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糖尿病性大疱病(糖尿病大疱病或糖尿病性大疱)是糖尿病患者自发形成的一种非炎症、大疱性疾病。大疱通常位于肢体末端皮肤表面,特别是足部。虽然这种疾病是糖尿病特有的疾病,但仍可能为其他大疱性疾病。本文复习了1例2型糖尿病伴11年的慢性糖尿病水疱的病例,该患者为75岁西班牙裔男性。研究人员分别记录了该患者50次发生大疱病和50次未发生大疱病时点的血糖水平。研究显示当患者血糖升高时病人更容易形成大疱(t检验,P<0.007)。糖尿病性大疱病的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本研究表明,血糖控制不佳(特别是高血糖)可能显著的影响这种皮肤病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大疱病(BD)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断明确的76例BD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根据治疗20 d患者的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大疱部位及大小等,检测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再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76例BD患者纳入研究,男67例、女9例,年龄(62.2±13.3)岁,糖尿病病程(11.2±7.2)年。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无明显诱因,在正常皮肤上可见张力性大疱。大疱部位位于下肢68例、上肢8例,面积(14.9±11.7)cm2,63例(82.9%)大疱合并感染。治疗20 d,预后良好组42例,预后不良组34例。预后不良组的年龄≥60岁、大疱病史≥10 d、大疱面积≥20 cm2、大疱感染程度重、HbA1c≥9%、白细胞计数≥9.5×109/L、C反应蛋白≥10 mg/L、ALB<35 g/L、周围血管病变程度重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疱面积大、大疱感染程度重、HbA1c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BD多发于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大疱面积、继发感染、血糖控制不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老年大疱性皮肤病临床上常见有寻常型天疱疮、落叶型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这组疾病均为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好发于老年人,水疱常常泛发全身,治疗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效果较好,但老年患者常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使糖皮质激素的大剂量使用受到限制.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大疱性皮肤病有确切疗效.但对冲击治疗老年大疱性皮肤病后患者血象影响、肝功能变化及继发感染情况的观察报道甚少.我们观察分析了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后对患者血象、肝功能影响及感染发生情况,探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大疱性皮肤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局部注射治疗糖尿病性大疱10例临床观察王黎莎,乔苏民,黄月糖尿病性大疱是由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所引起的皮肤损害,好发于糖尿病患者的胫前、足、手等部位。可由于磨擦等轻度的外部刺激而突然发生,表现为类似烫伤的紧张性大疱,0.5~10cm大小...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大疱病患者的胰岛功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郭仕林,王夏涟糖尿病性大疱病(diabeticbullosis,DB)是糖尿病的一种皮肤合并症,1990~1993年,我院收治8例(男女各4例)伴DB的NIDDM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和胰岛细胞功能作了分析。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消失肺综合征CT图像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5例消失肺综合征患者的CT图像,分析不同的CT表现类型与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 15例消失肺综合征患者中单侧受累10例,双侧受累5例.CT表现为患肺中上肺野为主的单发或多发肺大疱,直径5~35 cm,大疱壁及大疱间隔纤细,病变区肺纹理稀疏或消失,周围未受累区域肺纹理受压聚拢.单发型3例表现为一侧肺单发巨大肺大疱,临床症状轻,手术效果好;多发型10例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多发中等大小肺大疱(多位于胸膜下并伴有不同程度肺气肿),多有明显临床症状,手术治疗有效;弥漫型2例表现为一侧肺体积明显增大并弥漫大小不等肺大疱(体积较多发型大,分隔不完整),临床症状重,手术效果差.结论 消失肺综合征CT表现为患肺中上肺野为主的单发或多发肺大疱,病变区肺纹理稀疏或消失.CT检查能够明确消失肺综合征的诊断及分型,对评估病变程度、指导治疗和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人因体内胰岛素不足,生糖激素增多,故各种代谢障碍长期存在。糖尿病大疱症即为一种表现。我们遇到糖尿病大疱症4例,现举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65岁。多饮、多尿、多食38年。1979年春出现下肢麻木,酸软乏力,行  相似文献   

8.
气肿性肾盂肾炎( EPN)是由产气杆菌引起的急性肾实质及周围组织的感染,在临床上极其少见。本病多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病变多位于左肾,我们收治一例糖尿病合并无痛性右侧气肿性肾盂肾炎的老年患者,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大范围脑梗死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大范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大范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大范围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血脂异常,男性多于女性,多在活动中发病,意识障碍多,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存活者均有智力障碍、偏瘫、失语。结论大范围脑梗死患者多发生于50岁以上,脑疝是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肺部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为死亡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1936年Pargen首先应用“糖尿病性腹泻”来解释某些与糖尿病有关的不明原因的腹泻。一般认为,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约20%以上可发生腹泻。糖尿病性腹泻多发生于糖尿病未能严格控制的胰岛素依赖型患者,且常伴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其特征为顽固性、间断性腹泻,腹泻性质呈棕色水样,量较多,约1/3左右患者伴有脂肪泻。腹泻以夜间及清晨多见,故祖国医学称为“五更泻”。  相似文献   

11.
现将我院用湿润烧伤膏治疗12例糖尿病性大疱病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3岁.糖尿病病史5~21年.有周围神经病变者8例,合并局部感染者1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及声像图表现特点.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41例高血压病、33例糖尿病和17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分布、狭窄程度及狭窄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颈动脉的超声声像图改变.结果 91例患者IMT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71例有斑块形成,且多发生于分叉部,13例存在颈内动脉狭窄,6例狭窄处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明显增高,2例颈内动脉闭塞. 结论 CDU诊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高,其可较准确评价颈总动脉的IMT、斑块特点、狭窄程度及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为临床诊治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报告1例儿童1型糖尿病合并肺毛霉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并复习文献,总结诊治经验.患儿为14岁女孩,新发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并发毛霉菌肺炎.临床过程凶险、肺部病变快速进展,糖尿病控制差,入院2周起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反应差,支气管灌洗无效,未及手术而于住院第51天大咯血死亡.复习文献,毛霉病多发生于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成人糖尿病患者,儿童新发1型糖尿病并发毛霉菌肺炎少见.目前国际上推荐糖尿病合并肺毛霉病的治疗方案为: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及尽早外科手术清创并切除受累的肺叶.  相似文献   

14.
脑梗塞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多发生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收治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7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分析本组男38例,女32例;平均年龄63.6±9.6岁;糖尿病病程8.6±3.7年,脑梗塞病程5.8...  相似文献   

15.
自从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的广泛使用后,过敏反应更为罕见[1].我科于2006年3月27日收住1例注射胰岛素致严重过敏反应(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的糖尿病患者.经精心治疗后,患者康复出院.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乳腺病是一种乳腺的良性瘤样纤维组织增生性乳腺病,是一种罕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多发生于绝经期前的1型糖尿病(T1DM)患者。1984年首先由Koler和Khardori报道。本病国内未见病例报告,仅见两篇综述性文章阻。现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性大疱病(Bullosis Diabeticorum,BD)是糖尿病的一种少见的皮肤并发症,多见于男性,是DM的特异性改变.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BD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据美国糖尿病协会数据显示,约1/3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皮肤疾病,这些皮肤病由糖尿病引起或受糖尿病影响。一些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疾病虽然也会发生在普通人身上,但糖尿病患者的患病风险更高,且治疗起来更加困难;也有一些疾病则是糖尿病的直接结果,如糖尿病性大疱。  相似文献   

19.
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1997至2000年北京地区儿童1型糖尿病平均年发病率为1.014/10万[1].每年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为3%~4%[2],对患者的生长发育、生活质量有巨大影响,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皮下胰岛素连续输注装置(CSII)的问世为1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严格血糖控制的一个有效手段.但如果对此项技术掌握不当,反而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3].早期发现酮症可避免严重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传统尿酮检测的是乙酰乙酸,对于酮症酸中毒代偿期(酮症阶段)就明显升高的β-羟丁酸(β-OHB)末能检出,而快速血酮测定可以便捷地测定末梢血β-OHB.我们观测了短期中断CSII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酮症发生时间,评价了快速血酮测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足坏疽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因患者多合并有心脑血管病变、肾病、眼病等,治疗棘手。近期,我们共收治糖尿病足坏疽43例,糖尿病史8a以上,合并高血压15例,脑栓塞9例,肾病2例,糖尿病病变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低蛋白血症。根据患者情况我们采用饮食治疗、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综合疗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