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青少年艾滋病防控已近30年,中国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防控随着疫情进展,已经成为学校卫生的重点工作.首次性行为年龄降低和低龄HIV感染者构成比上升,提示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的重点和起始阶段要相应做出调整.因此,有必要回溯中国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艾滋病防控历程、政策、环境、教育手段以及面临的新挑战,提出降低青少年学生感染HIV的脆弱性、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是艾滋病防控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
本期导读     
我国的学校卫生工作始于20世纪初,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本刊2015年特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中国学校卫生》副总编辑马军教授撰写"回顾与展望"系列文章,从学校卫生管理、学校卫生政策、学校卫生工作、学校卫生学科、学校卫生标准、学校卫生监测、学校健康教育、学生常见病防控、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等方面,对我国学校卫生/儿少卫生工作和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认真地梳理和深入地介绍,本期刊登的是系列文章之一的《中国学校卫生政策体系建设》,可为学校卫生工作者更深刻了解本学科的体系建设和工作职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期特邀请《中国学校卫生》执行总编辑、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马军教授撰写"述评"文章《借力国家政策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文章从当前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迫切性,以及党和政府对学生视力健康的高度重视进行阐述,并提出以《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为契机,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工作,以有效改善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4.
本期导读     
正儿童青少年是意外伤害的高发群体,关注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对提升全人群的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期特邀请《中国学校卫生》总编辑、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陶芳标教授撰写"述评"文章《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预防的可控性和优先领域》,从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广泛性、严重性和可控性入手,提出中国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即建立监测系统,规范监测方法;加强意外伤害疾病负担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增加意外伤害防控研究和实施投入,可为开展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防控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另外,本期特别组织了"儿童青少年伤害防控专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校卫生》2012,(7):764+897
为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有效地开展学生近视防控工作,不断提高我国学校卫生工作者业务知识水平,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于2012年7月8日至12日在辽宁省大连市举办了"学生近视防治进展学习班暨2012年度全国学校卫生工作者业务知识培训会议"。  相似文献   

6.
吴尊友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04-1605
2015年7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1],旨在加强卫生计生与教育部门合作,共同努力控制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的势头.国家正在制定“十三五”艾滋病防治规划,在即将到来的下一个5年里,有效遏制青年学生中的艾滋病快速蔓延,对全国艾滋病疫情控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对《对我国青少年学生视力低下防控问题的思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07年第28卷第5期刊登了陈宪老师的《对我国青少年学生视力低下防控问题的思考》一文,笔者现就该文提一些个人的思考意见,仅供参考。1近视研究需要假说近视非常复杂,其病因并未十分明了,甚至定义也不十分确定,因此,研究近视时更需要假说。中国是近视大国,理应在探讨近视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中国学校卫生》是国内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专业的学术类核心杂志,笔者欣喜地感受到该杂志敢于为广大近视研究者提供一个平台,具体体现在有使命感与胆识,却没有门第之见。也就是说,在注重“实证”的今天,这样的“假说性”文章并不…  相似文献   

8.
面对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总体过半的严峻形势,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五方八部门齐抓共管"的应对策略,并向各省级政府提出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考核目标.对于肩负考核任务的各省级政府而言,这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马拉松"怎么跑?"温州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期导读     
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学校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一代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郭彪硕士收集了有关艾滋病预防参与式健康教育效果的文献,使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撰写了《我国学校预防艾滋病参与式健康教育效果Meta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价了中国在校学  相似文献   

10.
马迎华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9):1281-1284
<正>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全球青少年的第二大死因,非洲青少年的首位死因。中国学校传染病死亡顺位分析结果表明,AIDS是2014—2016年学生第1位死亡原因。AIDS防控是青少年健康改善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AIDS防控工作不到位,部分省市学生AIDS疫情上升较快,学生自我保护意  相似文献   

11.
正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已成为有关部门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学生常见病流行与影响因素和制定干预策略的有效手段。本期特邀请《中国学校卫生》副总编辑、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欣教授撰写述评文章《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贡献与面临的挑战》,对历次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为今后学生体质调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为全面反映天津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本期特组织了专栏文章——戴炜讲师的《天津市2014年13~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状况》、孙凯丽在读硕士的《天津市2014年儿童青少年贫血及营养状况》、石锦鸿在读硕士的《天津市2014年儿童青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艾滋病疫情虽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但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而且呈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趋势。本期特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张建新教授撰写述评文章《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策略思考》,指出我国青年学生处于感染艾滋病风险高、防控知信行不足以抵御艾滋病威胁的现状,并提出防控关口前移、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性教育是防控的有效切入点、加强生活技能教育、研究和利用影响行为的信息等观点和具体方法。可以为卫生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汤建军 《中国学校卫生》2016,(11):1600-1600
我国艾滋病疫情虽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但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而且呈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趋势。本期特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张建新教授撰写述评文章《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策略思考》,指出我国青年学生处于感染艾滋病风险高、防控知信行不足以抵御艾滋病威胁的现状,并提出防控关口前移、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性教育是防控的有效切入点、加强生活技能教育、研究和利用影响行为的信息等观点和具体方法。可以为卫生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期导读     
袁长江 《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I0001-I0001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即中央7号文件),确定了一系列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政策措施。这是我国历史上在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下发的最高级别的行政文件。学校卫生工作者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文件精神,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中国学校卫生》杂志副总编辑廖文科专此撰写了《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全面推进学校卫生工作》。文章指出:中央7号文件“既具有宏观政策的导向性,又具有具体实践的可操作性,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极其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较高,且检出人数逐年增加,严重威胁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个体、家庭、学校、医疗机构、政府机构、社会等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为加强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工作,科学指导、规范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组织编写了《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开展脊柱弯曲异常全国性、规范性流行病学调查、筛查及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从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对《指南》加以解读,便于公共卫生专业工作者和关注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工作的相关人员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存在的工作问题,为青少年艾滋病防控干预工作提供建议。 方法 从疾病防控的流行概况,组织管理、防控策略的实施路径、防控成效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 近年来,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增长迅速,其中年龄主要为18~22岁,通过性传播感染占96%,其中男男同性性传播占57%,学校艾滋病防控面临严峻挑战。 结论 本文就高校艾滋病防控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对策做一总结,为今后高校防控艾滋病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学校健康促进是保证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近视、肥胖和抑郁障碍等重点疾病呈高流行状态。国家已从顶层进行了政策设计——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学校卫生研究者和基层工作者要借力政策发展,坚持重点疾病的四级预防、生命全程和全人群及重点人群干预等策略导向,并将疾病防控和健康促进融入所有政策,全面提高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时,结合近视防控理论研究与实践,提出政策与策略驱动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18.
苏伟 《卫生软科学》2007,21(6):495-496
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已成为艾滋病肆虐的主要区域。我国已经进入艾滋病流行的快速增长期。学校的青少年学生既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也是健康教育必须争取的目标人群。文章论述了健康教育是实现行为干预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学校是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最理想的场所,并就如何使学校青少年接受到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作了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卫生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提高学校卫生监督成效,切实保护广大青少年身体健康,我们于2011年6月在我省部分地区开展了学校卫生住宿条件卫生状况调研,旨在了解当前我省寄宿制学校学生住宿卫生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改善学生住宿条件,提出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青少年健康不仅影响当前自身健康,也会影响未来身体健康和晚年生活质量,甚至会影响下一代身心健康、家庭健康和社会健康。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马军教授通过梳理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学校卫生学术年会的内容,提炼出儿童青少年主要健康问题和研究热点,撰写了述评文章《儿童青少年主要健康问题和研究热点》,聚焦传染病对儿童青少年带来的影响、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健康危险行为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青少年近视与心理健康等儿童青少年/学校卫生方面的主要问题,讨论了健康项目中青少年参与儿童青少年肥胖准确判定、高血压风险因素、心血管疾病风险等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