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1996年-2000年NGU发病趋势与流行特点,为控制疾病制定对策提供参考。方法:将1996年-2000年间监测到的1541例资料归纳、对比、分析。结果:NGU年发病率从1996年的0.0916/10万到1998年的6.6894/10万,1999年高达9.5330/10万,2000年又回落到6.1335/10万。结论:NGU发病的上升应引起重视,以后应加强 性病疫情防治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5-2010年性病监测点4种性传播感染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STIs)实验检测结果和趋势资料,探讨以性病门诊为依托的综合干预模式在我市STI防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分析广州市15个性病监测点2005-2010年6年间每年上报的HIV、梅毒螺旋体(TP)、奈瑟氏淋病双球菌(GC)、沙眼衣原体(Ct)4种STIs的实验室检测数据;同时,收集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疫情报告网上广州市2005-2010年历年报告的梅毒、淋病、Ct感染及AIDS病例,分析疫情趋势。结果:15个性病检测点连续6年的STIs实验室检测表明:HIV监测阳性率趋势平稳,TP、GC、Ct的监测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TP阳性率由4.06%下降至2.83%;GC阳性率由5.16%下降至1.66%;Ct阳性率由9.42%下降至3.38%。疫情报告网资料显示广州市2005-2010年艾滋病发病趋势平稳,淋病、Ⅰ期、Ⅱ期梅毒继续下降,潜伏梅毒和ct感染则呈上升趋势。结论:以性病门诊为依托的综合干预模式对控制广州市性病流行有重要作用,淋病、Ⅰ期、Ⅱ期梅毒呈连续下降趋势,Ct感染及潜伏梅毒呈现上升趋势,提示性病的防治工作需要更加重视Ct感染和潜伏梅毒研究。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1996—2000年性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6年以来 ,我省加大了性病疫情监测的力度 ,疫情报告病例数逐年递增 ,现将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源于全省各性病监测点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确诊后登记上报的性病疫情 ,范围为卫生部规定上报的八种性病。2 结果与分析2 1 流行情况 见表Ⅰ、Ⅱ、Ⅲ、Ⅳ。2 2 流行特点2 2 1 STD发病人数逐年递增 近五年来 ,除 1997年因疫情收集不力 ,报病渠道不畅 ,疫情略有下降外 ,每年均以较大幅度上升 ,1998年 (5 197)比 1997年 (2 85 8)上升了84 6 6 % ,1999年 (76 31)比 1998年上升了 46 83 % ,2 0 0 0年…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 (AIDS)是由艾滋病毒 (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是 2 0世纪世界上最难控制、最耗资源的传染病 ,自 1978年在扎伊尔发现本病以来 ,艾滋病已在全球广泛流行 ,至 1998年底HIV感染人数已有 334 0万人 ,其中 2 0 0万人已发展为艾滋病人 ,目前全球每天有 16 0 0 0人感染HIV。我国于 1985年 6月发现首例艾滋病人 ,至 1998年 12月31日 ,全国共报告HIV感染者 12 6 39人 ,其中 417人发展成艾滋病人 ,这是我国各地上报的数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1998年公布我国HIV感染者估计人数为 40万例。专家预测 ,我国的HIV感染…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50年麻风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肃省50年麻风流行基本指标变化,综合评价防治效果及流行趋势.方法对甘肃省50年麻风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省至1998年底累计发现麻风患者4773 例,77.76%的患者在陇南、甘南、临夏三个地区的24个县.历年多菌型比均>60%.累计治愈3507例,其余为未愈死亡、失访等减少.自60年代加大普查和防治力度后,患病率及发现率稳定下降,流行范围逐年缩小;平均发病年龄升高,0~14岁少年儿童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减少. 流行县(市)从1986年84.88%下降到1998年的24.14%.1998年底有现症患者42例,患病率为0 .0017‰.结论半个世纪的麻风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嘉峪关市近来年梅毒流行特征及流行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辖区内梅毒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各医疗机构报送的嘉峪关市辖区的梅毒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嘉峪关市梅毒的报告数从2005年12例增加到2010年的108例,增加了9倍;报告年发病率从2005年的6.25/10万上升到2010年的47.60/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32.03/10万。结论嘉峪关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此趋势在未来几年中仍将延续,建议根据梅毒的发病趋势制定嘉峪关市梅毒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江门市1998~2007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省江门市1998~2007年梅毒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方法:对1998~2007年江门市性病防治中心梅毒疫情年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8~2007年江门市梅毒发病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一期、二期、胎传及隐性梅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毒感染者的男女性别、年龄(20~39岁)、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职业(待业、个体、工人及农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毒患者来源(本、外地人员)、传播途径(性传播)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梅毒在江门市呈明显增长趋势。应加大对梅毒的防治知识宣传及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以控制江门市梅毒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1997年~1998年间应用特比萘芬(疗霉舒,瑞士山德士药厂生产)治愈局限性皮肤型孢子丝菌病2例。现报告如下。例1 女,15岁。因左侧面颊部起黄豆大小红色结节,破溃后形成溃疡。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3个月后局部又出现红色结节,并逐渐增大。检查见左侧面颊部有0.5cm×0.6cm大小暗红色结节,上覆有厚痂,中心部位触之稍软。取分泌物接种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25℃培养。1周后可见有菌落生长,直径约0.5cm,呈灰褐色,稍高出培养面,继续培养菌落逐渐增大,菌落边缘呈白色,中间为暗褐色,中央隆起,有皱褶。2周后菌落呈黑褐色。镜…  相似文献   

9.
笔者系统回顾了1998~2005年8年间,经治的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117例药物性皮炎(以下简称药疹)病例,颇有体会。笔者认为,准确判断、及时处置和规范治疗,是有效治疗各型药疹的关键。现将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广西1999~2005年新发现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广西麻风病基本消灭后麻风的流行特征。结果:1999—2005年广西共新发现麻风病人580例,平均年发现率0.18/10万,其中13个县发现率超出了基本消灭的指标。新发病人中,型比70.34%,单皮损率11.03%;Ⅱ级畸残率15.52%;家内新发病人占新发病人的23.97%;病人发现以门诊为主。广西麻风基本消灭后,疫情又有所回升,平均延迟期较长,家庭聚簇性较明显。应继续加强麻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1996年~ 2000年NGU发病趋势与流行特点,为控制疾病制定对策提供参考.方法将1996年~ 2000年间监测到的1 541例资料归纳、对比、分析.结果 NGU年发病率从1996年的0.0916/10万到1998年的6.6894/10万, 1999年高达9.5330/10万,2000年又回落到6.1335/10万.结论 NGU发病的上升应引起重视, 以后应加强性病疫情防治管理.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 ,1999年我县共报告性病 80 7例 ,发病率为77 6 0 /10万 ,与 1998年的 5 8 93/10万相比上升了 31 6 8% ,与全国年平均发病率 5 6 0 0 /10万高出 38 5 1% ,现将性病疫情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来源 来源于本所性病门诊及全县 34个医疗卫生保健单位所报告的疫情资料。2 流行概况2 1 病种分布 本年度共报告 6种性病 ,分别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12例 ,占 1 49% ;梅毒 119例 ,占 14 75 % ;淋病 378例 ,占 46 84% ;尖锐湿疣 182例 ,占 2 2 5 5 % ;非淋菌性尿道炎 10 0例 ,占 12 39% ;生殖器疱疹 16例 ,占1 98%。2 2 人群分布2 2 …  相似文献   

13.
2010年的地球,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以下是2010年全球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 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致使约30万人丧生。地震使基础医疗设施损毁严重,霍乱疫情四处蔓延,造成至少2193人死亡、近10万人感染。  相似文献   

14.
1998年度我市共报告性病 743例 ,年发病率为 75 78 10万 ,比 1997年 (2 5 31 10万 )上升 16 4 0 3% ,现将 1998年性病疫情及上升原因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 资料主要来源于全市各性病监测点的门诊及各乡、镇转诊病人 ,汇集性病报告卡及漏报调查工作统计所得。 (由于新地级泰州市的设立 ,部分行政区域的重新调整 ,我市今年的性病疫情统计比去年相应减少了五个行政乡镇。)2 流行状况 2 1 病种及其构成  1998年我市共报告 5种性病 ,计 734例 ,比去年增加 45 6例。病种仍以淋病为主 ,其次分别为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 (NGU)、…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 ,6 6岁 ,因“头顶部肿块 6 6年 ,反复破溃 1年”于 1998年 8月 2 2日入院。患者 6 6年前出生时即被发现头顶部有一约 1 0cm× 1 0cm淡黄色斑 ,无毛发生长 ,表面欠光滑 ,微高出皮面 ,皮损缓慢增长。青春期后 ,皮损扩大明显 ,并渐隆起。 5 0岁后皮损呈疣状增生但无不适感。 1年前皮损不慎被刺破 ,时有少量出血 ,数日后自行结痂愈合。以后皮损经常瘙痒 ,搔抓后溃破 ,有渗血、渗液 ,反复多次 ,均未治疗。近 1个月皮损痒感加剧而来我院就诊。门诊拟 :“疣状痣”收入院。入院检查 :T 37℃ ,P 76次 /分 ,R 2 0次 /分 ,BP 16 /10k…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2004~2008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对广东省2004—2008年梅毒的流行趋势进行分析。方法:利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梅毒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东省2004年梅毒的报告数从7864例增加到2008年的31598例,增加了4.02倍;报告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9.89/10万上升到2008年的33.44/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21.88/10万。其中隐性梅毒的构成比从2004的29.93%上升到2008年的60.00%;老年梅毒病例的构成比也从2004年的7.36%上升到2008年的12.30%。结论:广东省的梅毒呈持续增长的流行趋势,隐性梅毒和老年梅毒病例的构成比在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1989──1992年8638例STD情况分析夏宗立(云南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650223)我省性传播疾病(STD),自1984年发现首例病人后,每年均以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有记录的1989-1992年4年间,一共记录了8638例STD病例,现分...  相似文献   

18.
从2009年秋季到2010年春季,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5个省区市持续特大干旱,一直到5月下旬才根本缓解。5月以来我国南方历次强降雨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国胎传梅毒空间分布特征,为制定精准的梅毒母婴传播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2015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的胎传梅毒病例数据,使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10.0软件进行胎传梅毒疫情的探索性空间分析。结果2015年全国共报告7251例胎传梅毒,较2010年(12084例)下降了40.00%。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和2015年全国县区级胎传梅毒报告病例数全局MoranI指数分别为0.46和0.37,均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2015年胎传梅毒疫情的空间聚集性低于2010年。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输出我国县区级胎传梅毒疫情分布热点地图:2010年呈现3个核心区域,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分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东部和贵州北部;华东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和福建北部;华南和华中部分地区,包括广西、广东和湖南中东部,共发现207个热点县区(病例数〉12);2015年呈现5个核心区域,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的新疆西部;青海中东部;西南与华中部分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和湖南;华东部分地区,包括江苏与安徽;华南与华东部分地区,包括广东与福建,共发现72个热点县区(病例数〉12)。结论2015年浙江、上海、广东、广西、四川、重庆等地的胎传梅毒疫情热点县区数量明显少于2010年,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初见成效。现阶段我国胎传梅毒疫情热点县区主要分布于新疆西部、青海中东部、四川I、重庆、贵州等地,今后应重点加强这些地区的梅毒母婴传播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新会市1991年—2000年梅毒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91年-2000年广东省新会市梅毒发病情况经历了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和基本稳定几个阶段。为了解梅毒的流行动态,本文对近十年来新会市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1 资料来源 全部资料来源于新会市直属医疗单位和新会市管辖各镇卫生院每月上报的性病疫情月报表。所有病例诊断均按卫生部制定的《性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2 结果2.1 梅毒在性病中的构成比1991年~2000年新会市共报告性病14450例,其中梅毒334例。1991年~1995年间梅毒的构成比是0.04%(3/8237),1996年-2000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