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比较食道超声辅助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临床输血率及住院时间.方法 收集131例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75例接受室间隔缺损封堵术,56例接受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分析比较两组患儿输血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接受食道超声辅助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儿无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及主动脉瓣返流;三尖瓣返流6例,返流程度轻度以下,中量及大量心包积液各1例.接受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的患儿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残余分流3例;二尖瓣返流2例,返流程度轻度以下;三尖瓣返流6例,返流程度轻度以下;主动脉瓣返流2例,均为细束返流;大量心包积液1例.接受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的一组患儿有较高的输血率(x2 =81.83,P<0.01)及较长的住院时间(t=46.57,P<0.01).结论 接受食道超声辅助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儿较接受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的患儿有较少的输血率及较短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自本院收治的肝囊肿患者中选取48例进行本次研究,按照患者入院编号的奇偶性进行分组,其中编号为奇数的24例划入观察组,编号为偶数的24例划入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无水乙醇硬化剂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手术切除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费用与腹腔镜手术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明显更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选择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自本院收治的肝囊肿患者中选取48例进行本次研究,按照患者入院编号的奇偶性进行分组,其中编号为奇数的24例划入观察组,编号为偶数的24例划入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无水乙醇硬化剂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手术切除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费用与腹腔镜手术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明显更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选择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经导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92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导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低剂量布地奈德(BUD)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费用。 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初诊为毛细支气管炎并住院治疗的15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低剂量组(n=78)与高剂量组( n=79),分别采取雾化吸入BUD混悬液0.5 mg/次与1.0 mg/次治疗。对两组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患儿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费用进行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分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高剂量组患儿在接受BUD混悬液雾化治疗30 min与60 min时的Beck临床评分、呼吸频率均较低剂量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氧饱和度则较低剂量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采用1.0 mg/次雾化吸入BUD混悬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较采用0.5 mg/次更能显著降低患儿在吸入治疗30 min,60 min时Beck临床评分及呼吸频率,改善患儿血氧饱和度,并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雾化吸入BUD治疗对患儿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06至2019-06收治的高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例,根据患者自身意愿分组。药物治疗组(n=50)采取最佳药物治疗方案,冠脉介入治疗组(n=50)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冠脉介入治疗。分析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scale,SAQ)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hysical limitation,PL),心绞痛稳定状态(angina stability,AS),心绞痛发作情况(angina frequency,AF),治疗满意程度(treatment satisfaction,TS),疾病认知程度(disease perception,DP);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冠脉介入治疗组SAQ中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介入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介入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介入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实施冠脉介入治疗可获得较高的临床价值,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心血管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介入治疗的72例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以甲氨蝶呤肌内注射治疗的72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7天的血清PAPP-A、VEGF、INH-A、β-HCG、病灶部位血供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天及7天的血清PAPP-A、VEGF、INH-A、β-HCG、病灶部位血供相关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从多方面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80 mg,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两组均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和洛伐他汀行抗血小板聚集和调脂、稳定斑块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4 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29/33)、51.6%(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能减少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80 mg,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两组均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和洛伐他汀行抗血小板聚集和调脂、稳定斑块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4 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29/33)、51.6%(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能减少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80 mg,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两组均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和洛伐他汀行抗血小板聚集和调脂、稳定斑块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4 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29/33)、51.6%(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能减少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评价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86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及日均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t=6.1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提高护理工作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80 mg,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两组均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和洛伐他汀行抗血小板聚集和调脂、稳定斑块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4 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29/33)、51.6%(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能减少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消化内镜应用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同时还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顾晓军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324-4325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老年胆结石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老年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3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实验组53例患者在外科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物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2%,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数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老年胆结石能够取得良好地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肝脏外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2例肝脏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79例,女性43例;年龄15~62岁,平均(36.5±6.3)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外科手术,试验组采用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缩小面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愈合情况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肿面积缩小50%所需时间及血肿完全或近乎完全消失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6%)低于对照组(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肝脏外伤患者介入治疗可以更快消除血肿,愈合更快,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80 mg,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两组均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和洛伐他汀行抗血小板聚集和调脂、稳定斑块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4 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29/33)、51.6%(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能减少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80 mg,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两组均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和洛伐他汀行抗血小板聚集和调脂、稳定斑块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4 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29/33)、51.6%(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能减少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80 mg,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两组均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和洛伐他汀行抗血小板聚集和调脂、稳定斑块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4 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29/33)、51.6%(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能减少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80 mg,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两组均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和洛伐他汀行抗血小板聚集和调脂、稳定斑块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4 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29/33)、51.6%(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能减少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降低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病死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16例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失败需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修复心内畸形.结果 本组无外科手术死亡病例.ASD部位为中央型5例,下腔型7例,与术前诊断相符率41.7%(5/12),不相符率58.3%(7/12)(P>0.05).术后ASD直径平均(31.0±1.0)mm,较术前诊断的(26.0±2.3)mm增大(P<0.05).术后VSD直径平均(5.0±0.8)mm,与术前诊断的(4.0±0.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o 3例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心内畸形修复完善.结论 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