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予以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随症加减,1个月为一疗程,随诊半年。结果:总有效率为90%,无性别差异,但与病程长短及情绪稳定性有关。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诸方中应用最广泛的方剂。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行气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等症。笔者用该方辨证治疗胸痹、头痛等证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郭桃美 《新中医》1996,28(5):55-55
血府逐瘀汤新用郭桃美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王清任逐瘀类方中最常用的一个,方由当归、牛膝、红花、生地黄、桃仁、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甘草等11味药物组成。原治瘀血凝滞,经闭不行或行经腹痛,头痛,胸痹,呃逆,失眠,日哺潮热等症。笔者在临床...  相似文献   

4.
血府逐瘀汤治疗月经病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燕  姜仪辉 《四川中医》2008,26(12):96-97
血府逐瘀汤是活血化瘀之名方,作者根据女性生理特点,将其治疗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口糜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清代医家王清任所立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引起的头痛有很好效果,本刊本年第四期即有“血府逐瘀汤化裁治愈瘀血性头痛一例”的报导。个人在临床上常见到病人头疼如刺如裂,兼见胸满不寐、瞀闷急躁等症,或持续不停,或发作有时,皆十分剧烈而不易治愈。脉多弦细、  相似文献   

6.
血府逐瘀汤方出自清代医学家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一书。该方是王氏诸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症”,也用于治疗头痛、自汗、瞀闷等症。在此本文就其应用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妇科诸症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一书。全方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牛膝、甘草共11味药组成。主治胸中血瘀,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等症。笔者临床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由血瘀引起各种病症,均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方以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祛瘀生新.以四逆散疏肝解郁,使肝舒血畅,牛膝引血下行.桔梗载药上行,疏通调和气血.调理平衡阴阳,组方严谨,旨在“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王清任论该方“所治症目”中首列“头痛”,宗此用治头痛等神经系统诸症,疗效确切,推之于神志病的治疗,每每中的,  相似文献   

9.
林琳 《陕西中医》2005,26(12):1379-1379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心慌、失眠、急躁等症,方由当归、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生地、牛膝、甘草组成,现临床可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诸方中应用最广泛的方剂.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行气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等症.笔者用该方辨证治疗胸痹、头痛等证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确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两组均以10d为1疗程,服药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胡亚丽 《四川中医》2005,23(8):36-37
血府逐瘀汤功效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血瘀所致的胸痛、头痛等症,以胸痛、舌黯红、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根据其辨证要点,引伸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血府逐瘀汤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牛膝、枳壳、赤芍、桂枝、川芎、柴胡、甘草组成.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症见:头痛、胸痛、腰痛或跌打损伤,或伤及脏腑气血诸症等,均可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4.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血瘀症临床观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府逐瘀汤系清代医学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方剂,是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十一味药物组成。其功能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王氏应用此方范围甚广,凡是由气滞血瘀所致的头痛、胸痛、胸闷、腹痛、夜寐不安、急躁易怒、跌打损伤及瘀血凝滞的经闭、痛经等症,...  相似文献   

15.
严冬 《西部中医药》2008,21(2):14-15
黄连温胆汤出自《六因条辨》,原用于治疗胆失清净、痰热内扰之证或中风、癫、狂等。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临症还可应用于抑郁症、多寐、头痛、胸痹、胃脘痛等属痰热郁遏,气机紊乱,平衡失调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就诊的血管性头痛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血府逐瘀汤,对照组(30例)口服西比灵胶囊,观察2组治疗一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83.3%)明显优于对照组(66.7%),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专为胸中血瘀症而设。笔者临证运用此方,不囿于胸中血瘀症,而灵活运用于由瘀引起的各种病证,收效甚佳。兹举验案数则如下。头痛谢某,男,32岁。1991年3月12日初诊。头痛1周,经西医治疗,效不佳,故求治于中医。诊时唯见头痛、纳食少,余无明显不适。细问缘由方知患者!月前在工地上班时,不注意左侧头部被铁制脚手架碰伤,当时仅感到有些疼痛,事后亦无不适感。辨为瘀血内停,脉络不畅之头痛。法宜活血化瘀通络,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土鳖虫sg。4剂,每天1剂,水煎服。药后,头痛减轻,食纳转好。继服5…  相似文献   

18.
宋金芝 《新中医》2014,46(2):221-222
<正>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治疗血瘀证之名方,用以治疗胸中血腑血瘀之症。王氏认为属于血腑血瘀的病症有头痛、胸痛、瞀闷、急躁、夜间多梦、不眠等等,病症各异,但只要有瘀证可据,即可用本方治疗。笔者从医五十余年,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运用血府逐瘀汤随症加减治疗各种病症,收效甚佳,现举验案介绍如下。1头痛头晕王某,女,33岁,2000年2月10日初诊。病  相似文献   

19.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王清任活血化瘀方剂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原为治疗胸中瘀血内阻引起的头痛、胸痛、心慌、心热烦躁等症。该方功能为行气活血,化瘀通络,凡因气滞血瘀所致诸症均可应用。笔者用于乳腺增生病,每收到良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50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19-47岁。未婚5例,已婚45例。其中乳房纤维瘤11例,乳房中性增生病39例(包括小叶实质性增生)。双乳患者19例,单乳患者31例。病程短者3个月,长者达10年之久。均伴有乳房胀痛,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症状。2治疗方法基本方为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  相似文献   

20.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我国清代医学家王清任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所创立的名方之一。临床可以用于多种瘀血病证,适用范围涉及内科、外科、眼科、皮肤科、精神神经科、妇科等。该方具有活血化瘀而不伤血、疏肝解郁而不耗气的特点,常常加减作用于治疗心绞痛、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血管神经性头痛、风湿性心脏病,以及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精神抑郁等症,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对该方配伍特点及临床运用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