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胚胎着床是从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开始的一系列细胞、分子信号传递过程.胚胎着床成功与否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因素较多,如胞饮突、白血病抑制因子、整和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Ley寡糖、转化生长因子、同源盒基因及相关蛋白产物等,但各相关因素之间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井然有序的调节网络.综述目前胞饮突、白血病抑制因子、整和素、MMPs、Ley寡糖、转化生长因子、同源盒基因等相关因素的国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超促排卵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控制性超排卵治疗较其它促排卵方案理想,但是控制性超排卵仍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影响,使胚胎着床发生障碍,妊娠率降低.控制性超排卵主要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性因子整合素、白血病抑制因子、转化生长因子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态学标记胞饮突的生长发育,并使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降调不良,干扰内源性激素水平,进而影响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卵巢刺激周期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其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迅速发展,但胚胎着床率一直较低,成为一个主要制约因素。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着床的重要方面,由多种因素共同调节,尤其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中使用控制超排卵,超生理剂量的甾体激素可能损害黄体功能,影响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率。通过总结卵巢刺激周期中子宫内膜发育和容受性变化.分析胞饮突、整合素、白血病抑制因子和相关基因等标志物的变化,寻找理想的内膜容受性标志物,以期为认识着床机制和提高体外受精成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迅速发展,但胚胎着床率一直较低,成为一个主要制约因素.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着床的重要方面,由多种因素共同调节,尤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使用控制超排卵,超生理剂量的甾体激素可能损害黄体功能,影响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率.通过总结卵巢刺激周期中子宫内膜发育和容受性变化,分析胞饮突、整合素、白血病抑制因子和相关基因等标志物的变化,寻找理想的内膜容受性标志物,以期为认识着床机制和提高体外受精成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徐蓓  刘雪梅  朱桂金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342-4344
目的:通过宫腔内脂质体转染的方法调控小鼠子宫内Meis1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在小鼠妊娠第2天向宫腔内注入Meis1相关质粒,在妊娠第4.5天观察各组小鼠子宫内膜胞饮突的表达变化。在妊娠第9天观察各组小鼠妊娠率和胚胎着床数的差异。结果:Meis1基因下调组胚胎着床数明显低于对照组;Meis1基因上调组胞饮突的发育程度高于对照组,Meis1基因下调组胞饮突的发育延后于对照组。结论:Meis1基因可能作为一种子宫内膜容受分子,在胚胎着床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阻断剂,临床广泛用于避孕。该剂主要通过阻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成起到抗着床作用,其中对子宫内膜形态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腺体、胞饮突、血管等的改变;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分子的影响包括使雌、孕激素受体,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白细胞介素6(IL6),整合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系统等发生不利于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阻断剂,临床广泛用于避孕。该剂主要通过阻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成起到抗着床作用,其中对子宫内膜形态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腺体、胞饮突、血管等的改变;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分子的影响包括使雌、孕激素受体,白血病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LIF(),整合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系统等发生不利于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月经周期的分泌期,孕激素将雌激素激活的子宫内膜由非容受态转入容受态。近年认为胞饮突、整合素ανβ3、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可做为子宫内膜具有容受性的标志。月经周期分泌中期,孕激素水平达高峰,胞饮突于此时充分表达,整合素ανβ3及细胞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也极量表达。目前对于孕激素与胞饮突、整合素ανβ3、及白血病抑制因子关系的研究存在不一致的结果,体内外研究也未发现胞饮突、整合素ανβ3及白血病抑制因子与孕激素绝对值具有相关性,结果表明胞饮突、整合素ανβ3及白血病抑制因子表达调节复杂,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输卵管积水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是胚胎着床和生长发育的直接场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能否成功妊娠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胚胎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发现,输卵管积水能影响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分子及基因的表达、分泌。综述输卵管积水对整合素OLV133、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解耦联蛋白2(UCP2)、基因HOXA10等分子和基因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月经周期的分泌期,孕激素将雌激素激活的子宫内膜由非容受态转入容受态.近年认为胞饮突、整合素ανβ3、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可做为子宫内膜具有容受性的标志.月经周期分泌中期,孕激素水平达高峰,胞饮突于此时充分表达,整合素ανβ3及细胞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也极量表达.目前对于孕激素与胞饮突、整合素ανβ3、及白血病抑制因子关系的研究存在不一致的结果,体内外研究也未发现胞饮突、整合素ανβ3及白血病抑制因子与孕激素绝对值具有相关性,结果表明胞饮突、整合素ανβ3及白血病抑制因子表达调节复杂,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阻断剂,临床广泛用于避孕.该剂主要通过阻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成起到抗着床作用,其中对子宫内膜形态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腺体、胞饮突、血管等的改变;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分子的影响包括使雌、孕激素受体,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白细胞介素6(IL-6),整合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系统等发生不利于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是胚胎着床和生长发育的直接场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能否成功妊娠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胚胎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发现,输卵管积水能影响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分子及基因的表达、分泌.综述输卵管积水对整合素αvβ3、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解耦联蛋白2(UCP2)、基因HOXA10等分子和基因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HOXA-10基因影响胚胎着床机制及调节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源框基因属多基因家族的转录调控因子.人类同源框基因分为4个基因簇,其中HOXA-10基因主要表达于子宫,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子宫内膜形态的构建、胚胎的发育、子宫容受性的建立、胚胎的定位及粘附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受雌、孕激素和白血病抑制因子等多种因素的调控.认清HOXA-10基因影响胚胎着床的作用机制及调控因素,将为避孕、治疗不孕不育及提高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成功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白血病抑制因子与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胚胎着床是从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开始的一系列细胞、分子信号传递过程.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决定胚胎成功着床的重要因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评估是辅助生育技术中的重要环节.白血病抑制因子在胚胎种植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白血病抑制因子的生物效应是通过结合靶细胞膜上的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启动细胞内一系列信号分子而完成信息传递,使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理或病理变化,在胚胎着床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种植窗期及白血病抑制因子的研究仍有限,白血病抑制因子的作用机制和调节因素也值得进一步探讨.对白血病抑制因子进一步的研究有助于确定种植窗期,并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结局,进而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正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即在特定阶段允许胚胎粘附至植入完成,它受严格的时-空限制;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是胚胎在子宫内定位、黏附和成功着床所必需~([1]),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子宫内膜容受性成为研究焦点,本文就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价研究做一综述。1形态学标志在细胞形态学方面,现已认为胞饮突(pinopde)可作为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指标之一。胞饮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容受性在胚胎植入中起关键作用,约2/3的胚胎植入失败是由于子宫内膜容受性不佳。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是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之一,其在种植窗子宫内膜腺上皮高表达,参与调控胚胎植入过程中子宫上皮细胞的信号转导,将子宫内膜从非接受状态转化为接受状态。LIF表达异常可使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与不孕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其表达具有类固醇激素依赖性,并受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调控。综述LIF在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胚胎植入、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中的表达、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胚胎植入是一个复杂且受到高度调控的过程,需要囊胚与母体子宫内膜的发育精确同步。胞饮突作为表达于子宫内膜上的一种特殊膜状突起,随月经周期变化表现为不同形态,可分为发育期、成熟期及退化期。目前已有一系列研究证实,胞饮突的数量、覆盖面积及发育阶段等在预测不孕女性种植窗及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中具有临床价值。胞饮突评分较高、覆盖面积较广且成熟期胞饮突占比较高的女性妊娠结局更佳。其机制可能包括胞饮突通过调节宫腔内容物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通过表达植入相关蛋白参与囊胚-子宫内膜相互作用等。然而,对胞饮突精准且客观的评估手段仍待进一步探索,胞饮突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精确度也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同源盒基因A10(HOXA10)是内膜细胞发育和分化的调控基因,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呈月经周期依赖性,并持续表达于妊娠子宫的蜕膜组织。HOXA10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胚胎的黏附与着床,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胚胎的生长发育等紧密相关。对HOXA10基因的深入研究将为其在人工流产、不孕不育、辅助生殖技术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同源盒基因A10(HOXA10)是内膜细胞发育和分化的调控基因,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呈月经周期依赖性,并持续表达于妊娠子宫的蜕膜组织.HOXA10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胚胎的黏附与着床,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胚胎的生长发育等紧密相关.对HOXA10基因的深入研究将为其在人工流产、不孕不育、辅助生殖技术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胚胎着床是复杂且精密化的过程,主要由胚胎、子宫内膜及两者的交互对话共同调控。随着胚胎实验室技术的发展,胚胎质量的提高及胚胎选择体系的完善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价体系及标准还未阐明。近年来,随着个体化胚胎移植(personalized embryo transfer,pET)概念的提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精准评估成为焦点。国内外对于如何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从未间断,从最初的超声及胞饮突检查到现在的各种分子标志物不断被提出,再到子宫内膜容受性阵列、子宫内膜容受性图谱及蛋白质组学、脂质组学等新技术的应用研究。综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各种指标及其临床实践应用与研究,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指导pET,提高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