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强制隔离戒毒所海洛因依赖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03例海洛因依赖者完成社会人口学、吸毒特征、生活事件量表和SF-36量表中文版,103例健康对照完成生活事件量表和SF-36量表中文版;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SF-36量表的生理健康总测量(PCS)和心理健康总测量(MCS)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海洛因依赖者SF-36量表的各纬度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海洛因依赖者PCS评分低与未婚、文化程度低、合并烟草使用、注射方式吸毒、吸毒年限长和负性生活事件分高有关(P≤0.033),海洛因依赖者MCS评分低与合并烟草使用、吸毒年限长和负性生活事件分高有关(P≤0.037)。结论:海洛因依赖者生存质量较差,其恶化的生存质量与某些社会人口学特征、物质使用特征变量和负性生活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性强戒人员的非理性信念、事件影响特点、渴求度水平及其关系。方法:2017年2月采用非理性信念量表、事件影响量表、渴求度量表对随机抽取的255名女性强戒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结果:女性海洛因强戒人员与新型毒品强戒者的人口学特点及滥用史均存在差异;女性强戒者的年龄、毒品滥用年限与渴求度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海洛因强戒者的渴求度得分高于新型毒品者;事件影响的回避性、警觉性均与非理性信念量表的吸毒功效、毒品依赖均存在正相关;以渴求度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个体吸食毒品的类型、毒品使用年限,非理性信念的吸毒功效、毒品依赖共解释渴求度45.1%的变异。结论:女性海洛因强戒人员与新型毒品者存在人口学特点及滥用史的差异,事件影响与吸毒者的非理性信念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女性强戒人员对毒品的渴求度受其吸食毒品的类型、毒品滥用年限及其非理性信念的影响,可从女性强戒人员的非理性信念特点出发进行分类戒治以降低其毒品渴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近年来,在传统的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得到一定程度遏制背景下,以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代表的合成毒品滥用急剧增加。目前缺乏合成毒品滥用者中同时合并海洛因滥用的数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3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对来自于北京、上海、广东、云南和湖南等五地区的强制隔离机构新入所的主要滥用毒品为合成毒品滥用者共计2773例进行调查。分析是否有海洛因滥用两组的特征及导致的后果差异。结果:在2773例调查对象中,主要使用毒品依次为:冰毒(65.24%)、麻黄素(27.41%)、麻古(3.82%)、K粉(2.49%)、摇头丸(0.61%)等,近一半(48.78%)的调查对象滥用过2种以上违禁毒品或成瘾性药物,937例(33.79%)曾经滥用过海洛因。不同地区的合成毒品滥用者中具有海洛因滥用史者所占比例不同,最高者为云南省(44.58%),随之依次为湖南省(36.55%)、上海市(35.14%)、广东省(24.67%)和北京市(8.93%)。随着年龄的增加,海洛因滥用的比例逐渐增高,≤25岁组为19.82%,26-40岁组为33.67%,≥40岁组为50%,有海洛因滥用史的平均年龄(35.84 a±9.02 a)高于单独合成毒品滥用者(31.35 a±8.59 a),汉族、无业及离婚等合成毒品滥用者滥用海洛因的比例分别高于少数民族、有工作及未婚和已婚者。在有海洛因滥用的调查对象中,60.11%为使用海洛因之后才开始使用冰毒等合成毒品,21.39%为几乎同时开始使用海洛因及合成毒品,18.50%滥用者为先使用合成毒品后再开始使用海洛因。使用毒品原因方面,具有海洛因滥用者因为"心瘾、代替其他毒品、增加毒品功效"等原因而滥用合成毒品的比例高于单纯的合成毒品使用者,而前者为"试图减肥"而吸毒的比例低于后者。与没有海洛因滥用史的调查对象比较,有海洛因滥用史组有较高的合成毒品使用剂量、滥用频率、注射吸毒的比例、同时使用其他毒品的比例、合成毒品成瘾的比例和具有更高的渴求VAS评分,且有海洛因滥用者从不使用安全套、商业性性行为和性伴吸毒等不安全性行为的比例也较高,HIV和HCV感染率也较高,且有更高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比例。结论:合成毒品滥用者中多药滥用现象普遍,近1/3的合成毒品滥用者有海洛因滥用史,随着年龄的增加,海洛因滥用的比例也增加。有一部分海洛因滥用者为了"代替其他毒品、增加毒品功效"而开始使用合成毒品,且具有海洛因滥用史者合成毒品滥用频率和程度增加、成瘾比例及渴求程度较高,性传播疾病及精神障碍等疾病风险也增加。研究提示要加强和尽早进行毒品滥用的干预和治疗,减少毒品滥用者中多药滥用现象的发生。该研究为我国制定禁毒政策和药物滥用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科学、实用的快速评估吸毒(海洛因和新型毒品)人群基数的方法。方法:采用多轮快速估计方法,在125名北京市劳教戒毒机构戒毒人员中进行北京市滥用海洛因和新型毒品(冰毒、摇头丸、氯胺酮)人数的评估。结果:估计北京市滥用海洛因人数的平均值是40000,下限是30000,上限是60000,分别是2005年底登记在册人数的2.14、1.60和3.21倍;估计北京市滥用新型毒品人数的平均值是30000,下限是25000,上限是50000。结论:应用快速评估方法在戒毒人群中进行毒品滥用情况估计,方法比较科学、易行;虽然影响估计结果的因素较多,但随着研究设计和现场实施技术的不断完善,此类快速调查评估可应用于药物滥用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科学、可行的评估吸毒人群规模的方法。方法:应用改进的Delphi法,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3月期间,请北京市禁吸戒毒领域的专业人员对本市滥用海洛因和新型毒品(冰毒、摇头丸、"K"粉)的人群规模分别做出估计。结果:估计2005年12月北京市滥用海洛因人数的中位数是50000(40000-60000),是同期登记在册人数的2.67(2.14-3.21)倍;估计滥用"新型毒品"人数的中位数是50000(30000-95000)。结论:应用改进的Delphi方法在禁吸戒毒领域专业人员中进行毒品滥用情况调查,方法比较科学、易行;虽然存在一些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但随着研究设计的完善,该方法可应用于毒品滥用流行程度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毒品滥用呈现出传统毒品(以海洛因为代表)滥用问题尚未解决、新型毒品(以苯丙胺类物质为代表)滥用问题又来势迅猛的严峻现实[1]。截至2009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133.5万,其中海洛因滥用97.8万人,新型毒品滥用36万人[1]。新型毒品的吸食人群正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海洛因依赖者(吸毒者)滥用毒品方式的变化情况及注射滥用的原因。方法:对2003年和2004年西安市安康医院戒毒科收治的415例海洛因滥用者的滥用方式进行调查;并自拟问卷调查采用注射方式滥用毒品的原因。结果:共调查415例,其中2003年180例,2004年235例。被调查者中注射毒品者2003年60例,占33.3%;2004年175例,占74.5%,两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2004年采用注射方式滥用毒品的原因调查显示:欣快感强烈(上头快)(99.2%)、注射器容易得到(91.5%)、节省吸毒费用(80.8%)和省时、省力(79.6%)是采用注射方式滥用毒品的主要原因。结论:西安地区海洛因依赖者滥用海洛因的方式已从非注射方式向注射方式转换;注射毒品已成为该地区海洛因依赖者采用的最主要的滥用毒品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教育对海洛因滥用者吸毒行为以及对艾滋病认知的干预作用,探索减少海洛因滥用者中艾滋病传播的途径。方法:采取宣传教育的方式,对试验组进行毒品、艾滋病及安全套使用等相关知识教育,以达到预防性病、艾滋病流行的目的。并使用毒品知识及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情况调查问卷,对海洛因滥用者教育干预前后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在教育干预前后对毒品及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教育可以提高海洛因滥用人群对毒品知识及预防艾滋病措施。有利于遏制HIV/AIDS在海洛因滥用人群中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疆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新型毒品滥用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美沙酮维持门诊治疗患者739名,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采用五合一尿检试剂板检测尿样,并依托维持治疗管理系统获取患者的艾滋病、丙肝和梅毒检测结果。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同居方式、新型毒品知晓情况、共用针具吸食海洛因、尿检吗啡阳性、尿检大麻阳性和HCV检测阳性与新型毒品滥用有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居住方式(OR=2.9)、共用针具吸食海洛因(OR=2.1)及尿检大麻阳性(OR=1.8)均会增加新型毒品滥用的概率。结论:居住方式、共用针具吸食海洛因及吸食大麻会增加新型毒品滥用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海洛因依赖者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武汉市海洛因依赖者的流行病学变化。方法:回顾性调查研究2002年-2004年3a在湖北省各戒毒所收治的武汉市户籍海洛因依赖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滥用情况。结果:(1)人口学特征比较:3a来女性吸毒人口所占比例明显上升(P<0.01),无业人员所占比例逐年加大(P<0.01);(2)毒品滥用情况比较:3a来吸毒年限、戒毒次数和静脉注射滥用方式比例逐年增加(P均<0.01)。结论:武汉市常住居民中海洛因滥用形势仍相当严峻,禁毒工作仍需加强。且应加强在吸毒群体中的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教育干预措施对静脉注射海洛因滥用者艾滋病和毒品相关知识与行为的干预作用,探索降低艾滋病病毒在该人群中传播的途径。方法:采用直接培训、自我教育及同伴教育方法对静脉注射海洛因滥用人群进行教育干预6个月;使用毒品知识调查问卷及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情况调查问卷对教育干预前后情况进行评估。结果:静脉注射海洛因滥用者主要以21-30 a年龄段、男性、初中文化程度、无业和未婚者居多,该群体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主要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占80.3%)。教育干预前后该群体对毒品知识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静脉注射海洛因滥用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高危人群,静脉注射毒品是感染H IV的主要途径,教育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该人群对毒品知识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程度,从而有利于遏制H IV/AIDS在该群体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海洛因依赖患者的生命质量(QOL)及其影响因素。方法:603例MMT门诊海洛因依赖患者完成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63例健康对照完成WHOQOL—BREF;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海洛因依赖患者WHOQOL—BREF四领域QOL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海洛因依赖患者WHOQOL—BREF各领域的QOL评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WHOQOL—BREF1个或多个领域的QOL评分偏低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大、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非在婚、目前无工作、静脉注射吸毒、抑郁、焦虑和低睡眠质量(P≤0.05)。结论:MMT门诊海洛因依赖患者生命质量较差,其生命质量恶化与多种临床、社会和心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后海洛因依赖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以及影响其改善的因素。方法:采用《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分别在患者入组治疗时、治疗后6个月随访调查,分析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后以及不同特征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150名海洛因依赖者在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6个月以后"生理领域"、"生存质量总分"、"总的生存质量"和"总的健康状况"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生存质量得以改善率为58.0%。结论: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能够提高和改善海洛因依赖者的生存质量。有、无工作,吸毒年限和婚姻状况是影响生存质量改善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1000例海洛因依赖者中HCV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海洛因依赖者HCV流行情况及感染因素,为防止海洛因依赖人群中HCV感染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途径。方法:对2000年1-12月收入院的1000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抗-HCV实验室检测,对抗-HCV阳性的逐一登记,按吸毒方式分为烫吸组和静脉注射组,对两组HCVAb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静脉注射组HCVAb阳性率明显高于烫吸组(P<0.01),女性吸毒人员HCVAb阳性率高于男性(P<0.01),吸毒时间在1a(含1a)以上HCVAb阳性率明显高于1a以下者。结论:静脉注射毒品是HCV感染的重要因素。对吸毒者进行HCV感染的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危险行为的干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獉獉:本研究调查了138名甲基苯丙胺滥用者,旨在了解他们对新型毒品的认知、态度、滥用倾向以及对未来的看法。方法獉獉:采用结合文献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对新型毒品的认知、对待新型毒品的态度、滥用新型毒品的倾向以及对未来的看法。结果獉獉:研究结果显示42.8%的甲基苯丙胺滥用者认为吸食新型毒品不会成瘾,认为吸食新型毒品是可以自己控制的高达80.4%,认为新型毒品对身体的危害远远小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占68.1%。在对待新型毒品的态度方面,47.1%的认为吸食新型毒品可以消除烦恼,42.8%的认为吸食新型毒品显得有个性、与众不同,42.0%的认为吸食新型毒品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32.6%的认为吸食新型毒品很新潮、时尚。研究显示有超过一半的研究对象在假定的情景下选择有可能会吸食新型毒品。另外超过1/3的滥用者认为未来毫无希望或对未来不确定。结论獉獉:本研究提示应探寻有效的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用来纠正甲基苯丙胺滥用者错误的认识,改变他们对待新型毒品以及治疗的态度,帮助他们树立对未来积极的看法以及信心从而帮助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彻底摆脱毒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1030例药物滥用者的人口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调查广西若干戒毒劳教所1030例药物滥用者人口学和滥用情况。结果:药物滥用者以男性,青年,文化程度低,无稳定职业和未婚者居多,初吸年龄集中在17-22a。药物滥用者滥用的主要药物为海洛因,主要滥用方式为静脉注射,其中61·70%的人与他人共用注射器。50·10%的人主要滥用场所为居家住所。每日滥用药量为0·498g±s0·44g,滥用花费161·91±s253·73元,滥用资费来源主要为个人收入,也有相当比例的人采用非法手段。复吸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的影响。结论:针对药物滥用者的人口及流行病学特征,应采取相应预防和干预措施,同时加强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17.
海洛因依赖者多药滥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人群多药滥用及参与吸食新型毒品的状况,关注毒品结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设计的《药物滥用监测表》对广东省惠州地区2005年6-9月新收容的戒毒劳教人员的一般情况和药物滥用情况进行调查,其数据作计数统计分析。结果:286例海洛因依赖者中有215例同时滥用其他药物,占本组总人数的75·17%。涉及被滥用的药物有17种。被滥用较多的药物品种是三唑仑、地西泮(安定)和曲马朵。被滥用较多的新型毒品是摇头丸。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同时滥用其他药物的情况比较普遍,部分个体滥用程度非常严重。滥用海洛因与滥用其他药物在原因上具有相关性。毒品结构严重化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自编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辽宁省9个强制隔离戒毒所247例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和社区正常对照人群247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SCL-90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为精神质(OR=3.27,95%CI:1.32-8.10)、消极应对(OR=2.53,95%CI:1.06-6.04),及与家人关系不和(OR=3.16,95%CI:1.12-8.94),而社会支持总分高(OR=0.50,95%CI:0.30-0.84)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可能与人格因素、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因素有关,应加强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