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7,(7):871-873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血运重建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选取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前,以及术后5d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手术前,两组SOD、NO、IL-6、CRP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5d后,两组SOD、NO、IL-6、CRP和TNF-α水平较手术前均明显升高,观察组五个指标水平的改变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血运重建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显著,可对患者心肌起到良好的保护功能,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频率和程度均减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益肾通脉方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肾通脉低剂量组和益肾通脉高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为1h),再灌注24 h后对造模成功大鼠分别给药,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变化及血清MDA、SOD、HIF-1α、ET-1、e NOS、NO水平。结果:益肾通脉低剂量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第2、3、4、5天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 0. 05),但与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益肾通脉高剂量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前两天时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但低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SOD的含量在模型组和益肾通脉低剂量组中显著下降,而HIF-1α却显著增加。结论:益肾通脉方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升高血清SOD水平,降低血清HIF-1α和e NOS含量,提示其脑保护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方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不同剂量益气化瘀方对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益气化瘀方高、中剂量组梗塞区心肌面积及重量均显著降低,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益气化瘀方低剂量组梗塞区心肌面积及重量均降低,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化瘀方高剂量组MMP9 及TNF-α含量明显降低,SOD 活性明显增加,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益气化瘀方中剂量组MMP9 及TNF-α含量降低,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 活性明显增加,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益气化瘀方低剂量组SOD 活性增加,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肾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梗阻性黄疸组(S组)、梗阻性黄疸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川芎嗪注射液处理组(T组),每组20只。各组根据缺血再灌注后0、1、3、6 h又分为T0、T1、T2、T3 4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检测再灌注后各时段各组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含量和TNF-α的含量。结果:肾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自T1开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含量和T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S组(P0.05);川芎嗪组大鼠各时间段血清Cr、BUN、TNF-α水平均低于肾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可以下调TNF-α的表达,减轻梗阻性黄疸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大鼠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LIRI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2月龄雄性SD大鼠102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桃红四物液低剂量组(TD-IR组)、桃红四物液中剂量组(TZ-IR组)和桃红四物液高剂量组(TG-IR组),各组根据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又分为0、2、4、8 h 4个亚组。复制右后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1β含量变化,RT-PCR检测骨骼肌中TNF-α和IL-1βmRNA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IR、TD-IR、TZ-IR和TG-IR四组血清中TNF-α和IL-1β表达升高(P0.05),其中TD-IR和TZ-IR两组在相同时间点较IR组降低(P0.05),TG-IR组较IR组升高(P0.05)。(2)与对照组比较,IR、TD-IR、TZ-IR和TG-IR 4组骨骼肌中TNF-α和IL-1β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IR组比较,TD-IR和TZ-IR两组骨骼肌中TNF-α和IL-1βmRNA表达水平低而TG-IR组高(P0.05)。(3)TNF-α和IL-1β含量在再灌注损伤后2 h时间点表达最高。结论:(1)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TNF-α和IL-1β表达升高。(2)于再灌注损伤后2 h,TNF-α和IL-1β含量达到高峰,在2~8 h时间段维持在较高水平,再灌注损伤逐渐加重。(3)一定剂量桃红四物液能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TNF-α和IL-1β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炎症反应危害,本实验中中剂量桃红四物液效果最佳,但剂量过高反而加重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七叶通脉胶囊是否能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脑组织损伤。方法预防给药七叶通脉胶囊7 d后,制备缺血2 h,再灌注22 h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动物缺血再灌注后的行为状态变化、脑组织的缺血面积及病理组织结构变化,血清中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变化。结果经过预防给药,高剂量组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 0.05,P 0.01);病理组织学结果可见,高剂量给药组脑组织结构的变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高剂量给药组能明显减少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P 0.05)。结论七叶通脉胶囊能够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减轻促炎因子TNF-α、IL-1β的释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气祛湿方联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CUC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气祛湿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变化及炎症因子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8%,对照组总有效率75.5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SOD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MDA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SOD高于对照组(P0.05),MD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L-6、IL-8及TNF-α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祛湿方联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治疗CUC,可抑制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清MDA、SOD水平,疗效确切,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神经科住院部就诊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60例,以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中女19例,男11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56.04±9.41)岁。对照组患者中女17例,男13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3.82±8.26)岁。2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功能评定:治疗前后采用Fugl-Mayer评估量表(FMA)评估患者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 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包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技巧熟练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2组治疗后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均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m BI量表评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与观察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脑缺血再灌注患者FMA、m BI和TNF-α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与FMA相比,r=-0.971,P=0.0000.05;与m BI相比,r=-0.969,P=0.0000.05,两者均呈负相关。结论:谷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同时下调TNF-α表达水平,其疗效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参附注射液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使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制成常温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根据肝脏缺血时间不同分为30、60、90 min亚组,实验组大鼠每天注射参附注射液10ml/k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术后1周生存情况,测定手术前及术后1、3、7天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皮素(ET)的水平,取肝组织作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中缺血90min亚组大鼠的1周生存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P<0.05),实验组各亚组血清AST、MDA、TNF-α、E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变性和坏死程度较轻。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清除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产生的氧自由基,对肝脏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心脉方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AKt及p38αMAPK(p38 a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通心脉方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方法模拟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光光度法观察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caspase-8及caspase-3含量的变化,酶联免疫(ELISA)法观察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p-p38αMAPK(phosphoryl-ated p38α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αMAPK、p-AKt(phosphorylated AKt)及AK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对比,正常灌流组、通心脉方大、中剂量组及卡维地洛组MDA、TNF-α、caspase-8及caspase-3含量显著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SOD及CAT含量显著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38αMAPK及AKt在各组表达相对恒定,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p38αMAPK在与缺血再灌注组明显激活,在通心脉方大、中剂量组及卡维地洛组表达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p-AKt在与缺血再灌注组激活,而在通心脉方大、中剂量组及卡维地洛组表达进一步增加(P〈0.05)。结论:通心脉方能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下调p-p38αMAPK表达,减少TNF-α的形成,进而抑制caspase-8及caspase-3活性以及激活细胞增殖信号AKt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注射液对重度烧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及预防脓毒症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入院后给予补液复苏、抗感染、器官保护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注射液10mL+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天TNF-α、IL-6、CRP的水平表达,比较两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α、IL-6及CR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第3天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第7、14天较治疗后第3天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IRS发生率为35.56%(1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11%(3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重度SIR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丹参川芎注射液可有效改善重度烧伤患者的免疫状态,提高治疗效果,降低SIRS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霞  吴静 《新中医》2016,48(12):181-183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祛湿方灌肠及耳穴压豆治疗及护理干预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栓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予清热解毒祛湿方保留灌肠、耳穴压豆治疗和相关护理措施。观察2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以及评估护理满意度。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78.3%,观察组91.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NF-α、hs-CRP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第2周、第4周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满意率对照组83.3%,观察组9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祛湿方灌肠、耳穴压豆及护理联合干预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患者,疗效确切,临床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复合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经肠腔给予含有红花注射液复合黄芪注射液和等能量的右旋糖酐-70营养液,对不同缺血再灌注时间的肠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并对外周血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经红花注射液复合黄芪注射液处理后的小肠组织损伤情况:缺血45 min为(2.17±1.17)分,再灌注30 min为(2.17±0.98)分,再灌注60 min为(2.33±1.03)分,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外周血中TNF-α水平减低,TNF-α缺血45 min。再灌注30、60 min分别为(0.32±0.07)、(0.87±0.06)、(0.70±0.17)μg/L,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红花注射液复合黄芪注射液能减少外周血中的TNF-α水平,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SOD和MDA浓度的影响。方法:选用2月龄SD雄性大鼠88只,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桃红四物液组(T-IR组)。IR组和T-IR组在造成缺血前12 h、造成缺血时、再灌注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桃红四物液灌胃1次,以后每天早晚各1次。再灌注后12 h、1 d、3 d、5 d、7 d采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SOD与MDA的浓度。结果:IR组与T-IR组血清SOD、MDA浓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R组与TIR组SOD浓度从再灌注后12 h开始均升高,MDA浓度均降低,但T-IR组SOD与MDA浓度变化幅度均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时间点上与IR组比较,T-IR组SOD浓度较高,MDA浓度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桃红四物液可提高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SOD的浓度,降低MDA浓度,减少氧自由基产生,减轻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伤科黄水对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围术期肿胀消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围术期对照组常规给予制动休息、抬高患肢、洛索洛芬钠片止痛、甘露醇注射液脱水消肿等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伤科黄水外敷治疗。两组连续治疗7 d。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伤肢与健肢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3天开始呈上升趋势,但对照组上升程度更明显(P 0.05),治疗后第7天,两组患者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3、7天IL-6和TNF-α含量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积分、压痛积分、肿胀积分、瘀斑积分以及功能障碍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积分、压痛积分、肿胀积分、瘀斑积分以及功能障碍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 0.05)。结论伤科黄水能改善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围术期肢体肿胀,降低IL-6和TNF-α含量。  相似文献   

16.
王玉莲 《光明中医》2015,30(1):114-115
目的观察背俞穴温针灸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6例发病72h内的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背俞穴温针灸组)34例,对照组(基础治疗组)32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1天血清TNF-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天TNF-α水平与治疗后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1天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背俞穴温针灸可明显促进ACI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理可能与TNF-α等促炎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对风痰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化痰通络汤。采用Barthel指数、NIHSS方法评价2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神经功能评分,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2组治疗前第1天、治疗后第7天、第14天TNF-α含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7天,治疗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小梗死面积分组的TNF-α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能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其作用可能与其下调TNF-α表达及抑制炎症反应等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Wistar大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Wistar大鼠复制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肝缺血再灌注组、参芪注射液加肝缺血再灌注组及假手术组.动物缺血90 min再灌4h后采集标本,检测门静脉血清TNF-α、IL-10及血浆ALT水平,肝叶组织常规固定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 肝脏缺血90 min再灌注4h后参芪扶正注射液组的鼠血清IL-10水平比对照组增高,而血清TNF-α及ALT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通过提高IL-10、抑制TNF-α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阳通脉方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K-MB、LDH含量的影响,探讨温阳通脉方对大鼠再灌注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min,再灌120min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5min,再灌5min,反复3次后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建立心肌缺血预适应模型.检测大鼠灌胃14天后温阳通脉方组、心肌缺血预适应组(IP组)、再灌注损伤组(IR组)、假性处理组血清CK-MB、LDH含量.结果:温阳通脉方组、IP组CK-MB、LDH含量低于再灌注损伤组(P<0.05),温阳通脉方组CK-MB、LDH与IP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阳通脉方预处理后,能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K-MB、LDH的含量.能够减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模拟心肌缺血预适应参与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头针组。线栓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动物模型。头针组大鼠采用透刺法针刺右侧百会、曲鬓穴。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脑组织NF-κB、TNF-α蛋白的定性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和ELISA法分别检测缺血脑组织NF-κB、TNF-α蛋白的定量表达情况。结果:头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模型组减轻,再灌注3天、7天,m NSS评分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头针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缺血脑组织中NF-κB、TNF-α蛋白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但头针组大鼠缺血脑组织中NF-κB、TNF-α蛋白含量均较同时间点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头穴透刺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中NF-κB、TNF-α蛋白表达、降低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