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指压及乳房按摩对急性乳腺炎患者肿块期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急性乳腺炎肿块期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及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另外给予乳房按摩和穴位指压护理。结果观察组痊愈人数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指压及乳房按摩护理能有效预防急性乳腺炎肿块期患者脓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乳房按摩结合中药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治疗组用按摩结合口服消炎止痛方,对照组静滴头孢噻肟钠。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7.92%、对照组8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肿块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乳房按摩结合中药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可排出积乳,促进肿块消退、缩短乳腺炎治愈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析乳房按摩联合中药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就诊的78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78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与乳房按摩联合中药进行治疗,之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他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急性乳腺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05%;观察组为97.44%,经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肿块消退时间为(4.87±1.03)d;观察组为(1.63±0.42)d,经分析2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愈时间为(5.28±1.93)d;观察组为(3.31±1.24)d,经分析2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房按摩联合中药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清热解毒法治疗急性肿块期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PC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生素及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口服小败毒膏及外敷金黄膏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周。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包括乳房疼痛、肿块大小及乳房局部皮肤红肿)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87.88%,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乳房疼痛、肿块大小、皮肤红肿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清热解毒法治疗急性肿块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效果较好,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5.
推拿揉散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敏 《江苏中医药》2007,39(4):42-43
目的:观察推拿揉散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推拿揉散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32例,并与口服西药头孢拉定治疗的32例作对照,均治疗5d。结果:推拿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71.8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组治疗前后肿块大小与症状体征积分差值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推拿揉散法是临床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的有效方法,但必须严格掌握操作指征。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5,(12):1663-1664
目的:观察金黄膏乳房刮痧按摩穴位透皮导入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金黄膏刮痧按摩穴位透皮导入,后者采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时间2~7d,治疗组病程2~5d,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病程5~7d,总有效率60%。结论:金黄膏乳房按摩刮痧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疏肝理气按摩辅助治疗浆细胞乳腺炎的效果。方法将67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给予抗生素、微波、贴敷常规治疗,研究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肝理气按摩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乳房疼痛、乳房肿块、肿块皮肤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乳房疼痛、乳房肿块、肿块皮肤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疏肝理气按摩辅助治疗可以疏通乳腺导管,减轻浆细胞乳腺炎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刘霞 《河南中医》2014,(4):705-706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穴位按摩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6.0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针推结合心理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刺推拿结合心理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针刺推拿结合心理治疗 ,并与对照组采用氨苄青霉素治疗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10 0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5 .7%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针推结合心理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鲜芦荟外敷配合按摩治疗急性乳腺炎临床疗效。方法:将产后1个月内患有急性乳腺炎产妇9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鲜芦荟外敷配合按摩治疗,对照组采用33%硫酸镁湿热敷。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9%和61.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显效时间为(3.0±0.33)天,对照组显效时间为(5.4±0.36)天,观察组短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鲜芦荟外敷配合按摩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方法简便、经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如意金黄散外敷,每12小时更换1次药物;对照组予以头孢呋辛钠3.0静脉滴注,每日2次,两组均以3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83.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药外敷内服配合手法按摩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以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10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中药外敷内服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配合手法按摩,对2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痊愈率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上分别为84. 0%与94. 0%,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痊愈率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上分别为60. 0%与82. 0%,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痊愈率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达到98. 0%,对照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则为80. 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结论在急性乳腺炎治疗中,实施中药外敷内服治疗的同时配合手法按摩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急性乳腺炎临床治愈率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可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护患关系改善,具有较好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乳方内服辅助手法按摩治疗哺乳期乳腺炎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162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81例,予通乳方治疗,观察组81例,加用手法按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在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率38.27%、总有效率85.18%;观察组治愈率53.09%、总有效率95.06%,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在5-HT、WBC、NEUT、体温、肿块大小、VAS评分上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5-HT、WBC、NEUT、体温、肿块大小、VAS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加显著,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乳方内服辅助手法按摩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法按摩配以中西药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效果。方法将45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采用手法按摩配以中西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9.8%和77.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法按摩加中西药物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有独到之处。中药辨证施治结合西药减轻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推拿合中药治疗急性乳腺炎早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推拿结合中药治疗急性乳腺炎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急性乳腺炎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A组40例用推拿治疗,对照B组41例用中药治疗,研究C组41例予推拿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三种方法治疗后乳腺肿块大小、症状体征改变以及总有效率。结果推拿联合中药治疗急性乳腺炎早期在肿块大小、症状体征改变方面明显优于其它两组,其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其它两组。结论推拿联合中药治疗急性乳腺炎早期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按摩法配合曲氨奈德肿块局部注射治疗浆细胞乳腺炎肿块的疗效。方法将67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微波、贴敷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曲氨奈德肿块局部注射,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肝理气按摩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2组治疗后乳房疼痛、乳房肿块直径、肿块皮肤的变化情况,对这些指标进行量化评分并比较。结果 2组治疗后乳房疼痛评分、乳房肿块直径评分、肿块皮肤变化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疏肝理气按摩配合曲氨奈德局部注射治疗浆细胞乳腺炎肿块可以疏通乳腺导管,减轻炎症反应,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谢丹 《新中医》2012,(6):54-55
目的:观察疏通乳管联合通乳消肿汤治疗郁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患者采用乳房按压、负压吸引、泪道探子疏通等方法消除郁乳,并联合通乳消肿汤内服、外敷。结果:45例经手法排乳及中药内服、外敷的纯中药治疗后获得良好效果,5例经纯中药治疗疗效欠佳,需要联合应用抗生素。在纯中药治疗的患者中,43例获得痊愈并可正常哺乳;2例早期肿块及症状消失,但随后郁乳症状反复出现。纯中药治疗有效率90%,治愈率86%,平均治疗时间2.2天。结论:疏通乳管联合通乳消肿汤治疗郁乳期急性乳腺炎,方法简单,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督脉刮痧配刺血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督脉刮痧配刺血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肿块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急性乳腺炎初期的12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2例患者采用沿督脉刮痧并配合灵台、至阳穴刺血拔罐进行治疗;对照组41例患者用针刺膻中、乳根、期门、肩井穴治疗。结果经过1—5d的治疗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为54.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10%,显效率为12.2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二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督脉刮痧配刺血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疏肝解毒汤结合芙黄膏外敷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急性肿块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急性肿块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广谱抗生素、类固醇激素、抗厌氧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疏肝解毒汤、外敷芙黄膏,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乳房疼痛、肿块大小、皮肤红肿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4%,对照组为84.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观察组为7.7%(3/39),对照组为20.5%(8/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毒汤结合芙黄膏外敷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急性肿块期疗效肯定,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乳腺炎初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推拿排乳治疗,7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4%和98%,对照组分别为43%和81%,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