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呼气峰流速每天监测对慢性持续期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控制分级的影响,从而为康复措施及时介入提供量化依据。方法:选择2002-01/2003-10在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38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每4周以回忆方式让哮喘患者说明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同时测定患者当时呼气峰流速,另外以哮喘患者4周呼气峰流速的每天监测记录及哮喘日记为依据对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比较两种方法对哮喘病情控制分级的一致性。同时比较观察每天、每周、每个月呼气峰流速变化率对哮喘病情控制分级的影响。结果:32例门诊哮喘患者完成了12周呼气峰流速的监测,在12周的3次随访中,依据哮喘患者回忆方式结合当时测定的呼气峰流速判断哮喘患者控制分级为:缓解期为27例次(28%),发作期69例次,其中1级6例次(6%),2级11例次(12%),3级23例次(24%),4级29例次(30%);依据呼气峰流速监测结合哮喘日记评估分级,缓解期13例次(14%),发作期83例次,其中1级6例次(6%),2级7例次(7%),3级18例次(19%),4级52例次(54%),两种评估方法比较Kappa是0.3113(<0.4),说明对病情控制分级的一致性较差,通过呼气峰流速监测可以发现更多处于发作期的患者。另外通过呼气峰流速监测发现,如果以不同的时间段计算呼气峰流速变化率,对判断哮喘病情控制分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哮喘控制测试(ACT)与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在哮喘管理中的作用,探讨二者在哮喘管理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呼吸科就诊的40例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均吸入糖皮质激素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进行缓解期的阶梯治疗。每日早、晚监测PEF值并记录。每4周随访1次,了解PEF、PEF占个人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及ACT监测情况。将ACT评分20分、≥20分的哮喘患者分别用A、B组表示,将PEFpred%80%、≥80%的哮喘患者分别用C、D组表示。结果 40例患者每4周随访1次,为期6个月,共进行了280次ACT评分和PEFpred%监测。其中A组62次,B组218次,C组65次,D组215次。A组PEFpred%为(67.80±8.21),显著低于B组(84.54±3.41)(P0.001);C组ACT评分为(17.37±2.20),显著低于D组(21.67±1.38)(P0.001)。ACT评分与PEFpred%具有线性相关关系(r=0.88,P0.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ACT评分与其PEF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使用微型呼气峰流速(PEF)仪测定1294例重庆地区健康人的PEF值,建立了正常回归方程。测定134例哮喘患者计算出PEF与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患者单独按临床症状分为轻、中、重三度。结果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随病情严重度增加而降低。各组之间差异显著。提示PEF可反映哮喘严重度。但临床表现和PEF两种哮喘严重分级并不完全一致。轻、重度组与PEF分级吻合率较高,分别为714%和745%。而中度组吻合率则较低,为529%。故以单纯用临床表现进行哮喘的严重度分级将导致错误,有209%病人被低估病情,故正确评估病情严重度尽量测定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哮喘控制测试(ACT)结合呼气峰流速(PEF)在评估哮喘患者控制状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200例,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式,通过S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ACT、PEF以及ACT结合PEF三者评估哮喘控制状况与专家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T、PEF以及ACT结合PEF评估结果与专家评估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S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CT、PEF以及ACT结合PEF三者评估哮喘控制状况与专家评价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 r=0.718、0.744、0.775,P<0.05)。结论 ACT与PEF与专家评估结果均具较好的相关性,但二者结合相关性更高,可以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哮喘患者的病情,更加有利于哮喘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5.
利用峰流速仪加强哮喘患儿家庭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东  石英 《天津护理》2004,12(3):145-145
峰流速仪是通过测定哮喘患儿最大呼气峰流速(以下简称PEFR)来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的简易肺功能测定仪。它目前在国内外已成为一个早期警告系统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每一个哮喘患儿必备的监测工具,我国应用尚不普及。我院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对哮喘患儿的健康宣教在逐步深入,近1年对呼吸科58例哮喘息儿借助峰流速仪测定其PEFR,并将这一临床测试仪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联合峰流速仪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3例进行哮喘控制测试,同时应用简易峰流速仪监测呼气峰流速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在哮喘患者管理中的作用。结果 73例患者治疗前症状完全控制率27.4%,部分控制率28.8%,治疗6个月后症状完全控制率57.5%,部分控制率24.6%,治疗前后比较ACT评分、PEF、PEF%预计值、FEV1、FEV1%预计值、FVC、FVC%预计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控制测试联合呼气峰流速测定更能准确、全面地反映病情,适用于医务人员及患者本人对病情的评估,对于哮喘患者的管理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住院哮喘患者进行峰流速仪监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悦 《天津护理》2005,13(3):150-150
峰流速值变异率(PEFRv)是监测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若能长期监测并记录哮喘日记,有利于及时发现哮喘先兆,并采取有效措施,有利于减少哮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我们通过对住院患者进行峰流速值监测,取得良好效果。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01年10月至2004年5月在我院呼吸科病房住院的69例哮喘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男41例,女28例。年龄30~62岁,平均(45.2±10.5)岁。其中中度持续52例,重度持续17例。入院后均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生素及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雾化吸…  相似文献   

8.
测定哮喘患者呼气峰流速对病情判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微型呼气峰流速仪测定1294例重庆地区健康人的PEF值,建立了正常回归方程。测定134例哮喘患者计算出PEF与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患者单独按临床症状分为轻,中,重三度。结果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随病情严重度增加而降低。各组之间差异显著。提示PEF可反映哮喘严重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联合峰流速仪在哮喘患儿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52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发放简易峰流速仪对患儿的呼气峰流速进行监测,并且在复诊时进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对照组没有采取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联合峰流速仪。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随访1个月、3个月的用药依从性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随访5个月和8个月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随访8个月的哮喘控制率为92.31%(24/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19/26)(P<0.05),观察组患儿的哮喘未控制率为3.85%(1/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4%(3/26)(P<0.05)。结论: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联合峰流速仪有助于提高哮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且明显提高哮喘控制率。  相似文献   

10.
呼气峰流速仪监测对儿童哮喘用药的防治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1998~2004~06采用常州产简易呼气峰流速仪(下称峰速仪)测量最大呼气峰流速(PEFR),对哮喘患儿80例肺功能进行监测.并根据PEFR下降率指导用药,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我院哮喘之家会员哮喘病情控制情况,比较并评估患者自我评价、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评分及呼气峰值流速(PEF)测定结果.方法 选取2007年5月组建哮喘之家时的60名会员,于2009年5月由会员本人对其病情进行自我评价,再填写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CT),并进行PEF测定,并对会员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自我评价中,控制或偶尔发作者占86.7%(52/60);ACT问卷结果达良好控制以上者占76.7%(46/60);PEF测定中PEF值占正常预计值80%以上(绿区)者占51. 7%(31/60),占正常预计值50%~80%(黄区)者占35.0%(21/60).自我评价结果与ACT评价结果符合25例(41.7%),自我评价高于ACT 33例(55.0%).PEF值与ACT评价结果比较,绿区组31例,ACT平均为(21.97±2.16)分;黄区组21例,ACT平均为(21.91±2.37)分;红区组8例,ACT平均为(17.75±1.83)分.绿区组、黄区组均显著高于红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规律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者占73.3%(44/60).结论 在良好的哮喘管理系统下多数会员哮喘病情能达到良好控制以上水平;如以ACT问卷结合PEF测定,能更准确评价和监测哮喘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2.
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5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吸入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3例未达到控制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接受信必可都保吸入治疗,于治药前、治疗后4、8、12周监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最大呼气流速(PEF)值动态变化.结果:98.1%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治疗后4、8、12周FEV1和PEF均有显著改善(P均<0.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信必可都保治疗哮喘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胥杰  陈晓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05-207
目的:对比电子峰流速仪与传统肺功能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结果,评估此装置的精确性。方法:主诉喘息的患者200例,平均年龄(41.6±18.9)岁。经过指导后,分别使用肺功能仪和电子峰流速仪检测FEV1、PEF。若FEV1/FEV1预计值<80%,行支气管舒张试验,计算FEV1改善率。结果:电子峰流速仪与肺功能仪测定的FEV1、PEF值、FEV1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以ROC曲线评估电子峰流速仪诊断支气管哮喘的精确性,以FEV1改善率≥12.18%作为诊断支气管哮喘标准时,敏感性100.0%,特异性90.0%,ROC曲线下面积0.906。结论: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电子峰流速仪适用于支气管哮喘的筛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峰流速仪测定支气管哮喘患者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F),计算日内变异率(PEFR),能否预测支气管哮喘发作.方法 选取50例支气管哮喘病例,监测患者PEF3次,计算PEFR值统计在该值≥20%的情况下出现哮喘症状的百分数.结果 50例经过测定其PEFR预测哮喘发作准确率达88%.结论 本法通过对PEFR的测定可预测哮喘发作,并指导临床提早用药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和峰流速(PEF)值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血清IL-8、IL-10含量和PEF值,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IL-10水平及PEF值均明显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缓解期患儿血清IL-10水平及PEF值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IL-8含量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缓解期患儿血清IL-8含量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细胞因子失衡是儿童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血清IL-8、IL-10水平和PEF值的研究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呼气峰流速 (PEF)已被广泛用于哮喘患者的诊断和病情的评估。我们以 1秒钟最大呼气量 (FEV1 )为参照 ,观察 PEF与 FEV1 在评价哮喘严重度时两者是否一致 ,PEF与 FEV1的相关性 ,以此来确定 PEF在评价哮喘病情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 37例 ,其中男 19例 ,女 18例 ;年龄 12~ 5 7岁 ,平均 34岁。诊断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1 ] 中的诊断标准。1.2 方法 用 JAEGER肺功能仪测定 FEV1 、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并规定每日 10 :0 0测定 ,重复 3次 ,取其最佳值。按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  相似文献   

17.
简易峰流速仪对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简易峰流速仪对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疑诊咳嗽变异型哮喘,使用简易峰流速仪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测试患者1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阳性率33.6%(44/131).阳性结果患者中,延误诊断达1年以上的占40.9%(18/44);阴性结果患者中,呼气峰流速值改善率≥10%且〈15%的占总测试例数的16.8%(22/131).结论 使用简易峰流速仪对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朱恬华  汤彦 《临床荟萃》2007,22(8):599-600
峰值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是主要反映大气道阻塞程度的一项指标。它比临床症状更为敏感及客观地反映哮喘患者的气道阻塞程度及病情变化,监测PEF可以在症状出现之前帮助发现病情恶化的早期征象。陈强等研究表明监测PEF还可以间接反映气道炎症。PEF测定在哮喘的诊断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哮喘临床试验中也承担重要角色,国内外已将PEF监测作为对哮喘患者进行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Boushey等在关于轻度哮喘长期治疗的研究中,将清晨PEF作为评估哮喘控制的首要指标。在获得哮喘最佳控制(GainingOptimalAsthmaControl,GOAL)]研究中,将PEF变异率作为评估哮喘控制的标准之一。然而尽管PEF已应用数10年并证实有效,但在临床实践中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近期亚太地区哮喘现状研究调查(AsthmaInsightandRealityinAsiaPacific,AIRIAP)对上海、北京、广州405例哮喘病人的调查结果示:仅有16%的患者听说过峰流速仪,2%的患者拥有峰流速仪。其原因是PEF临床应用价值有限吗,是PEF临床应用困难吗,是医患双方未充分认识到它的作用呢,还是推广力度不够,笔者就PEF测定的作用及其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院于2000年9月~2003年2月,利用个体化最大呼气峰流速(PEFR)下降率指导哮喘儿童缓解期治疗与预防用药,对于促进儿童哮喘阶梯式治疗方案顺利进行起到重要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哮喘控制测试(ACT)对支气管哮喘儿童缓解期的病情进行监测,指导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使哮喘发作控制在初期,提高患者缓解期的生活质量。方法:指导54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家长及儿童(≥9岁)正确使用ACT进行病情监测,并记录相应结果,按阶梯方案进行调整治疗。结果:本组除4例失去随访外,其余均能完成预定的监测任务并做出正确处理,依从性好。结论:哮喘控制测试使用方便、快捷、易于解释,可以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病情做出正确的评价,是一项简单准确的评估哮喘控制的新工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