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对后纵韧带骨化(OPLL)症或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术式选择一直存在争议,近年随着手术技术、手术器械、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其入路及术式选择再次成为争论焦点。本期编辑部邀请了在该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几位专家,就前入路、后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或术式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专家们以亲身临床实践为基础,以其治疗结果为依据,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阐述了不同入路和术式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其适应证选择、禁忌证、手术风险、手术费用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估等方面做了论述,具有很高的参考性。希望各位同道阅读后,能结合自己的临床资料做出总结,或提出问题讨论,以便今后以循证医学准则做出结论,更好地推动其外科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入路选择策略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对后纵韧带骨化(OPLL)症或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术式选择一直存在争议,近年随着手术技术、手术器械、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其入路及术式选择再次成为争论焦点。本期编辑部邀请了在该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几位专家,就前入路、后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或术式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专家们以亲身临床实践为基础,以其治疗结果为依据,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阐述了不同入路和术式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其适应证选择、禁忌证、手术风险、手术费用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估等方面做了论述,具有很高的参考性。希望各位同道阅读后,能结合自己的临床资料做出总结,或提出问题讨论,以便今后以循证医学准则做出结论,更好地推动其外科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对后纵韧带骨化(OPLL)症或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术式选择一直存在争议,近年随着手术技术、手术器械、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其入路及术式选择再次成为争论焦点。本期编辑部邀请了在该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几位专家,就前入路、后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或术式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专家们以亲身临床实践为基础,以其治疗结果为依据,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阐述了不同入路和术式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其适应证选择、禁忌证、手术风险、手术费用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估等方面做了论述,具有很高的参考性。希望各位同道阅读后,能结合自己的临床资料做出总结,或提出问题讨论,以便今后以循证医学准则做出结论,更好地推动其外科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选择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来对后纵韧带骨化(OPLL)症或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术式选择一直存在争议,近年随着手术技术、手术器械、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其入路及术式选择再次成为争论焦点。本期编辑部邀请了在该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几位专家,就前入路、后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或术式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专家们以亲身临床实践为基础,以其治疗结果为依据,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阐述了不同入路和术式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其适应证选择、禁忌证、手术风险、手术费用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估等方面做了论述,具有很高的参考性。希望各位同道阅读后,能结合自己的临床资料做出总结,或提出问题讨论,以便今后以循证医学准则做出结论,更好地推动其外科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及生物力学研究的进展,对胸腰椎骨折的认识不断深入,在其治疗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理论和新技术。但仍存在较大争议,表现在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及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报告对15例复杂性膀胱阴道瘘,应用带蒂腹直肌瓣修补痿孔,以加固厚度,促进粘连及血液循环的建立。瘘孔易闭合,成功率高。并对此术的机理、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的入路及术后处理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组织异位骨化造成颈脊髓腹侧受压而引起的一系列中枢神经功能损害,其保守治疗效果有限,往往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目前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路颈椎椎板切除或椎管扩大椎板成形,以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等术式。此类患者手术治疗难度大、风险高、相关并发症也较多,一直以来都是脊柱外科关注的焦点。虽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探索,提出了诸多新的手术理念和改良术式,如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术、保留后伸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等。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新术式具有减少术中脊髓损伤风险、降低脑脊液漏或术后轴性疼痛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早期开展功能康复训练等优势。然而,任何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均需要对其适应证选择、技术难点把控、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学习周期和曲线等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讨论,以避免盲目效仿而引发新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为此,本期特邀请国内颈椎外科专家对颈椎OPLL前后路新术式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合理、正确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组织异位骨化造成颈脊髓腹侧受压而引起的一系列中枢神经功能损害,其保守治疗效果有限,往往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目前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路颈椎椎板切除或椎管扩大椎板成形,以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等术式。此类患者手术治疗难度大、风险高、相关并发症也较多,一直以来都是脊柱外科关注的焦点。虽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探索,提出了诸多新的手术理念和改良术式,如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术、保留后伸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等。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新术式具有减少术中脊髓损伤风险、降低脑脊液漏或术后轴性疼痛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早期开展功能康复训练等优势。然而,任何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均需要对其适应证选择、技术难点把控、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学习周期和曲线等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讨论,以避免盲目效仿而引发新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为此,本期特邀请国内颈椎外科专家对颈椎OPLL前后路新术式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合理、正确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颈椎动态MRI对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选择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动态MRI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及术式选择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26例在常规MRI上显示为前方1个或2个相邻节段脊髓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颈椎动态MRI检查.有15例患者在颈椎动态MRI上表现为多节段脊髓前后方受压,对此15例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进行JOA评分,计算手术改善率;观察颈椎前凸角变化.结果:15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颈椎前凸角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为优者12例,良2例,好转1例.结论:动态颈椎MRI可以更客观真实了解脊髓受压情况.帮助术者更准确地选择手术入路及术式,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19  
跟骨骨折是跗骨中最常见的骨折,约75%的跟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虽然跟骨骨折的治疗经验日益增多,但对其诊断和处理仍存在争论,包括最合适的分类方法、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治疗的指征、手术入路及术后处理等。本文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对于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疗效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椎脱位手术人路及术式的前瞻性选择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外伤性颈椎脱位采用不同的人路及术式手术复位。结果62例中54例获得随访5~24个月,术后颈椎生理曲度、脱位椎间高度、颈椎的稳定性恢复良好。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钢板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髓功能有1~2个级别的恢复。结论前一后一前联合人路手术适应证最广,对于难复性颈椎脱位的治疗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新鲜脱位可有如下选择:术前牵引复位者可选择单纯前人路:术前牵引不能复位且MRI确定无椎间盘组织突人椎管者可选择后一前人路;单纯后路固定临床应用的较少。  相似文献   

12.
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参与脊柱侧凸治疗的医生越来越多,矫形器械不断进步,矫形手段不断增多。在脊柱侧凸的诊治中,也存在一些有争议和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对胸腰段或腰段侧凸是行前路手术还是行后路手术?对先天性胸腰椎半椎体畸形如何选择手术时机、芳式和入路?怎样使脊柱侧凸微创技术健康发展?如何掌握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手术适应证?等等。为此,本刊特邀了有关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供同道们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腔镜及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不仅能治愈各类甲状腺外科疾病,还可将传统甲状腺手术切口缩小或隐藏至隐蔽部位,显著提升对外观有较高需求患者的美容效果,部分术式还具有微创效果,因此,愈来愈受到广大医患的青睐。但是,腔镜及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发展至今,其衍生的术式及入路种类繁多,不同的术式及入路具备各自的优劣势,治疗甲状腺疾病的适应证亦有区别,现对腔镜及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不同入路、方式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外科治疗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颈椎病的外科治疗是近十余年来脊柱外科发展中最快、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不可忽视的问题,颈椎病究竟什么情况适合外科治疗?怎样认识手术的时机?应该怎样选择手术的入路?减压减到什么程度为适宜?什么情况需要内固定?前、后路联合一期手术有无必要?哪些是颈椎病外科治疗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和值得思考或应注意的问题?这些将在本期《述评》和《学术讨论》栏目由专家做详细论述和进一步讨论,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华  李世荣  张绍祥  谭立文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1038-1039,i0004
目的:在3D虚拟环境中实现成人阴茎整形修复手术的模拟过程,达到术前制订定量化的手术方案,术后客观地评价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成人阴茎及毗邻结构可视化模型,将阴茎整复手术过程在计算机上实现模拟操作。结果:在3D环境中,实现成人阴茎整形修复术的仿真模拟和手术方案的制订。结论:本研究为成人阴茎整形修复定量化手术设计、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及术后疗效评价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为整形外科教学培训、多学科及远程会诊提供了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妇科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在传统开腹手术、经阴道手术及腹腔镜手术的基础上,发展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LESS)、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vNOTES),再加上机器人手术,同一病例可选择的手术入路日益增多。仅全子宫切除术可选的手术入路方式就不下十种。如此纷繁的入路方式,如何选择是医生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作者提出以术式、术者及患者为中心的决策方案,即"术式决策三角",在手术入路决策中需要综合考虑手术入路方式的优缺点,术者对术式的驾驭能力,并评估患者病情,选择适合术者和患者的手术入路。本文以单孔腹腔镜为例,探讨了"术式决策三角"在手术入路方式选择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距骨在下肢功能中的作用、解剖的复杂性以及骨折类型的易变性常使距骨新鲜骨折的治疗变得复杂,且后遗症多,预后较差.距骨骨折大多是由严重暴力造成的,最常见的原因是高处坠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距骨骨折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距骨解剖血供、临床分型、手术入路及术式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腔镜甲状腺手术发展至今已有20余年历史[1]。从技术出现到成熟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每一位腔镜甲状腺外科医生也一步步从新手变成这个领域的专家。然而,在此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惑。本文以胸前入路及经口腔入路为例,列举了腔镜甲状腺外科医生临床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1腔镜入路选择的困惑很多外科医生通过阅读文献或会议手术直播了解到腔镜甲状腺手术,然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入路方式很多,如何选择经常给初学者带来很大困惑。  相似文献   

19.
钙化型胸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疾病,早期临床表现通常为无症状或者疼痛,当保守治疗失败或出现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时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入路方式众多,包括经胸前入路、后入路、后外侧入路等,临床上微创内镜技术的应用也逐渐增加,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不同位置及大小的钙化椎间盘采取何种入路方式至关重要,术者应根据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提高手术效果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钙化型胸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入路方式进行综述,为钙化型胸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入路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脊柱前路手术入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外科的手术治疗可经不同的入路来完成 ,而对手术入路的选择常取决于脊柱外科医师的手术技能。脊柱前路手术已作为许多脊柱疾患的常规治疗方法而逐渐普及 ,本文就脊柱前路手术的入路及术中、术后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介绍。1 枕颈部 (枕骨~颈 3)1 1 经口入路沿咽后壁正中纵行切开 ,即可显露颅底至颈 3椎体 (图 1) ,必要时还可切开悬雍垂及软腭以便向上扩大显露。用刮匙和骨膜剥离器剥离枕骨斜坡、寰椎前弓、齿状突基底部和枢椎椎体前方的软组织 ,用磨钻和咬骨钳仔细切除寰椎前弓的下 1/3~ 2 /3以使齿状突基底部得到满意显露 ,同时还应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