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氧化锌软膏中氧化锌含量测定结果偏低的原因。方法:采用不同的基质、方法及温度制备样品,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制备方法和温度对氧化锌软膏含量测定结果有影响。结论:用熔和法制备氧化锌软膏时,基质温度宜控制在60℃以下,才能得到合格产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按抚膏中氧化锌含量测定条件,为制订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2×4析因试验设计,对影响氧化锌含量测定的主要因素,如软膏基质(凡士林)的融化温度(A)、融化剂用量(B)、氧化锌溶解剂种类和用量(C)进行探讨,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A、B、C 3种因素对氧化锌的含量测定均有影响,A、C影响显著(P<0.01);A、C还存在明显交互作用(P<0.01)。结论:按抚膏中氧化锌的含量测定条件以氯仿10 mL融化软膏基质并水浴微温、盐酸10 mL溶解氧化锌为优。  相似文献   

3.
韩璐 《中国药师》2012,15(9):1363-1364
目的:考查不同温度对痰咳净片中咖啡因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在不同的水浴温度下,测定痰咳净片中咖啡因的含量。结果:不同的水浴温度对痰咳净片中咖啡因的含量测定结果有影响,水浴温度在20℃以上时,影响较小。结论:痰咳净片中咖啡因含量测定的最佳水浴温度为20~30℃。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GC法测定止痒氧化锌洗剂中樟脑、薄荷脑及苯酚含量的方法。方法 GC色谱条件为Zebron ZB-Wax(30 m×0.32 mm,0.50μm)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180℃;检测器温度150℃;FID检测器;柱温初始温度为160℃,以30℃·min~(-1)速率升温至200℃;载气为氮气。结果樟脑、薄荷脑及苯酚的线性均为25~500 mg·L~(-1)(r≥0.998 3)。樟脑、薄荷脑和苯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8%(RSD=1.63%,n=9)、99.61%(RSD=1.42%,n=9)和101.94%(RSD=1.56%,n=9)。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止痒氧化锌洗剂中樟脑、薄荷脑和苯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俞恩珠  吴春芬 《安徽医药》2005,9(7):508-508
目的研究呋喃西林氧化锌搽剂中氧化锌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络合滴定法测定呋喃西林氧化锌搽剂中氧化锌的含量.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0.85%,经对6批样品含量测定,均符合质量标准.结论用络合滴定法测定呋喃西林氧化锌搽剂中氧化锌的含量可行,方法快速,准确精密,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康肤霜制剂的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冷处储藏试验等考察方法,对康肤霜制剂进行稳定性考察,稳定性考察指标为制剂的外观性状及主药含量变化.康肤霜中氧化锌和醋酸氯己定的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分别为619 nm、259 nm.结果 康肤霜在60℃条件下放置10 d明显变质,40℃...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复方乳酸依沙吖啶软膏中氧化锌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络合滴定法对同一批次复方乳酸依沙吖啶软膏供试品进行氧化锌含量测定,对其专属性、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以判断方法的适用性。结果:本实验方法专属性良好,氧化锌在6.0~56.5 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Y=0.245 196 X+0.050 564(R=0.999 4);氧化锌检出限为0.13 mg,定量限为0.43 mg;精密度试验氧化锌重复性实验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n=6),氧化锌中间精密度RSD为1.3%(n=12);所有加标水平氧化锌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2.7%)。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测定结果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9101要求,适用于复方乳酸依沙吖啶软膏中氧化锌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改进含酚炉甘石洗剂中氧化锌(ZnO)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炉甘石中氧化锌的含量,从而确立含酚炉甘石洗剂中氧化锌含量限度范围.结果 含酚炉甘石中氧化锌的平均含量为69.69%.结论含酚炉甘石洗剂中氧化锌的含量限量为±2.74%~3.34%.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氯锌油软膏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以氯霉素、氧化锌等制备软膏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霉素的含量,采用络舍滴定法测定氧化锌含量。结果:该制剂各项检查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氯霉素的含量为98.1%-100.5%,氧化锌含量为98.7%-99.2%。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10.
金牛眼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建立金牛眼药中煅炉甘石和冰片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配位滴定法测定炉甘石中氧化锌含量;采用DB WAX石英毛细管柱(30 m×0.32 mm,0.5 μm),柱温:150℃,进样口温度:180℃,检测器温度:200℃,分流比:5∶〖KG-*2〗1,氮气流速:1 ml·min-1, FID检测器,乙酸乙酯为溶剂,测定冰片含量。结果:氧化锌加样回收率为101.5%,RSD为1.2%(n=9),冰片在0.1~5.0 μg进样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98.18%,RSD为0.8%(n=9);样品含量测定结果氧化锌为0.38~0.59 g·g-1,冰片为0.13~0.21 g·g-1。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可用于金牛眼药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郑娜  师亚玲  吉艳霞  卢闻 《中南药学》2014,(11):1062-1065
目的建立HPLC-ELSD方法测定黄芪皂苷Ⅳ、Ⅲ、Ⅰ含量,并考察酸度和温度对黄芪皂苷Ⅳ、Ⅲ、Ⅰ稳定性和转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在p H=2.0和p H=6.8磷酸盐缓冲液中及不同温度(室温、40℃、60℃、80℃)下测定黄芪皂苷Ⅳ、Ⅲ、Ⅰ含量。结果在p H=6.8磷酸盐缓冲液中,黄芪皂苷Ⅳ、Ⅲ随着温度升高和放置时间延长,未出现降解或者转化;而黄芪皂苷Ⅰ含量出现降低,且随温度升高,降低趋势增加。在p H=2.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各考察温度下,黄芪皂苷Ⅳ仍较稳定;黄芪皂苷Ⅲ含量稍有下降;而黄芪皂苷Ⅰ含量有明显下降趋势,且随着温度升高,下降趋势增加。结论酸度和温度对黄芪皂苷Ⅳ、Ⅲ的稳定性影响较小;而对黄芪皂苷Ⅰ有较明显影响,随酸度及温度增加,黄芪皂苷Ⅰ发生酯水解反应转化为黄芪皂苷Ⅳ及其他皂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水浴加热的温度,水浴加热的时间对谷维素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以正庚烷为溶剂,采用不同的水浴加热的温度,水浴加热的时间制备测定样品,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在315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考察水浴加热的温度,水浴加热的时间对谷维素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水浴加热的温度对谷维素片含量的测定结果影响显著。最佳的水浴温度应为98℃~100℃。结论水浴加热的时间15min、20min、25min与30min没有显著影响,水浴加热时间15min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酒中甲醇含量的方法,并以此对自酿葡萄酒与市售葡萄酒中甲醇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与比较。方法:通过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酒中甲醇的含量,采用柱程序升温法:起始温度40℃,保持10min,再以30℃/min的速率升温至120℃,持续5min。检测器温度:220℃;进样量1.0μL。结果:本法快速简单,分离效果和实验精密度良好,适合测定葡萄酒中甲醇的含量。与市售葡萄酒相比较,自酿葡萄酒质量欠佳,建议加强卫生宣传,增强民众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甲硝唑在不同温度时的稳定状况,为药品管理和有效期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经典恒温法将甲硝唑分别置60,70,80.90℃的恒温水浴中,间隔一定时间取样,迅速用冷水冷却后测定含量。结果温度对甲硝唑含量的影响较大,特别是90℃时K值急剧增加.因此在甲硝唑注射液灭菌时应尽量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减慢分解速度,降低亚硝酸的含量。结论甲硝唑注射液较为稳定,有效期可暂定为3年。  相似文献   

15.
夏成凯  姚家忠 《安徽医药》2010,14(2):169-170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季节牡荆叶中β-丁香烯含量,研究其含量分布与采收期的关系。方法进样温度240℃,检测器温度260℃,载气为高纯氮气,恒流1ml·min^-1,以程序升温对不同采收季节牡荆叶中β-丁香烯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同一产地不同采收季节牡荆叶中β-丁香烯的含量有一定差异。结论牡荆叶的采收季节对β-丁香烯的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美红 《江西医药》2007,42(7):643-644
目的 考察不同温度下贮存时间对过氧乙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用间接碘量法测定过氧乙酸的含量,观察分别置于2~5 ℃、18~22 ℃、32~34 ℃贮存温度中过氧乙酸的含量.结果 放置贮存过程中,过氧乙酸逐渐分解,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其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 过氧乙酸在不同温度和储存条件下,其有效期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过氧乙酸原液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庆红 《黑龙江医药》2003,16(6):513-514
目的:使配制的过氧乙酸能够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方法:把过氧乙酸溶液甲、乙两液按比例混合,放置24—48—72小时,观察不同温度对原液含量的影响。结果:室温在20~28℃时过氧乙酸原液含量比较理想,低于10℃时,不能达到要求浓度。结论:稀释前必须测定原液的有效含量,冬季室温小于10℃时,原液需保存在20℃~25℃环境中。  相似文献   

18.
郭伟  林霞  莫琼 《华夏医药》2005,9(5):400-401
目的使配置的过氧乙酸能够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方法把过氧乙酸溶液甲、乙两液按比例混合,放置24~48~72~96h,观察不同温度对原液含量的影响。结果室温在20~30℃时过氧乙酸原液含量比较理想,低于10℃,高于37℃时,不能达到要求浓度。结论稀释前必须测定原液的有效含量,冬季室温小于10℃时,夏季高于37℃,原液虚保存在20~30℃环境中。  相似文献   

19.
何健  印伟 《中国药业》2011,20(13):31-32
目的研究用不同的金属盐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和测定茶多酚含量的条件。方法用氯化钙、氯化钡、三氯化铝和三氯化铁4种金属盐分别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考察温度、pH对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以三氯化铝为沉淀剂提取茶多酚的效果最佳,茶多酚含量测定的条件以100℃热浸45 min,pH=7.5最为适宜。结论用金属盐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简便、实用,含量测定过程的温度及酸碱度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氯锌油软膏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以氯霉素、氧化锌等制备软膏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霉素的含量,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氧化锌含量。结果:该制剂各项检查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氯霉素的含量为98.1%~100.5%,氧化锌含量为98.7%~99.2%。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