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 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及影响静脉溶栓再通的因素.方法 对辽宁省本溪县第一人民医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间217例AMI溶栓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相关因素对冠状动脉再通的影响.结果 比较分析再通组与未再通组资料,其中溶栓时间、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绞痛史、心功能不全是影响AMI后静脉溶栓再灌注的因素.结论 溶栓时间、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史、心功能不全,这些是影响冠状动脉再通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
周祥群 《海南医学》2004,15(5):51-51
静脉溶栓疗法目前已公认为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溶栓后再灌注可产生再灌注损伤,如再灌注心律失常(RA) ,甚至有时是致使性心律失常。我院近年来采用溶栓治疗AMI 2 0例,现分析如。1 .资料与方法本组符合溶栓指征的AMI 2 0例,男1 5例,女5例,年龄4 3~70岁。AM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5年来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 AMI76例.结果 44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58%.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AMI救治疗效,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方便、有效,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左心室功能和预后,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特点,对我院1999年以来经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的 AMI患者34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开通急性心肌梗死闭塞冠脉的最佳时间.方法 42例AMI患者2 h之内溶栓9例,2~6 h内溶栓26例,7~12 h之内溶栓7例,观察不同溶栓时间再通率的差别.结果 2 h内和2~6 h组溶栓再通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48),但两组再通例数均分别显著性高于7~12 h溶栓组(P=0.009,P=0.005).结论 早期(6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抢救护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雪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1):984-985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抢救护理的特点等.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抢救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应用静脉溶栓方法,总结护理体会,观察疗效.结果效果较好,恢复再通119例,占79.3%,最后抢救成功115例,成功率为76.7%.结论经静脉溶栓疗法是挽救AMI患者生命的最简单可行的方法,熟练的护理操作和配合在抢救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7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静脉溶栓疗效.方法:60例>70岁AMI患者(病例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与同期62例≤69岁的AMI患者作对照.观察患者末梢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比较两组再通率及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老年AMI患者末梢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减少.两组患者>24小时溶栓者5例,无1例再通.两组<12小时溶栓再通率无明显差异,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老年AMI患者静脉溶栓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年龄不是静脉溶栓疗法的严格限制因素,AMI静脉溶栓的时间窗可以限制在<24小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 40例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 AMI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0例 AMI患者冠脉再通 2 6例 ,再通率 6 5 % ,住院期间死亡率 7.5 % ,较常规治疗明显减低 ,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AM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已普及推广.闭塞冠状动脉的有效再通及梗死区心肌再灌注,对积极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坏死面积,改善AMI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对于进行过心肺复苏(CPR)的AMI患者,是否进一步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能否成功,是否会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临床上仍有一定争议.笔者将自1999年5月至2009年4月以来治疗的24例CPR后AMI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情况进行总结,并与普通溶栓组进行比较,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梗经导管冠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对AMI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本科分别行冠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785例AMI患者,以静脉溶栓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其护理方法 及效果.结果 冠脉溶栓组在冠状动脉再通率、开通后冠状动脉非致命性再梗死及身体其他位置出血并发症与静脉溶栓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在住院期间心脏死亡事件两者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 冠脉溶栓治疗AMI较静脉溶栓能使患者获得更大的效益,而完善的护理对于提高梗死冠脉的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