吻合术后介入下行髂内动脉分支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1例。结果 骨盆CT发现骨盆损伤导致血管损伤17例,敏感率100%。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病死率4.5%,为腹膜外填塞患者,占3例腹膜外填塞33.3%。术中请血管外科医师缝扎骶前静脉丛及吻合髂外静脉各1例,术后出现骨盆术区感染、坏死3例(13.6%...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外固定架治疗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外同定架在骨盆骨折抢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41例重症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根据骨盆骨折的类型、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其他脏器损伤选择性应用骨盆外固定架治疗结果采用简易骨盆外固定架治疗后,8例及时行动脉造影选择性髂内动脉栓塞,13例择期行骨盆内固定,2例患儿行单纯外固定架治疗。1例死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其余平均随访18个月,2例出现腰骶痛,余无异常。结论 骨盆外固定是一种简单、安全、微创、有效的技术,可以在X线透视下迅速固定复位后的骨盆环移位。根据骨盆损伤类型和临床需要,骨盆外固定架可以川作抢救复苏时的临时固定装置、骨盆骨折的确切治疗方法或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9.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导管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疗效。方法35例骨盆骨折伴大出血患者,其中车祸23例、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4例、挤压伤3例。有合并伤18例。选择腹股沟区无血肿侧或血肿相对轻侧穿刺股动脉,将导管选择性地插入髂内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超选择进入出血动脉分支;不能超选者,则于髂内动脉主干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至血流明显缓慢,再以直径5~8mm弹簧圈栓塞髂内动脉主干。对于骨盆双侧或中心部骨折者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结果35例患者造影均见有不同程度动脉痉挛,其中29例见对比剂外溢,呈斑片状或条状染色。栓塞后于患侧髂总或髂内动脉造影复查,对比剂外溢现象消失。35例患者血压均于术后2h内逐步平稳回升,24h内恢复至正常水平。1例出现拇趾远端皮肤轻度坏死。未出现与栓塞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措施简捷、微创、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双侧髂内动脉植入化疗药泵对中晚期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创伤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总结96例双侧髂内动脉化疗药泵植入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常见症状和并发症、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在直肠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同时,加行双侧髂内动脉化疗药泵植入术,平均增加手术时间39min,增加出血量10ml,术后胃肠恢复的时间及拆线的时间无明显延长,术后常见症状为局部不适(35.42%),罕有双侧髂内动脉结扎置管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仅14.58%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泵植入者行取泵手术。结论:双侧髂内动脉化疗药泵植入用于中晚期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的准备,其术中、术后对患者所致的创伤小,并发症容易预防,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脊髓损伤下颈椎脱位的手术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 分析总结2004年1月-2009年6月手术治疗的无脊髓损伤下颈椎脱位患者11例.根据Allen分类均为牵开屈曲型损伤,其中Ⅰ度脱位7例,Ⅱ度脱位1例,Ⅲ度脱位3例.陈旧性脱位8例,新鲜脱位3例,均为单纯颈椎外伤,不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单纯前路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7例,前后路联合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4例.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1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术前11例Frankel分级E级,术后11例Frankel分级E级.X线片示11例患者均恢复颈椎正常序列和曲度.随访3~31个月未出现脊髓损伤症状及再脱位.术后3.5~5.5个月(平均4.3个月)达植骨融合.结论 合并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脱位宜Ⅰ期行前后路联合复位内固定,无关节突交锁者可单纯前路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复位及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是治疗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前路椎体切除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自1985年1月至2002年6月采用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53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以及248例患者的随访结果比较,观察其神经功能恢复和局部脊柱的稳定性。结果 573例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出院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93例无神经损伤者,术后功能良好;新鲜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275例中,240例有1~3级恢复;107例陈旧性骨折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62例全瘫患者,仅5例感觉有部分恢复。248例随访中,26例全瘫患者仅4例部分浅感觉恢复,204例不全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改善。全部患者X线片显示植骨均已融合,有4例出现断钉,但无临床症状。结论对来自椎管前方压迫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前路减压手术具有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改善率高、Ⅰ期固定融合成功率高、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 of the bilateral internal iliac arteries has been shown to be of great value in controlling retroperitoneal massive hemorrhage associated with pelvic fractures. It has recently been reported, however, that TAE of only the bilateral internal iliac arteries sometimes fails to stabilize the patient's hemodynamics.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additional arterial embolization" to the bilateral internal iliac TAE in hemodynamically unstable cases. Sixty-eight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mergency TAE following severe pelvic fractures were reviewed. Additional arterial embolization of the lumbar arteries in four patients, middle sacral arteries in two and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in one was carried out following bilateral internal iliac TAE. The damage to these arteries was associated with fractures of the lumbar costal process, sacrum, pubis, etc. The patients were in stable condition after the procedure, and no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 was experienced. When fractures and dislocations of the above-mentioned bones are seen on plain X-ray films and arterial bleeding is identified by angiography, additional embolization of the arteries should be performed immediately.  相似文献   

14.
寰枢椎结合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总结寰枢椎结合性骨折临床特点、损伤机制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单纯性寰枢椎结合性骨折患者的致伤原因、并发的脊髓损伤情况、合并伤和影像学表现等进行总结,分析其损伤类型和机制。对不同的损伤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治疗1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 寰枢椎结合性骨折占我院同期颅颈交界区损伤患者的12%(15/125);所有的寰枢椎结合性骨折均为混合性外力机制,常见的外力形式有压缩、后伸和侧屈;5例寰枢椎结合性骨折并发有脊髓损伤,均有齿状突骨折并发寰枢椎脱位;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或融合,自觉症状均有改善,未发生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寰枢椎结合性骨折常见的基本损伤机制可分为过伸 压缩机制和侧屈 压缩机制两类;寰枢椎结合性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的主要机制为寰枢椎脱位继发的椎管狭窄;寰枢椎结合性骨折导致的脊柱失稳可分为寰枢关节和颈2/3关节两个节段;积极的适当的手术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经前路椎体切除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通过对自1985年1月至2002年6月采用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53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以及248例患者的随访结果比较,观察其神经功能恢复和局部脊柱的稳定性。结果573例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出院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93例无神经损伤者,术后功能良好;新鲜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275例中,240例有1~3级恢复;107例陈旧性骨折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62例全瘫患者,仅5例感觉有部分恢复。248例随访中,26例全瘫患者仅4例部分浅感觉恢复,204例不全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改善。全部患者X线片显示植骨均已融合,有4例出现断钉,但无临床症状。结论对来自椎管前方压迫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前路减压手术具有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改善率高、Ⅰ期固定融合成功率高、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1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15年收治的142例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致伤原因、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病例全为多发伤,休克91例(64.1%),ISS均值35。手术治疗103例,保守治疗39例。剖腹探查91例,膀胱修补造瘘56例,肝、脾、肾填塞修补或切除45例,结直肠修补或造瘘12例,髂内动脉结扎42例,选择性动脉造影拴塞29例。本组死亡13例(9.2%)。结论 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治疗原则是迅速扩容,确定出血原因;及时的止血;尽早的骨盆固定。结合介入放射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减少死亡率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