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侧后牙缺失对咀嚼肌影响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咬合与颞下颌关节、口颌系统肌肉及牙周组织等同处于一个功能系统之中,正常情况下它们功能协调一致,保持一种协调的生理平衡关系。牙齿和咀嚼肌作为口颌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殆平衡和咬合功能有重要作用。完整牙列广泛接触的咬合关系使下颌位置保持稳定,保护了咀嚼肌免于持续收缩。单侧后牙缺失可引起偏侧咀嚼,使双侧肌肉的张力处于不平衡状态,从而影响双侧咀嚼肌的结构和功能,且大部分学认为对缺牙侧影响更大。Haskin提出后牙缺失及偏侧咀嚼可能直接或间接使关节结构超负荷,继而影响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偏侧咀嚼在短时间内由于机体的代偿.可能不会引起关节、肌肉的损伤,但随着时间延长,则可能导致口颌系统的不可逆变化。  相似文献   

2.
间接性颞下颌关节损伤后的组织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观察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间接性损伤后的组织结构改变及转归,探讨颞下颌关节损伤与颞下颌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JD)和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的关系。方法 选用四川简阳努比山羊20只,雌性8只,雄性12只,体重10-12kg,年龄4-6个月,均属生长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4组,每组5只(雌性2只,雄性3只)。用自制撞装置间接造成羊右侧关节损伤,左侧关节为对照。分别于伤后2h,1,3,6个月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TMJ伤后病理改变。结果 TMJ伤后2h,1,3,6个月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TMJ伤后病理改变。结果 TMJ伤后2h出现关节囊内血肿,关节盘及滑膜撕裂;伤后1个月出现髁突表面软骨碎裂;伤后3,6个月出现髁突骨质吸收、破坏及骨赘形成,滑膜增生,关节盘纤维断裂,穿孔。结论 一定程度的TMJ间接性损伤可导致TMJOA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tempormandibular disorder,TMD)是咀嚼肌平衡失调,颞颌关节各组成结构之间运动失常而引起的疼痛、张口受限、弹响等综合征.2008年2月至2010年9月我科采用超短波联合阻滞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44例,同时与神经阻滞加调制中频39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指累及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以颞颌关节在开闭口运动中出现单侧或双侧疼痛、弹响,开闭口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不典型的病例可能表现为患者不明原因的头痛、肩颈部疼痛、夜磨牙等症状,由于长期病痛的折磨患者可伴发精神抑郁,甚至有患者主诉找不到适宜的咬合位置,自主感觉症状严重。由于此病症状不典型,很多患者常常辗转多个科室不能确诊,十分痛苦。  相似文献   

5.
运动疗法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CMDs)是常见病,在人群中占20%~85%,在28岁年龄段CMDs发病率为6%,临床颞颌关节功能紊乱(TMD)大约5%~6%与下颌疼痛有密切的相关性,最近的研究发现人群中50%有颞颌关节(TMJ)弹响,19%以上有颞颌关节疼痛。长久以来,运动疗法已经用于治疗骨骼肌肉疾患,据报道它对CMDs治疗也有效。因为对CMDs的治疗效果尚未得到证实,故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颌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姿势纠正和相关治疗技术治疗CMDs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JD)为颞下颌关节神经肌肉功能失调引起的功能障碍性综合征。在义齿修复期间,由于原有咬合平衡的破坏,容易造成颞下颌区软硬组织的急性创伤。有人报道,TMJD的发生率大约在16.35%,因此,如何防治义齿修复期间的TMJD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我科从2002年9月开始,采用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防治咬合重建期间的TMJD,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绍维  刘绍阳 《疼痛》1999,7(2):67-67
颞颁关节炎是咀嚼肌平衡与颞下颌关节各组成结构运动失调而引起的疼痛、张口受限、弹响等。以前用西药止痛和抗菌消炎、理疗等方法,疗效欠佳。我门诊自1995年3月以来.采用星状神经节加颞颌关节腔内阻滞治疗颞颌关节炎23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 syndrome, TMJDS)的发病率为30%,以20~40岁群体居多,好发于单侧,亦可致双侧受累,临床症状包括关节活动时弹响、张口受限、关节疼痛等[1]。研究表明TMJDS是关节周围的颞肌、翼内肌、咬肌等组织平衡被破坏,颞颌关节结构出现变异所致的一种疾病,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器质性骨关节病,影响预后[2]。  相似文献   

9.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tomandibulardisorders,TMD)是指累及颞下颌关节和(或)咀嚼肌系统,具有相关临床问题,如疼痛、弹响、开口受限等一组疾病的总称。它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病之一。2000—2006年我科采用电磁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患60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考斯登(Costen)综合征又称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指参与颞下颌关节咀嚼、发音、吞咽和表情等咀嚼肌系统发生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如疼痛、弹响、开口受限等的总称,为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我科2008年3月6日收治一例右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患者,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常导致颞下颌关节部位疼痛及活动障碍 ,其产生的原因最常见的是 :颞下颌关节炎或咀嚼肌损害。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颞下颌关节表面皮肤的电、热刺激阈值测试 ,以证实三叉神经感觉评价在面部关节痛和肌痛区分中的作用。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 :72例单侧痛性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 ,其中 4 4例为颞下颌关节痛 (疼痛始自颞下颌关节 ) ,2 8例为肌痛 (疼痛始自咀嚼肌 )。另设 2 2例健康无症状者作为对照组。方法 :分别记录患侧及对侧三叉神经耳颞支 (AUT)、颊支 (BUC)、颏支 (MNT)支配区域内热、电刺激阈值。热刺激痛阈用于评价无髓…  相似文献   

12.
关于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部分学者认为两者之间无直接关系[1],正畸前后可暂不考虑关节问题,尤其关节尚无疼痛的患者;另一部分学者坚持关节与的密切作用[2],提倡功能,认为髁突位置及  相似文献   

13.
赵忠泽  陈东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1):1712-1713
张口限制可由各种影响颞下颌关节(TMJ),关节周围组织及肌肉的病理过程引起。另外,瘢痕形成、咀嚼肌缩短、创伤后继发肌肉痉挛、感染、烧伤均可导致张口及下颌运动受限。在许多手术造成肌肉创伤的病例中,物理治疗可以恢复最大活动度,运动控制以及肌肉强度。因此,物理治疗是术后康复的有效手段并预防术后并发症,如下颌运动失衡造成的TMJ紊乱。  相似文献   

14.
颞下颌关节紊乱征累及颞下颌关节和(或)咀嚼肌系统,临床表现为疼痛、弹响、开口受限等。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评价8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征患者应用超短波物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颞下颌关节紊乱征累及颞下颌关节和(或)咀嚼肌系统,临床表现为疼痛、弹响、开口受限等。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评价8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征患者应用超短波物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夜磨牙是夜间入睡后咀嚼肌强力的持续性的非功能收缩,使牙齿产生不停磨动,其对牙体、牙周、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等均可引起损害,发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  相似文献   

17.
张口限制可由各种影响颞下颌关节(TMJ),关节周围组织及肌肉的病理过程引起。另外,瘢痕形成、咀嚼肌缩短、创伤后继发肌肉痉挛、感染、烧伤均可导致张口及下颌运动受限。在许多手术造成肌肉创伤的病例中,物理治疗可以恢复最大活动度,运动控制以及肌肉强度。因此,物理治疗是术后康复的有效手段并预防术后并发症,如下颌运动失衡造成的TMJ紊乱。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颞下颌关节假体的材料、设计、适形与固定技术及临床应用进行文献复习。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8-01/2006-12有关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方面的文献,检索词“temporomandibular joint,joint prosthe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 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 资料提炼:共检索到69篇相关文献,其中28篇文章符合要求。排除41篇,其中因研究目的与本研究无关者23篇,18篇系重复同一研究。资料综合:人工关节是矫形外科近30年来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人工颞颌关节置换的目的在于增进下颌的功能,缓解疼痛,预防严重的并发症。随着材料学、组织工程、关节生物力学等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人工颞下颌关节在关节假体的植入材料、假体的设计、假体的适形与固定技术等方面也发生了显著改进。人们从单纯模拟其外形、机械运动到更注重生理功能。追踪人工髋、膝关节的新进展并将有益的成果用于颞下颌关节假体的设计制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论:假体材料对人工关节的发展具有先导和推动作用,良好的设计及适形与固定是假体行使功能的必要条件,关节生物力学的研究是必要的。人工颞下颌关节的研究有待深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 伴有姿势异常和颈痛的颞下颌关节(TMJ)功能障碍是常见的。本文报告一名主诉为颈肩痛但有明显的颞下颌症状和体征的病人.病史:21岁,女,主诉颈部和胸部疼痛要求理疗.下颈部和上胸部的疼痛为钝痛。近一年来有颌部疼痛,咔嗒弹响声和断断续续发生绞锁,不了解有无磨牙情况,颌部疼痛是放射到上下颌的持续性疼痛,几乎每天早晨醒来都发现 TMJ 绞锁,努力放松肌肉才能缓解.  相似文献   

20.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指累及颞下颌关节和(或)咀嚼肌系统,具有相关临床问题,如疼痛、弹响、开口受限等一组疾病的总称。它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病之一,据统计约有20%~40%的人患有TMD。其病因复杂,治疗比较困难,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超短波和电磁治疗TMD,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