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接受逆行胃电刺激后肥胖患者胃容受性、胃排空和胃肠激素变化。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肥胖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逆行胃电刺激和假胃电刺激,分析不同刺激下胃容受性、胃排空和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采用逆行胃电刺激后患者饱感时的进餐量和最大耐受程度进餐量均显著低于采用假胃电刺激后(P<0.01)。采用逆行胃电刺激后和假胃电刺激后患者胃半排空时间、1h固体餐存留率、2 h固体餐存留率以及瘦素、生长激素释放肽、抵抗素、肽YY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激素释放的变化与胃半排空时间变化呈正相关(r=0.577,P<0.05)。结论急性逆行胃电刺激能够减少肥胖患者对液体的进餐量,但是对相关激素的释放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天坛药讯》2005,17(3):45-46
1.就餐姿势须正确:进餐时要端正坐姿,做到不压胃,使食物由食道较快进入胃内。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一种终身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约50%糖尿病患者中会出现自主神经病变,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累及消化道,导致胃排空延迟被称为糖尿病胃轻瘫。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体质量减轻等症状,通常出现在进餐时或进餐后,少数情况出现在空腹时。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饮酒引起消化不良的机理 ,本文应用低顺应性毛细管水灌注消化道腔内测压系统记录清醒犬胃和十二指肠收缩活动并在犬消化间期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不同时相抽取静脉血 ,观察胃内灌流乙醇对MMC和餐后胃肠运动的作用及血浆胃动素浓度变化 .结果表明 :①在MMCⅡ相后期从胃管内灌流 15 %乙醇延长了MMC周期时间 ,灌流乙醇后出现的MMCⅢ相收缩时间 ,振幅和动力指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灌流 30 %乙醇则抑制了MMCⅢ相出现 .②血浆胃动素随MMC不同时相呈周期性波动 ,血浆胃动素浓度在MMCⅢ相时最高 ,MMCⅠ相时最低 .在灌流 15 %乙醇后出现MMCⅢ相时 ,血浆胃动素高峰浓度降低 .灌流 30 %乙醇则抑制了消化间期血浆胃动素浓度高峰出现 .③在犬进餐后灌流 30 %乙醇明显抑制了餐后胃和十二指肠的收缩活动 .因此 ,胃内灌流乙醇减弱了犬消化间期和餐后胃和十二指肠的收缩 ,血浆胃动素释放减少可能部分介导了乙醇的胃肠抑制作用 .结果提示这可能是饮酒引起临床消化不良的原因 .  相似文献   

5.
曹崇玉 《安徽医药》2004,8(1):37-37
患者,男,65岁,因上腹部反复发作性疼痛半年余来我院就诊.疼痛饥饿时加剧,进餐后缓解.胃、十二指肠钡餐X线摄片提示:十二指肠溃疡.立即给予口服甲氰咪胍每次0.2 g,每天3次,晚上1次剂量加倍.服药3 d后症状明显缓解,服药7 d出现头晕,乏力,两手抖动,第9天起两下肢起步困难,行走时发抖,并出现不自主摇头.既往无类似发作史,无心脑血管、高血压病史,无外伤史,近期无服药史.  相似文献   

6.
《药品评价》2009,6(3):115-115
TANTALUS系统是一套可植入的微创胃电刺激装置,进餐时系统通过向胃窦发出胃收缩调节(GCM)信号来诱发早期饱胀感。既往研究的回顾性分析显示,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佳(7.5%~9.5%)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胃电刺激治疗的潜在受益人群。目前一项有关欧洲人的开放性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锻炼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中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药物治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药物治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早期康复锻练.对2组患者的进餐及行走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行走能力和进餐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锻炼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是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为了有计划,有目的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促进疾病好转,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化性溃疡病人4例(均为十二指肠溃疡),男3例,女1例。年龄23~48岁。患者均有上腹疼痛,进餐后2~3小时疼痛,食  相似文献   

9.
某食堂由于意外事故引起一次乌头硷污染食物的食物中毒爆发。进餐人数616人,发病44人,其中住院18人,有2例出现心跳停搏多次,经抢救全部治愈出院。由于当时发病原因不明,我们及时进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一、调查方法及病例诊断标准病例诊断标准:凡共同进餐,突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与神经系统改变如感觉异常、意识障碍等表现者。调查方法:根据Bryan F.L.设计的调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内24hpH动态监测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方法,同时还有助于了解反流与体位、进餐、疼痛等的关系,并可观察药物的疗效。我科自2003年8月至2008年5月共对487例患者实施24hpH动态监测,对插管过程实施热情体贴、细致全面的护理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蒲元和胃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9月8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口服多潘立酮,3餐饭前30min服用10mg;试验组加服蒲元和胃胶囊,进餐后30min服用4粒。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试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元和胃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有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促动力药多潘立酮。  相似文献   

12.
正平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一旦吃饭吃得快了,很快就会饿了。这是因为大脑摄食中枢感知饱的信息需要时间,口腔和胃里消化出来的少量小分子,对于食欲的控制至关重要。而且,过快进餐的数量是不由大脑控制的,只能由胃的机械感受器来感知。胖子普遍食欲好,进食速度快,大多数情况下,食物没有得到充分的咀嚼,没有形成足够的食糜贴附于胃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晚期胃癌患者行旷置胃空肠吻合术,与常规Braun法胃空肠吻合术比较,观察旷置胃空肠吻合术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56例晚期胃癌患者,半随机分成行旷置胃空肠吻合术的28例与行Braun法胃空肠吻合术的28例,利用Spitzer生存质量总体评分量表与Chew-wunWu的特殊症状量表。评价实施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术后生命质量改善的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后spitzer评分比较,活动、日常生活、健康、支持、精神各组自身前后对照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个月旷置组与Braun组比较除支持无差异外,其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Chew-wunWu特殊症状评分结果显示,各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自身比较,旷置组除失眠没有差异外,其他食欲、食物性状、进餐量、每日进餐次数、食物摄入时间、餐后饱胀感、反流及烧心感、腹泻、便秘、体重、吞咽困难、恶心、晕眩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而Braun组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个月比较,除食物摄入时间、失眠、体重没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在适应证的范围内,采用肿瘤旷置的胃空肠吻合术有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排空试验对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的诊断意义。方法:观察80例糖尿病住院病人的胃排空试验,患者空腹12h后进餐,并摄入含10条硫酸钡条胶囊,透视前加服少量稀钡增加显示,分别于 0、2.4、6 h透视记录胃内钡条数并摄卧位腹部平片;又作糖尿病胃轻瘫相关因素分析,包括年龄、病程,有无消化道症状、神经损害,餐后2h血浆胃动素测定。结论:胃排出全部钡条时间,41例在餐后≤4 h、7例在餐后 6 h、32例在餐后 6 h以上。结论:表明糖尿病胃轻瘫发病率与年龄大、病程长、胃肠道症状呈正相关,与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几年9例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例经手术后治愈.结论: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的机制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诊断并不困难,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注重心理治疗的作用.对顽固性的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柴雪梅 《首都医药》2007,(22):50-50
雷尼替丁(ranitidine,zantac)为H2受体拮抗剂,能抑制正常人、溃疡病人的基础和夜间胃酸分泌,以及抑制五肽胃泌素、组胺和进餐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临床用于治疗良性胃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道炎,急性胃黏膜出血,胃泌素瘤,应急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近年来临床应用范围拓宽。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扶正和胃合剂治疗大肠癌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扶正和胃合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方法:扶正和胃组单用扶正和胃合剂治疗,扶正和胃合剂联合化疗组,中成药对照组用鸦胆子乳注射液治疗,观察Karnofsky评分、中位生存时间、生存率.结果:扶正和胃合剂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结论:扶正和胃合剂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晚期大肠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苏静  张军霞  匙淑萍 《河北医药》2012,34(8):1185-1186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过量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BRG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胃部疾病,约占胃炎的24.2%[1].由于自主神经系统的损害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肠激素分泌异常,从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幽门关闭失衡,表现为胃窦蠕动降低或节律紊乱、胃排空延迟、幽门括约肌压力下降、开放时间延长、十二指肠异常收缩、逆蠕动以及胃、幽门十二指肠运动不协调等[2].本研究旨在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餐前后自主神经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代食管在食管癌根治消化道重建中的作用.方法:12例均采用经左胸后外侧切口切除食管癌,将残胃或连同脾脏、胰尾移于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术.主动脉弓上吻合8例,弓下吻合4例;手工吻合2例,器械吻合10例.结果:全组无吻合口瘘和手术早期死亡.结论:采用将残胃或连同脾脏和胰尾移入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可增加残胃上移高度,保证食管残胃的无张力吻合.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根治消化道重建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廖琨  刘智平 《中国药房》2011,(48):4537-4538
目的:指导糖尿病患者定时进餐,提高胰岛素的注射效率。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后,采取个别示范、小讲座、公休会等形式对患者进行指导,以提高胰岛素注射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患者对定时进餐的重视程度由指导前的25%提高到86.7%;最佳进餐时间得到了93.3%以上患者的认可;95%的患者在等待不超过5min的时间内,均能接受胰岛素的注射;患者对胰岛素注射工作的满意度由26.7%提高到93.3%。结论: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定时进餐重要性的指导,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及胰岛素的注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