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最重的科室,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抢救工作的质量,提高急诊护士急救意识和综合能力是抢救病人的可靠保障。我科通过临床教学、技术培训,提高急诊护士急救意识和综合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诊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科作为医院医疗服务的窗口,是各种纠纷易发生的场所,急诊科护士作为与急诊患者及家属接触最频繁的群体,每日面对病情危重、复杂多变、生命垂危、意外灾害事故所致的突发伤、群体伤的抢救工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建筑业与交通业大力发展,近年来不断出现车祸、生产意外、斗殴事件等,从而产生越来越多的严重创伤患者[1],多发性创伤患者病情危急,由于伤情复杂、内环境紊乱严重,免疫功能明显抑制患者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率高。故患者伤后入院的急救护理过程显得十分关键[2]。一站式护理指患者从院外急救、急诊科内抢救、手术治疗到专科治疗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近年来为提高医院急诊救治水平,为患者提供高效率的优质护理服务,我院推行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对多发性外伤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交费,一切手术均由护士办理,从接诊、抢救、手术到专科治疗的一条龙急救护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医院急诊科在遇到地震灾害救援时,面对大批量伤员如何做到有序、及时、准确的分诊、急救、转送。方法将云南昭通8.03鲁甸地震从2014年8月3日-8月15日到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急诊的467位伤员,根据来院方式,病情分级及分区,受伤部位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高峰时段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并进行分组分诊、抢救、转送、分流伤员,能使急诊检诊分诊做到准确、及时、安全有效,并做到抢救有序,病人安全转送。结论在面对大规模抢救地震灾害伤员时,急诊急救工作进行分组分诊、分组抢救病人能使抢救工作有序开展,以达到不延误伤员病情,使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包括院外急救和院内急诊,院外急救由急救中心承担,院内急诊由急救网络医院承担.为明确急救网络医院,健全方便快捷、优质高效、功能完善的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实现院外和院内急救一体化,提高救治能力和水平,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根据需要选择若干综合医院急诊科纳入急救网络,负责接收急诊患者和紧急救援中心转运的伤病员,提供急诊医疗救治,并向相应专科病房或其他医院转送"[1],〈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急救网络医院设置指南的通知〉(云卫发[2009]344号),结合〈卫生部关于印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50号)[2]的要求,制定急救中心网络医院设置指南与评估细则,探讨急救中心网络医院的评估与管理.  相似文献   

6.
加强急诊科建设畅通急救绿色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科现已成为普通专科。多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急诊科的建设不力与发展缓慢,必须尽快改变现状,以适应发展。1急诊科规划急救硬件部分之布局应设立有挂号处、分诊接诊处、急诊清创室(手术室)、综合抢救室、急诊监护室、急诊留观室、急诊治疗室等部门;置有急诊监护抢救床、普通观察床、清创手术床、多功能手术床。急诊机械设备、各种抢救器械齐全,急救药品完备。急救软件部分之建立制度化管理模式,实现院外急救、院内救治有机联系。急诊科人员组成主要包括专职急诊医生、轮转医生、兼职医生等;急诊护士主要由专职护士与轮转护士构成。2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救体系建设与损伤控制外科对多发伤救治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12月严重多发伤261例的临床资料作为试验组,并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月19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急诊科停留时间、院内影像学检查时间、急诊抢救至手术时间缩短,早期漏诊误诊率、早期死亡率下降,抢救成功率分别是94.91%和88.02%。结论良好的急救体系建设,控制性液体复苏和有效地损伤控制外科理论临床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的临床急救技能培训大多是医生和护士分别进行,但患者的成功救治往往需要医生和护士的密切配合,尤其是在急诊患者抢救过程中,医护之间配合是否默契,直接影响救治质量和成功率。为此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在2006年1月一2009年2月,改变传统在职培训方法,在做好每一位同志的基本救治技能培训的基础上,采取医护配合急救操作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急诊抢救患者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诊住院患者心理问题调查与护理干预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急诊住院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患者常常难以接受事实,对心理冲击大,往往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甚至消极绝望等心理问题和不良反应。因此,了解掌握急诊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护理干预配合临床抢救和治疗显得十分必要,现代急救医学全人救治、全程救治、整体护理三位一体的模式要求下,是临床急诊科护理人员迫切需要掌握并运用的一项护理技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急诊科如何应用急救绿色通道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快速、高效救治.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急救绿色通道建立后126例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与2008年10 月~2009年12月未建立绿色通道前救治的75例效果作比较.结果 急救绿色通道建立后患者死亡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救处置时间,从急诊到影像科检查完毕时间,会诊时间,患者入急诊科至达手术室交接班的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执行绿色通道前后患者满意度、临床科室对急诊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高.结论 基层医院通过加强规范急诊绿色通道内涵建设及高质量执行绿色通道制度后,明显提高多发伤急救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加强规范急诊绿色通道内涵建设及高质量执行绿色通道制度的做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院急诊科对大批量地震伤员如何快速有效进行检伤分类和抢救。方法笔者在鲁甸8.03地震批量地震伤员急诊分诊抢救中,采用检伤分类方法,把伤员分为4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3区(红区、黄区、绿区)进行分诊和抢救。Ⅰ级、Ⅱ级伤员进入红区,Ⅰ级伤员立即进行抢救,Ⅱ级伤员立即开通有效静脉通路、心电监护、随时准备抢救。Ⅲ级伤员进入黄区,开通有效静脉通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由医护人员护送做相关辅助检查。Ⅳ级伤员进入绿区,由护理人员直接护送做相关辅助检查。结果467例地震伤员进入红区141人,进入黄区291人,进入绿区35人。3例伤员在急诊科进行了气管插管,12例休克伤员在急诊科进行了液体复苏。无一例伤员在急诊科死亡。达到了对地震伤员检伤分类的快速分诊分流和及时有效抢救的目的。结论医院急诊科对批量地震伤员的救治,应首先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及时检出危重伤员,采取分级救治,对危重伤员立即抢救,能充分保障地震伤员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2.
由于突发性群体多发伤具有突发性(事前没有任何征兆)和不可预知性(造成的原因及伤害的程度无法预测),这些都给医疗准备工作和救治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同时,这些突发特大型抢救事件还涉及医疗与政府、公安、媒介等多个部门的合作,医院如何快速组织院内急救,不但直接关系到大规模人群的生命安全,而且其抢救成败还具有稳定社会等政治意义。分析北京密云医院接诊的北京密云灯展踩踏事件中医疗救援过程,旨在探讨特大突发性群体多发伤事件的院内急救对策。  相似文献   

13.
提高紧急医疗救援效率和质量要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直接关系到急危重伤病员的生存及其预后。近年来,我国省会和较大城市相继建立了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开展以院外医疗急救为主的紧急医疗救援工作。本中心承担兰州市区日常及各类突发事件伤病员现场医疗救治和监护转送任务,全省范围各类大型突发事件群体伤病员救治增援以及长途监护转送任务。  相似文献   

14.
院外急救、医院急诊科(室)和重症监护室(ICU)构成了完整的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cy medicine service system,EMSS)。由于在国内绝大多数城市,急诊科(室)和ICU已被纳入医院建设与管理范畴,因此文中所讲的EMSS主要是集120指挥调度、现场救治与后送医院为主的院外急救体系。  相似文献   

15.
颅脑外伤是死亡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据统计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是15~24岁和75岁以后,其次是5岁以前的年龄段.因此了解小儿急诊脑外伤的抢救与护理,有助于培养急诊抢救思维,提高救治的成功率,降低颅脑外伤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本文总结了近2年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42例小儿颅脑外伤的抢救护理,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院外急救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危重患者的生命,也是急诊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加强急救护理的质量管理,对患者在进院前得到及时的救治,进而挽救宝贵的生命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入院前,对于患者紧急救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病患者的生命安危[2,3]。同时,随着近年来众多大中型的城市纷纷着手建立起覆盖全市范围的医疗急救体系,通过整合当前城市医院的医院资源,以及城市的各项医疗的资源,构建起一个更好的覆盖全市范围的紧急医疗的救援诊疗体系,逐渐来担负起各个医院的社会责任[4]。下面,本文就院外急救护理质量管理发展进行分析和探究,探讨如何加强院外急救护理质量管理,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医院急诊体系在灾害救援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重大灾害的的频繁发生,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与医院应急资源分配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结合我院在应急救治的特点,医院急诊体系在灾害救治中占有主要的作用,总的原则为:整合医疗资源,优化管理模式,加强应急演练。包括组建医院应急救治工作指挥系统;加强医疗资源机动配置;制定并演练批量伤病员急救流程等。这些措施是医院急诊体系能在大灾害面前起到排头兵的关键,也是能否减少灾害引起人员伤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1建立院长领导下的急诊管理体制,健全医院急诊指挥系统急诊管理应实行业务主管院长直接领导下科主任负责制的管理体制。急诊工作既要形成独立的运行系统,又要与医院各科室、各部门紧密联系。重大抢救时,要调动全院各部门的力量予以配合。实行条块结合,行政以块为主,医疗业务工作以条为主。成立院级急救领导小组和突发公共事件急性传染病等医疗救援队,各级领导小组及救援梯队应构成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2适应急诊急救任务,改善就诊环境急诊科应独自成区,标志醒目,光线明亮,布局相对合理,应有宽敞的急诊诊室。有较为完善的支持系统一急诊…  相似文献   

19.
严重挤压伤病情变化快、处理难、病死率极高。地震发生时造成的房屋倒塌,所引起的损伤绝大多数为严重挤压伤,对深埋伤员进行及时搜救、现场急救、转送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由于转送伤员循就近医院进行抢救的原则,而这些医院大多是基层医院,因此,提高基层医院对严重挤压伤的诊治水平、掌握救治原则、实施恰当的救治手段,  相似文献   

20.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也是急危重患者早期急救的重要场所。急诊科患者的停留时间,直接关系着急诊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如果患者在急诊滞留时间过长,势必会降低医院急诊的机动能力和应急能力,对急诊的急救能力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我国的卫生管理部门对病人在急诊的停留有明确限定,在最新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要求患者在急诊的滞留时间不得〉72h[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