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大面积烧伤患者,特别是头颈部烧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以及气管切开指征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头颈部大面积烧伤患者,根据患者气管切开情况分为预防性和紧急性气管切开。对比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指征。结果:预防性气管切开有57例,紧急气管切开有46例。其中预防性气管切开中度和重度吸入性损伤有41例,占71.93%;紧急气管切开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有24例,占52.17%。预防性气管切开的手术时间是(5.51±1.28) h,紧急气管切开手术时间是(24.80±4.67) h。结论:中重度头颈部大面积烧伤患者要尽早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没有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的患者发生气道损伤后24 h是气道梗阻的高发时间,应该要密切患者是否出现如呼吸道有大量粘稠分泌物,口鼻内有大量血清样渗出以及吸氧治疗,PaO2升高不明显,“鱼嘴状”口唇以及颈部焦痂形成等应该考虑为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巨大甲状腺肿切除术并发症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本院收治的30例巨大甲状腺肿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病人术前X线气管撮片及颈部CT检查均见气管明显受压和移位。术前常规服用碘剂,手术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留置气管插管48-72小时,拔管后无出现气管塌陷及其它严重并发症者,临床效果良好.结论巨大甲状腺肿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可有效预防术后气管塌陷、神经血管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深入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和单纯气管内全麻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B组采用单纯气管内全麻,常规麻醉诱导插管,麻醉维持A组用瑞芬太尼0.05—0.15μg/(kg·min).B组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两组均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记录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和气管拔管时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术后睁眼和气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是否需要镇痛。结果A组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时浅麻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术后需要镇痛的人数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明显优于单纯气管内全麻.并可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
对27例气道异物,采用气管切开途径取出异物后不插气管导管即缝合气管的气道异物取出术,与采用常规经气管切开径路取气道异物手术方法对照比较,该术式具有①减轻术后繁多护理;②减少并发症发生率;③缩短住院时间;④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气管切开加喉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血胸1例,并探讨其病因。方法:喉癌术后复发1例经局麻下气管切开加全麻下喉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血胸,经胸腔闭式引流、扩容、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并密切观察。结果:胸腔引流量逐步减少,引流后6天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未见进行性血胸。结论:气管切开术及喉部手术直接导致单纯血胸缺乏解剖学基础,术后并发血胸考虑为手术中或术后刺激间接所致,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1961年Woods首次报道了体外循环下气管隆突部手术成功。其后在全麻下进行各种气管、支气管重建术获得成功。由于气管内肿瘤生长位置的特殊,并且术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道阻塞,对于麻醉医生来说气管切除与重建术的困难,在于如何选择气管导管、如何插气管导管。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保证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强型气管导管用于颈椎骨折手术患者气管插管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择期行颈椎前路或后路减压手术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加强型气管导管,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导管,采用管芯法气管插管。比较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术后6 h内咽喉痛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95%,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70%;术后6 h内咽喉痛的发生率观察组为10%,对照组为30%。结论加强型气管导管用于颈椎骨折手术患者气管插管一次插管成功率高,术后咽喉痛发生率低,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用胸大肌作气管移植新材料获成功1996年11月27日,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为1患者成功地实施了胸大肌皮瓣重建胸段气管手术。据介绍,该手术在国内尚属首例。目前,患者状况良好。这位51岁的患者因肿瘤扩散,在其它医院先后做了两次手术,切除了喉和颈部气管...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分为顺行性(由胆囊管开始)切除和逆行性(由胆囊底部开始)切除两种。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针对性差、创伤大、伤口愈合慢、易出现并发症,导致患者痛苦大、术后恢复不良的问题。自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发展以来,此术式迅速为外科医师及病患所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常规选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气管内插管全麻的优点是患者术中无疼痛及不适,但存在苏醒延迟,因而不能确保术毕即拔出气管内导管,增加了麻醉管理时间,也存在着各种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还存在麻醉费用高的问题。硬膜外麻醉的优点为操作简单,手术结束时麻醉亦结束,但手术开始后气腹反应强烈,而且有引起胆心反射的可能,二者均可导致患者心跳减慢,甚至心跳骤停,增加了手术、麻醉的风险;但费用低。现将近年来,我院开展的70例硬膜外阻滞复合咪达唑仑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损伤中气管、支气管损伤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3例气管支气管损伤的临床特点、损伤部位、及时诊断和治疗的方法。结果4例叶支气管断裂行肺叶切除术,1例左主支气管完全断裂行切除左全肺,另1例左主支气管完全断裂行左全肺切除。剩余17例,3例气管膜部裂伤经保守治疗痊愈,14例气管支气管损伤者手术治疗修补断裂的气管支气管,术后复查胸片肺膨胀均良好。全组23例无死亡,术后无支气管胸膜瘘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严重胸部创伤的患者通常伴有气管或支气管损伤。如不能及时明确诊断,极易导致管腔狭窄或闭锁,影响患者肺功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尽早明确气管支气管损伤诊断和损伤部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严重气管狭窄需要紧急处理,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麻醉技术无法胜任,如果试图从上方插入气管插管,可能导致气道完全阻塞。另一方面,气管切开的位置如果不能超越狭窄部分,同样无法使用机械通气。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血气交换,在最短时间内使患者在稳定的生命征状态下实施麻醉,让手术得以完成,是处理的关键环节。本文就2例利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辅助麻醉,急诊行气管狭窄成形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浅谈气管切开术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管切开术是外科常见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通过从事临床工作,结合文献复习,现将气管切开术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喉全切除术后失声病人重新恢复喉功能的手术法。方法 对36例病人行喉二期发音功能重建术。喉全切除术后时间为2-43个月,平均15个月,采用颈部肌皮瓣连结咽和气管,同时用皮瓣制做会厌,达到能发音,呼吸,吞咽保护功能的目的。结果 全部患者能发,用于指堵管可以口头交谈,1例已拔除气管套管,3例可完全堵管,并发症为误吸较重3例,其中1例并发严重肺内感染后死亡,2例再次封闭喉口失音。术后气管造口复发癌2例。结论 喉全切除术后二期发音重建术能恢复喉发音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2012年2月行甲状腺切除术的1lOO例患者中2l例术后并发呼吸道梗阻的临床资料。21例中,18例行气管插管并气管切开术,3例拆除缝线行探查手术。结果21例甲状腺手术后呼吸梗阻中因切口出血9例,气管塌陷6例,气管痉挛3例,喉头水肿2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均发现及时,经及时救治,患者呼吸道梗阻解除,生命体征稳定,手术切口均愈合。结论甲状腺手术后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是切口出血、气管软化和喉头水肿,一旦发生,应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气管和支气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昌爱武 《医学信息》2006,19(1):119-120
目的探讨螺旋CT气管、支气管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组病人40例,全部应用进行胸部螺旋CT扫描与图象重建,分析重建的影像图像,观察病变部位,形态、密度、病灶累及范围、管腔形态,并与临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后处理技术的图像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结论该技术对气管、支气管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微创胸腔镜术中不同双腔气管插管方法观察手术野肺萎陷和肺通气的效果。方法以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不同将120例肺大泡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单左管组60例和左右管组60例,采用不同的气管插管方法,术中观察手术侧肺萎陷程度,术后计算手术时间、出血量、胸腔引流量、肺漏气时间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左右管组麻醉中肺的萎陷度达到50%者占48%,肺萎陷度达70%者占32%,而单左管组肺萎陷度达50%和70%者分别占5.00%和93%(P0.01),差异有统计学著意义;单左管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反应指标均比左右管组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著意义。结论左侧双腔气管插管在术中控制肺膨胀和维持肺通气方面比右侧气管插管有明显的优势,建议无论左胸或右胸施行胸腔镜手术尽量选择左侧双腔气管插管麻醉。  相似文献   

17.
长期气管插管的患者常发生气管狭窄 ,而需要手术摘除狭窄的气道部分。对 2 0名经手术烧灼狭窄部分气道的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气管节段的形态并与临床数据和疾病预后比较。发现气管狭窄通常是由与慢性炎症相关的粘膜纤维化范围增厚引起。在手术摘除的狭窄部分气管中见以浆细胞为主导的白细胞炎症浸润。在大多数气管狭窄样本中上皮表面完整且存在纤毛 ;而当气管腔完全闭塞时纤毛消失。在气管狭窄样本中黏液细胞和腺体完整。需要手术摘除的气管狭窄节段常与先前的气管手术相关 ,与气管腔关闭和软骨环骨化亦相关。结论 :( 1 )慢性炎症和纤维化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逆行牵拉技术在大鼠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只SD大鼠,24号留置针穿刺气管环状软骨缝隙,金属丝通过留置针经气管逆行至口腔,引导气管插管进入气管。结果一次性穿刺气管成功75只大鼠,3只大鼠导丝逆行时有阻力,后证实进入鼻腔或上颚孔,退出一段后调整导丝角度后成功进入口腔后插管成功。2只大鼠插管时有阻力,牵拉鼠舌及左颊部暴露口腔后插管成功;该操作只需时间(1±0.5)min,一人操作即可完成。无1例失败,成功率为100%。结论此种大鼠气管插管术无需特殊辅助设备,是一简单、快速、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的大鼠气管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13例患儿施行咽后组织瓣移植手术小结,探讨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13例均经口气管插管全麻下施行手术,在咽后壁切取蒂位于上方的组织辫与软腭连接缝合完成手术。结果 所有病人随访一年以上,9例语言完全恢复正常,4例语言大部分纠正,个别词语欠清晰,鼻呼吸正常 结论 咽后组织瓣移植是治疗腭咽闭合不全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术后大出血是该手术的重要恶性并发症,目前尚无相关治疗指南及诊治流程,本文对近期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从发病原因、早期诊断、治疗方法上进行综述,特别对于治疗方法,收集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期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