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目的了解脑脊液沉渣瑞氏染色下新型隐球菌的形态学特征,提高对新型隐球菌的检出率。方法采集患者脑脊液标本,用离心沉淀法收集沉渣涂片,瑞氏染色后镜检观察菌体形态特征。结果新型隐球菌在瑞氏染色下有其形态学特征,用此方法诊断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结论脑脊液沉渣瑞氏染色检查对新型隐球菌的检查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快速诊断新型隐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2.
58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58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原学分析,提高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8年9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8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为艾滋病晚期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58例:CD4+<50×106/L 9例,CD4+(50~100)×106/L 32例;CD4+(100~200)×106/L 17例。在确诊时已合并多种机会感染。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我国引起隐球菌病的新型隐球菌对6种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并建立其流行病学折点。方法选取中国医院侵袭性真菌耐药监测网(CHIF-NET)10家监测中心2009年8月-2012年7月临床分离的新型-戈特隐球菌复合体,统一采用显色微量肉汤稀释法在各自监测中心检测菌株对临床常用的6种抗真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我国临床分离的隐球菌属绝大部分为新型隐球菌格鲁比变种,181株新型-戈特隐球菌复合体中,仅有2株为戈特隐球菌;179株新型隐球菌,格鲁比变种占98.9%;新型隐球菌中有122株分离自脑脊液占68.2%,40株分离自血液占22.3%;新型隐球菌格鲁比变种的流行病学折点分别为氟康唑16mg/L、伏立康唑0.12 mg/L、泊沙康唑0.25 mg/L、伊曲康唑0.25 mg/L、氟胞嘧啶16 mg/L、两性霉素B1mg/L。结论该项研究建立的流行病学折点将有利于对获得性耐药菌株的检出、临床药敏报告的解读以及今后临床折点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临床分离的30株新型隐球菌的变种分类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扩增r DNA的ITS区,对30株新型隐球菌进行变种分类;用比色微量稀释法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5种药物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结果 29株为新隐球菌格鲁比变种,1株为格特隐球菌。30株新型隐球菌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敏感率分别为100.00%、90.00%、86.67%、76.67%和53.33%,且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存在3.33%和13.33%的耐药。结论广西临床分离的新型隐球菌以新隐球菌格鲁比变种为主,对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应结合实验室提供的药敏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周吉云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4):1256-1256
目的为了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实验室诊断新方法,提高实验室的阳性诊断率。方法用含有牌脊液分析软件的尿沉渣分析工作站直接检查脑脊液中的新型隐球菌。结果在110份脑脊液标本检验过程中发现二例有新型隐球菌感染的阳性标本,并经墨汁染色确认。结论用尿沉渣分析工作站检查新型隐球菌具有快速、简便、容易识别等特点。并可提高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mNGS)在隐球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56例mNGS查见隐球菌核酸序列的疑似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原体检出结果,对以上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6例患者,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20~80岁,其中合并危险因素患者47例占83.93%,56例患者中最终诊断考虑为隐球菌感染50例占89.29%,全部患者检出隐球菌(属)核酸序列,53例占94.64%检出新型隐球菌;肺泡灌洗液、肺穿刺组织和脑脊液mNGS检测隐球菌感染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3.33%、100.00%和93.10%,其中肺穿刺组织的mNGS检测符合率高于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P<0.001);除隐球菌外,34例占60.71%患者标本使用mNGS检测检出其他病原体;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患者血清隐球菌抗原滴度与脑脊液mNGS隐球菌(属)核酸序列数呈线性正相关(r=0.609,P=0.005)。结论 mNGS可以有效识别隐球菌感染,适用于肺穿刺组织样本的检测,可弥补传统检测方法尤其是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不足;相对于隐球菌性脑膜炎,mNG...  相似文献   

7.
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30%~50%的隐球菌感染病例与肾脏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征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和慢性衰竭性疾病伴发[1].临床易误诊,确诊靠血性脑脊液中找到隐球菌.  相似文献   

8.
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的并发症,常伴有高病死率,而且必需长期使用两性霉素 B 治疗。氟康唑(Fluconazole)是最近发现的一种三吡咯化合物,在体外对新型隐球菌有抗菌作用。据表明,此药对隐球菌脑膜炎的动物模型有效,而且容易穿透入脑脊液。本文报道1例艾滋病患者的隐球菌脑膜炎因两性霉索 B 治疗无效后使用氟康唑治疗获得成功。患者男性,40岁。1985年8月因隐球菌脑膜炎首次入院,最初给予静注两性霉素 B7周,同时加用5-氟胞嘧啶4周。后曾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荚膜多糖定量检测方法在新生隐球菌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疑似隐球菌感染患者取脑脊液样品,分别使用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法与新型隐球菌荚膜多糖定量检测试剂盒(ELISA法)进行隐球菌检测。结果 106例疑似患者墨汁染色阳性77例,阳性率为72. 64%,荚膜多糖定量检测阳性88例,阳性率为83. 02%。2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新生隐球菌荚膜多糖定量检测方法与墨汁染色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性与准确度,对新生隐球菌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2种不同新型隐球菌分型方法的差异及评价舍曲林与氟康唑体外联合药敏实验作用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2022年不同标本来源的10株新型隐球菌作为实验菌株,采用MALDI-TOF MS质谱技术萃取法进行菌种鉴定及同源性分析;同时采用PCR扩增7种管家基因进行MLST分型,采用棋盘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舍曲林与氟康唑对新型隐球菌的联合药敏实验。结果 同源分析显示MALDI-TOF VITEK MS蛋白组学与核酸的MLST分型有较好的一致性,皮肤来源的一株菌亲缘关系最远。MSLT分型检测共检出5种型别,分别为ST5、ST53、ST264、ST289、ST662,其中以ST5(6/10)为主。药敏结果显示10株新型隐球菌对舍曲林和氟康唑的部分联合药敏指数(FICI)为0.037 5~1,表现为协同相加关系。结论 MALDI-TOF MS同源分析可作为较好的菌株低成本快捷可靠的分型补充工具,杭州地区新型隐球菌MLST分型以ST5为主。舍曲林与氟康唑联合药敏实验为临床抗隐球菌脑膜炎联用方案提供一定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9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两性霉素B脂质体 (LAmB)是两性霉素B(AmB)新剂型 ,目前已应用于临床 ,我院 1997年 10月~ 1999年 2月 ,采用上海先锋药业公司生产的LAmB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隐脑 ) 9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病例系我院 1997年 10月~ 1999年 2月间隐脑住院患者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9例。治疗组男性 6例 ,女性 3例 ,年龄 18~ 6 4岁 (中位数 38岁 ) ,对照组男性 3例 ,女性 6例 ,年龄 18~ 5 0岁 (中位数 35岁 ) ,二组性别和年龄无统计学差异。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隐脑诊断 ,有典型脑膜炎症状和体征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伊文思蓝染色技术快速鉴定新型隐球菌在临床检验医学诊断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配制伊文思蓝染色液,评估伊文思蓝染色液的稳定性及其;用伊文思蓝染色液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常见真菌及白细胞染色,综合评价其染色效果,进一步比较伊文思蓝染色液、阿利新蓝染色液、墨汁对新型隐球菌的染色效果。结果:新型隐球菌被伊文思蓝染色液染成蓝色或深蓝色,白细胞及其他常见真菌不着色,易于将新型隐球菌与白细胞及其他常见真菌区分;伊文思蓝染色液稳定性好,染色效果稳定,优于阿利新蓝染色和墨汁染色,伊文思蓝染色能在计数板中计数新型隐球菌,阿利新蓝染色易凝集对计数有一定的影响,而墨汁染色则无法计数。结论:伊文思蓝染色技术快速鉴定新型隐球菌设备要求简单、方法快速敏感,有很好的和稳定性,适用各类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及病原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诊断.[方法]对2006年7月~2007年3月我院收治的2例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常规无菌抽取2例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脑脊液标本,采用直接涂片镜检、真菌培养鉴定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疼,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2例患者脑脊液标本直接涂片墨汁染色和脑脊液培养均查到新型隐球菌而得以确诊.[结论]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以脑膜刺激征为特征;脑脊液标本涂片墨汁染色,方法简单,快速,阳性率较高.故对疑诊病人应多次反复地做脑脊液墨汁染色检查隐球菌,这是及时诊断隐球菌脑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新型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存在于人体体表、口腔和粪便中,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亦可通过皮肤黏膜或肠道侵入人体,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可经血行播散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妊娠期或产褥期妇女患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合并隐球菌肺炎报道较少见,我院2014年7月5日收治产褥期妇女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合并隐球菌肺炎1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0岁,黎族,因持续头痛1月余,于2014年  相似文献   

15.
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无论在临床症状上或在检验学特点方面均极为类似,因而给诊断带来困难。作者观察了2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16例结核性脑膜炎,前者平均年龄43岁(17~77岁),后者平均年龄56岁(22~81岁)。隐球菌性脑膜炎男性比女性多1倍(65%:31%),伴随疾患中隐  相似文献   

16.
61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1例患者均有颅内高压症状和发热,其中颈项强直51例.脑脊液检查显示压力均升高,病程短者脑脊液中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定量0.30~2.34 g/L.全部病例均行头颅MRI或CT检查,提示脑积水伴双侧脑室旁白质缺血性改变12例,脑膜异常强化35例,脑实质低密度灶9例.61例患者均经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5-FC)治疗,其中行鞘内注射15例,行侧脑室引流术1例,反复隔天腰椎穿刺放脑脊液,随后用0.9%氯化钠行脑脊液置换30例.61例患者中治愈40例,好转16例,死亡5例.结论 两性霉素B联合5-FC仍是目前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较好方案;反复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重要方法,积极行腰椎穿刺脑脊液引流或置换以控制颅内压,并行鞘内注射是降低病死率、赢得治疗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X线和多层螺旋CT对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6例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40例为螺旋CT检查组,行X线检查的患者36例为X线检查组,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76例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微生物培养阳性65例,阳性率85.53%;76例隐球菌肺炎中病变位于双侧肺部41例,肺叶下部43例,肺部外周46例;CT检查组在磨玻璃影、空洞、晕征、空气支气管征、肿大淋巴结、分叶及合并网格影等征象的检出率方面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组在结节/肿块型、实变型、肺炎样浸润型、空洞型、混合型等方面的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培养阳性率高,可以作为新型隐球菌肺炎的一种诊断方法;CT检查在新型隐球菌肺炎中诊断价值高于胸部X线检查,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确诊有赖于纤维支气管镜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X线和多层螺旋CT对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6例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40例为螺旋CT检查组,行X线检查的患者36例为X线检查组,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76例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微生物培养阳性65例,阳性率85.53%;76例隐球菌肺炎中病变位于双侧肺部41例,肺叶下部43例,肺部外周46例;CT检查组在磨玻璃影、空洞、晕征、空气支气管征、肿大淋巴结、分叶及合并网格影等征象的检出率方面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组在结节/肿块型、实变型、肺炎样浸润型、空洞型、混合型等方面的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培养阳性率高,可以作为新型隐球菌肺炎的一种诊断方法;CT检查在新型隐球菌肺炎中诊断价值高于胸部X线检查,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确诊有赖于纤维支气管镜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9.
隐球菌病是一种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可侵犯皮肤、内脏、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等,致残和致死率高,且早期不易诊断。我们收集了北京市儿童医院感染科现在住院的3例及2001年9月~2004年10月住院的11例,共14例隐球菌病患者。发现他们早期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嗜酸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治愈58例,好转18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2例。结论加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